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以来,政府层面已经充分认识到建筑垃圾处理的重要性。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利用开始进入大众视野,被各地政府提上日程。建筑垃圾处理的必要性此地不在做过多的阐述。2019年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被各地政府提上了日程,各地城投、环投、环保再生企业纷纷入场布局,拉开了中国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大幕。
正常的建筑垃圾处理需要一个完整的工艺处理流程。从建筑垃圾的收集运输开始,到建筑垃圾的消纳、资源化处理以及到最终再生品的再加工和推广是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每个环节都相当的重要。现在从整个行业来看,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水平还有待提高,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的品质也有待提高。再生骨料的再加工分选可以有效的提高建筑垃圾再生品的产品附加值,很好了缓解了建筑原材料的供应问题,形成了一定意义上的闭环。
1、建筑垃圾处理整体工艺
一般可采用自动螺旋破袋机,可以实现建筑垃圾袋机械化自动化破袋和收集,减小工人劳动强度,改善工作条件。采用先进软/硬质骨料分选设备和轻物质浮选设备,提升再生骨料的品质和价值。采用产尘产噪的设备区间封闭,并进行负压除尘和隔离降噪;喷雾除尘;建筑垃圾在库房内存放,运输和装卸封闭化管理等多方面技术和设备,将粉尘进行收集利用,并把粉尘和噪声对环境的影响控制好,确保达到或超过环评标准。
建筑垃圾
建筑垃圾处理工艺流程图
2.建筑垃圾收集与运输管理
建筑垃圾的收集与运输管理
建筑垃圾的收集与运输
3.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
建筑垃圾的处理过程主要分为人工初步分拣→除铁→筛出粉料→多重破碎→轻物质分选系统→再生骨料→再生骨料复选再加工→相关生态链的配套加工(再生砖制砖线、再生混凝土)。目前业内破碎、初步筛分工艺已经相当成熟,基本沿用之前矿山设备的一整套应用体系。从行业现状来看整个生产工艺最核心的环节在于建筑垃圾的智能分选系统和后期建筑再生骨料的分选再加工。分选系统越完善,分选的越精细相应得到的再生品的价值就会越高。欣畅源科技近年来一直致力于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利用,在分选处理工艺居于全国领先地位。其轻物质浮选系统、砖砼分选系统得到北京建工、北京天源建工、南通天楹、各地城投、环投等一致好评。
欣畅源科技建筑垃圾处理工艺流程图
欣畅源科技建筑垃圾处理工艺
具体处理步骤:
步骤一、将原料中的大件柔性薄膜材料和大件木料物质以及特殊垃圾进行清理后分类堆放。
步骤二、由装载机将建筑垃圾倒入缓存斗,缓存斗下部为振动给料机,通过振动给料机将物料均匀的送入破袋机中。同时配喷雾除尘器进行抑尘处理。
步骤三、由于大量建筑垃圾为方便运输会进行装袋处理,所以破袋机自动将装有建筑垃圾的尼龙袋割破使得建筑垃圾外露,破袋处理的建筑垃圾通过输送带送入棒条筛,输送带配有称重传感器,可以在物料输送过程中对物料连续称重。
步骤四、筛分机将物料分为5mm以下物料和5mm以上物料,5mm以上物料通过输送带送入振动给料机,分拣台设置于颚式破碎机入料皮带上,同时设置自动除铁皮带机和负压比重式轻物质风选机,将大块轻质物和长条金属分拣分类,
步骤五、通过步骤四处理后的物料进入鄂式破碎机,破碎后的物料通过输送带送入一次圆振筛中。鄂式破碎机配置布袋除尘系统进行抑尘处理。
步骤六、一次圆振筛将步骤五输送来的物料进行筛分处理,将5mm以下粉料(细集料)与原料分离,5mm以下粉料(细集料)通过输送带送入粉料存储仓。5mm以上物料通过输送带送入浮选系统。
步骤七、浮选系统主要是将风选不宜去除的轻质物进行二次去除,保证骨料中轻质物含量不大于1%,浮选机处理后的物料进入直线脱水筛中,直线脱水筛控制浮选后的骨料含水量。
步骤八、脱水后的物料通过输送带送入砖砼分选系统组。
步骤九、软/硬骨料分选系统组将混合骨料智能分拣为软(砖)骨料和硬(砼和瓷砖)骨料。
步骤十、分选后的砖骨料通过输送带送入反击破碎机,破碎后的砖骨料通过输送带送入圆振筛,圆振筛将物料筛分为0-10mm、10-25mm和25mm以上等三种骨料。三种骨料通过输送带分选送入存储仓中。
步骤十一、分选后的硬骨料通过输送带送入反击破碎机,破碎后的硬骨料通过输送带送入圆振筛,圆振筛将物料筛分为0-10mm、10-25mm和25mm以上等三种骨料。三种骨料通过输送带分选送入存储仓中。
中间再生材料已经制备完成并进入储备料仓,准备进入再生产品的生产系统或准备出售。
4.建筑垃圾再生品的及其推广
在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方面,以深圳、上海、北京为代表《技术标准》规定了在建筑工程基础砖胎膜、内部空间分隔墙,道路桥梁工程垫层、基层,轨道交通工程地下室底板垫层、地下室顶板回填层,市政管线及综合管廊工程管沟垫层、电缆沟盖板,园林工程人行道地面砖、广场地面砖,水利工程河床防护砌体、排水棱体等部位应采用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产品。
经营权方面,长沙、河南等地也陆续出台了相关制度提高准入门槛,实行特许经营制度来规范建筑垃圾的清运与处置工作。《长沙市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特许经营工作方案》指出对于辖区范围内的拆除垃圾(含道路沥青垃圾)、工程垃圾、装修垃圾的资源化处置实行特许经营,并设定一定年限(15至30年),并严格按照特许经营合同对特许经营企业日常处置行为进行监督。探索把拆除、转运、处理等各个环节一并纳入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特许经营范围,形成全链条封闭处置模式。计划在天心区、岳麓区、开福区、雨花区、望城区、长沙县的工业园区各建设一个建筑垃圾处置基地,每个资源化处置场按照年处置300W吨兼职垃圾进行设计和建设。采用弹性供地等方式分期供地,先期保障工地100亩左右,芙蓉区建筑垃圾转送至长沙县建筑垃圾处置基地资源化利用。
5、本设计建筑垃圾处理工艺特色---再生骨料的轻物质分选
即使在破碎之前,运用了人工和负压比重轻物质分选。但是,由于轻物质种类、形状、大小有多种,数量也比较多,轻物质仍然分选不干净。在破碎之后,用建筑垃圾生产出的建筑再生骨料还会还有数量较多的轻物质(有机物),只有将这些轻物质去除干净,才能将这些再生骨料用于相关产品上,并且保证产品质量。本项目将采用公司生产的轻物质浮选机,完成轻物质分选工作。欣畅源科技生产的轻物质浮选机分选产量和纯度都很高,且实现分选用水自动循环利用,实现污水零排放,在国内处理领先地位。采用先进砖/砼分选设备和轻物质水选设备,提升再生骨料品质,拓展再生骨料应用领域,是本项目的一个特点,具体工艺指标如下所示:
建筑垃圾轻物质水浮选
★分选精度:建筑垃圾中轻物质去除率达95%以上,浮选后骨料轻物质含量不高于0.5%;
★处理能力:每小时处理能力不低于100吨/小时;
★处理骨料粒径范围为5mm-100mm;
★分选能耗指标:浮选每吨混合料能耗不高于1kwh;
★程序控制系统:操控需要便捷,支持程序化控制系统。可傻瓜式一键启动,支持手机APP远程操作,监控系统运行详情;
★实现浮选箱自动清洁功能,确保每班稳定运行。每班结束后,系统可以自动清洗浮选箱;
★轻物质去除范围广:浮选机不仅可以高效去除密度小于水的密度的轻物质,对于密度大于水的轻物质,也可以有效去除;
★系统环保性能良好:浮选机排出物为四种,去除轻物质后的干净骨料,不含砂石的泥水,轻物质以及泥水中提取的泥沙。这种泥水方便由水循环系统处理,实现泥水分离和水循环利用。浮选系统工作时候,地面干净,无泥水积累。
★提供完整水循环利用方案,确保环保和节约水资源和运行成本。
6、本设计建筑垃圾处理工艺特色-砖砼分选提高再生骨料附加值
建筑再生骨料中主要成分是质地较硬的瓷砖和砼骨料以及质地较软的砖骨料。砼和瓷砖骨料强度高、吸水系数小、传热系数大;而砖骨料含有很多微孔,吸水系数大,保温性能好。这两种骨料性质和应用场合各不相同:因此,如果能将瓷砖骨料和砼骨料与砖骨料分选开来,可以在使用过程中,充分利用它们各自的性能优点,提升骨料品质和应用价值,扩大骨料应用范围。硬质骨料可以用于生产透水砖、混凝土构件等;而质地较软的砖骨料用来生产保温砖、保温层等效果很好。本项目将采用欣畅源自主研制的“欣畅源”牌软/硬骨料分选机完成软、硬两种骨料的分选功能。这使得本项目在软/硬质骨料分选工艺处于全国先进水平,这提升了本项目建筑垃圾资源化应用水平,具体工艺指标如下所示:
全国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最佳实用技术
建筑垃圾砖砼分选系统
★分选精度:系统稳定高效,分离后的砼纯度不低于95%,砖纯度达到85%以上;
★产量要求:系统运行稳定,每小时处理能力不低于10-25吨/小时(针对粒径范围为5mm-40mm的情况);
★处理能力要求:本系统处理物料粒径可根据需求灵活配置。
★分选能耗控制:分选能耗不得超过2kW/t;需要有效的节省处理成本;
★程序控制系统:操控需要便捷,支持程序化控制系统。可傻瓜式一键启动,一键停止,支持手机APP远程操作监控系统运行详情;大批量处理时,支持中央控制系统系统化集群化管控。
回首2019,展望2020,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行业在明年将得到长足的推进,整个行业进入高速发展期。届时科学的处理方式将会显得尤为重要,提高骨料的纯净度,增加骨料附加值,完善处理工艺配套才能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脱颖而出,科技才是第一生产力。欢迎各位领导、同仁交流指正。
国内外垃圾处理技术现状
目前,国内外广泛采用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方式主要有卫生填埋、堆肥法、焚烧法、发酵产沼气法。2008年统计数据表明,发达国家处理生活垃圾方式以焚烧为主,日本、新加坡、法国、比利时、德国、荷兰、瑞士、丹麦、瑞典等国所采用焚烧的比例分别为79%、41%、32%、36%、35%、39%、59%、54%、49%,国内主要以填埋法为主,填埋法、焚烧、堆肥法所占比例分别为81%、14%、3%。
近年来,土地资源日益紧张,垃圾热值的逐渐提高,国内焚烧法的比例呈上升趋势,堆肥处理处于萎缩状态,卫生填埋场处理场的数量和处理能力处于增长状态。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最近统计资料介绍:截止2010年9月,全国设市城市、县及部分城镇共建成生活垃圾无害处理设施849座,其中卫生填埋场676座,堆肥厂90座,焚烧厂90座,综合处理厂76座。无害化处理能力399702吨/日,其中卫生填埋281927吨/日,堆肥1950吨/日,焚烧68865吨/日,综合处理46960吨/日,卫生填埋、焚烧、堆肥处理能力所占比重分别约为70.5%、17.2%、0.5%。
1.1 卫生填埋法
卫生填埋是目前国内外广泛采用的垃圾处理技术,也是必不可少的垃圾最终处置技术(王巍,2008)。美国因土地面积大,填埋法较焚烧法的成本低而主要采用填埋法处理垃圾,填埋所占垃圾处理比例为50%;英国土壤结构中有20~30m的天然土层,具有良好的防渗能力,较适合填埋,因此较普遍采用填埋工艺,填埋所占比例为55%;我国填埋所占比例为81%。
- 84 -
1.1.1 填埋法的技术现状
填埋处理将垃圾埋入地下,通过微生物长期的分解作用,使之分解成无害的化合物,该处理技术成熟,操作管理简单,处理量大,运行费用低,能处理处置各种类型的废物并可利用垃圾填埋气发电,向城市提供电能或热能。
目前,国外现代化大型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大多采用单元填埋法,并对垃圾进行分层压实和每日覆盖,填埋场防渗处理采用人工合成材料作为衬底,通过收集管将填埋沼气导排并使其安全直燃,或通过管网系统收集后经过进化处理作为能源回收利用。我国的生活垃圾填埋场可分为三类:简易填埋场;受控填埋场;卫生填埋场,严格按照标准建设和运营的卫生填埋场的数量较少。我国多数采用厌氧填埋法。 1.1.2 填埋法存在的问题
在城市化发展越来越快的今天,填埋场的选址越来越困难,卫生填埋处理占用大量土地资源,填埋场占地时间很长,不利于土地资源再利用,而且垃圾填埋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渗滤液,填埋气体和垃圾飘尘,对环境造成污染。
1.2 焚烧法
由于焚烧法处理量大、速度快、占地面积小的优点,是生活垃圾达到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有效处理方式。目前,日本、瑞士、比利时、丹麦、法国、卢森堡、瑞典、新加坡等国所采用焚烧的比例,已接近或超过填埋。垃圾焚烧也已成为我国垃圾处理的一个重要方向。然而由于我国生活垃圾成分复杂,缺乏有效的分类收集,热值不高,虽然垃圾焚烧发电近几年发展速度较快,但总比重仍然较低,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发达地区。 1.2.1 焚烧法的技术现状
焚烧是一种对城市生活垃圾进行高温热化学处理,将其变为无机灰渣的过程,在大约800~1000℃的高温条件下,生活垃圾中的可燃组分与空气中的氧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在这个过程中释放出能量,得到高温燃烧气体和少量性质稳定的固体残渣。垃圾焚烧产生的高温气体可作为热能进行回收利用,焚烧得到的性质稳定的残渣可直接进行卫生填埋。该方法减量效果明显,焚烧处理后一般可减容80%~90%。占地面积小,选址灵活,可在市区建设,节省垃圾运输费用。
国外的焚烧技术发展已比较成熟,机械炉排焚烧炉的类型已成熟,目前,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先后开展了生活垃圾气化熔融技术的研究。我国垃圾焚烧处理技术主要包括炉排炉技术和流化床技术,其中炉排炉技术比例较大,主要引进国外技术,而流化床技术主要以国产化技术为主。 1.2.2 焚烧法存在的问题
垃圾焚烧面临的最主要问题是垃圾焚烧尾气的产生,包含颗粒物、SO2、SO3、NOX、HCl、HF、重金属、二恶英等多种污染物,其中最受关注和争议的为二恶英。尤其在我国,生活垃圾水分和灰分含量高,热值低,需要较多的辅助燃料,除少数经济较发达的城市外,其他城市的混合垃圾热值较低,含渣量较高,而焚烧飞灰未得到安全处置(赵树青,等,2011)。
因此,近年来,国内生活垃圾焚烧厂建设曾受到质疑。
1.3 堆肥法
目前,国内外堆肥法处理率呈逐渐下降趋势,我国虽具有传统堆肥技术的悠久历史,但由于我国垃圾分类未有效执行,堆肥处理率不高。 1.3.1 堆肥法的技术现状
堆肥法是利用自然界的微生物来降解垃圾中有机质,使其变为稳定的腐殖质,可作为肥料。目前,国外发展较快的堆肥方式为庭院垃圾堆肥、制造有机复合肥技术。我国常用的生活垃圾堆肥技术主要为简易高温堆肥技术、机械化高温堆肥技术。
1.3.2 堆肥法存在的问题
堆肥处理设备技术水平低,发酵期间容易产生恶臭,工艺条件难以控制,难以保证堆肥设施的长期、连续、稳定运行,堆肥效率低。同时垃圾中有害成分对大气、土壤及水源造成了严重污染,不仅破坏了生态环境,而且也严重危害人体健康。
1.4 厌氧发酵技术
厌氧发酵技术能较好地实现生活垃圾的资源化、无害化和减量化。2006年,欧洲运行和建造的厌氧发酵厂总数达到124座(Kelleher,2007)。目前,厌氧发酵技术在国内逐步发展,逐步建设厌氧发酵处理厂。 1.4.1 厌氧发酵处理的技术现状
厌氧发酵处理是指在特定的厌氧条件下,微生物将有机垃圾进行分解,其中的碳、氢、氧转化为甲烷和二氧化碳,而氮、磷、钾等元素则存留于残留物中,并转化为易被动植物吸收利用的形式。国外厌氧发酵技术主要有高温和中温厌氧发酵;干法发酵和湿法厌氧发酵;单级和多级厌氧发酵。 1.4.2 发酵产沼气法存在的问题
一般生活垃圾直接厌氧发酵制沼气难度较大,进行工程化应用还不成熟,而且并非所有的生活垃圾都适用于厌氧发酵制沼气。因此,为达到理想的处置效果,首先对垃圾进行分类,其次应对生产流程进行严格的控制。
2 国内外生活垃圾处理技术的发展趋势
填埋技术作为生活垃圾的传统和最终处理方法,虽然填埋处理率有下降趋势,但填埋场处理仍占据重要的地位,尤其在不发达国家。垃圾焚烧也已成为我国垃圾处理的一个重要方向,随着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焚烧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焚烧余热利用特别是余热发电进入了加速起步阶段。同时,国外仍稳步发展焚烧发电和厌氧发酵产沼气技术。厌氧发酵厂在我国也逐步建立起来。
然而,由于生活垃圾组分的复杂性,单一的垃圾处理技术存在一定的弊端,从而造成二次污染或者资源的浪费,从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的角度,垃圾分选回收利用,垃圾的综
合处理是未来的一个发展趋势。 2.1 垃圾分选、回收的发展
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回收是垃圾前处理,是根治生活垃圾污染的根本途径和发展循环经济的前提条件。通过分类收集,不仅使资源得以再生利用,而且使垃圾的体积变小,减少了运费,降低了垃圾处理的难度,最终降低垃圾处理的成本。同时,垃圾分类收集能简化垃圾处理技术,提高垃圾处理效率。垃圾分类收集后,可将其中的可燃成分进行焚烧发电,提高热效率;可以将易降解的有机物分选出来进行堆肥处理,提高堆肥的质量;可以减少用于填埋的垃圾中湿垃圾和有毒害垃圾的含量,减少环境污染。
目前,国外先进发达国家的生活技术分类,监督严格,在日本,垃圾分类已成为市民的生活习惯和社会的普遍要求,而在我国,目前大部分城市的生活垃圾仍采用混合收集,大量有害物质如干电池、废灯管等未经分类直接进入垃圾填埋场,不仅增大了垃圾的运输和填埋量,而且增大了垃圾无害化处理的难度,迄今国内还没有一座城市全面推行垃圾的分类收集。
因此,我国应该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实现垃圾分类,首先应该提高居民环保意识,使垃圾分类收集深入人心;借鉴国外经验,倡导使用垃圾袋(筒)制度;构建垃圾回收的产业链;健全法律法规,政策引导,政府调控。
2.2 垃圾焚烧发电技术
城市生活垃圾的焚烧发电,是指利用焚烧炉对生活垃圾中可燃物质进行焚烧处理,通过高温焚烧后消除垃圾中大量的有害物质,达到无害化、减量化的目的,同时利用回收到的热能进行供热、供电,达到资源化,垃圾焚烧后产生的惰性残渣可以填埋处置,或作为二次建材加以利用,焚烧2吨垃圾产生的热量大约相当于1吨煤。
垃圾发电在发达国家已是成熟的产业并进入了产业化、市场化的成熟期。发达国家已经审视垃圾焚烧发电技术的环境友好性,焚烧发电技术在发达国家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我国于1985年开始首次引进垃圾焚烧发电技术,2007年6月发布的《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和《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均将垃圾焚烧发电作为一种减排二氧化碳的垃圾处理方式给予鼓励发展。2009年,我国已有垃圾发电厂140多座,然而主要集中分布在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广东、浙江、江苏经济发达城市和地区。2010年8月,北京高安屯垃圾焚烧厂正式通过了国家环境保护部的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现场检查,是北京市的第一座现代化大型垃圾焚烧厂,采用先进的机械炉排炉技术,能够确保垃圾焚烧产生的大气污染排放指标控制严于国家标准和北京市地方标准。预计“十二五”期间,我国将新增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处理能力8万~10万t/d,新增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70~80座。
2.3 水泥窑与垃圾焚烧厂联合处理
发达国家已寻求新的生活垃圾处理技术,以工业协同处
理废物技术逐渐成为处理生活垃圾的新视点,现有工业处理固体废弃物不仅能消除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而且能为现有工业提供原料和燃料。国外已开发出多种水泥工业和生活垃圾协同处理的技术,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如日本的水泥厂把垃圾焚烧厂焚烧生活垃圾时产生的灰渣、飞灰等废物作为生产水泥的替代原料。
由于我国垃圾的特殊性,发达国家的处理技术,只能借鉴,因此,必须开发出适合我国垃圾成分和特征的水泥工业生活垃圾处理技术。目前,我国已成功开发水泥窑和垃圾焚烧炉联合技术,指在水泥回转窑旁设置垃圾焚烧炉,由水泥窑和焚烧炉联合处理生活垃圾,该技术可以全利用垃圾热能和灰渣,污染物排放低,不需要二次处理,投资省,费用低。该处理技术不需外加燃料,垃圾焚烧温度可达900℃,符合焚烧垃圾的温度控制要求,烟气在850℃以上停留时间超过2s,防止二恶英的生成。焚烧垃圾起到了代替燃料的作用,能够实现垃圾的无害化、资源化和无残留处理。
2.4 水泥窑焚烧—厌氧消化工艺联合
利用水泥窑协同综合处理生活垃圾,如水泥窑—厌氧消化技术联合处理生活垃圾为我国生活垃圾多元化处理的一种新模式。
将垃圾分选后,可燃组分可供水泥窑或焚烧厂焚烧用能,而将有机易腐垃圾采用厌氧消化技术,尤其适合于高含水率、易降解有机物的处理。厌氧消化过程中,有机物的碳大部分以沼气和部分二氧化碳的形式释放进行处理,沼气经净化与处理后可用于发电,发电后的热尾气可以用作替代燃料的烘干热源。
水泥窑协同处理中窑内温度高,可保证有机物焚毁完全;物料和气体在窑内停留时间长,有充分的焚烧时间;水泥窑容积大,热稳定性好,可提供连续稳定的焚烧环境;水泥窑内呈碱性,便于废气的净化处理,重金属也将进行有关矿物的晶格共溶而不至于造成二次污染。
3 结语
目前,国内外垃圾处理技术为填埋、堆肥、焚烧、发酵,而单一的垃圾处理技术存在一定的弊端,随着各国对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发展及进一步改善环境的要求,垃圾分类、回收,焚烧发电技术,垃圾综合治理技术,逐渐成为垃圾处理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