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普通人来说养殖业一直是一种暴利的行业。但是其实养殖业的风险有很多。像这次非洲猪瘟导致生猪大量死亡就是养殖业风险之一。
由于各个地方的需求不同,所以养殖业的价格变化波动其实是非常大的。很多养殖户把握不到行情,利润其实是很有限的。如果遇到像这次猪瘟的事件,没有发生猪瘟的地方就大赚特赚。而在养殖成熟后,养殖业最重要的就是需要销售渠道,养殖的动物在可以出售的时候却找不到购买的人,那时候不仅增加了风险,并且还增加了养殖成本。时间久了也会出现亏本的现象。
除了市场风险,还有疫病风险。如这次的非洲猪瘟,就属于疫病风险。就拿养猪为例,现在发现的猪瘟除了非洲猪瘟,还有传统猪瘟,一旦没有在最开始发现病毒,就会导致生猪的大批死亡,最后结果就是养殖人员血本无归,而这种疫病风险可以说是是养殖业最大的风险。
除此之外,像遇到暴雨旱灾以及寒冷冰雹等自然灾害的时候也会造成风险。像某地发生洪水,致养猪场里面的猪全部被冲走这样的新闻屡见不鲜。这种情况虽然极少,但是也会发生。自然灾害是不可预估的,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发生,对养殖户来说也是极大的一个挑战。
无论什么养殖都会存在风险,而我们要做的是最大程度上避免风险。如果一开始就把养殖想成暴利的行业,那么在后期可能受到的风险就会更大。
近日,养猪户被一条新闻刷屏,东北证券发布研报称,生猪行业在没有外部因素制约的条件下,猪周期今年不可能出现反转,明年反转概率也偏低。一石激起千层浪。此观点一经发出,让本来就对后市不太看好的养殖户更是没有信心了。
据一线养猪场反馈,就目前玉米3000元/吨,豆粕5000元/吨的价格,再加上生物防控等成本,目前大部分养殖户的生产成本在8元/斤左右,而眼下猪价却一直在6元附近徘徊,也就是说一斤就要亏2元,如果按照标猪120公斤算,一头猪至少要亏240元以上。当然,再加上一些死淘或者母猪空怀等情况,养猪场的亏损远不止这些我们核算得这么低的数值。
而对于猪周期的拐点,业内人士的预测也是不统一的。
观点一:部分养殖户认为猪周期拐点有望在2季度末出现,进入3季度养殖成本控制得好的猪场可以实现扭亏为盈,这个预测是基于去年能繁母猪的最高保有量时间点来做的预测,众所周知,能繁母猪决定着未来猪市10个月之后的出栏量,去年7月份能繁母猪的保有量达到最高峰,往后推10个月,也就是今年5月份,生猪的出栏量有出现下降,供应的减少进而导致猪周期出现拐点。
观点二:很大一部分养殖户认为猪周期拐点要等到4季度才能出现,这个是基于猪市当下产能去化速度来说的,虽然能繁母猪自去年7月份出现拐点,但是由于猪群结构的调整,三元母猪转二元母猪,其PSY得到大幅度的提升,所以据此判断,能繁母猪的产能去化要在10月份大幅下降开始算,再叠加四季度能繁母猪的存栏出现短暂反复,产能去化速度缓慢,猪周期出现真正拐点要延后至4季度,甚至是年底。
观点三:本文开头已经提到,还有一部分养殖户认为今年猪周期不会有拐点,此观点是在观点二的基础上做出的预测,只是比观点二更加的悲观,从产能惯性及去化幅度及速度多个维度分析,再叠加年后各地出现“口罩”时间,给市场猪肉消费产生很大的影响,并且认为一旦猪价有出现拐点的苗头,就会有养殖户立刻补充产能,造成产能去化不彻底,由此,猪周期出现拐点还遥遥无期
对于以上三个观点,小编更倾向于观点二,在4季度猪肉消费旺季来临的支撑下,有望迎来猪周期拐点,您认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