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粮食作物当中,水稻是所占比例比较大的其中之一,在水稻的种植和生产过程中都要有科学合理的田间管理技术。这样不仅能提高水稻的生产质量,还能提高水稻的整体产量,我国的水稻在种植的过程中虽然有很好的管理技术,但是还要在这个基础上进行管理上的创新,使水稻的质量更好。本文主要分析了寒地水稻在生长过程中各个阶段的管理措施。 关键词:寒地水稻;管理技术;田间管理 水稻是所有地区都不能缺少的粮食,在水稻的种植和培育过程中,要不断增加其产量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我国的东北地区是水稻种植的最大区域,东北地区的气温和其他地区相比要低一些,降水量也不少很多,这种不利的环境下进行水稻种植,对水稻的产量带来了严重的制约性;并且在水稻田间的管理技术上也有很多缺陷,这就需要人们在管理技术上进行完善和改进,以促进寒地水稻的生长情况,为人们提供更多粮食上的保障。 1 寒地地区水稻的长势情况 以东北地区为代表的寒地水稻,其生长质量一直都比较高,但是在近些年,受到自然气候和管理技术的影响,水稻的产量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现象。在早春的时候,气温还比较低,多数的水稻田还没有彻底解冻,不能进行水稻的种植;但是进入春天之后,所有的水稻田就得到了解冻,还没有多少病虫害,天气的温度也逐渐提升,在这个时候进行水稻种植和插秧正合适,如果在五月或者六月份再种植,气候就不是特别利于水稻的种植。但是在寒地地区,即便是五六月份,也没有其他地区的温度高,光照也不充足,水稻也就不能受到较多的光照,严重影响了水稻苗的发育生长,多数都会出现分蘖延迟以及长势不均匀的情况。在这个种植时期,对水稻田间做好科学管理是非常重要的,这关系到全年水稻田的总体生产量。如果这个期间,没有实施相应的管理技术,或者管理技术存在缺陷,就会导致水稻苗的生长延迟,或者培育不良的情况,更会出现较多的病虫害现象,降低水稻的产量。 2 寒地水稻田间的管理技术现存问题 2.1 田间施肥存在误区 以前种植水稻的时候并没有施肥和上农药一说,所以人们对这方面的认识还不是特别成熟。现在的水稻种植,有各种各样的农药和化肥出现,还有相关的营养液、补充药物等;这些化肥的出现弥补了以往水稻化肥产品单一,效果不明显的情况,但是众多的化肥产品一起出现,这也严重搅乱了种植者的视线。多数的种植者对这些东西并不了解,或者只了解一些表面的知识,但是为了使水稻的产值能产生更多的价值,就会对化肥产品进行盲目的选择,肆意地添加营养液,这不但不会提高水稻的产值,反而起了相反的作用,田间的土质也发生了改变,对水稻的生产带来严重的不利影响。除了这种情况之外,还有对水稻田间的管理也不到位,经常出现乱投医的现象,完全根据自己的种植经验去随意投放化肥,有很多化肥的物质其实是和科学的田间管理相反的,也就导致了水稻产量下降,并且对田间的管理技术带来影响。 2.2 病虫害的防治误区 在寒地地区种植水稻的管理中,除了存在投放化肥的误区之外,还存在防治病虫害的误区,很多种植者对于病虫害的防治没有足够的了解,出现了防治的错误做法。在寒地地区,气温常年都没有其他的地区温度高,特别是在冬天,气温都会达到零下四十度以下,农民总会错误地认为病虫害并没有地域极低气温的能力,在春天种植水稻的时候,也就疏忽了对病虫害进行处理的环节,这是主要的病虫害管理误区。还有就是很多农民都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学习,知识水平有限,大部分的种植经验都是上一辈流传下来的,对很多新出现的病虫害并不了解,这也延误了对病虫害的防御和处理,不能正确处理病虫害,影响了水稻的生长。 3 合理改进寒地水稻田间管理的技术 3.1 适当开展田间管理技术的指导 寒地地区的水稻种植缺失存在很多管理上的技术误区,多数的种植者也没有专业的水稻种植技术,或者种植技术还没有达到一定的高度,要想解决这种情况,就要适当开展培训指导课程,对种植者讲述寒地水稻的田间管理技术。政府部门要加大对寒地地区水稻种植的扶持力度,下派专业的技术管理人员到基层的水稻田间,系统地为种植者讲述更加专业的水稻种植管理技术,让其清楚水稻田间的管理措施。还要安排专业的技术人员制定一套适合寒地水稻种植的田间管理技术方案,以提高水稻的整体生产质量。 3.2 进行科学施肥 在农药化肥以及营养物质的使用中,要科学合理。针对水稻的生长周期以及所处的月份和生长期,进行合理的施肥。比如在抽穗后的叶色较孕穗期淡时,即可施用粒肥,确保上三叶的叶色渐深,维持15-20天后转淡.在之后的退黄阶段中,出现过早的现象,就要考虑是水稻有缺氮或者是早衰的病症,这时候就需要进行氮肥的追加,量要合理,不可以过多,谨防过犹不及。在水稻抽穗前五天时,考虑其总体的气候因素,就能够得出粒肥施加的量。科学合理使用化才能够促进水稻光合作用,加快其抽最终促进产量的增加肥穗。 3.3 合理的进行病虫害防治 在针对东北地区的水稻田的管理技术中,还要进行合理的病虫害防治。对于东北地区来讲,稻瘟病是东北水稻最为重要的病害之一。要做到防治统一,利于合理的药物来进行防治,比如春雷霉素液剂以及三环吐悬浮剂等。应用以上药剂防治稻瘟病时,加入芸苔素内醋类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促进病株尽快恢复生长,每公顷0.01%天丰素150m1或0.1%硕丰481可溶粉60g或0.003%爱增美75m1。同时加入有机硅助剂杰效利或透彻75m1,可提高药效并节省用药量。水稻病虫害的多发期为早春期,三江平原感病品种叶瘟发病程度达到7级,容易升级为穗颈瘟。因此就需要尽早的预防,并且做出相应的准备。 而对于混合型的病虫害防治,如稻瘟病、褐变穗、鞘腐病、胡麻斑病、纹枯病等病害在田间混合发生可在孕穗初期、孕穗末期和齐穗期三次施药。采用化学药剂与生物药剂协同防治,如75%月亏菌?戊吟醇水分散粒剂15-20m1/667m2+3%多抗霉素水剂80-100m1/667m2。 结束语 寒地水稻的种植是解决人们生计的重要手段,也是满足人们温饱的重要食物,但是在寒地地区种植水稻的过程中,田间的管理技术还有很多缺陷,施肥、防虫害等方面的管理技术都是要有所提高的。政府部门要对其提出有利性的支援,为种植者带来科学有效的田间管理技术,只有完善了水稻田的管理技术,才可以实现水稻高产,为人们提供更为充足的食物,也为寒地水稻的发展带来新的机会。 参考文献 [1]赵光明.寒地水稻高产与养分高效利用的综合管理技术研究与示范[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14(5). [2]顾春梅,赵黎明.寒地水稻减叶成因及后期田间栽培管理对策[D].哈尔滨:黑龙江农业科学,2012(5). [3]胡海瑛.寒地水稻田间管理技术[J].中国农业信息,2014(2). [4]崔满成.寒地水稻后期田间管理技术[J].吉林农业,2011(8).
水稻种植过程田中一直有水吗?什么时候有水什么时候没有水?
将为大家新增一套水稻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大家一起来看看有什么不同。
水稻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一、水稻育苗技术
1.选种
要选用优质、高产、抗病力强、分蘖力强的品种。目前适宜的品种有龙粳31、龙粳46等品种。
2.扣棚作床
棚室选择应以大棚育苗为好, 3月15日左右开始扣棚增加地温, 棚室选择应以大棚育苗为好, 当棚内*壤化冻10cm左右开始作苗床, 将苗床地整平, 搂出残根杂物, 中间步道用砖铺上。
3.种子处理
播前晒种1-3天, 然后风选或1.13比重盐水选种, 去除秕谷, 选后的干种子可用15%护苗种衣剂进行包衣, 可有效的防治青枯病、立枯病、恶苗病、绵腐病, 每50斤种子用1斤种衣剂兑0.5-0.8斤水, 在塑料布上均匀混拌, 拌后阴干成膜, 3天后再进行浸种, 浸种时水过种子5cm左右即可, 不能搅拌。用包衣剂包衣, 其它的调酸消毒药剂不需再用。当水温15℃左右, 一般浸种5-7天既可催芽。
催芽可用恒温催芽器, 温度恒温28-32℃, 一般24-30小时一批, 催芽时可用网袋装籽, 上、下可调换一、两次既可。待芽长1-2mm时, 降温到15-20℃, 凉芽6小时左右即可播种。
4.播种
播前床*要用微喷浇足底水, 不积水, 播期的确定应根据插秧的时间和速度应分期分批播种。一般床面温度12℃以上, 既可播种, 我县大约在4月10-15日之间, 用播种器调好播量, 匀速播种, 每盘播芽籽150-200克, 用覆*器覆*0.7cm左右, 最厚不超1cm, 然后封闭灭草。
二、苗床的秧田管理
1.温度管理
(1) 播种到出苗:以封闭保温保湿为主, 温度控制在30-32℃, 超过35℃时要开口通风。当出苗50-70%时应及时撤出地膜。
(2) 出苗至一叶一心期:棚内温度在25-28℃, 最高不超过30℃, 注意通风炼苗,
(3) 1.5叶期-2.5叶期:棚内温度在20-25℃, 注意高温期间通风炼苗, 注意好大风寒流, 高温天气的管理, 严防高温徒长。
(4) 2.5叶至插秧期:应根据当地温度情况, 逐渐转入昼夜揭膜, 提高秧苗素质。
水稻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2.水分管理
播种至出苗, 除个别*干需补水外, 一般不浇水, 如床面有积水, 要揭开地膜, 晾床防止湿害。出苗揭去地膜后少量补浇一次, 一叶一心以后床*如发现表面发白或中午稻叶卷曲, 早晚叶尖吐水少或不吐水应进行浇水, 浇水时间以早8点之前为好, 每次浇水一定要透, 尽量减少浇水次数。
3.防立枯病
首先用移栽灵每平方米2-3ml兑水4-5公斤, 在播种前浇到床面上, 或在一叶一心到2.5叶期每平方米用移栽灵2-3ml喷洒防治立枯病。
4.苗床追肥
一般在秧苗2.5叶期发现脱肥, 每平方米苗床用尿素1.5-2克, 稀释100倍根外追肥, 施肥后用水洗净叶面, 以免烧伤叶片, 起秧前再施送嫁肥。
三、本田管理
1.整地施肥
翻地前施农家肥每公顷30-45吨。化肥一般为每公顷磷酸二铵100-150公斤, 硫酸钾100-150公斤, 尿素250-300公斤。氮肥40%、全部磷肥、90%钾肥作底肥, 在耙地前施入, 其余氮肥的65%作蘖肥、35%作穗肥施入。其余的钾肥作穗肥施入。提倡秋翻、春耕, 进行旱耙或旋耕, 然后灌水进行水耙, 达到寸水不露泥的插秧状态。沉降3-5天后插秧。
2.插秧
当气温稳定通过13℃时, 即可插秧。插秧应集中在5月10日-25日水稻高产期内。插秧规格:机插秧采用9×3-4寸;手插秧要深浅一致, 深度不超过1厘米, 行直、穴匀、不窝根。人工摆插深度1.5厘米。
3.平衡施肥
(1) 蘖肥
分蘖肥分两次施入。第一次分蘖肥在返青后立即施用蘖肥总量的50%, 最晚不超过6叶期 (6月10日前) , 促进分蘖早生快发, 利用低位分蘖;当水稻第7叶末到第8叶露尖时 (依品种而定, 一般为6月17-20日) , 用其余蘖肥作调节肥施用, 也就是第二次蘖肥。
(2) 穗肥
幼穗分化,开始施用穗肥。穗肥分两次施用。第一次在倒2叶刚刚露尖时 (7月5日前后) 施穗肥总量的60%, 促进穗、枝梗、一次颖花分化, 增加一次枝梗数, 争取大穗;第二次在剑叶 (倒1叶) 露尖时 (7月18-20日) 再施用其余穗肥。
4.节水灌溉
要加强田间基本建设, 建立节水灌溉模式。水层管理应满足“壮根、增温、通气、节水”等促进生育的要求。
(1) 浅水促蘖:插秧时池内保持花达水, 插秧后水层要保持苗高的2/3, 扶苗返青, 返青后, 水层保持3.3厘米, 增温促蘖。10叶期后, 采用干干湿湿的湿润灌溉法, 增加*壤的供氧量, 促进根系下扎。
(2) 晒田壮杆攻大穗:当田间茎数达到计划茎数的80%时 (6月28日到7月8日) , 要对长势过旺、较早出现郁闭、叶黑、叶下披、不出现拔节黄的地块, 撤水晒田7-10天, 相反则不晒, 改为深水淹。晒田程度为田面发白、地面龟裂、池面见白根、叶挺色淡, 达到控上促下, 促进壮杆;
(3) 深水护胎、浅水灌浆。水稻减数分裂是水稻一生中对低温最敏感的时期, 为防御低温冷害, 当预报有17℃以下低温时, 灌15厘米深水层护胎。其余时间要采取干干湿湿以湿为主的间歇灌溉, 养根保叶, 活杆成熟。每次灌水4-5厘米, 自然落干后再灌水, 黄熟期停水。
水稻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5.防除病虫草害
根据不同的杂草群落选择除草剂, 最有效的杀灭杂草, 可用丁草胺加草克星或苄嘧磺隆等药剂防除杂草。防治稻瘟病:以预防为主, 加强预测预报, 控制发病中心。根据气候条件在7月初公顷用使百克或施宝克进行药剂防治稻瘟病;对发生潜叶蝇的地块, 公顷用40%氧化乐果乳油750克, 对水450公斤喷雾。施药前将水撤至5厘米, 1天后灌正常水;防负泥虫:公顷用2.5%敌杀死乳油225-300毫升, 对水225-300公斤喷雾, 或用其他杀虫剂进行防治。
四、收获
完熟期收获。精收细打, 减少割拉打损失, 损失率不超过2%。
农村种植水稻,水稻最必须水是什么情况下?需水是有价段性的。如扦稻田从扦秧起维持存水至抽穗园蔸。落入水中晒田。维持适度水深长苞。浅小出穗,干湿度实籽。如果是抛秧田、直播间田排水管道抛秧播秧,晒秧晒芽投身,到幼苗扶针散叶需水时维持浅水层,直到街边基本苗发满落入水中晒田。适度水深长苞,浅水出穗,干湿度实籽。如果是深泥脚田,可以提早脱干,浅泥脚田,高坑田不适合脱干太早。来看水稻最必须水为在分蘖期和长苞抽穗期,别的段需水量不非常大。依据水稻植物的独特性,她一生都必须水分,仅仅不一样的环节需水量不一样。水稻种子发芽期:水稻种籽在萌生期需水量少,在恰当的温度和O2标准下,只需消化吸收种籽自身净重25%的水分就可以萌生,最合适的水分为40%,种子发芽期最合适的前提是潮湿的土壤层,使水分与O2都能获得充裕供货。
水稻小苗期:水稻幼苗期适合潮湿。注水过深时,叶片超级变态,根茎发育不全,根下不来扎、集中化在泥土表面。为保湿补水,小苗期也应灌浅水层。水稻分蘖期:这时水稻田适合水分应该是饱和状态到淹有浅水层中间,规定浅水浇灌。水稻孕穗期和出穗期:这也是水稻一生中生理学需水较多的阶段,也是抗旱性较弱的阶段。对水分最比较敏感。此期少水会比较严重防碍水稻颖花分裂,导致秆矮、穗小、粒少。次之是水稻出穗花期,也是水稻对水分反映比较特防期。此期少水受旱,花盆陶瓷非常容易凋谢,或出穗艰难,不可以正常的盛开受粉。因此此期应维持浅水层。水稻注浆牢固期:此期少水,会使牢固不圆润,粒重减少,空秕粒增加。蜡熟之后,水稻需水降低,可以加水落干。
水稻成熟,大家何时排水管道,何时不用再注水了。实际情况一定要按土壤层,收种时长,种类来决策排水管道的时间阶段。理论指导,详细情况深入分析。争得丰收大丰收利润最大化。水稻注浆成熟是叶片同化作用物质向籽实装运累积的关键期,因此也叫生产量探索期,提高效益的秘决,就取决于维持有相对高度同化作用工作能力的叶片与生活力充沛的根茎。水稻生孕中后期根茎活力降低,叶片因营养物质快速向籽实迁移,非常容易衰落落黄,这种都不益于商品率和千粒重的提升。因而,应维持根茎活力,以根保叶,以叶保粒。假如中后期停水太早,会减少根茎活力,危害注浆,特别是在对灌浆期长的大穗型种类,危害更高。中后期排水管道太早对整大米率危害也非常大。
因而,水稻获得前要倡导晚排水管道、晚停水,一般以获得前7~12天为宜。选用浅、湿、干间歇性浇灌技术性的特性是浅灌与潮湿融合,适度晒田组成浅湿更替,浅、湿干灵便调整,使水稻田水分情况多元化。隔水层管理方法规定是:出穗期浅水,齐穗后间歇性浇灌,既保证水稻需水,又要确保向土壤通气。间歇性浇灌是灌一次浅水,当然渗干得脚窝存水,再灌浅水,早期多湿低于,(3-5cm隔水层一直维持到水稻注浆完毕,到乳熟中后期顶端粒逐渐变结晶状)中后期多干少湿,一些地域常因中后期撤水太早而危害子粒整齐度。水稻在注浆牢固期有效自来水,可以做到养根保叶,轻秆活熟,浆足粒圆润的目地。因此,一般最好是在完善前7~10天上下灌最后一次水,具体时间可依据实际情况看田间持水量及气温和子粒完善状况灵便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