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水渠的简介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25 11:17:57
字号:

在早期,城市人口成长的限制往往是取决于水源缺乏。在多数状况下,解决的办法就是建造一条引水渠。引水渠是大型而且由高墙所筑成的工程,可将高山及丘陵附近的水源引到城内,在通过引水渠运送大量的水到城市之中后,城市就可以成长得更大。而且引水渠相对于掘井或是自死水溏汲水的方式来说,可以减少发生传染病的机率。引水渠也同样使得居民可以开始在一些原先不适开发的环境,像是沙漠,通过运送外部水源的方式来进行开发。在现代,像洛杉矶,也是通过科罗拉多河的水源,用引水渠运送超过2000英里才能像现在这么繁荣。

引水渠的简介

水渠在人类历史上作为人造以及天然水源的最主要运输(引流)载具(方式)之一,同时与沉淀-过滤-消毒这一系统流程形成近代人们最基本认知的饮用水处理系统。并在农业灌溉以及其他多个生活领域有其广阔的应用。

修建水渠是最常见的水利工程了。早在公元前246年(秦王政元年),秦王采纳韩国人郑国(是人名哦)的建议,并由他主持兴修的大型灌溉水渠——郑国渠,它西引泾水东注洛水,长达300余里,被称为“天下第一渠”。

水利工程在我们的印象当中,首先想到的就是利于发展农业,造福黎民百姓。没有人会把它与间谍活动关联在一起。但是在战国时期,郑国渠就是一个例外,它不仅在当时是一项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的水利工程,还与间谍活动有关。事先没有谁能没料到它的修建,能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命运,在历史上还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郑国渠的修建,本身就是一段精彩的故事。这在《史记》中就有所记载。据载,秦昭襄王五十一年(前256年),为了巩固国家实力,秦国在商鞅的领导下开始实施变法,这便是著名的“商鞅变法”。正是由于这个变法,秦国看到本国土地辽阔,更想进一步做大做强,就打算利用这个优势大兴水利,修建河渠以供给水源,方便百姓生活更为发展农业生产提供便利。秦国由此变得日益强大起来,领土也不断扩展。秦国开疆扩土的野心,也在一天天的增长。韩国与秦国是邻居,其国土刚好占据在秦国对外的交通要塞上。秦国不乐意了,这可是挡路石,不搬不行啊。

这个时候的秦国,经过变法后,兵力强盛,士兵们个个都英勇善战,无所畏惧。这样的强国,对周边的国家无疑会是一个定时炸弹。邻国韩国面对如狼似虎的秦国,国内上下整日提心吊胆,来自秦国的突然袭击,不知哪天会降临。而秦也早已视韩为绊脚石,开战是迟早的事了。

秦国终于行动了,于周赧王八年(前307年)一举夺下了函谷关,征战之路顿时豁然开朗起来。韩国和魏国见势不妙,联合起来抗秦,于公元前293年又在今洛阳地区,进行了一场大规模的战役。结果还是打不过骁勇善战的秦国军队,反而实力大受重创。两年后,秦又占领了韩国的重镇宛。韩国迫于秦的威逼,只得向秦割土赔罪,如此无法阻止秦日益膨胀的野心。到了秦昭襄王四十一年(前266年),秦王下定了决心要除掉邻国韩国,加紧实行自己的吞并计划。韩国在秦的连续攻击之下,已处在了灭亡的边缘,但还在顽强抵抗着。

韩惠王就在此危急的关头,忽然心生一计,想出了一个“疲秦之计”,想以此对付秦国。此计就是:将郑国(自己国内最优秀的水利工程师)派去秦国,表面上表示帮助秦国大兴水利,修建水渠,实际上是为了借此事,消耗掉秦国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从而以此分散秦国对自己的攻势,并借机集中兵力反击。而对于当时的秦国来说,国内确实没有什么大型的水渠,发展生产、兴修水利,也确是件十分重要的事情。韩惠王此计如能成功,堪称妙计。

肩负救国重任的郑国,到了秦国之后,凭着自己的优秀资历,很快便主持了秦国水渠的兴建。秦庄襄王三年(前246年),这项伟大的水利工程正式开始,动用的人力高达十万余人。这道水渠的地理位置极佳:东将其他诸侯国割开,南北临秦岭、陇山等山脉,又与泾河毗邻。这个水渠的在修建的过程中,运用了当时十分罕见的“横绝”技术,通过拦截小河等手段,将周围的溪流都引入郑国渠内。郑国的设计真是十分巧妙,不禁令人叹为观止。

工程还在顺利进行的时候,韩国的间谍身份暴露了,被秦国抓住关了起来。郑国辩解说,当初自己来到秦国,确实是以间谍的身份来的。不过但经过这么长时间,随着水渠的渐渐修成,宏图即将绘成,自己的想法也早已转变。现在的他与其为韩国效力,更希望这个水渠能够彻底的修成。相信这水渠以后也会成为秦国巩固国力的手段,意义非凡。

秦王在听了郑国的一番话后,觉得言之有理,也念在他修水渠功劳很大,不但没有处罚他,反而令他继续主持修建水渠直至完工。水渠建成后,果然对秦国的繁荣昌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郑国则因为主持修建水渠,也成了秦国人民十分尊敬爱戴的功臣。

就这样,这项原本作为间谍计划的水利工程,反而成了助秦发展的有力工具,这道水渠也因为郑国的功绩被命名为了“郑国渠”。韩惠王自己也不会想到,自己的“疲秦之计”非但没有把秦国拖死,反而让对方愈加强大了。历史发展就是喜欢这样,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用一句俗话来说就是:人算不如天算。正所谓: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到了今天,郑国渠为基础的灌溉工程,仍在滋养着关中平原这片土地。1996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第四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水利部批准为国家水利风景区,成为世界遗产的一部分。这里风景独好,有空可以去领略一下古人的伟大杰作。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js/5_11512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