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艺基础课程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26 10:38:53
字号:

园艺基础课程

Ⅰ 园艺专业需要学的课程有哪些

基础科:植物学、植物生理学、生物化学、有机化学、遗传学、土壤学、昆虫学

专业科:园艺植物育种学、蔬菜栽培学、果树栽培学、花卉学、园艺产品贮藏加工学、园艺植物病理学、专业外语等,

园艺和绘画没有太大的关联,园林设计时用的多些,植物学用点,简单,其他基本不用。

我是园艺专业毕业的。

Ⅱ 园艺技术专业主要学什么

园艺技术主要学果树(蔬菜、花卉、食用菌等)生产及开发推广。园艺技专术意为在园艺领域属具备园艺科学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从事果树(蔬菜、花卉、食用菌等)栽培、育(制)种、植物营养与施肥、良种繁育、商品化生产、植物病虫害防治、产品贮藏加工及应用性科技试验、农产品质量检测、农业技术开发、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园艺是指果树、蔬菜、花卉及观赏树木的栽培与繁育技术。在古代,果树、蔬菜和花卉的种植常局限于小范围的园地之内,与大田农业生产有别,故称为园艺。园艺相应地分为果树园艺、蔬菜园艺和观赏园艺。

Ⅲ 园艺专业要开哪些科目

主干学科:园艺学

主干课程:植物学、生物化学、植物生理学、植物生理与生物化学、应用概率统计、遗传学、土壤学、农业生态学、园艺植物育种学、园艺植物栽培学、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学、园艺产品贮藏加工、农业气象学、微生物与植物病原学、植物病理学、昆虫学、植物生物技术导论、分子生物学导论、计算机农业应用、园艺作物育种学、园艺作物栽培学、设施园艺学、园艺商品学、园艺产品采后与营销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教学实习、生产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科研训练、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等,一般安排不少于30周。

植物学

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72,其中电视课45学时,开设一学期。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植物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并为学习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课程的主要内容有:形态解剖部分:植物的细胞、组织,植物种子、根、茎叶,营养器官的变态,植物的花、果、实。植物的基本类群:藻类植物、菌类植物、地衣植物、蕨类植物、苔藓植物、被子植物等。被子植物分类: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的分科特征。植物生态:生态条件、植物群落和生态系统等。

后续课程:植物病虫害防治学、遗传育种学等。

农科化学

本课程6学分,课内学时108,其中电视课25学时,开设一学期。

通过本课程学习,了解和掌握与农科各专业有关的化学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及基本实验技能,了解这些知识、理论和技能在农业上的应用,培养分析和解决涉及化学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一定的化学基础。

课程的主要内容:溶液;化学平衡原理;分析化学概述;酸碱反应与酸碱滴定法;沉淀反应与沉淀滴定法;配位反应与配位滴定法;氧化还原反应与氧化还原滴定法;分光光度法;pH电位测定法;农业生产中重要离子的定性分析;有机化学绪论;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和命名:有机化合物分子的空间形象;烃的重要反应;卤代烃、醇、酚、醚的重要反应;醛、酮的重要反应;羧酸与胺的反应;糖与氨基酸及与农医有关的有机化合物的性质与功能。

本课程后续课程:土壤肥料学、植物病虫害防治学和遗传育种学。

土壤肥料学

本课程6学分,课内学时108,其中电视课27学时,开设一学期。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土壤学和肥料学方面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为进一步学习专业课打好基础。

课程的主要内容:土壤的固相物质,土壤的孔性、结构性和耕性,土壤的水、气、热状况及其调节,土壤的吸附性、酸碱性和缓冲性,土壤的形成、分布和几类低产田土壤的改良,植物营养及植物对养分的吸收,作物的氮素营养和氯肥合理施用,作物的磷营养和磷肥的有效施用,作物的钾营养与钾肥的合理施用,作物的钙镁疏营养和石灰石膏的施用,微量元素及徽肥施用技术,复合肥料的生产施用,有机肥料,配方施肥技术等。

先修课程:农科基础化学。

遗传育种学

本课程6学分,课内学时108,其中电视课36学时,开设一学期。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遗传育种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实验方法,为解释、解决生产实践中的有关问题提供理论依据、思路和方法。使学生掌握育种目标制定、实现育种目标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了解国内外育种成就与发展,并具有推广、繁育良种必备的知识和技能。

课程的主要内容:上篇介绍遗传学基础知识,包括遗传的细胞学基础、遗传的三大规律、染色体变异、遗传物质的分子基础、基因工程、基因突变、数量性状的遗传、近亲繁殖和杂种优势、细胞质遗传、群体遗传等。下篇介绍育种学内容,包括育种目标的制定、种质资源、植物的繁殖方式、引种、选择育种、杂交育种、杂种优势利用、诱变育种、生物技术在育种上的应用、品种审定和推广、计算机在遗传育种研究中的应用等。

先修课程:农科基础化学、植物学。

虫害防治学

本课程6学分,课内学时108,其中电视课36学时,开设一学期。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掌握各种植物病虫害的生物学特性,综合治理策略和配套措施。

课程的主要内容:由植物病害防治、虫害防治、农药及其使用三部分组成。病害防治部分包括植物病害的概念,病害的病原物,病原物致病机制及其变异,植物传染病的发生、发展与流行,非传染病,水稻、小麦、棉花、蔬菜、果树主要病害及其防治。虫害防治部分包括昆虫概述、昆虫的生物学特征、昆虫的形态及生理、昆虫分类、昆虫与环境、水稻、小麦、棉花、蔬菜、果树主要虫害及其防治。农药及其使用部分包括农药的分类、剂型、影响药效的因素,杀虫剂的分类、杀虫原理、主要杀虫剂介绍,杀菌剂的涵意及杀菌原理、使用方法、主要杀菌剂介绍。

先修课程:植物学、农科基础化学。

农村经济

本课程5学分,课内学时90,其中电视课18学时,开设一学期。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农村经济与管理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课程的主要内容:农村经济与农村经济管理的职能、任务、原则和方法,我国农村经济制度,农村的经济形式和经营方式,产业结构,农村资源管理,农村科技管理,乡镇企业管理,流通与市场,财务与分配、农村经济效益及农村现代化等。

园艺设施

本课程5学分,课内学时90,其中电视课12学时,开设一学期。

我国农业将向设施农业方向发展,而设施的应用首先是在园艺作物。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园艺设施场地的选择与布局、建筑投资计划的制定、温室大棚及环节调节设备的建设、无土栽培装置及地域能源的利用。

本课程介绍了设施农业的发展概况、生产上应用的设施类型、设施规划、设施内小气候(光、温等)调控、新型采光保温材料、设施内的各种装置(CO2施肥装置、小型耕作、嫁接、节水灌溉等机具)、各种设施的结构、性能、设计与施工等内容。

园艺学概论

本课程8学分,课内学时144,其中电视课27学时,开设一学期。

本课程是在基础课和专业课之间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既可为学习园艺专业的学生打下专业基础,又可为园艺生产者提高基础理论水平和生产水平服务。要求学生掌握园艺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课程的主要内容是园艺植物的分类、园艺植物的生物学原理、生长发育与环境、园艺植物的繁殖、品种改良、栽培技术、设施栽培、生长调节剂的应用、园产品采后处理及贮藏、园林艺术和园艺产品市场等内容。

Ⅳ 园艺基础知识是什么哪

植物学,植物生抄理学,有机袭化学,无机及分析化学,果树学,蔬菜学,花卉学,树木学,贮运学,茶学

施主,我看你骨骼清奇,

器宇轩昂,且有慧根,

乃是万中无一的武林奇才,

潜心修习,将来必成大器。

鄙人有个小小的考验

请点击在下答案旁的

采纳为满意回答

Ⅳ 园艺专业的课程

园艺专业的课程:

植物学、生物化学、植物生理学、版植物生理与生物化学、应用概率统计、权遗传学、土壤学、农业生态学、园艺植物育种学、园艺植物栽培学、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学、园艺产品贮藏加工、农业气象学、微生物与植物病原学、植物病理学、昆虫学、植物生物技术导论、分子生物学导论、计算机农业应用等。

(5)园艺基础课程扩展阅读:

园艺专业的知识技能:

1、具备扎实的数学、物理、化学等基本理论知识;

2、掌握生物学和园艺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3、掌握园艺场(园)的规划设计、园艺作物栽培、种质资源保护、品种选育和良种繁育、病虫草害防治、园艺产品商品化处理等方面技能;

4、熟悉农业生产、农村工作和与园艺植物生产相关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

5、具备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基本知识,了解园艺生产和科学技术的科学前沿和发展趋势;

6、掌握科技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蔬菜设施栽培特点

目前中国设施园艺总面积中,约95%是蔬菜的设施栽培,蔬菜设施栽培是一种高科技的高效集约型农业,要求应用现代化的栽培管理和经营管理技术,才能实现高投入、高产出的目标。其主要特点是:除防雨棚外,一般都能实行半封闭式或封闭式的环境调控,有利于创造蔬菜作物地上部和地下部最适的环境条件,实现优质高产。由于常年避雨和冬季长期保温或加温,设施的土壤水分管理、通风换气、冬季加温保温、夏季防止热蓄积等都要求精细集约的管理技术。在封闭式环境调控条件下,可利用天敌等生物技术防治病虫,实行无(少)农药栽培。设施蔬菜栽培季节长,复种指数高,对于长季节栽培的果菜番茄、黄瓜等,如何保持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平衡,成为栽培技术的关键。设施蔬菜周年四季均可生产,不同季节要选用适宜的生态品种以适应不同气候环境,防止生长障碍的发生。设施果菜栽培低温期授粉受精困难,为防止落花落果,应尽量避免应用激素,而利用熊蜂等昆虫授粉或选用单性结实性强的品种等省工省力、环保型的农业。

二、中国设施蔬菜栽培区划

根据我国地理和气候分布的不同,我国设施蔬菜可划分为下列四个气候区:

1.东北、蒙新北温带气候区 本区包括黑龙江、吉林和辽宁、内蒙古、新疆等地,是我国最寒冷气候区,冬季日照充足,但日照时数少;1月月均日照时数 180~200h,日照百分率 60%~ 70%,1 月平均气温在-10℃以下,北部最低的达-20~-30℃,设施生产冬季以日光温室为主,设临时加温设备。在极端低温地区(如松花江以北地区),冬季只能以耐寒叶菜生产为主。春秋蔬菜生产可以利用各种类型的塑料大棚。

2.华北暖温带气候区 本区地处秦岭、淮河以北、长城以南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山西、陕西的长城以南至渭河平原以北地区以及甘肃、青海、西藏和江苏、安徽的北部地区,辽东半岛也属于这个地区。1月日照时数均在 160h 以上,1 月平均最低气温 0~—10℃,该区冬春季光照充足,是我国日光温室蔬菜生产的适宜气候区。冬季利用节能型日光温室在不加温条件下可安全进行冬春茬喜温蔬菜的生产,但北部地区日光温室要注意保温,应有临时辅助加温设备,南部地区冬季要注意雨雪和夏季暴雨的影响。这一地区春提前、秋延后蔬菜生产设施仍以各种类型的塑料棚为主,大中城市郊区作为都市型农业可适当发展现代加温温室,用来生产菜、花、果等高附加值园艺产品。

3.长江流域亚热带气候区 本区包括秦岭淮河以南、南岭一武夷山以北,四川西部一云贵高原以东的长江流域各地,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主要包括江苏、安徽南部,浙江、江西、湖南、湖北、四川、贵州和陕西渭河平原等。本区属亚热带气候,1 月平均最低气温 0~8℃左右。冬春季多阴雨, 寡日照,但这里冬半年温度条件优越,因此蔬菜生产设施以塑料大、中棚为主,在有寒流侵入时搞好多重覆盖,即可进行冬季果菜生产,夏季以遮阳网、防雨棚等为主要蔬菜生产设施。进行高附加值的菜、花、果、药等园艺作物的生产,或进行工厂化穴盘育苗以及在都市型农业中都可以适当发展高科技的开放型现代玻璃温室。

4.华南热带气候区 本区主要包括福建、广东、海南、台湾及广西、云南、贵州、西藏南部。1 月平均温在 12℃以上,周年无霜冻,可全年露地栽培蔬菜,可利用该区优越的温度资源,作为天然温室进行南菜北运蔬菜生产,但该区夏季多台风、暴雨和高温,故遮阳网、防雨棚、开放型玻璃温室成为这一地区夏季蔬菜生产主要设施,冬季则以中小型塑料棚覆盖增温。

三、 设施栽培的主要蔬菜种类

因设施投资高,应优先栽培高效益的蔬菜。通常以果菜冬春反季栽培为主。

1.瓜类蔬菜:黄瓜、西葫芦/西瓜、厚皮甜瓜、苦瓜、早冬瓜,

2.茄果类蔬菜:番茄、辣椒、茄子,还有甜玉米、菜豆、食荚豌豆、早毛豆、草莓等。

3.叶菜类蔬菜:莴苣、芹菜、小白菜、小萝卜、菠菜、蕹菜、苋菜、茼蒿、芫荽等,既可单作,也可间作套种。北方严寒地区单作面积较大的绿叶菜为芹菜、叶用莴苣、茼蒿、菠菜、芫荽、苋菜、蕹菜、荠莱等。

4.芽苗菜类:在设施栽培条件下,将豌豆、萝卜、苜蓿、花生、荞麦等种子遮光发芽培育成黄化嫩苗或在弱光条件下培育成绿色芽菜,作为蔬菜食用。

5.食用菌类,大部分的食用菌类需要设施栽培,其中大面积栽培的有双孢蘑菇、香菇、平菇、金针菇、草菇等;

四、设施栽培方式

1.冬春长季节栽培 又称越冬栽培、深冬栽培。是指冬季严寒期利用温室等设施进行长期加温或保温栽培蔬菜的方式。如目前的一些大型连栋温室内进行的茄果类蔬菜的长季节栽培,从 g 月定植到翌年 6 月采收结束。在我国,除少数现代化温室外,大多利用不加温或短期加温的节能型日光温室,通过多重覆盖增加保温性能进行栽培。如在辽宁南部,节能型日光温室的黄瓜可在 10 月育苗,11 月定植,1~6 月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js/5_11569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