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高产杏鲍菇需要的环境条件
1营养条件
主要是碳源和氮源,在野生条件下,杏鲍菇菌丝体只能依靠缓慢分解基质而得以延续和生长,杏鲍菇是高营养型菌类,人工栽培时,为保证其分生数量和生长质量,必须适量增加氨源。生产中将棉籽壳、木屑等作为主要原料,调配氮源时以麦麸等作为主要辅料,以降低生产成本,并同时提高菌丝生长速度及其活力。
2.温度条件
与普通平菇相同,杏鲍菇菌丝亦喜 25℃左右的培养条件,其耐受范围却在5~35℃之间;子实体生长温度范围为10~21℃,最适为15℃左右,但亦因菌株而有异。由于杏鲍菇引进时间不长,一是人们对其尚不太熟悉,二是由于杏鲍菇菌株的来源不同,其温度特性差异很大,不同国家或不同地区,从不同的生态环境中分离出的种源菌株,其生物学特性亦不同,这就需要生产者在引种时要咨询明确,在安排生产时更需明确。
3.水分条件
杏鲍菇虽耐干旱,但培养基和空气的水分条件对它的优质高产影响较大,一般培养基的含水率在62~65%左右为宜;发菌期间要求调控培养室空气相对湿度70%左右,出菇阶段应保持在85~95%的湿度,以确保子实体正常健康的发育。
4.通气条件
杏鲍菇是好气性菌类,菌丝和子实体生长均需新鲜的空气条件。但在菌丝生长阶段,一定浓度的二氧化碳积累,对菌丝反倒有刺激和促进作用,个中原因尚待进一步探讨。但在原基、子实体生长形成阶段则需较充足的氧气。
5.光照条件
与普通平菇相同,杏鲍菇在菌丝生长阶段不需要任何光照,可以避光培养。但子实体的生长发育则需适量散射光刺激,一般生产中应将光照度控制在500-1000勒克斯范围内,既可满足子实体生长需要,又可使产品色泽正常,商品价值得到提高。
6.pH值
杏鲍菇菌丝喜微酸性条件,最适宜的pH值为5~7,培养基配制时调节pH值在7.5左右,灭菌后可下降到7以下。
武城县。武城县位于山东省西北部,是传统的农业大县,自2000年开始发展食用菌产业,经过近十年的发展,食用菌产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被评为“山东省食用菌最大生产基地县”、被中国食用菌协会授予“中国食用菌之乡”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