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作物毒性对农药的使用有什么指导作用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24 13:28:13
字号:

关注

了解作物毒性对农药的使用有什么指导作用

在现代社会中,随着人们不断提高的生活水平,人们对健康饮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了。在很大程度上蔬菜中的农药残留会影响人们的饮食质量,给人们的身心健康带来危害。检测蔬菜中的农药残留,可以判断蔬菜中农药残留的量,防止蔬菜食用后对人体造成的危害,农药毒性检测对人们进行饮食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种植蔬菜的过程中使用农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防止病害虫对蔬菜生长的影响,确保蔬菜健康生长。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断地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也得到了大大的提高,蔬菜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食物。伴随着对蔬菜需求的不断增加和种植业的发展,蔬菜生产中的质量问题也日益突出。在蔬菜生产过程中使用了较多的农药,造成蔬菜中的农药残留超标、以致菜蔬的农药残留超标。

一、蔬菜上的农药残留对人体的危害

1、影响神经

农夫种植蔬菜时使用的化学药品大多数是化学合成的,对人体会有一定的影响。果若农药残留超标,人们食用之后,农药会直接进入人体,影响人的神经,如果摄入过多的农药残留量会对人体的神经中枢产生影响,严重的时候会导致神经痉挛直至坏死。例如 最近 一项 研究发现,蔬菜中使用有机磷农药具有迟发性神经毒性,人体内的神经对这种毒性很敏感。

2、致癌作用

许多专家曾用动物对农药进行过活体研究,许多农药具有明显的致癌作用。农场主使用农药的量过大 ,导致作物中蔬菜残留量超标,这类农药的致癌性会直接作用于人的身体,对人体造成危害。

农药毒性检测

3、影响肝脏

人体的一个重要器官就是肝脏 。根据科学研究表明,农药可以引起肝脏酶的变化。因此,由于蔬菜使用 过多,农药残留超标,体内生化过程就会发生变化,严重者会引起肝脏肿大或坏死。

4、诱发突变

农药残留于作物蔬菜中,含有大量致突变物质,并具有一定的遗传毒性。 若食用过多的农药残留量超过作物或蔬菜,就会使大量的致突变物质进入人体。若把诱变物质遗传给后代,就会影响到后代的健康,严重的时候会导致后代畸形,对后代的寿命产生影响。

5、慢性中毒

如果蔬菜中农药残留量过多,会导致人体产生慢性农药中毒,进而导致人体的倦乏、头痛、食欲不振、肝肾损害等反应。此外,农药和化肥在人体内经过高温辐射之后,还会使人体得白血病。此外,大量的科学研究表明大量食用残留农药超标的蔬菜会导致人体的消化功能紊乱。同时,不同的农药残留对人体造成的损害也不相同,比如DDV、马拉硫磷等农药残留会对精子产生影响,降低受孕能力;有机氯农药对三磷酸腺苷酶具有抑制作用,会导致经期失调、胚胎发育障碍,严重的时候会导致子代发育不良甚至是死亡;二溴氯丙烷有可能直接导致男性出现不育的情况。

二、蔬菜农药毒性检测工作的重要性

1、蔬菜农药毒性检测工作能够为蔬菜上市把关

农药毒性检测工作是蔬菜上市的最后一道关,进行农药毒性检测之后蔬菜就能上市。对蔬菜上市前的农药残留量进行检测,可以清楚地了解蔬菜的农药残留量,避免因为蔬菜中的农药残留超标引起群体中毒的现象。根据有关专家研究,在农药残留中可以引起群体中毒的通常是有机磷、有机氯,根据卫生部的资料显示当人体摄入1mg/kg的有机磷的时候就会发生中毒现象。为了防止有机磷的中毒,在蔬菜农药残留检测中要对蔬菜中的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进行检测,根据人体有机磷中毒的标准要对蔬菜中有机磷残留的标准进行设定。

2、通过蔬菜农药毒性检测工作可以了解到蔬菜种植中农药使用现状

通过蔬菜农药毒性检测工作可以对现阶段蔬菜中的农药残留量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检测后通过对农药超标样品进行科学追溯,就可以对蔬菜种植时候使用农药的现状有一定的了解。 当农药残留量超标样品追溯时,可组织有关人员到蔬菜种植现场实地检查,询问种植户农药使用的情况这样就可以对蔬菜种植中农药使用的情况有一定的了解。

3、可以及早的发现农药残留超标的蔬菜并对之加以处理

当发现蔬菜中农药残留超标后,应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处理措施。 若因蔬菜未达到安全间隔期而造成农药残留超标 ,应该停止销售蔬菜,对未上市的蔬菜应立即停止采收。 当达到间隔期或检测合格时,可恢复蔬菜上市及收获。对因使用违禁农药造成农药残留超标的,应立即通知农业执法部门,采取相应措施进行管理。

4、农药毒性检测工作对菜农的安全用药有一定的宣传和指导作用

蔬菜农药残留量检测时需到种植现场进行取样,每次取样都可视为对种植蔬菜安全用药的宣传与指导。 通过对蔬菜农药残留量检测工作的了解,在此过程中,农户可了解在蔬菜种植过程中如何使用农药,以及在生产中禁用农药。这将促进蔬菜种植过程中标准化种植的开展。

以上就是为大家带来的农药毒性检测的重要性的介绍,希望多大家有所帮助。还想了解更多检测项目请继续留意中科检测。

我国农药行业现状及企业发展良方分析?求解、

摘要:使用农药的时候,要了解各种农药的酸碱度,各种农药的杀虫、杀菌机制等科学搭配农药的常识,有些农药一定不要混配,否则会失去效果甚至产生危害。下面介绍农药科学使用方法。农药使用如何科学合理的来搭配使用农药农药科学使用方法

由于农药的种类繁多,使用的助剂各样,农药的酸碱度不同,这就要求我们要掌握怎样合理搭配农药,使得我们用最小的投入,最安全的方式来获得较高的效益。好多农民朋友由于意识不到合理搭配农药的重要性,更有甚者将好几种杀菌、杀虫机制不同的农药一股脑儿的全部加在一起稀释,引起好多药害,从而对农民的收入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既然合理搭配农药如此重要,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合理的来搭配农药呢?

1、要了解各种农药的酸碱度,看看哪些农药是酸性的,哪些农药是碱性的。因为好多农药酸碱是不能混配的,混配了以后,酸碱中和,既容易产生药害,又降低了两种农药的药效。

2、要了解各种农药的杀虫、杀菌机制。这样才能做到胸有成竹,知道哪种农药是干什么用的,才不会出现类似上面的结果。

3、在打药以前合理混配农药时,确定这几种农药必须要合理的搭配,才能达到一定的防治效果时,必须要对各种农药进行二次稀释,才能把这些农药混配到一起使用。这样效果好且安全,不会出现药害。

另外,在混配农药时,如果出现下述所出现的情况,切忌一定不要混配,更不能喷施到作物上,以免出现烧叶、果实产生果溴等不良情况的发生。

1)在混配农药时,如果出现冒泡现象,不能混配。

2)在混配农药时,如果出现沉淀现象,不能混配。

3)在混配农药时,如果出现有刺激性的气味,不能混配。

4)在混配农药时,如果出现农药原有的颜色发生改变时,不能混配等。

行业主要上市公司:目前国内农药行业的上市公司主要有安道麦(000553)、扬农化工(600486)、新安化工(600596)、红太阳(000525)等。

本文核心数据:农药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数量、中国农药登记数量、中国农药产量、中国农药需求量

行业概况

1、定义

按《中国农业百科全书·农药卷》的定义,农药主要是指用来防治危害农林牧业生产的有害生物(害虫、害螨、线虫、病原菌、杂草及鼠类)和调节植物生长的化学药品,但通常也把改善有效成分物理、化学性状的各种助剂包括在内。

广义的讲,农药,是指用于预防、消灭或者控制危害农业、林业的病、虫、草和其他有害生物以及有目的地调节植物、昆虫生长的化学合成或者来源于生物、其他天然物质的一种物质或者几种物质的混合物及其制剂,包括预防、控制仓储以及加工场所的病、虫、鼠和其他有害生物;预防、控制危害河流堤坝、铁路、码头、机场、建筑物和其他场所的有害生物所使用的物质及其制剂。

2、产业链剖析

农药主要用来防治危害农作物的害虫、杂草和病菌,实际使用的农药产品是由农药原料药和农药助剂制成的农药制剂,其中农药原药起主要作用,称为有效成分或活性成分。农药除了用于预防、消灭和控制农林牧业的病虫草和其他危害外,还在卫生领域用于杀菌、杀虫等。

农业农药产业链的上游主要为苯、烯烃、醇、酯类等化工原料,通过合成加工成为中游的农药中间体、农药原药。最终生成不同配比的制剂,终端应用于下游的农林牧业及非农等领域。

农药行业上游相关企业主要有长治市霍家工业有限公司、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宁波金海晨光化学股份有限公司等。中游的参与企业一般都涵盖了农药中间体、原药、制剂等,主要参与者有安道麦、扬农化工、润丰股份等。产业链的下游主要分布在农林牧渔领域。

行业发展历程:我国农药行业进入调整发展阶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药行业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已跃居全球最大的农药生产国,可生产300余种原药、千余种制剂,化学农药原药产量由1983年的33万吨上升至近年来最高值的约378万吨(折有效成分100%,下同)。中国农药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中期是行业的快速发展时期。在这段时期内,中国农业发展很快,也带动了农药工业的迅速发展。这一阶段,农药生产企业急剧增加,产能产量提升较快,为满足农业的需求、解决粮食问题做出了重要贡献。

第二阶段为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为行业发展的平稳期。这一阶段,由于粮食产量已超过国内需求,国家开始致力于农业的结构调整,国内的农药需求增长速度也有所放慢。

第三阶段为进入21世纪到2015年。国家重新重视农业生产,陆续出台多项农业扶持政策;加之近年来,中国种植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水果、豆类、油菜、观赏植物和青饲料等作物的种植面积与大棚的种植面积不断增加,且一年栽培数熟,对新型农药的需求有所增加。

第四阶段为2016年以后的调整发展阶段,一方面是国家进行产业结构优化,全面实行去产能,清退淘汰农药行业的落后产能;另一方面受到国家环保政策趋严的影响,整个行业进入调整阶段。

行业政策背景:国家对农药行业的政策与监管趋严

近年来,随着农药新政的陆续出台,国家加强了对农药从登记、生产到经营、使用等一系列过程的监督管理力度,在多项文件中提出要提高绿色防治技术,提高农药利用效率。虽然国家对农业保持着重视和扶持态度,并且逐年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力度,但对农药行业的监管加大限制了农药行业的快速增长,同时“农药零增长”政策,在需求端逐步减少农药需求量。整体来看,为国家对农药行业的政策与监管趋严,一定程度提高了企业生产成本。

行业发展现状

1、农药登记门槛有所提高 登记数量出现下滑

发展绿色、可持续的植物保护产业是各国农药管理部门追求的共同目标。农药登记是各农药企业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是农药企业取得发展的基础和获得核心竞争力的最有效方式。据统计,2020年新增农药登记848个,相比于2019年,同比增长267.1%。农药登记是农药产品进入市场的重要通行证,因而中国农药登记数量及结构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法规政策的变化、市场的需求和外部市场环境的趋势和现状。2020年国内新增农药中大田用药795项,卫生用药53项。

2020年新增农药登记中,除草剂登记数量为298个,占比35.14%;杀菌剂登记数量为203个,占比23.94%;杀虫剂登记数量为179个,占比21.11%;植物生长调节剂登记数量为59个,占比6.96%;卫生杀虫剂登记数量为53个,占比6.25%;其他农药类别如杀螨剂、杀鼠剂等登记数量为56个,占比6.6%。

2、供给端:产能产量收缩 结构优化

2017年以来,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企业转型升级,我国农药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企业兼并重组进程加快,从国家统计局数据来看,2020年我国规模以上企业数693家,同比减少26家。

农药原药对研发能力、生产技术、生产工艺、环保和安全生产的要求较高,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大,一般不能直接施用,其核心技术为农药有效成分化合物合成技术。2014-2020年,受到宏观经济、政策法规以及行业周期波动的影响,我国化学农药原药(折有效成分100%)产量出现下滑。近几年中国农药产量出现大幅下降是中国农药行业追求高质量发展的结果,也是全球需求下降自然调节的需要。

随着农业农村部“到2020年实现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政策的实施,特别是高毒有机磷农药品种(其中绝大部分为杀虫剂)被逐步淘汰,农药总产量稳步下降。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农药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化学农药原药(折100%)产量为214.8万吨,同比减少1.06%。

3、需求端:销量和使用商品量持续负增长

由于我国持续的去农药产能措施,以及环保压力的深入,2016年以来我国农药原药销量逐年下降,2019年中国农药原药销量为204.04万吨,同比增长7.82%,但仍处于较低水平。

2020年以来,农药原药市场整体仍呈现先降后升走势,受全球经济波动、新冠疫情和供需动态关系不匹配等影响,大部分原药价格呈下降趋势,但去年四季度以来,受化工周期波动等影响,大部分原药价格呈反弹上涨趋势。结合2010-2019年年复合增长率为-1.09%来看,预计2020年原药销量为202万吨。

2015年农业部门提出农药使用零增长行动,之后我国农药需求稳中有降,2019年农药使用量为145.6万吨(折百原药为48万吨)。根据全国农技中心最新的信息及预测,预计2020年全国农药需求总量基本持平,但农药使用量负增长方向不变。基于2019年暖冬气候的影响,预计2020年病虫害防治存在压力,需要关注草地贪夜蛾虫口基数和蔓延态势,预计杀虫剂和杀菌剂需求存在小幅增长,除草剂需求将出现小幅回调。

行业竞争格局

1、区域竞争:江苏省农药产量最多

从各省市产量情况看,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2020年农药产量前3名的省份依次是江苏省、山东省和四川省,农药产量分别为58.2万吨、28.5万吨和27.6万吨,产量均超25万吨,占总产量的53.2%;其次分别为浙江省、安徽省、湖北省、湖南省和河南省,产量均在8万吨以上。

2、企业竞争:投资额较大,行业集中度相对较高

我国农药生产企业呈现多而分散、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的特点,特别是众多小企业在生产过程的物耗和能耗较大,未能形成规模经济优势,造成环境污染监控存在一定的难度。由于农药原药投资额较大,行业集中度相对较高,国内农药企业前20名多数为农药原药企业。农药制剂企业投资门槛相对较低,导致我国农药制剂市场集中度分散。

将农药企业按2020年度销售额进行梯队划分,安道麦处于第一梯队;扬农化工、润丰化工、立华生物、嘉和生物等处于第二梯队,立本作物、利尔化学、兴发化工等企业处于第三梯队。

行业发展前景及趋势预测

1、农药行业将保持稳定发展,发展增速会趋于平缓

从供给端来看,近年来农药行业环保、安全生产标准大幅提高,监管力度不断加大,农药行业供给格局大幅改善,我国农药产量接连出现明显下滑,农药供应进一步向头部企业集中,行业落后、中小产能退出明显。未来我国农药供应大幅增加的可能性不大,前瞻预计未来五年中国农药产量将持续下滑,这是中国农药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追求高质量发展的结果。

从需求端来看,受益于我国农药行业经营结构的不断改善和行业集中度的不断上升,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农药行业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稳步增加,未来一段时间,我国农药行业发展仍将面临相对较好的市场环境。在良好的市场环境的作用下,农药行业将保持稳定发展,但是发展增速会趋于平缓。在2021-2026年间,若以5%作为我国农药行业销售收入年均增长率的上限,以1%作为我国农药行业销售收入年均增长率的下限,以3%作为我国农药行业销售收入年均增长率的理想速度。那么,到2026年,我国农药行业最高销售收入约为105亿美元,最低销售收入约为83亿美元,理想销售收入约为93亿美元。

2、农药市场供给格局将继续改善

农药行业作为精细化工行业中的细分行业,受生产工艺等因素影响,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三废”排放。在我国大力发展低碳经济与循环经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农药行业全面推行清洁生产技术与工艺,节能降耗、减排增效,已成为保证农药企业及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和发展方向。

未来几年,我国农药市场供给格局将继续改善。随着我国中小农药企业在环保高压下逐步退出市场,大量农药企业受制于环保压力将无法发挥正常生产能力,市场供大于求的状况明显改善,大宗常规产品产能过剩程度有望显着下降,这都将成为驱动行业景气度提升的主要因素。

以上数据来源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农药行业市场需求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js/5_11451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