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浅水灌溉和晒田促根是其高产的必须措施,但与养鱼有一定矛盾,所以妥善掌握浅灌、晒田,才能为稻、鱼创造互利的环境。浅水灌田是在稻活苗之后,浅水灌溉,适水露田,促进分蘖,即稻生长前期要求浅水,此时鱼种较小,只要适当清好鱼沟、鱼溜,一般对鱼影响不大。以后,随着稻、鱼生长逐渐加深水位,稻鱼都能生长良好。晒田是指在水稻插秧后1个月左右排水晒田,这对养鱼有一定影响。
解决的方法除轻晒、短晒外,还需从水稻栽培和挖好鱼沟、鱼溜综合办法着手,这样轻晒、短晒才有效果。在栽培上,主要是培育多蘖壮秧、大苗,减少无效分蘖发生。在施肥上实行蘖肥底施,严格控制分蘖肥用量,特别是控制氮素肥用量,使水稻前期不猛发,使其稳发、稳长、群体适中。此外,水稻根有70%~90%分布在20厘米之内的土层,如果开好鱼沟(深50厘米)、挖好鱼溜(深100厘米),晒田时降水20厘米,鱼沟和鱼溜仍有30厘米和80厘米的水深,对鱼影响不大,同时也促进了水稻根系生长。
本条内容来源于:中国农业出版社《实用药用动物养殖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