靖远枸杞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靖远县把枸杞种植作为富民强县的支柱产业来抓,立足区域资源优势,以基地兴产业,以产业带基地,着力培育枸杞优势产业,目前,枸杞种植面积达到2.88万亩。
1999年,靖远县枸杞栽培技术在北部乡村开始试种推广,由于经济效益明显,枸杞种植很快在北部的几个乡大面积推广,2006年底全县枸杞种植面积达到7800亩。今年,靖远县把扩大枸杞种植面积作为农民增收的一项产业,列入了全县“壮大三大产业,建设六大基地”的总体规划,规划在北部六个乡种植枸杞2万亩。县委、县政府积极协调金融部门贷款825万元,用于扶持产业发展,通过县乡联动,真帮实扶,规划地块,责任到人,全力推进枸杞基地建设。成立科技服务小组,技术人员包乡蹲点,适时培训,深入田间地头实地指导,在选苗、施肥、栽植、修剪等方面提供了一系列优质服务。先后共在枸杞种植乡村举办培训班38场(次),培训人员4800多人次,免费发放资料10000余份,发放《枸杞丰产栽培技术》6000册,赠送枸杞技术讲座光碟60盘。完成枸杞种植21000亩,为枸杞基地建设的规模化、规范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靖远枸杞每年7月中旬大量上市,主要品种是大果枸杞新品种“宁杞3号”。我处常年供应枸杞,我们在加工环节上严把质量关,从收购上做到根据档案到户收购,按产量收购,建立收购档案。并承诺:不是本区域内的不收,不是农户自产的不收,含有二氧化硫的枸杞不收。保证客商能真正收到原产地枸杞,克服了其它商家从市场上收购无法确认原产地的弊端。并为客户提供收购、包装、运输等一条龙服务。
靖远枸杞产地范围为甘肃省靖远县靖安乡、五合乡、东升乡、北滩乡、永新乡、双龙乡、石门乡、刘川乡、大芦乡9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一、品种
传统本地枸杞。
二、立地条件
产地范围内海拔1300至2300m,土壤为灌淤土或灰钙土,质地为沙壤土或中壤土,pH值7.5至8.5,有机质含量>1%,全盐含量<1%。
三、栽培管理
1.育苗:采用枸杞硬枝扦插和嫩枝扦插育苗。硬枝扦插育苗于3月中旬至4月上旬,树液开始流动,芽体未萌动,土壤解冻20cm以上进行;嫩枝扦插育苗以6月下旬至8月下旬为宜。
2.栽植时间:分为春植和秋植两个时间。春栽在3月下旬到4月上旬;秋栽在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冬灌前)。
3.栽植密度:密度为2668至3330株/hm2。
4.肥水管理:以有机肥为主≥55t/hm2,适量追施氮肥≤1.5t/hm2,干旱时及时进行灌水。
5.整形修剪:通过定干和短截修剪,以自然半圆形为主,确保树冠通风透光。
6.环境、安全要求:农药、化肥等使用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不得污染环境。
四、采摘与制干
1.采摘时间:采摘时间6月中旬至10月中旬。
2.制干:将采集的鲜果清选后,及时进行脱蜡处理,然后自然晾晒,晾晒至果皮皱缩后脱水,再进行热风烘干,去果梗,至干果。热风烘干温度控制在45℃至60℃之间,干果含水量控制在13.0%一下。工艺流程为:鲜果→清选→脱蜡→晾晒→水洗→热风烘干→去果梗→干果。
五、质量特色
1.感官特色:果形扁纺锤形或长扁卵形,果皮呈橘红色或红色,基部具有明显的白色果梗痕,果皮薄而皱缩,籽小而少,味甘甜。
2.理化指标:干果果重范围:250粒至600粒/50g。多糖含量≥3.1%,总糖含量≥39.8%。可食率100%,出干率≥20%。
3.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产品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药材枸杞栽培技术
一、选地:枸杞为茄料强阳性灌木,耐寒、耐旱、耐碱、耐瘠薄。栽植以肥沃、地势高燥排水良好的沙壤土为佳。怕积水。亩施有机肥5000公斤,二铵15公斤,最好能深松32厘米与肥料拌匀。
二、育苗:1、播种:每亩用种200~300克,播前用多菌灵等农药拌种,以防立枯病,如系床播,行距20~25厘米开沟,沟深2~3厘米,播种后盖1.5厘米,以后保持床土湿润即可。2、扦插:春选成熟无病害的枝条,剪成10厘米长,浸入清水中备用,在整好地后浇足水覆膜,以20×80厘米株行距,将枝条插入膜下二分之一,地上露二节,出苗后只留1个壮芽。(如播种最好发40℃浸种24小时之后再播)
三、定植:如以收净菜(卖嫩叶)上市,株行距为2×0郾5米,如以生产枸杞子为目的,而且在整形,可2×1郾2米。生产枸杞果如不整形,要前期产量可2×2郾5米,每穴定植2~3株。一埯多株不整形的前期辅助支撑。
四、管理与修剪:幼树枝叶量一大,常常倾斜或倒伏,可埋土维护干,也可用木杆绑缚。栽植后要对幼树整形,在距地面40~50厘米处留4~5个壮枝,其余剪掉。当新枝长至30厘米时,剪留20厘米,待侧枝长至30厘米时,再剪留20厘米,这样基本骨架已形成。成树修剪,要经常疏除扫地枝、病弱枝、交叉枝。对枝条多的部位徒长树从基部疏除,对缺枝部位的徒长枝要打顶缓放形成结果枝,也可剪留二分之一,促发侧枝补空。总的原则是疏密分布均匀合理,通风透光,长短截结合既要多结果,也要长树。
五、病虫害防治:黑果病,发生在雨季,受害的果、花、花蕾变黑,防治:清除病花、病果、用代森猛锌或退菌特喷洒防治。蚜虫,主要为害叶片和嫩枝,防治:用40%乐果1000倍喷杀。
六、采收与加工:果从7月至10月陆续成熟,可随熟随摘,要轻采轻放。也可在树下铺塑料布,晃动树枝使熟果落下收起,晾果厚度不能超过3厘米,不能用手翻动,否则变黑,初采果不能在烈日下爆晒,待皱皮后才能见烈日后期晾晒,待水分降至12%时,才能收起封存。有条件的也可烘干,效果更好,鲜果的折干率为3~4:1,亩产干果300公斤左右
惠农枸杞在长期栽培过程中形成20多个品种,其中性状比较稳定、分布较为普遍的有大麻叶、小麻叶、宁杞一号和宁杞二号等12个品种。根据各个品种的植株长相和果实形态等特征,结合当地茨农的习惯称谓,大致可分3种树型和3个果类。
1、按照树型划分。一般大致可分硬条型、软条型和半软条型3种。
硬条型。枝条短而硬直,平展或斜伸,枝长一般20-40厘米。树干上针刺多,结果枝也长许多针刺。这些特点使树体外观架形坚挺,当地茨农称这一类枸杞为“硬架茨”。主要品种有白条枸杞和卷叶枸杞等。
软条型。枝条长而软,几乎垂直于地。枝长一般50-80厘米,枝条上的针刺多少不一。这些特点使树型在外观上呈柔软姿态,当地茨农称这一类枸杞为“软条茨”。主要品种有尖头黄叶枸杞、圆头枸杞、圆头黄叶枸杞和尖头圆果枸杞等。
半软条型。枝条的形状和长度介于硬条型、软条型之间,一般呈弧垂状,长35-55厘米,枝条针刺少,结果枝粗壮。主要品种有小麻叶枸杞、大麻叶枸杞(包括新品种宁杞一号和宁杞二号)、圆果枸杞和黄果枸杞等。
2、按果型划分。主要是根据果长与果径的比值大小来区分,比值大于2的划分为长果类,比值小于2的划分为短果类,比值小于1的划分为圆果类。
长果类。果身长达2厘米以上,近似于圆柱型或棱柱型。一般是两端尖,有的是先端圆。果长一般为果径的2-2.5倍。
短果类。果型与长果类相似,但果身略短。先端钝尖或平或微凹。果长一般为果径的1.5-2倍。这一类枸杞果色黄,因此兼有黄果类之称。
圆果类。果身圆形或卵圆形,先端圆形或具短尖。果长一般为果径的1-1.5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