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康养殖场是国家的一流养殖场,
现在正是鼎盛时期。兴安盟德康农牧养猪场工作并不是很好亲养猪这份工作工资高、待遇好,但没有光鲜的工作环境,工作内容更不轻松。
有人被录用之后被家里人拦下,还有人进猪舍铲了1小时猪屎就决定“跑路”。有坚持下来的人在网上真诚地劝退:“耐不住寂寞、熬不住清冷、吃不了苦、调整不好心态者慎入
高楼养猪“爆发”,猪企扎堆投产!造价上亿的楼房养猪迎来风口?
据中国猪业高层交流论坛统计,2021中国养猪巨头20强分别为牧原、正邦、温氏、双胞胎、新希望、正大、德康、大北农、天邦、扬翔、傲农、中粮、大象、海大、佳和、天康、唐人神、力源、桂垦和辽宁禾丰,共出栏13635万头生猪,比2020年20强多5827万头,同比增长75%。 前三强排名不变,仍然是牧原、正邦和温氏,2021年这三家猪企共出栏生猪6841万头,同比去年3723万头增长83.7%,同时广西力源、辽宁禾丰为新加入20强的成员。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2021年全国出栏生猪约为6.7亿头,2021中国养猪巨头20强生猪出栏量合计约占全国生猪出栏量的20.3%。 2021年生猪出栏量超过100万头的养猪巨头24家,合计出栏量14078万头,约占2021年全国生猪出栏量的20.9%。 2020中国养猪巨头20强其中的光明农牧、铁骑力士、金新农、安佑(和佑),2021年被挤出20强。广西力源、辽宁禾丰新晋20强。 2020中国养猪巨头20强最低门槛71万头,2021中国养猪巨头20强最低门槛130万头,增多了59万头,提高了83%。百万头俱乐部成员从2020年的17个发展到2021年的24个,增加了7个,增长了41.2%。2022年,高楼养猪迎来了爆发期。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三季度,传出消息称“正式投产或即将投产”的楼房猪场就有6家。
我们来细数一下。
9月下旬,总投资4亿元的肇庆鼎和农牧有限公司永固生猪养殖项目正式投产,采用智能楼房猪舍,预计年出栏可达10万头。
9月中旬,有消息称,固定资产总投资约4.8亿的湖北共富永福寺楼房养猪项目进入收尾阶段,该项目建9栋楼房猪舍,可实现年出栏30万头生猪,预计在11月正式投产。
9月上旬,总投资1.88亿元的罗牛山万宁10万头生猪生态养殖基地全面复工,在建楼房已全部封顶,预计将会在12月底投产。
该基地可同时养5万头猪。
8月末,湖北中新开维26层高楼养猪项目投产,引发业内热议,议论的点主要有两个:世界最高养猪大楼、投资40亿。
据了解,该项目一座大楼可实现年出栏60万头生猪。
8月初,连平东瑞多层楼房智能化生猪养殖项目开始部分投产,该项目完全投产后,可达年出栏12万头生猪。
7月初,龙华农牧全新生猪养殖基地投产,该基地占地面积5000亩、总投资20多亿元,共计建设28栋楼房,是目前长江以南单体最大养猪场。
以上楼房养猪项目有一个共性:投资上亿、年出栏破万!尽管说猪企“家大业大”,但上亿元的资金也不是小数目,为啥这两年猪企都喜欢“送猪上楼”呢?真的是为了抓住这个风口?
楼房养猪为何成业内潮流?
既然猪企纷纷投建,说明楼房养猪确实有利可图,其中最直接且明显的好处就是节省土地。
根据业内数据,楼房养猪能够节约80-90%的土地。
大家都知道,要养猪就必须选址批地,在当前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的情形下,一般的养猪项目想要拿到地块并不容易,尤其养猪行业没有税收,有污染风险,通常不受地方欢迎。
而楼房养猪项目通常要配套其他产业设施,可以给当地带来收益,在审批地块时会相对容易一些。
对想要大规模扩产的猪企来说,“用最少的地养最多的猪”是很具吸引力的。
除了节省土地之外,楼房养猪的高度集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饲料以及断奶仔猪的运输成本,而且因为其管理的特殊性,需依靠智能化设备进行饲喂,在饲料投喂量、饮水方面能有较好的控制,从而实现降本增效。
另外,近两年“碳中和”背景下,猪企存在较大排放压力。
楼房猪场养殖密度集中,粪污排放量大,需要在此处下一些功夫,倒也能“反向”减少碳排放。
以湖北中新开维26楼养猪大楼的粪污处理模式举例,其废水和废气处理系统能够相互作用,经过处理的废气可以二次利用对污水消毒杀菌,理想状态下,它整栋大楼每天可以处理1万吨污水,减少碳排放当量400万吨。
不过,以上都是建立在楼房养猪高成本基建下的好处。
有业内人士透露,楼房养猪单平方造价比平层猪场要高出30%左右,难怪猪企动不动就需要投资上亿甚至数十亿进行猪舍建造。
好在,楼房猪舍在折旧年限上有一定优势,可以折旧15-20年,平摊成本。
而平层猪舍只有10-15年的折旧年限。
种种利好之下,楼房养猪在全国各地蔓延开来,南方多山地区发展势头尤为猛烈。
但我们也注意到,从楼房养猪这一模式出现开始,业内就对其存在一些质疑。
楼房养猪的成本、生物安全是否真的成问题?
质疑声音很多,我们讨论几个比较具有代表性的话题:比如“在超高的建设成本之下,养殖成本高企问题如何解决”“高密度养殖下如何把控好生物安全防线”“楼房猪场如何避免粪尿腐蚀”。
养殖成本方面,据京基智农透露,其已投产运营的楼房养猪,分摊四通一平、土建钢构、设备、环保设施、配套设施、引种等费用,一头猪的投资成本约为2500元。
另外,它还公布了生产成绩:2022年一季度,其广东茂名高州楼房养殖项目分娩率约为88%,结栏育肥成活率达到95%左右,生产成本约14.89元/公斤。
单看成本,这个数据在业内属于偏低水平。
生物安全方面,大家质疑的点是:高密度养殖之下,有一头猪感染,那就有千万头猪感染。
这是从内部环境考虑。
但是从外部环境来说,楼房猪场仅有少量的进出口,且进行封闭式的分区管理,配以多种技术,基本可以有效阻断非瘟及其他疫病的传播。
2019年至今,楼房养猪运行也有4年的时间,大猪企在生物安全防控上面,已经有一套成熟的应对体系。
猪场腐蚀方面,目前市场上没有明确的数据,不过,建造者在设计猪场时,就应该考虑到了这一点。
从整体的发展趋势来看,猪企还是更倾向于去放大楼房养猪的优点,克服弊端。
那么,随着楼房养猪模式的盛行,平层养殖会不会逐渐被替代?
答案是不会!
一方面楼房猪场的建造成本极高,一般的中小猪场都负担不起,更别说普通养殖户。
另一方面,当前我国生猪产能已经基本恢复,虽说大猪企还在扩张,但是受到资金、用地等方面限制,未来也不具备无限扩张的条件。
结语
从行业长远发展的角度考虑,养殖业需要改进与创新,楼房养猪不失为一种尝试。
经过市场不断实践,楼房养猪确实能促进养猪业集约化发展,也能使得猪企在一定时间内大幅扩产。
但推广这一模式也需经过全面考虑,毕竟楼房养猪对资金、基建、设备、人员都有极高的要求。
整体而言,楼房养猪是否为养殖业的新风口,还得靠市场长时间验证才有答案。
你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