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制的,说的很到位了
普通西瓜西瓜的介绍 西瓜(学名:Citrullus lanatus,英文:Watermelon),属葫芦科,原产于非洲。西瓜是一种双子叶开花植物,形状像藤蔓,叶子呈羽毛状。它所结出的果实是假果,且属于植物学家称为假浆果的一类。果实外皮光滑,呈绿色或**有花纹,果瓤多汁为红色或**(罕见白色)。 双子叶植物,为二倍体植物,即体内有2组染色体(2N=22),用秋水仙素处理其幼苗,令二倍体西瓜植株细胞染色体成为4倍体(4N=44),这种4倍体西瓜能正常开花结果,种子能正常萌发成长。然后用4倍体西瓜植株做母本(开花时去雄)、二倍体西瓜植株做父本(取其花粉授4倍体雌蕊上)进行杂交,这样在4倍体西瓜的植株上就能结出3倍体的植株,在开花时,其雌蕊要用正常二倍体西瓜的花粉授粉,以刺激其子房发育成果实。由于胚珠不能发育为种子,而果实则正常发育,所以这种西瓜无籽!
在高中生物教材中,介绍了几种无籽果实,如无籽番茄、无籽西瓜和香蕉等。我们知道,果实是由子房发育而来的,在子房发育成为果实的过程中,需要一定量的生长素。一般来说,果实发育所需生长素是由胚珠发育形成的幼嫩种子提供的,三倍体无籽西瓜是根据染色体变异的原理培育而来的。但是,无籽西瓜的发育仍然需要生长素,那么没有种子,生长素从何而来呢?
一般来说,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合成部位是叶原基、嫩叶和发育中的种子,在这些部位,存在着与生长素合成有关的酶系。在多种酶的催化作用下,植物体内的色氨酸经过氨基转换、脱羧作用和两个氧化步骤,最终变成生长素(吲哚乙酸)。在二倍体西瓜的花粉中,除含有少量的生长素外,同样也含有使色氨酸转变成生长素的酶系。当二倍体花粉萌发时,形成的花粉管伸入到三倍体植株的子房内并将自身合成生长素的酶体系转移到其中,从而在子房内仍能合成大量的生长素,促使子房发育成无籽果实。
无子西瓜是用种子种出来的,但这个种子不是无籽西瓜里的种子,而是自然的二倍体西瓜跟经过诱变产生的四倍体杂交后形成的三倍体西瓜里的种子.由于是三倍体,所以他本身是没有繁殖能力的,所以也没有籽.
第一年,果实结在四倍体植株上,各部位染色体组数分别为:果皮4,种皮4,胚3,胚乳5.
第二年,果实结在三倍体植株上,各部位染色体组数分别为:果皮3,种皮3。(无胚,无胚乳
二倍体西瓜幼苗,使用秋水仙素处理,阻碍纺锤丝的形成,使复制后的染色体不能分离而得到四倍体植株(母本),经过减数分裂得到二倍卵细胞,取正常二倍体西瓜植株做父本,经减数分裂得到一倍精细胞,经过受精产生三倍体种子。
三倍体种子种植获得植株,使用二倍体植株产生的花粉刺激三倍体植株子房,获得果实,但由于三倍体植株联会期紊乱,不能产生配子而无种。
第一年的果实中,果皮和种皮的发育与受精卵无关,所以是四倍的,胚为受精卵发育而成,所以是三倍,胚乳是两个极体与一个雄配子结合产生的,是五倍。
第二年的果实各部分与原植株体细胞染色体组数相同。
对种胚进行人工离体培养的技术。一般用种子繁殖的植物,种胚发育良好。长期无性繁殖的植物,尤其是一些早熟种的胚,在母体组织内不能正常发育,或胚生理成熟速度慢于果实成熟速度。此外在柑橘的有性胚及植物远缘杂交时,也会发生胚在母体内死亡的现象,对这些植物就可利用胚培养技术获得不育胚的植株。
植物的胚培养是组织培养的一个方面。早在20世纪初有人用它作为育种的一种手段。最早报道的有海宁(E.Hannig,1904)用十字花科的莱菔属(Raphanus cochlearia)和西洋山嵛菜属植物为材料试验胚培养获得成功,其后,图基(Tukey,1933~1934)又用李属种子进行胚培养。李继侗(1934)在中国最早开展这项研究工作。他发现银杏胚乳的提取物能促进银杏离体胚的生长。从40年代起,胚培养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果树育种并取得进展。
至今,用于胚培养基的配方种类虽然很多,但主要有水、无机盐类,有机物质和凝固物体这4类物质组成。无机盐类主要有氮、磷、钾、钙、镁、硫、铁以及必要的微量元素。有机物质通常是蔗糖;凝固物为优质琼脂。若培养的胚极为幼小,胚长度/种子长度(PFI)值在0.4以下,还需要添加某些氨基酸和激动素,蔗糖浓度也要适当提高。落叶果树的种胚,接种后需低温处理,否则发芽后枝叶形成莲座状不能成苗。挑胚接种后在2~4℃条件下需经60~80天冷藏。如种胚发育时间短,则需要低温时间相对延长,通过休眠长成的试管苗,在15~25℃条件培育,待长至4~6片真叶时,并有发达根系时即可移出。试管苗移栽入土时的栽培技术,常常是胚培养成败的关键,为使移植成功,必须加强光照,培养壮苗,且每天保持8~10℃温差,并保持适当温度。约经10天左右,待新叶长出,表明幼苗根系开始恢复生长。柑橘为多胚性植物,一粒种子含有多个胚,但其中只有一个有性胚,其余均为无性胚。有性胚发育弱,在完熟期大多败育。无性胚严重地干扰了柑橘的杂交育种工作。胚培技术有助于克服这一困难,进行种胚分离培养,可提高有性胚的出苗率。不少果树种子出苗极为困难,须经长时间层积或其它处理。应用胚培养技术,经过种胚苗的增殖培养、生根培养等步骤,可以获得苹果、山楂、猕猴桃等落叶果树大量种胚苗植株,提供了砧木苗的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