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雨季节时期养殖塘口,水体的管理要点有哪些?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26 12:51:52
字号:

? 梅雨时节即将来临,暴雨集中、高温高湿、低压闷热等天气是苏南地区梅雨季节主要气候特征,该阶段的养殖塘口极易产生水体紊乱的现象,轻则导致鱼类缺氧事件,重则导致水体中氨氮、硫化氢等有害物质超标致鱼类死亡案例,故在梅雨季节养殖户须做好以下塘口水体管理工作。

梅雨季节时期养殖塘口,水体的管理要点有哪些?

一、定期要加注新水。

?一般是3-7天要加注新水一次,每次的注水量为池塘总水体的10-20%。保持一定的水位,稳定水位切勿忽高忽低。

二、适时开启增氧机。

? 每天开启增氧机,确保水中的溶氧量达到3.5毫克/升以上,以促进鱼类正常摄食,降低鱼类生长的饵料系数。科学使用增氧机,使池中水质变化幅度减到最低。

三、定量存储增氧剂。

?为了防止养殖塘口突然停电或增氧设备损坏,养殖户须存储养殖水面二次使用量的颗粒型增氧剂,以备应急之需。

四、定期使用生态制剂。

?每8~10天使用苦草芽孢杆菌、水爽灵等微生物制剂1次,苦草芽孢杆菌、水爽灵每次每亩用量分别为150克和300克。

五、定期进行水质检测。

?养殖户比须经常进行塘口的水质检测,如果发现水体中的氨氮、硫化氢等有害物质超标,应及时使用降解型水质改良剂进行水质降解调控。

六、适时追施无机肥。

? 养殖水体较瘦塘口,晴好天气须及时追施肥水膏等无机肥,肥水膏使用量为每亩0.5公斤。

?梅雨季节养殖塘口通过以上管理措施,养殖水体会保持较好的肥度和较高的溶氧环境,可有效促进养殖水体中的藻相平衡和微生态平衡,进而有效提高养殖鱼类健康生长和减少病害的发生。

池塘养鱼主要饲养技术包括混养和密养、轮捕轮放、日常管理和综合经营。那雨季池塘养鱼要注意什么?一年能养收获几次鱼?技术有哪些?

雨季池塘养鱼要注意什么?

如果连续阴雨及中到大雨,会造成池塘光照条件差,水体营养物质缺乏,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弱,养殖动物排泄物增多,水质恶化,易缺氧,极易发生水产养殖病害。大理地区养殖户要做好以下工作。

1、每天巡塘,观察塘鱼动态;

2、随时除草去污,如捞水中污物残渣,保持水质清新和池塘环境卫生,及时防治病害;

3、雨季要注意水位变化,防止洪水浸埂或冲垮注排水口栏鱼设备,防止鱼逃逸;

4、池塘注排水口应注意栏鱼设备维修和管理,防止破损逃鱼。

池塘养鱼一年能养收获几次鱼?

一般鱼塘养鱼从20克的鱼苗到成商品鱼[三斤以上的]一年才会收获一次{每种鱼}。但采取多塘混养模式(即鱼养到一斤左右[广东地区称鱼格]就拉鱼在另外的鱼塘放养,或购买鱼格)。一年每种鱼可拉鱼出售三次以上。

池塘养鱼技术有哪些?

中国池塘养鱼的整个生产过程大致分为:主要用人工方法繁殖鱼苗(见鱼类人工繁殖)、鱼苗鱼种培育(见鱼类苗种培育)和食用鱼养殖3个主要阶段。

1、放养鱼种的规格要根据不同鱼种的较佳生长阶段、当地气候条件、养殖技术水平以及产量和经济效益等因素加以确定。中国通常采用的鱼种规格为草鱼100~500克、青鱼500~800克、鲢50~300克、鳙50~500克、鲮15~50克、鲤15~50克、鳊或鲂15~50克、鲫15克左右。养殖技术的要点如下。

2、混养和密养,即在同一池塘里混养和合理密养习性不同、食性各异或同一种类而规格不同的鱼种,这是中国池塘养鱼技术的核心。鲢、鳙生活在水体上层,草鱼、团头鲂生活在水体中、下层,青鱼、鲮、鲤、鲫、非鲫等生活在水体底层。将这些不同种类的鱼混养在同一池塘中时,与单养一种鱼类比较,不但可以增加池塘单位面积的放养量,而且由于各种鱼类需要的饵料种类不一,还能充分地利用池塘中的各种饵料资源,产生互利关系。如青鱼和鲤食螺、蚬等底栖动物;草鱼和团头鲂食草,但对纤维素的消化能力很差,粪便中含有大量未经消化的茎、叶细胞,能起肥水作用,培养浮游生物和提供丰富的悬浮有机物;鲢、鳙则以浮游生物为食。若将这些鱼类混养,就可以充分利用这些饵料资源,又防止了水的富营养化。此外,鲤、鲫、鲮、非鲫均有取食残屑物质的特点,它们在觅食时翻动塘泥,可加速有机物质的分解,改善池塘生产条件。混养中各种鱼之间也有争食、挤占生活空间等矛盾,通常可采用控制某些鱼类的放养量、对某些鱼类提早收获、放养规格不同的鱼种等方法来加以避免或缓和。将同一种类不同规格的鱼进行混养,可在生产食用鱼的同时生产大规格鱼种,从而减少了培育鱼种的池塘,扩大了食用鱼的饲养面积。在合理的密度范围内,只要水温适宜、水质良好、混养鱼类的比例和放养鱼种的规格适当、饵料质优充足、饲养管理细致,则放养密度越大,产量越高。

3、中国各地因气候、所养鱼种、饵料资源等的不同而形成了多种混养类型。最普遍的是以鲢、鳙为主和以草鱼、鲢为主的类型,其次是以鳙、鲮、草鱼为主的类型,多见于珠江三角洲;青鱼、草鱼并重和以青鱼为主的混养类型多见于太湖地区;华北、东北、西北各省则多以鲤为主。

4、轮捕轮放,即一次放足鱼种,饲养一个时期后,分批捕出其中部分达到商品规格的成鱼,再适当补放鱼种。采用这种方法能使池塘单位水体始终保持适宜的密度,避免放养初期因鱼种较小而使水体不能得到充分利用,养殖后期因鱼长大、生活空间相对减少而使鱼类生长受到抑制,从而可取得较高的单位面积产量。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js/5_11689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