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田仙做什么的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24 12:06:43
字号:

津田仙

津田仙做什么的

津田仙(日语:つだせん,1837年—1908年),日本历史上著名的农业学家。他是日本近代农业教育之始祖,基督教(新教)运动之先驱。其女津田梅子是津田塾大学的创建者。他的代表作有《农业三事》等。

中文名:津田仙

外文名:つだせん

国籍:日本

出生日期:1837年

逝世日期:1908年

职业:农业学家

代表作品:《农业三事》等农业新书》《果实栽培》《酒之害》等

人物生平

津田仙于1837年8月6日(天保八年七月初六)生于日本下总国佐仓城内,幼名千弥,其父小岛善右卫门系下总国佐仓藩主堀田正睦之家臣。8岁那年,津田仙入藩塾接受启蒙教育,15岁元服,成为樱井家的养子,同年再入藩塾温古堂。12岁左右,津田仙已在学业上小有名气。1853年美国“黑船”来航,为保护江户(今东京)海岸,17岁的津田仙加入农炮队,出阵迎敌。以此为契机,使津田仙萌发关注西洋兵式操练和船技炮术之心,立下精研西洋学术之志。20岁时,津田仙于江户入同藩手冢律藏的兰学塾学习兰学,同时又在纪州藩医伊藤贯斋的英学塾学习英学。稍后又到横滨与福地源一郎、松木弘庵等人同修英学,并入兰学家森山多吉郎门下从事研究。

1861年,25岁的津田仙娶幕臣津田荣七之女为妻,入赘津田家。因此缘故,加之津田本人已有一定英学根基,翌年受聘幕府外国方(相当于外务省),得与同时从蕃书调所转来的津田真道、西周、杉亨二等名人共事。1867年,津田仙作为幕府购买军舰使节的随员,与福泽谕吉等人一同赴美国。此行使津田仙下定了振兴日本农业的决心,他曾非常感慨地写道:“留美半年时间,耳闻目睹该国风俗人情,四民平等无尊卑之别,特别是农家之富裕,始知农业实乃国家幸福之基础,深感提高我国农家之地位和谋求农业之发达的必要。”任满归国后,正值将军德川庆喜决定奉还大政,津田仙坚决反对,并在北陆奥羽集合与官军对抗。

明治维新后,津田仙的政治立场虽有改变,但终生辞官不就,把全部精力用在了革新日本农业和以此贡献社会之事上。1869年,明治政府在筑地建造涉外宾馆,津田仙任该宾馆理事,并在麻布开辟农园,种植西洋蔬菜。1871年,津田仙辞去宾馆理事,到北海道开拓使任职。1873年,维也纳万国博览会召开,津田仙以审查员身份,随总裁大隈重信、副总裁佐野常民等一同参加。会议期间,除广泛学习欧美农法外,还跟在那里逗留的荷兰园艺家荷伊伯连学习农业新技术,归国后著成《农业三事》一书,广为宣传。该书出版后,迅速引起强烈反响,发行量逾数万部。为加大革新农业的力量,1875年7月津田仙其它志同道合者七人创办了学农社,同年9月又设立了学农社农业学校。作为学农社事业的一部分,他还于1876年1月主持创办了《农业杂志》,并从事经营优良种苗的进出口事务。此后数十年间,学农社事业蓬勃发展,1884年学农社农业学校虽因经营不善而倒闭,但杂志发行和种苗进出口工作仍一直延续下来。1908年(明治四十一年)4月24日,津田仙因犯脑溢血病猝死于新桥至横须贺的列车上,去世时,包中还装着数株良种月桂树苗。

津田仙曾在1871年安排其8岁的女儿津田梅子跟随岩仓使节团出访欧美,后来津田梅子成为日本著名的女子教育家,并创办了津田塾大学。

主要成就

津田仙一生教育活动范围甚广,除致力于学农社事业外,还曾参与创办青山学院女子部、海岸女子学校、普连土女子学校,发起乐善会提倡盲哑教育,晚年又成为禁烟、禁酒运动的积极推动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之余,津田仙还翻译、撰写了许多教育著作,除著名的《农业三事》外,重要的还有《农业新书》、《果实栽培》、《健康学》和《酒之害》等。

芒种节气的特点和风俗

 芒种节气的特点和风俗,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九个节气。每年的6月6日左右,太阳到达黄经75°时为芒种。很多人对芒种都不是很了解的,以下分享芒种节气的特点和风俗。

 芒种节气的特点和风俗1

  芒种节气的特点

  1、麦粒接近饱满

 时节“芒种”的意思就是麦粒上长出了尖尖的芒刺,表示麦粒接近饱满,有待成熟,预示丰收。农业专家提示说,芒种时节是农业生产最繁忙的季节,各地群众要抓紧时间进行抢收抢播和田间管理,勤施肥,确保粮食生产好收成。

  2、农事繁忙的节气

 芒种节气是很忙的节气。陕西,甘肃、宁夏是“芒种忙忙种,夏至谷怀胎”。广东是“芒种下种、大暑莳莳指移栽植物”。江西是“芒种前三日秧不得,芒种后三日秧不出”。贵州是“芒种不种,再种无用”。

 福建是“芒种边,好种籼,芒种过,好种糯”。江苏是“芒种插得是个宝,夏至插得是根草”。山西是“芒种芒种,样样都种”。“芒种糜子急种谷”。四川、陕西是“芒种前,忙种田,芒种后,忙种豆”。

  3、气温攀升,进入梅雨时期

 “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芒种的名字,就是这么来的。很接地气的含义吧,可这个节气,从气象的角度来看,太不安分了:雨量充沛,气温显着升高,常见的天气灾害有龙卷风、冰雹、大风、暴雨、干旱等。我们长江中下游呢?

 即将进入让人头疼的梅雨季节,雨日多,雨量大,日照少,有时还伴有低温,真的是比较煎熬的几天。

  芒种的习俗

 嫁树:芒种是农忙季节,在山西荣河开始收获大、小麦,当地人称之为“农忙”。有谚语说:“麦黄农忙,秀女出房。”因此在此节气,妇女也要下地帮助度过“农忙”。

 而在河北盐山则是在“忙中”这天有“嫁树”的习俗,这是芒种节气习俗之一。就是用刀子在枣树上划几下,寓意可以多结果实。

 送花神:农历二月二花朝节上迎花神。芒种已近五月间,百花开始凋残、零落,民间多在芒种日举行祭祀花神仪式,饯送花神归位,同时表达对花神的感激之情,盼望来年再次相会。

 此俗今已不存,但著名小说家曹雪芹的《红楼梦》提及。曹雪芹在《红楼梦》第二十七回写芒种节道:“那些女孩子们,或用花瓣柳枝编成轿马的,或用绩锦纱罗叠成干旄旌幢的,都用彩线系了。每一颗树上,每一枝花上,都系了这些物事。满园里绣带飘飘,花枝招展。

 芒种节气的特点和风俗2

  一、芒种习俗

  芒种习俗:送花神

 农历二月二花朝节上迎花神。芒种已近五月间,百花开始凋残、零落,民间多在芒种日举行祭祀花神仪式,饯送花神归位,同时表达对花神的感激之情,盼望来年再次相会。

  芒种习俗:安苗

 安苗系皖南的农事习俗活动,始于明初。每到芒种时节,种完水稻,为祈求秋天有个好收成,各地都要举行安苗祭祀活动。家家户户用新麦面蒸发包,把面捏成五谷六畜、瓜果蔬菜等形状,然后用蔬菜汁染上颜色,作为祭祀供品,祈求五谷丰登、村民平安。

  芒种习俗:打泥巴仗

 贵州东南部一带的侗族青年男女,每年芒种前后都要举办打泥巴仗节。当天,新婚夫妇由要好的男女青年陪同,集体插秧,边插秧边打闹,互扔泥巴。活动结束,检查战果,身上泥巴最多的,就是最受欢迎的'人。

  芒种习俗:煮梅

 在南方,每年五、六月是梅子成熟的季节,三国时有“青梅煮酒论英雄”的典故。青梅含有多种天然优质有机酸和丰富的矿物质,具有净血、整肠、降血脂、消除疲劳、美容、调节酸碱平衡,增强人体免疫力等独特营养保健功能。

 但是,新鲜梅子大多味道酸涩,难以直接入口,需加工后方可食用,这种加工过程便是煮梅。

  芒种习俗:开犁节

  浙江省云和县有“开犁节”,在农历二十四节气的芒种节那天举办。

 在云和梅源一带流传着这样的传说:牛是天庭的司草官,因为同情人间饥荒,偷偷播下草籽,但结果导致野草疯长拯救了牲畜,而农田被野草淹没使农人无法耕种,上天为了惩罚牛,指令其下凡犁田,直至今日。

 开犁是云和梅源一带山区农民启动春耕的时令体现,过去把“开犁节”叫做“牛大王节”。

  芒种习俗:端午节

 此节气里,我国有许多习俗,每隔两年就有一次端午节出现在芒种期间,其中,端午节是我国民间四大节日之一。端午节又称端阳、重午、天中、朱门、五毒日。端午节有喝雄黄酒、吃粽子、吃绿豆糕、煮梅子、赛龙舟的习俗。

  芒种节气习俗:挂艾草

 如果你生活在农村,那么应该就知道艾草是一种到处都能找到的植物,而且它又有驱赶蚊虫的作用。到了天气炎热的五月,细菌滋生的厉害,就是艾草出动的时候了。

 人们会把艾草从田里割回来,然后摆放在自家的门口,还有些人会把艾草晒干,然后点燃,在屋子里转上一周,蚊虫也会被驱赶走。

 因为芒种和端午两个节气距离的比较近,所以很多习俗是比较类似的,比如就是挂艾草的这个习惯。芒种和端午过去之后,就是真正的夏天了。

 芒种节气的特点和风俗3

  芒种节气的含义

 芒种是二十四节气的第九个节气,每年公历6月5-7日左右,太阳到大黄经75时为芒种。2014年芒种时间是在2014年6月6日,农历五月初九,星期五。

 芒种的“芒”字,是指麦类等有芒植物的收获,芒种的“种”字,是指谷黍类作物播种的节令。“芒种”二字谐音,表明一切作物都在“忙种”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

 意指大麦、小麦等有芒作物种子已经成熟,抢收十分急迫。晚谷、黍、稷等夏播作物也正是播种最忙的季节,故又称“芒种”。春争日,夏争时,“争时”即指这个时节的收种农忙。

 人们常说“三夏”大忙季节,即指忙于夏收、夏种和春播作物的夏管。此时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将进入多雨的黄梅时节。

 在乡间流传着许多与芒种有关的谚语,如:“芒种前后麦上场,男女老少昼夜忙。”“芒种刮北风,旱断青苗根。”“芒种不种,再种无用。”“五月栽红薯盘大墩,六月栽薯一把根。”这些谚语充分彰显了农作物种植“春争日,夏争时”的繁忙和紧迫感。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js/5_11384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