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行业风险特别高,具体有哪些风险呢?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26 19:18:30
字号:

近年来,农村养殖业的发展越来越快。很多人认为养殖比种植费用回收成本更快,再加上现在电视手机的普及,人们很快就能从外部得到一些消息,以为大部分人都在走上通过养殖致富的道路上。这很多人激动但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养殖里的坑也很多。养殖业是一个投入高、产量高、业绩快、但风险高的行业。养殖业的风险主要包括:

养殖行业风险特别高,具体有哪些风险呢?

1、疾病风险

这种危险来自行业内部。从2006年开始,高烧病、5号病、猪腹泻等传染病接连席卷而来,不仅使很多养殖企业和养殖户蒙受了巨大损失,猪的价格周期和价格趋势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目前业界已经达成共识,传染病是决定生猪价格的最重要因素。

从整个行业来看,当凶猛的传染病暴跌到一波又一波的时候,短期内猪价或病猪进入市场,本来好价格就会迅速下跌,但数月后如果猪短缺,价格一定会暴涨。对于任何企业或养殖场来说,猪是如何饲养的,有没有病,有多少病猪是决定盈利能力的关键。另外,不管我们对股东期怎么熟悉,大家都知道,大传染病突然来临,什么规律都会变。传染病风险是最大的变数。

2、外部污染毒性风险

在一些水源不足、水系不发达的地方,只能依靠农业种植用水或从机器井提取地下水。灌溉期间,沟渠中堆积的稻草等污染物或农药包装残留物、作物注射药物后,药物与水一起流动,此时如果将水引进池塘,水产品很容易死亡或引起应激。同时,由于计划不科学、环境保护处理不力,周边一些养殖场排污、农业面源污染、生活垃圾污水也会危害养殖安全。

鱼类养殖业每年都会发生外来环境、水体污染或人为毒蛇投毒事件引起的投诉事件。事实存在,但往往更难得到验证,调查更难,举报、立案过程较多,需要很长时间,最终通过法院判决打赢诉讼的情况不多。即使被公安机关确认或被法院判胜诉,执行的补偿也很少。但是对业主来说,往往倾其所有,全军覆没。特别是集约化的油类养殖户,可以说损失惨重,难以承受,失去了恢复生产的能力。外来毒性污染约占灾害损失的15%。

3、市场风险

这个危险主要来自产业内部。如果市场大环境不好,单个企业老板再牛逼也很难逆势。在投入上,养殖业包括种猪、饲料原料、工人工资、土地租金、电力成本等。虽然不同企业有差异,但总体上标准化猪场成本的差异并不太离谱。否则,某个猪场管理者的能力就有问题了。

近年来,随着成本的上升,养猪业进入高成本时代,单一企业绝对不太可能回到低投入高生产时代。从生产或销售价格来看,中国2013年推出了6.9亿头猪,中国最大的养猪企业温氏集团也推出了800万头猪,行情涨跌的大势不是单一企业能左右或抗衡的。一旦企业判断失误,在大势混乱中遭受亏损期,恐怕只能捶胸痛哭了。这方面的例子数不胜数,我就不说了。

4、技术和管理风险

养殖业看似简单,但要养好鱼,利润、技术和经验不可缺少,对整个养殖周期、特殊水产品养殖和技术的要求更高。苗种的选择、日常的关注管理、防病治疗、药品投入、投放管理等,将直接影响病发生率、水产品质量、产量等因素,决定投资成败。如果技术不足、管理不善,养殖水的毒性超标或缺氧的泛志事件也时有发生,一般约占灾害损失的10%。

5、舆论风险

这种危险来自媒体、社会舆论、研究机构等。近年来,随着食品安全频繁爆发,舆论对养殖业的影响日益严重,呈现出无与伦比的杀伤力。食品安全风波不一定是行业本身的问题。有些外行媒体是不专业的投机行为造成的,有些问题要归咎于行业本身的混乱

但是,如果某个产品或行业受到舆论的集中性谴责,消费者的信心就会下降,价格也会暴跌,整个行业集体付出巨大的代价。牛奶危机、瘦肉型风波、三聚氰胺事件、过去猪流感事件、2013年上半年H7N9流感风波等就是一个例子。

总而言之,养殖业最大的误区之一是根据别人的经验做自己的事业。知道别人的经历只是一小部分,别人或电视上知道的很多都只是肤浅的,没有深入的经验,而且你的养殖条件和别人的都有一些差异,别人的那一套对你来说,可能看不到效果。因此,在养殖的时候,准确地找到方法,积累自己的经验也很重要。

如何保证水产品质量安全

供应平稳,价格同比上涨明显

从我国部分水产品一线销售情况来看,其中: 1-2月因为元旦、春节两大节日相继发力,拉动水产品价格到达上半年顶峰;3月水产品需求趋淡,价格跌势明显;4月受“清明”、“五一”节日影响,加上天气变化不定,水产品量价齐升;5月天气适宜,水产品上市品种丰富,上市量大,价格呈小幅回落状态;6月,部分地区受雨水太多的影响,淡水鱼价格抬头,但虾类进入上市旺季,带动水产价格整体回落。7、8月两月受气温及高肉价影响,水产品需求旺盛,价格也是稳步上扬。进入9后,随着休渔期的结束,市场淡水鱼供应量充足、海产品上市量明显增多,虽有中秋、国庆两大节日支撑,水产品价格仍然回落明显;10-12月随着国庆节日销售旺季的结束,市场水产品销售趋淡,价格继续呈下滑状态。

四大家鱼价格涨多跌少,走量两极分化

来自水产品市场一线监测数据显示,2015年整个水产品市场四大家鱼整体走量偏弱,同比减少约5.3%;综合平均价去年同期下跌4%左右。从销量方面看,受全国经济萎缩,今年市场草鱼、鲢鱼销量跌幅明显,较去年同期分别下跌了约12.4%和13.5%;今年病死猪肉、僵尸肉、禽流感等事件频发,城乡居民倾向选择少吃猪肉和禽蛋、多吃鱼。因此,深受市民喜爱的鲫鱼、鳊鱼销量增长明显,较去年同期分别上涨了约18.2%和11.5%;从价格方面看,今年四大家鱼价格以涨为主,除了草鱼外,鲢鱼、鳊鱼、鲫鱼价格同比均呈不同程度上扬,其中鳊鱼涨幅最大。主要是今年鳊鱼养殖量减少,上市量偏紧,2015年综合平均价较去年同期价格上涨了17%左右。特别是临近年底,随着需求量的增加,供应量更加跟不上,批发价还有上涨趋势。与其相反,今年草鱼养殖总量全国放大明显,加上需求不旺,导致价格持续低位,全年综合平均价较去年同期下跌了大约18.7%。

特种水产需求不旺,价格仍以上涨为主

近年来,受三公消费减少影响,高端餐饮消费市场份额有所减少,中档的特种水产品消费也呈下行走势,2015年市场监测的8种特种水产的销售总量同比减少约1.54%,综合平均价较去年同期上涨了约11.3%。从销量方面看,除了鲈鱼、鳜鱼销量同比分别增长了约39.4%和10.15%,其余6种特种水产品销量同比均呈跌势,其中回鱼、甲鱼、鲶鱼、鳝鱼这4个品种的跌幅都超过了20%左右;价格方面, 受气候和上市时间影响,鳜鱼、鲈鱼的价格继续呈两头低、中间高的传统状态,综合平均价同比基本持平。

南美白对虾等大虾上市时间拉长,量多价跌

据市场监测数据显示,2015年虾类综合平均价较去年同期下跌了5.53%左右。从销量方面看,白虾、青虾的上市量同比分别下跌了约42.4%与7.7%,而南美白对虾、罗氏沼虾两个大虾的上市量同比分别增长了大约69.6%和49.7%。价格方面:近两年青虾产量持续不高,使得价格一直居高不下,特别是春节前后,3、4月回落,特别是今年夏季暴雨过后,青虾价格迅速上涨,价格与春节期间同步,市场青虾综合平均价较去年同期上涨了16%左右。今年南美白对虾、罗氏虾养殖面积扩大明显,量多价跌。今年这两种大虾不仅上市时间提前了半个月左右,收尾时间也大大拉长。按以往惯例,对于生长温度在18-32℃的南美白对虾来说,进入11月份后,罗氏虾、南美白对虾等大虾将收尾落市,但今年这两种大虾的养殖面积扩大,总产量增长明显,在进入年底,露天虾的存塘量仍然较大,造成虾价量多价跌的局面。全年市场罗氏虾、南美白对虾综合平均价较去年同期格下跌了大约7.4%和2.5%。

今年螃蟹的总产量不低,大蟹量少价高

今年的螃蟹养殖面积不小,但受天气影响,总产量虽同比不低,但大蟹不多。销量方面,受产地市场和电商销售扩大影响,今年市场螃蟹销量大幅萎缩,同比减少约三成以上。价格方面,今年3两以下的公蟹、2.5两以下的母蟹价格相对便宜;但大蟹同比涨幅明显;特别是3-3.4两的母蟹、3.5-3.9两的公蟹,市场需求一向较大,价格同比涨幅翻番。

海鲜价格较为平稳,澳龙、加龙价格波动较大

近两年来,我国的海鲜交易已步入正轨,交易量也是逐年增加,纵观今年市场海鲜价格,除了澳龙价格波动较大外,其它品种价格均较为平稳。澳龙及澳龙替代品种加龙,受国家关税政策的调整和节假日集中消费影响,节假日前后货源紧缺现象频现,价格波动较大。

2016年水产养殖建议

结合近几年市场销售体会,给水产养殖户们几点建议:

对待养殖,思路一定要清晰,切忌跟风养殖

虽然说“物以稀为贵”,搞好特色养殖,就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这样价格才能“特”起来。但不少特色养殖业投入大、技术难,特别是水产养殖业,不可抗力影响因素多,风险要高于一般行业,因此,水产养殖户在选择品种之前一定要密切关注相关信息,摸清市场行情,着眼长远发展, “逢贵莫赶,逢贱莫懒”,切不可盲目跟风。

因地制宜,适应消费市场,规划养殖品种

我国历史悠久,各地都有长期沉淀下来的市场消费习惯不同,水产品的市场销售份额就不同。因此,在养殖水产品过程中,不要以单纯生产目的去搞养殖,要以经营观念发展养殖,“人无我有,人迟我早,人劣我优”,这样,就算是常规品种,在找对了消费群体,规划控制好养殖规格、上市时间,也一样可以卖上好价,积极创收。

提高养殖技术,发展生态养殖,品牌养殖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受重视,“绿色食品”越来越受消费者欢迎。因此,养殖户在饲养过程中,要着力抓好饲料配比,提倡健康养殖、生态养殖新技术,做到合法用药、合理用药,以确保养殖产品的质量安全。有条件的养殖户,还可以创立自己的品牌,扩大影响力,增加水产附加值,从而提高整体养殖效益,增强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

一是明确责任。地方农业农村(畜牧兽医、渔业)部门要依照《兽药管理条例》《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有关规定,准确把握水产养殖用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的含义及管理范畴,该管的产品就要依法监管。

二是强化管理。《通知》特别强调,水产养殖用投入品,应当按照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的,无论冠以“××剂”的名称,均应依法取得相应生产许可证和产品批准文号,方可生产、经营和使用。市场上所谓“水质改良剂”“底质改良剂”“微生态制剂”等产品中,用于预防、治疗、诊断水产养殖动物疾病或者有目的地调节水产养殖动物生理机能的,应按照兽药监督管理。

三是严厉整治。农业农村部将在2021-2023年连续三年开展水产养殖用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相关违法行为的专项整治,重点查处故意以所谓“非药品”“动保产品”等名义生产、经营和使用假兽药,逃避兽药监管的违法行为,决不能使一些“改头换面”的违法产品轻易逃避监管。

四是白名单制度。在全国试行水产养殖用投入品使用白名单制度。在使用环节,对发现养殖者使用兽药、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等白名单以外投入品的,依法查处或公布其产品可能存在质量安全风险隐患的警示信息,督促养殖者主动使用合法水产养殖用投入品。

五是提升服务。坚持疏堵结合,打击不法产品,同时鼓励有条件的相关企业依法规范生产、经营。积极为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生产、经营企业提供服务,优化审批流程,加强法律普及和政策宣传,提升养殖者规范用药意识,发挥相关社团自律作用,引导相关企业规范生产、经营。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js/5_11702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