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溉渠系的划分灌溉渠系由各级灌溉渠道和退(泄)水渠道组成。灌溉渠道按其使用寿命分为固定渠道和临时渠道两种。按控制面积大小和水量分配层次又可把灌溉渠道分为若干等级:
大、中型灌区的固定渠道一般按照输水、配水分为干渠、支渠、斗渠、农渠四级;田间工程按照灌水划分为毛渠、输水垄沟、畦田、格田等。在地形复杂的大型灌区,固定渠道的级数往往多于四级,干渠可分成总干渠和分干渠,支渠可下设分支渠,甚至斗渠也可下设分斗渠;在灌溉面积较小的灌区,固定渠道的级数较少,农渠以下的小渠道一般为季节性的临时渠道。
扩展资料:
干支斗农,是水利工程中的专有名词,它们组成了农田灌溉的给水系统。可不要小瞧这些弯弯绕绕的沟渠,它们可算得上是农业丰产的“大功臣”。自十八大以来,市水利局完成多个水利工程项目,治河道、固水库、改灌区,助推农业生产,惠及百姓,促进我市农业稳步发展。
2017年,水利局完成中央及省下达的12个水利建设项目计划,建设完成中央现代农业发展资金水田节水改造、节水灌溉工程调整项目,建设面积9840亩,4月底前完工并在春耕生产引水前投入使用,实现了当年建设当年受益。
同时,实施高士沟水库除险加固、吕王河山洪沟治理、胜利河上游河道整治工程,治理河道总长14.2公里,堤防加固整形13.4公里。这一系列的工程建设,为当地的农业生产筑起了一道道“安全墙”。
自十八大以来,水利局治理修复河道123公里,先后实施大旱河、胜利河等河流整治工程,苇子峪、海龙川等支流清淤扩宽,对大辽河、唐王河、劳动河等主要河流重点段进行整治,防洪标准由过去的5-10年提高到10-20年一遇标准;开展灌区续建配套和泵站改造,新建、改造23座大、中、小型泵站,在西部水田区开展水田节水改造工程,受益面积6.94万亩,在中东部建设节水滴灌项目、实施节水增粮行动、建设节水灌溉水源工程,受益面积8.6万亩;
因地制宜开展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在中东部打机电井8眼、新建改建方塘9座、建拦河截潜工程6处,着力增加和改善有效灌溉面积,为全市农业增产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水利支撑。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