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督检查年度工作报告5篇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25 11:07:03
字号:

#报告# 导语辛苦的工作已经告一段落了,回首这段不平凡的时间,有欢笑,有泪水,有成长,有不足,让我们好好总结下,并记录在工作报告里。以下是 无 整理的监督检查年度工作报告,欢迎阅读!

监督检查年度工作报告5篇

1.监督检查年度工作报告

为保障20xx年全县中、小学校卫生安全,预防和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传染病的发生。xx县卫生防疫站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防治法》、《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等,于6-10月份对全县中、小学进行了安全检查。此次的监督检查以学校的饮用水卫生、传染病防控、教学环境、生活设施工作为重点。本次检查学校49家,其中小学27家,中学22家。现将具体检查情况总结如下:

 1、学校饮用水卫生工作;全县大部分学校都用自来水,仅有6处学校为自备水源。饮用水管理人员大多为兼 职人员,按照要求办理了健康证,并进行了卫生知识培训。饮用水每年进行水质监测,所检项目按照《生活饮用水水质监测标准》合格率达到90%,对个别未达到国家标准的项目,下达了监督意见书并提出了整改意见,限期达标。

 2、传染病防控;监督检查的学校规章制度健全,学校有专职或兼 职老师、卫生保健人员,传染病疫情信息报告明确,信息通畅。晨午检、学生学生因病缺课追查制度健全。学生健康查体档案、新生入学接种证齐全。对个别学校、出现的问题现场提出整改要求和建议,并追踪落实到位。

 3,教学环境、生活设施卫生;根据《中小学建筑设计规范》、《中小学教室采光和照明卫生标准》、《中小学教室换气卫生标准》、《室内空气质量标准》、《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要求,对学校教室、宿舍等进行监督检查。教室人均面积、课桌椅、黑板、教室照明、采光、和微小气候等合格率比较高,基本达到90%以上。对监督到的个别问题及时的反馈给了教育部门并提出了卫生学指导意见,指导学校落实整改措施。

 由于学校卫生安全工作社会影响大,县防疫站将进一步加强监督力度,落实责任,针对学校卫生工作的难点,深入全面开展全县学校卫生监督工作,牢固树立学校卫生安全思想,同时与教育部门加强沟通,相互配合,共同做好学校卫生工作,切实保障全县广大师生的健康权益。

2.监督检查年度工作报告

为进一步加强我区学校卫生安全监督管理,确保学校师生的饮食卫生安全,预防食物中毒、食源性疾病及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xxx卫生监督在区教育部门的配合下,于20xx年春季开学初对我区中小学、幼儿园的食品卫生安全、传染病防治工作进行了认真细致的专项监督检查,同时对学校周边食品卫生环境进行监督治理。

 一、基本情况

 20xx年初,xxxx区公共卫生监督小组根据我区的实际情况制定《xxxx区20xx年学校食品卫生和传染病防治专项整治工作方案》,据方案的有关要求,我区卫生监督小组9名卫生监督员分成三个专项监督小组,于20xx年2月19日-26日,对辖区内的学校及周边食品经营单位展开专项监督检查,此次专项监督检查中,共检查了61所学校食堂,16个学校小卖部,61所学校传染病防治情况及学校周边265间食品经营单位。

 二、现状及主要存在问题

 (一)、检查现状

 检查的61间学校食堂持有效卫生许可证58个、实施量化分级的58个,无证(过期)3间,持证、量化率95.08%;从业人员526人,持有效健康证上岗514人,持证率97.72%;配备专(兼)职食品卫生管理人员,建立台账及索票索证制度的50间;建立实施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晨检制度的学校有58间;检查的16个学校小卖部持卫生许可证的13间;学校周边的42间食品生产经营单位,持证(卫生许可证、健康证)率为63%。

 (二)、主要存在问题

 1、个别学校食堂因面积较小,食堂食品加工流程不够合理,不能进行区域划分,硬件设施不足,不符合学校食堂卫生要求。本次检查中我卫生监督小组对食堂布局不合理,硬件设施不足,生产经营过程不符合卫生要求学校均下达限期整改《卫生监督意见书》;

 2、部分学校未配备专(兼)职食品卫生管理人员,卫生管理制度不健全,存在管理上的漏洞,食堂卫生管理督查力度不足,卫生制度不落实,个别从业人员缺乏卫生意识;

 3、部分学校食堂食品原材料采购进货验收制度不落实,未落实索票索证及台账登记,有的食堂即使作了登记,也项目不全,应加强这方面的工作;

 4、个别学校存在许可证过期未及时换证,极个别从业人员未能进行健康体检上岗,卫生监督员检查中已对学校管理负责人进行教育并责令立即整改;

 5、部分学校未完善传染病疫情管理制度及消毒管理制度,缺乏专业校医或保健教师,学校对常见病的防治知识缺乏,未及时在校内开展春季肠道传染病防治宣传工作,对学生晨检、因病缺勤登记及追访记录不全;

 6、学校周边常见有食品流动摊贩和监督人员打“游击战”,食品数量不多,利润较高,屡禁不止;校外有部分餐饮单位无证经营,卫生条件较差,从业人员未经健康检查和卫生知识培训合格上岗。

 三、下一步工作重点及措施

 1、加大监督检查力度。认真执行学校食堂卫生规范、标准,督促卫生许可条件不达标的学校尽快完善整改,使食堂卫生硬件设施达标,食品加工流程合理,依法申办卫生许可证;食品原材料的采购严格执行索票索证制度及台账登记,杜绝过期食品及不合格食品进入校园,防止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2、开展春季肠道传染病防治及宣传工作。协同教育部门,组织全区学校的校医及保健教师开展一期肠道传染病防治宣传教育课。组织督促学校开展卫生知识宣传,让学生懂得基本的食品卫生知识,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从而减少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3、建议本学期内开展一次学校食堂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的食品卫生知识及预防食源性疾病的相关知识培训,从根本上改变由于食堂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缺乏基本的食品卫生知识而导致的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4、提高认识,加强管理,建立健全卫生管理组织和规章制度,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制度上墙,配备专(兼)职食品卫生管理人员,落实、执行各项卫生管理制度。

 5、加大对学校食品卫生检查力度,要校内校外一齐抓,要把整治校园周边的食品卫生工作作为一项长期工作来落实,对无证经营者要坚决予以取缔。

3.监督检查年度工作报告

xxx年,按照市局统一部署,我局依据《能源计量监督管理办法》,从重点用能单位入手,广泛开展了能源计量监督检查,现总结如下:

 一、确定范围,制定检查路线计划

 我们按照“确定年耗能5000吨标准煤以上的重点用能单位为检查的重点,兼顾年耗能3000吨标准煤以上的用能单位。”的范围要求,结合本区实际情况确定了20家重点用能单位。并制定出了《能源计量监督检查路线计划》,划分好了检查区域和批次,为下一步检查工作打下了基础。

 二、监督检查,宣贯能源计量知识

 上半年,我们按照路线计划对10个重点用能单位做了检查和走访,对企业能源计量器具的配备率、周检率和周检合格率进行了现场核查,当场指出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整改意见。同时发放了《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能源计量管理办法》、《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检查验收细则》等资料,积极向这些重点企业讲解和宣传了国家关于能源计量方面的一些法律法规。

 三、复查验收,提供计量技术服务

 下半年,我们按照《XX市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检查细则》,对10家重点耗能企业开展了计量监督检查和验收,指导企业认真填写《xx市重点用能单位基本信息表》,充实完善了重点用能单位动态电子档案。深入企业,研究从原料购进、生产损耗、成品入库、产品包装等各个环节的计量监控,帮助企业不断完善能源计量管理制度,节能降耗。

 通过一年来能源计量监督工作,我们掌握了本区重点耗能单位的动态情况,巩固了近几年的能源计量工作成果。但是我们仍感到任重道远,今后将继续保持优势,弥补不足,进一步推动能源计量工作,更好地为企业节能降耗服务。

4.监督检查年度工作报告

今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县直相关单位的支持配合下,我镇扎实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和监督检查工作,切实维护广大消费者切身利益,20xx年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查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将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主要工作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监管责任

 镇年初成立了以镇党委书记为组长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实施方案,做到了明确任务,强化责任,落实措施。各单位均安排专人负责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单位一把手负总责。节假日期间严格落实日报告制度,及时妥善处理涉及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的问题,确保有关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来访来电专人登记、专人处理。

 (二)加强源头控制,提升农产品质量

 今年我镇紧紧围绕农产品质量安全,重点强化农产品生产基地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生产企业的监管。农药方面:重点加强农药市场和农产品生产基地监督检查,从源头上防止和杜绝高毒以及禁限用农药流入农产品生产基地。同时,督促农药经营者和农产品生产者认真做好农业投入品经营档案及农产品生产记录。兽药方面重点是对加强兽药购销管理,发放购销记录表等,防止违禁兽药进入生产环节。饲料和饲料添加剂方面:重点是发放经营备案单,加强了饲料抽检工作,对一些小型配混饲料加工、生产者要求有生产日志和饲料生产配方及销售记录,对一些养殖大户的投入品进行突击检查,要求他们切实做好生产记录和农业投入品使用记录。

 (三)加大监管力度,确保消费安全

 今年“3.15”、“五一”、“两节一会”期间,镇人民政府多次组织工商、质监、公安、农技、畜牧、环保、卫生防疫等部门,深入到全镇农资市场、农贸市场和农产品生产基地,进行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通过实地检查,总体情况良好。对个别农资销售点售出的农药等农资产品登记不详和少数农户无公害生产技术操作规程落实不到位等问题及时进行了纠正,对检查中发现的违规经营户进行了清理整顿。

 (四)强化宣传引导,提高质量安全意识

 今年春耕备耕、“3.15”、“五一”、“两节一会”期间镇司法、农技、畜牧、环保、文广中心等单位多次联合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和送科技下乡活动。采取多种形式开展行之有效的技术宣传、咨询、培训等活动,重点是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宣传工作,通过印发宣传资料、开展技术培训、接受咨询、销毁假劣农资和不合格农产品等多种形式,向农产品生产者和城区居民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知识,新品种、新技术以及如何识别假农资、不合格农产品等相关知识。今年以来共发放农业法律法规、科技及政策宣传资料5000余份,利用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宣传10次(期),组织农产品质量法律法规知识专题培训5场次、柑橘无公害生产技术培训15场次、蔬菜无公害生产技术培训5场次、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培训10场次,有效地提升了城乡居民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

 (五)抓好典型示范,推广无公害生产技术

 今年我们以柑橘精品示范园为重点,扩大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规模,落实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为目的。今年新建柑橘精品示范园600亩,通过统一技术标准,强化技术指导,完善基础配套设施,不断提升我镇柑橘产业档次。一是建立基地抓规模化管理和典型示范;二是大力调整品种结构,推广优质高产品种,进一步改善柑橘品质;三是着力改善生产环境条件,为生产优质柑橘奠定基础;四是实施无公害柑橘生产技术,减少环境、土壤、水质污染,使农产品达到优质、安全、绿色无公害标准;五是加强品牌建设,提升产品档次,树立产品形象,王子石无核碰柑已有了一定的市场声誉。

 二、存在的问题

 1、我县乡镇农产品安全管理工作硬件投入不足。目前乡镇农产品检测设备、监督管理设施不够健全,检测设备购置、监管工作方面经费不足,工作难度大。

 2、农产品质量检测缺乏专业人才。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涉及到水、药、肥、大气等方面的检测,没有专业人才,工作也难开展,乡镇一级亟待配备专业检测技术人员。

 三、明年工作打算

 (一)突出部门联合,形成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合力。

 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防范是一项社会性很强的工作,工作面涉及大,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各相关单位的支持。尤其是每次专项整治活动,都需要卫生、工商、城建、公安、农技、畜牧等相关职能部门联合行动,齐抓共管,我们的工作才会更有成效。

 (二)突出宣传教育,全面提高食品安全意识。

 一要继续强化农产品安全监管责任,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增加投入,绷紧质量安全这根弦,心系群众生命健康;二要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农产品安全意识,通过发放宣传资料、召开村民大会、组建党员义务宣传队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农产品质量不合格的优质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相关知识,全面增强全民农产品质量安全思想意识,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三)突出工作创新,全面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制。

 强化镇村两级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制的落实工作,要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纳入年终考核的重要内容,严格落实单位一把手负责制,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有方案、有措施,各项工作规范细致。要选聘一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员,长年对全镇农产品生产基地、农贸市场开展监督检查。

 (四)突出长效机制,从根本上防范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做到标本兼治。

 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工作,镇人民政府将在现有的基础上,不断创新防范机制,建立长效机制,逐步消除不安全因素,确保全镇城乡居民生活平安、社会稳定。各村要切实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作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长远规划,彻底改变落后的居住环境和生活环境,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整体意识。

 (五)突出示范引导,提高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水平。

 明年将继续推进柑橘精品园示范基地的建设工作,新建600亩,逐步扩大示范基地规模。结合“菜篮子”工程建立无公害蔬菜基地20xx亩。进一步建立健全相关农产品基地建设的技术规程,大力推广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抓好典型示范,促进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的普及应用。

5.监督检查年度工作报告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永州市卫生局转发湖南省卫生厅关于开展全省现制现售饮用水卫生专项监督检查的通知》(永卫函109号)文件精神,切实加强现制现售饮用水的卫生监督管理工作,确保现制现售饮用水的卫生安全,我所于20xx年7月至10月对全县各大商场、超市、宾馆和学校进行了监督检查,现将此项工作的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

 为确保专项监督检查工作的顺利开展,我县成立了以县卫生局分管副局长田利国为组长,县卫生监督所所长吴红梅为副组长,相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具体负责组织协调工作。同时制定了《道县现制现售饮用水卫生专项监督检查工作实施方案》。

 二、加强宣传发动

 我们通过电视台、设立咨询台、发放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大力宣传生活饮用水卫生知识。三个月来共在电视台播发生活饮用水卫生知识专栏三期(每期五天),设立咨询台两次,接受群众咨询3000余人次,发放宣传资料10000余份。受到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

 三、加强监督检查

 对全县15个人口密集的商场、超市,1个广场,163家宾馆和73所学校进行了监督检查,没有发现现制现售饮用水行为。

为了适应农业发展新阶段的要求,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保障城乡居民的身体健康,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全市农业部门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按照中央和省上要求,切实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积极开展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地方认证向全国认证转换,加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的发展力度,取得了明显成效,有力地促进了“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的实施,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开展的主要工作  1、建立机构,加强领导。为切实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推进无公害农产品的发展,市政府成立了以分管市长为组长的发展无公害农产品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农业局,负责协调和办理有关日常事务。同时,市、县农业部门都建立了无公害农产品发展领导小组,落实了具体办事机构和人员,明确了系统内各部门职责,为正常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2、制定规划,规范管理。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实施《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的要求以及农业部《关于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的'意见》、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的通知》、省农业厅《关于我省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的实施意见》等有关文件精神,我局先后出台了《关于发展我市种植业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意见》、《关于加强种植业无公害农产品管理的试行办法》等9个有关生产意见和管理办法的文件下发各县(市、区)农业局,从指导思想、任务目标、工作重点、具体措施等方面对强化和规范种植业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提出了明确要求。市政府对发展无公害农产品也十分重视,今年1月专门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的意见》(德府发[2004]4号),提出了“十五”期末和2010年全市无公害农产品的奋斗目标和工作措施。我局为配合今年的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进一步推进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促进农业标准化工作,于今年4月和7月分别向各县(市、区)农业局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种植业无公害农产品基地、产品规范管理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通知》,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进行了专项安排部署。这些工作的开展,为促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推进全市无公害农产品的发展明确了目标、思路和措施。  3、强化宣传、提高认识。一是利用会议、培训、送科技下乡、印发宣传资料等对农业系统干部职工、企业、基地、农户开展多种方式的宣传。二是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和印发简报对全社会进行宣传,重点介绍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进展情况、典型经验、基本知识等。据初步统计,今年市、县农业部门和新闻单位合作共开展相关报道40期(次)以上,市农业局以德阳市发展无公害农产品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名义印发“无公害农产品发展动态”专报5期。通过多途径多方式宣传,强化了全社会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  4、积极开展基地认定和产品认证。积极组织引导帮助龙头企业、专业协会、重点乡(镇)进行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基地建设,并开展基地认定和产品的认证工作。今年共有14个单位申请基地认定,面积6.33万亩,省厅土测中心已派专家到我市抽取了土样和水样,现正在检测过程中。目前全市已建和在建的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基地3个,有39个基地通过省级无公害认证,总面积33万亩,有 32个产品通过省级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有26个产品顺利通过地方认证向全国认证转换,有6个单位的24个产品通过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的“绿色食品”认证,还有一个企业的无公害农产品正在申请“绿色食品”认证,完成了39个省级基地在农业部的产地认定备案工作。  5、强化手段,加强检测。农业系统近两年通过自身努力和向上争取,今年8月,市级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已经市政府编制委员会批准设立,核编6名,目前正在筹建之中。现已建立6个农残速测站(点),购置农残速测仪12台。其中广汉市已于2002年9月开始开展了对果蔬等鲜活农产品的定期抽检工作,中江县于2003年4月开始开展蔬菜的不定期抽检工作,什邡市、绵竹市于今年开展了对鲜活农产品的农残抽检,监测农残动态。据统计,今年全市到11月对农产品基地和市场共抽检样品3510个,合格3418个,平均农残合格率达97.3%;。  6、治理源头,强化监管。我局与工商、公安、质监等相关部门紧密配合,加强了对农产品生产和经营环节的管理,特别是加大了对农业投入品的市场监管力度,从源头上杜绝高毒高残留农药等禁用农业投入品进入市场和生产环节。尤其是2003年到今年上半年,全市开展了以高毒农药、剧毒鼠药专项整治为重点的农资打假护农行动,切实维护了生产者、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今年上半年,全市农业系统共出动执法车辆321台次,出动执法人员1179人次,检查整顿农资市场449个,检查农资经营企业及经营户2222个,受理投诉案件20件,查获收缴各类违禁及假冒伪劣农资产品34.68吨,处理涉案人员57人,立案查处27件。通过加强监管,规范了农资市场,为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创造了良好环境。  7、规范市场,推进准入。针对我市被列为四川省五个无公害农产品市场准入试点市的实际,积极推进农产品市场准入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绿科农业、三溪香茗等企业、基地已在城市设立了无公害农产品专销点,广汉市正在筹建无公害农产品专销市场,什邡市、绵竹市等也计划建立无公害农产品专销区。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通过农业等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我市无公害农产品工作取得了积极的进展,但与上级要求和形势的需要相比,与省内搞得好的兄弟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认识不到位,投入少。部分地方、部分单位、部分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对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足,未将发展无公害农产品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工作的具体措施少、力度弱。同时社会上对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的认同感相对滞后,一些消费者安全意识十分淡薄。用于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的专项投入少,与相邻市比有很大差距。  2、检测手段差,质量监管困难。县级检测站点总体较少,需进一步完善,市级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虽设立,设施设备购置与建设投入需要财政和上级部门的多元支持,开展无公害农产品日常检测和取得资质认证还面临许多困难。  3、执法机构不健全,市场准入监管难启动。目前我市的农业执法机构和队伍尚不健全,市级没有专门的农业行政执法机构,县级农业行政执法机构不完善,缺乏专职执法人员,执法条件较差,执法力度不够。而农业行政执法的力度和成效与发展无公害农产品密切相关。 三、2005年工作计划针对目前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明年将重点抓好以下工作,使我市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 1、加强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和产品的日常监管。 2、建立健全无公害农产品检测体系。 3、健全农业执法机构和队伍,加强农业行政执法。 4、继续开展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工作。 5、 加强市场信息体系建设,实行市场准入和信息披露制度。 二○○四年十一月二十五日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js/5_11504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