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只能说是你们的技术员不懂了。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推广七八年了,还没有见过有烧苗的呢。原因是,虽然秸杆发酵会产生热量但温度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高,再者隔了20cm的土层,也只能达到提高地温3-8度的作用了,因此行上定植不会烧苗。并且外置没有内置好,行间没有行下好。其次菌种建议您选用农业部登记产品,可以保证质量。我建议采用正农牌秸秆生物反应堆配套菌种。具体可以登录“北京正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官方网站。更多技术资料可以了解。
秸秆反应堆菌种的技术背景:
防治土壤板结的十大方法:
1、增施有机肥。增施有机肥,不仅可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保肥、透气、调温的性能,而且还可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强土壤蓄肥性能和对酸碱的缓冲能力,从而防止土壤板结。
2、秸秆还田。农作物秸秆是重要的有机肥源,秸秆粉碎还田可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土壤孔隙度,协调土壤中的水肥气热,为土壤微生物活动创造良好环境,有利于有机质分解、软化,改善土壤理化性状。
3、适度深耕。运用大型拖拉机进行深松整地,当深松深度达到30厘米以上时,可打破犁底层,改善耕层构造,从而防止土壤板结。
4、测土配方施肥。依据土壤化验结果配方施肥,通过有机与无机相结合,做到缺素补素,这样化肥施入土壤不仅不会使土壤板结,而且会增加有机质含量。
5、秸秆生物反应堆。这项技术在补充棚内气肥的同时,由于作物秸秆使用量大,可有效地改良土壤,防止板结。
6、棚内洗盐法。多年种植的蔬菜大棚,因连年使用化肥,土壤盐渍化程度比较高,土壤易于板结。可利用夏季空棚期通过浇大水的方法,将土壤中过多的盐分进行淋洗,以降低土壤中的盐离子浓度。
7、合理灌溉。大水漫灌由于冲刷大,对土壤结构破坏最为明显,易造成土壤板结,沟灌、滴灌、渗灌等相比较为理想,沟灌后应及时疏松表土,防止板结,恢复土壤结构。
8、晒垡和冻垡。对土壤进行晒垡和冻垡,可充分利用干湿交替和冻融交替对土壤结构形成的作用,熟化土壤,防止板结。
9、彻底清除农田残膜。在使用后若不能彻底清除残膜,塑料胶状物大量残留在土壤中,不但会形成有毒物质,而且还会破坏土壤结构。
10、调节土壤酸碱度。在酸性土壤中施用石灰,对碱土施用石膏,可改善土壤结构,促使土壤疏松,防止表土结壳。
扩展资料:
土壤板结原因
土壤板结的主要因素大约有7个方面。
1、农田土壤质地黏重,耕作层浅 黏土中的黏粒含量较多,加之耕作层平均不到20cm,土壤中毛细管孔隙较少,通气、透水、增温性较差.雨后。土壤团粒结构遭到破坏,造成土壤表层结皮。
2、有机物料投入少 不施有机肥或秸秆还田,使土壤中有机物质补充不足,土壤有机质含量偏低、理化性状变差.影响微生物的活性,从而影响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造成土壤的酸碱性过大或过小,导致土壤板结。
3、塑料废弃物污染 地膜和塑料袋等没有清理完,在土壤中无法完全被分解,形成有害的块状物。我国每年随着生活垃圾进入填埋场的废塑料,占填埋垃圾重量的3%~5%,其中大部分是塑料袋垃圾,施入土壤中不易降解,造成板结。
4、长期单一地偏施化肥 农家肥严重不足,重氮轻磷钾肥,土壤有机质下降,腐殖质不能得到及时地补充,引起土壤板结和龟裂。长期施用硫酸铵也容易造成土壤板结。
5、镇压、翻耕等农耕措施导致上层土壤结构破坏 由于机械耕作的影响,破坏了土壤团粒结构,而每年施入土壤中的肥料只有部分被当季作物吸收利用,其余被土壤固定,形成大量酸盐沉积,造成土壤板结。耕作时机不当,如土壤过湿时耕翻镇压也容易造成板结。
6、有害物质的积累 部分地方地下水和工业废水中有毒物质含量高,长期利用灌溉,有毒物质积累过量引起表层土壤板结。
7、暴雨造成水土流失 暴雨后表土层细小的土壤颗粒被带走,使土壤结构遭到破坏;而黏粒、小微粒在积水处或流速缓处沉淀干涸后易形成板结。
参考链接:百度百科--土壤板结
但作为一种高投入、高产出、集约化的工厂化农业生产方式,也极大地改变了土地原有的理化性质和生物学环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土壤盐渍化;2、有机质含量下降,土壤板结;3、土壤微生物区系严重恶化,有益菌群急剧减少,疫病、根腐病等土传病害严重发生。
此外,在我国北方地区,冬春季节地温低和CO2亏缺等也是困扰蔬菜反季节栽培的重大难题。在大棚越冬茬或早春茬栽培中,地温比气温更重要。但往往保护地内地温与气温升高不协调,在春季往往气温已达到生育适温,而地温偏低,影响了根系生长和对养分、水分的吸收,进而使植株生长缓慢,产量降低。CO2是作物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主要原料之一,但CO2亏缺已成为保护地蔬菜生产的重要限制因子。实验表明,中午前后CO2浓度往往低至150~200PPM,甚至接近CO2补偿点,因而光合速率降低,导致减产。
针对上述问题,国内多家农业科研院所提出了关于土壤改良和土传病害治理方面的基本思路——利用秸秆发酵技术改善大棚种植环境。据此,华远丰农(北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改进和完善自主研发的农业有益微生物制剂的基础上,通过施用农作物秸秆和利用特定有机物质,实现土壤理化性质和生物学功能的彻底好转,开发出秸秆反应堆专用微生物制剂。
秸秆反应堆菌种技术一方面可以解决农村大量剩余秸秆的综合利用问题,控制设施农业土传病害的传播,减少农药用量,改善农产品品质,生产出有机、绿色农产品,同时能使设施蔬菜土壤的理化性质和生物学性状得到改善。本技术所利用的玉米等作物秸秆可快速转化为农作物生长所需的热量、二氧化碳、有机和无机养料,达到改良土壤、防治根病、促进作物生长发育、提高作物光合效率的目的,进而获得高产、优质、早熟的蔬菜产品,对我国的设施蔬菜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