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茶文化不仅仅是物质享受,而且通过茶会,学习茶礼,陶冶性情,培养人的审美观和道德观念。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日本茶文化的历史起源,一起来看看。
日本茶文化的历史起源
众所周知,茶文化最早发源于中国。中国的茶叶首传日本,一般上溯到遣唐使日本高僧最澄来华,实际上,茶首次传播到日本的时间还要早一些,据文献记载,隋文帝开皇十三年,茶已传到日本。至唐代,茶叶由日本高僧最澄将中国的茶树带回日本,茶这种饮料就在日本生根发芽,日本栽培茶树由此开始。
后弘仁六年,嵯峨天皇巡幸近江,过京都西北的崇福寺和梵释寺时,因大僧正永忠亲自煎茶奉献天皇,天皇饮后龙心大悦,赞美有加,便命令进行种植,设立造茶所,专供宫廷,在皇宫中的法要会式里面也有使用茶的纪录。这就是日本茶饮用的最早记载,当时,茶叶十分贵重,只有僧侣、贵族阶级等少部分人才能品尝。
到了宽平六年遣唐使的废止,与中国的交流也为之中断,在上层社会兴起的饮茶之风也逐渐衰退,仅有少部份的僧侣保持饮茶的习惯,当时高僧们播种的茶树,也淡出了记载。总的说来,平安时期的日本茶文化,无论各方面都是照搬中国唐代的茶文化。
到了中国宋朝,日本国力又兴盛了起来,这时日本到了平安时代的末期,当权者平清盛再度与中国开始交流。到镰仓初期,后来被日本称为?日本茶祖?荣西禅师从中国学到了茶的加工方法,并将优质茶种与茶具带回日本,将种子种在九州的背振山上,当时荣西禅师所种植之茶被称为石上茶,他于公元一二一一年写成了日本第一部饮茶专著《吃茶养生记》,对日本茶道产生起了重要影响,书中介绍中国宋代的末茶冲饮法,为后来日本茶道的品茶艺术开了先河。之后公元一二五九年日本南浦昭明禅师来到我国浙江经山寺求学取经,学习了该寺院的茶宴仪程,将中国的茶道引进日本,成为中国茶道在日本的最早传播者。日本《类聚名物考》对此有明确记载:?茶道之起,在正元中筑前崇福寺开山南浦昭明由宋传入。?之后,日本的茶文化逐渐演化为禅宗和律宗两大流派。镰仓时代,日本的饮茶活动以寺院为中心,以茶为药,茶文化逐渐由寺院普及到民间。镰仓末期,受中国宋代?斗茶?的影响,在日本上层武士中,?斗茶?开始兴起,?茶寄合?等游戏大受欢迎,茶歌舞伎等抹茶法也迅速扩展开来。
经过几个世纪的消化吸收,直到16世纪日本丰臣秀吉时代(我国明朝中后期),千利休成为日本茶道高僧后,提出茶道应以?无中万般有?、?一即是多?的禅宗思想为根底,删除了茶文化中繁文缛节,追求至简至素的情趣, 进一步融入禅的简素清寂的精神,俗称?空寂茶?, 并在武士中流行,最终形成了现代所说的?茶道?。日本有?茶禅一昧?的说法,在禅茶一体化的基础上,将茶道还原到淡泊寻常的本来面目,为茶道的大众化奠定了基础。经千利休改良的茶道,其基本精神为?四规?,即?和、敬、清、寂?其实质是日本大和民族的凝聚化。千利休完全消除了茶道的娱乐性,将茶道的艺术境界带向积极的富有创造性的方向,茶道开始成为一种综合性的文化体系。
现在日本流行的茶道,就是由千利休创立的。他集茶道之大成,主张茶室的简洁化,庭园的创意化,茶具小巧,木竹混用,形成了独具风格的?千家流?茶法。它的基本理论显然是受了中国茶道精髓的影响而形成,其主要的仪程框架规范仍源于中国。
迄今为止,对日本民族文化艺术影响最为深远的,非千利休莫属。千利休不愧为世界级的文化名人。
日本茶文化的历史发展中国茶叶约是在唐代时,便随著佛教的传播进入到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因而最先将茶叶引入日本的,也是日本的僧人。公元1168年,日本国荣西禅师历近艰险至中国学习佛教,同时刻苦进行?茶学?研究,也由此对中国茶道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荣西回国时,将大量中国茶种与佛经带回至日本,在佛教中大力推行?供茶?礼仪,并将中国茶籽遍植赠饮。其时他曾用茶叶治好了当时镰仓幕府的将军源宝朝的糖尿病,又撰写了《吃茶养生记》,以宣传饮茶之神效,书中称茶为?上天之恩赐?,是?养生之仙药,延年之妙术?。荣西因而历来被尊为日本国的?茶祖?。
随著唐宋时期中国的茶叶与饮茶艺术﹑饮茶风尚引入日本的佛教寺院后,又逐渐普及到广大民间,使吃茶的习俗进入了日本平民的生活,并日益兴盛。
15世纪时,日本著名禅师一休的高足村田珠光首创了?四铺半草庵茶?,而被称为日本?和美茶?(即佗茶)之祖。所谓?佗?,是其茶道的专用术语,意为追求美好的理想境界。珠光认为茶道的根本在于清心,清心是?禅道?的中心。他将茶道从单纯的?享受?转化为?节欲?,体现了修身养性的禅道核心。
其后,日本茶道经武野绍鸥的进一步推进而达到?茶中有禅?﹑?茶禅一体?之意境。而绍鸥的高足﹑享有茶道天才之称的千利休,又于16世纪时将以禅道为中心的?和美茶?发展而成贯彻?平等互惠?的利休茶道,成为平民化的新茶道,在此基础上归结出以?和﹑敬﹑清﹑寂?为日本茶道的宗旨(?和?以行之;?敬?以为质;?清?以居之;?寂?以养志),至此,日本茶道初步形成。
日本茶道的精神实质,追求人与人的平等相爱和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而在生活上恪守清寂﹑安雅,讲究礼仪。日本人民视为修身养性﹑学习礼仪﹑进行人际交往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
日本茶道发扬并深化了唐宋时?茶宴?﹑?斗茶?之文化涵养精神,形成了具浓郁民族特色和风格的民族文化,同时也不可避免地显示了有中国传统美德的深层内涵的茶文化之巨大影响。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茶、制茶、 饮茶 的国家,茶树的栽培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但是想要 种植 好茶树却不是这么简单。下面由我为大家介绍茶树的种植 方法 ,希望能帮到你。
茶树的种植方法
温度
(1)生长起点温度
引起茶树萌芽的平均温度称之谓生长的起点温度,在生物学上称此温度为最低温度。多数茶树品种日平均气温需要稳定在10℃以上,茶芽开始萌动。但也有少数品种或者由于其生态环境的不同,在不到10℃时已开始萌动,如浙江的碧云,龙井43,江西婺源早芽等茶芽萌动的起点温度是?6℃,这类属早芽品种,开采期可比其他品种提早。
(2)最适温度
茶树
茶芽萌发以后,当气温继续升高到14-16℃时,茶芽逐渐展开嫩叶。茶树生长最适温度是20-30℃之间,若在此范围之内,则茶梢加速生长,每天平均可伸长1-2厘米以上。我国大部分茶区自 清明 (4月上旬)至 霜降 (10月下旬)以前,日平均气温都在20-30℃之间,正是茶树生长最适温时期,也是茶叶的采收季节。
在茶树生长季节生物学有效温度(日平均气温10℃以上)累积值,称之谓有效积温。茶树生长适宜的有效积温在4000℃以上。我国茶区的年有效积温一般在4000-8000℃之间,有效积温越多,年生长期越长。我国南北各茶区由于气候条件的差别,茶树生育期也就各不相同,多数茶区茶树的全年生育期约为8-9个月,而可采期为7-8个月。
(3)低限温度
我国大部分山区,进入12月以后至次年2月一般平均气温低于10℃,茶芽停止萌发,处于越冬休眠状态,甚至有时出现严重的低温霜冻,对茶苗、幼树或抗寒性差的品种还会受到冻害。茶树能忍耐的绝对最低温度,因品种、树龄、器官、栽培管理水平、生长季节而异如当气温降到-2℃时,茶花大部分脱落而死亡;气温下降到1-2℃时萌发的茶芽也会枯焦,而茶树的枝梢忍耐低温的能力较强,乔木型大叶种能忍耐-5℃左右;灌木型中、小叶种能忍受低温的能力更强一些,一般在-10℃左右,若处于 大雪 覆盖,则可忍受零下15℃左右的低温侵袭。又如,不同品种茶树的抗寒能力固然不同,但同一品种在不同生态条件下表现也不一样,如政和大白茶在福建能忍耐-7℃低温,而生长在皖南茶区却能忍受-8至℃-10℃的低温。一般说来,低于茶树所?忍耐?的低温度限度时,就会产生冻害。茶树发生冻害的程度,除与温度高低直接有关外,与低温持续时间、风速、冻结时间也有密切关系。据浙江气象局在浙江嵊县的调查,茶树越冬期间,当气温降至-6℃左右,连续冻结6天,西北风风速每6-8米时,当地的茶树品种嫩梢就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冻害;当最低温度降至-8℃连续冰冻12天以上更会引起严重冻害,使茶嫩梢冻死老叶变黄。一般来说,在一定的低温条件下,低温和土壤冻结时间愈长,加上干燥的西北风或早春气候转暧后突然降温等,都会使冻害程度加重。
温度过低固然会使茶树遭受冻害而损伤,温度过高也会引起茶树的热害,但遇到的机会不多。如当日平均气温到35℃以上时,生长便会受到抑制,日极端最高气温到39℃,在降雨量又较少的情况下,有的茶树丛面成叶出现灼伤焦变和嫩梢萎蔫,这种现象为茶树热害。通常是新梢和嫩叶比老化的枝条更容易受到这种逆境的危害。
抗寒性强的品种有祁门种、黄山种、茗洲种、柿大茶、安徽1号、安徽3号、安徽7号、皖农95、乐昌白毛茶、恩施大叶茶、鹤峰苔子茶、高芽齐、白毫早、宜兴种、茴香茶、宁州2号、紫阳种、顾渚紫笋、藤茶、水古茶、龙井43、龙井长叶、碧云、苔香紫、迎霜、青峰、浙农113等。
寒性较强的品种有杨树林783、黄荆茶、波毫、福安大白茶、政和大白茶、福建水仙、本山、大叶乌龙、福云6号、福云10号、碧波茶、铺埔白叶、五岭红、临桂大叶茶、都匀毛尖、黔循601、信阳种、信阳10、宜昌大叶茶、云台山种、蓝山苦茶、江华苦茶、君山种、储叶齐12、锡茶5、锡茶11、赣茶1号、青山大有、台茶13号、苹云、眉峰等。
病虫防治
茶树病虫害无公害防治,要根据病虫害与茶树、耕作制度、有益生物及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因地制宜地采取以农业防治为主,结合进行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的策略,将病虫害控制在允许范围内。
农业防治 农业防治重点是控制病虫基数,创造不利于病虫发生的环境条件。
1.合理密植。一般采用单行条植法,行距1.5米,丛距0.33米,每丛3株,每亩栽苗4000株。根系带土移栽,适当深埋,以埋没根颈为度,舒展根系,适当压紧,使植株生长健壮,发育良好,抗病虫能力相应提高。
2.加强管理。一是平衡施肥,按产定量。施足基肥,以有机肥为主,少施化肥,尽量控制氮肥施用量。二是适时修剪和清园。每年都要适时修剪,剪去病虫枝叶,清除枯死病枝;轻修剪深度为3~10厘米,中剪枝为现有树高的一半,深修剪离地面20~30厘米,台刈为离地面5~10厘米。将病虫枝深埋或火烧处理,以减少轮斑病、茶枯病的越冬菌源,减少茶蚜、茶毛虫、茶黑毒蛾的越冬虫卵块和茶小卷叶蛾、蚧类的残留基数。三是中耕培土。这项 措施 不仅能改善土壤墒情,有利于茶树根系生长,而且能破坏病虫越冬场所,杀灭土壤中茶尺蠖等的越冬幼虫,深埋枯枝落叶,减少病原基数。四是及时分批留叶采摘。这样可以除去新枝上茶小卷叶蛾、小绿叶蝉等害虫的低龄幼若虫和卵块,减轻茶枯病危害。五是诱杀害虫。对一些有趋性的害虫,用灯光、毒饵、色板诱杀。此法大面积应用效果更明显。
A.生物防治 这是一项对人畜安全、对茶叶和环境无污染且能降低成本的重要防治措施。
1.加强对寄生性和捕食性昆虫的保护。在茶园周围保留一定数量的植被,重视生物栖息地的保护,保护好赤眼蜂、茶园蜘蛛、红点唇瓢虫等害虫天敌。
2.利用昆虫激素等生物代谢产物治虫。例如,对茶小卷叶蛾发生危害的茶园,可连片采用性引诱剂诱杀成虫。生产实践中还可利用有益生物的代谢产物来防治病虫害。
B.化学防治 严格按防治指标用药,不能见虫见病就急于用药。对虫口密度、病情指数超过防治指标的茶园,如茶跗线螨被害芽占5%或螨卵芽占20%,茶毛虫每亩7000~9000头,茶小绿叶蝉百叶虫量10~15头时,根据国家无公害茶的生产标准,安全合理使用药剂防治。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的农药,如甲胺磷、甲基对硫磷,氰戊菊酯、三氯杀螨醇等。用药时,应选准农药品种,注意使用方法、浓度及安全间隔期。如用Bt制剂300~500倍液防治茶毛虫、茶尺蠖、茶黑毒蛾和茶小卷叶蛾,安全间隔期3~5天;用0.2%苦参碱水剂1000~1500倍液,防治茶毛虫、茶黑毒蛾、茶小卷叶蛾,安全间隔期5天;辛硫磷安全间隔期10天。注意轮换用药,每种农药在采茶期只能用1次。这样既可以防止病虫产生抗药性,又可以减少残留。
茶树花的价值出身于茶叶世家的徐纪英女士,首次发现茶树花营养成分丰富,活性成份极高,具有很高的开发利用价值。经过20多年的开创性研究,投入数千万元的研发经费,经过几十家科研单位的检测化验,先后经过38次专家论证会,得到中国国际营养协会和中国自然医学会的推荐,国家科技部星火计划项目的肯定和支持?徐纪英 总结 出茶树花产业开发一整套系统完备的研究资料。
2001年《茶树花的开发利用》项目通过了中国林科院、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组织的专家鉴定和评审;2003年《茶树花加工工艺》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并在40多个国家申请了同族国际专利,在全球注册了《茶树花》服务商标和37个类别的商品商标;40多个茶树花产品配方成功问世,即将获得国家新资源应用证书;2004年《中国茶树花产业发展 建议书 》呈报国务院审批;2005年茶树花产业发展项目得到国家和各个相关部委领导的多次批示,同年徐纪英被列入全球千名妇女争评2005年诺贝尔和平奖提名人之一,被业界称为?茶树花之母?。
茶树花的开发利用价值
全国可采集鲜花300多万吨,可制成干花原料50多万吨。茶树花是一种无需重新栽培、储量丰富、年年可再生的天然资源。
茶树花内含有效成份与茶叶基本相同,只是花与芽叶的生长作用不同而成份含量各有差异。花朵因承担生命遗传任务所以其蛋白和糖类物质含量较芽叶高。为此,茶树花是一种难得的天然复合型原料。
利用茶树花的加工工艺技术对花鲜花进行深加工提取和分离纯化,使其形成各种类别型号的产品中间体原料。由于茶树花的抗氧化性强、免疫能力高,中间体原料添入到食品饮料、药品、日用化妆品和妇女 儿童 卫生等产品中,可增加产品的功能性和新颖性。
茶树花的社会经济效益
1.茶农利用冬闲收花,每亩可增收400-500元。全国茶区可增收100多亿元。
2.翌年茶叶可增产30%,还可提高茶叶的质量和食用安全性。
3.用茶树花原料进行深加工,价值可增加数倍。
4.不仅让上亿茶农(中国的茶农人口1亿多)直接受益,还能创造数百万甚至上千万就业、创业、转业岗位。
茶树冻害的预防措施1.选用抗寒能力强的品种。栽植茶树时,如果选用抗旱力强的品种,那么栽植后茶树在冬季的抗寒能力也就较强。
2.加强茶园的培肥管理,有利于茶树生长健壮,积累有机物质,增强抗寒能力。在秋、冬季,施足暖性的农家肥,有提高土温的作用,施肥时配合施一定比例的磷、钾肥。
3.进行行间铺草,并做好树冠面的覆盖。
4.灌溉喷水,根际培土。入冬前,要在茶园喷灌一次水,当气温降到地面出现结冰时就不能再灌水。结合秋、冬施肥,做好茶树根际培土,将行间土培到茶树根部,至第二年春季再将培土扒开。
5.利用地形,营造防护林。茶园在开垦前应选择有利于越冬的地形,如朝南背风向阳的山坡,在山顶风大的地方及茶园四周营造防护林,以降低风速,阻挡寒流。
6.茶园薰烟。冬季在茶园薰烟能起到防止夜间热量散失的作用。
7.进行合理采摘和修剪。应提前进行采摘和修剪,以免茶树大量消耗养分,使其衰弱而受冻。
8.喷洒化学药物。入冬前,在茶园喷洒药剂,以促进新梢成熟,加强木质化程度,使茶树及早进入休眠。
9.进行行间套种绿肥。冬季在茶园行间套种绿肥,有利于提高土温,有条件的地方也可用高秆作物阻挡寒流。
猜你喜欢 :
1. 茶叶种如何种植
2. 怎样种植油茶树
3. 茶树秋季管理技术
4. 茶叶种植对自然环境的要求
5. 茶花的种植方法及养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