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猪场厂址原则:依山傍水,与世隔绝。西北靠山,门前有河,距离公路至少10公里,这是最佳猪场厂址
2.猪场建设的越好,后期投入(兽药、饲料)投入越少,风险越低,缺点:前期投入很高,猪场人员素质要求偏高。
3.选种:看老板的投资方向,我国地方猪种或外三元,都一样挣钱,地方猪赚的多,但是地方猪需要广泛的人脉(否则难卖好价钱)。
4.防疫:好饲料远远胜过防疫,如何让兽医“无事可做”是个难题,难点:老板头脑中封建陈腐的观念难以改变。很多猪场老板最喜欢看到兽医忙碌,殊不知这是猪场大忌。
5.养殖:建议猪场老板亲自管理产房,或者让亲信管理产房。
6.政策、支持,这个有些麻烦,要看当地政府贪污程度如何,如果贪腐严重,那就悲剧了。总的来说,朝堂有人总没坏处,所以每月的意思意思是不能少的,否则贪官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影响规模化猪场效益的因素很多,科学养猪技术以种、料、养、管、防为五要素。
品种选择和杂交模式为杜长大、杜大长、pic配套系、迪卡配套系等;瘦肉型国外良种如长白、大约克、杜洛克、皮特兰、汉普夏等具有体躯长大、生长快速、饲料转化率高、瘦肉率高等优点,发挥遗传优势及杂交优势。
猪是杂食动物,自从引入了国外先进的猪种、设备之后,关心生长速度的多了,而关心种公母猪是否吃上青绿饲料几乎没人提了。
其实,用胡萝卜、大白菜,用苜蓿、马齿苋等切碎甚至打浆去喂猪,不但能降低种群发病,而且便秘的发生概率极大减少。
而水作为最重要的营养素,大家最容易忽视的就是水的流量。
夏季尤为重要。
有经验的饲养员,进圈先按水嘴,看水压及水流量。
或用橡胶管每头额外补水,或在水泥食槽内放水。
有百利而无一害。
在所有被采用的管理技术中,排在第一位的可增加利润的策略是早期断奶和全进全出制相结合的方法。
全进全出是以星期为生产节律(1~3万头场以星期为生产节律)安排生产,把同类猪群按生产节律分成批次,从各个相互独立的单元一次性地转入转出,然后冲洗、消毒、空栏时间在1星期左右。
新场与老场的后备猪计划。
新场分批引进后备猪,月龄结构要适合配种计划要求,一般所有后备猪初配完成需要4个半月至5个月时间,即20星期后有断奶猪参加配种。
如万头场每星期配24~25头,共需合格后备猪约500头,购入后备猪约需550头(配前淘汰率10%)。
新场每星期1次,老场每月1次生产例会及员工培训,员工培训对提高员工素质及生产效益至关重要。
正规化管理的猪场每星期都有生产流程,每天甚至于每时的工作都是有规律的。
用各项制度、操作规程指挥生产。
猪场的报表体系要科学、实用、精简、准确、准时,统计报表的主要目的是分析生产,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