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虾共作养殖需要周围环境优美,道路畅通,水质清新无污染,水电配套;选择集中连片区,与周边普通农田水系隔开,沿着稻田周围,挖掘宽2-3m,深0.6-0.8m,坡度比为1:1.5以上的环沟;施用的肥料用于培育水草和饵料生物;施肥后第2天,沿沟浅水移植伊乐藻;3月中下旬每亩稻田投放规格80尾/斤-100尾/斤的幼虾30-40kg;水稻应选择中粳稻,采用大垄双行栽培法;管理上注意防逃、防鸟以及投喂技巧。
一、稻虾共作模式的概况
1、稻虾共作模式是将普通稻田单一的栽培模式提高到立体生态的栽培结合模式,即在水稻栽培期间养殖克氏原螯虾,克氏原螯虾和水稻在稻田中共同生长。
2、稻虾共作模式可以充分利用稻田的浅水环境和冬闲期,有效提高稻田单位面积经济效益,实现一地两用,一水两收,同时还可以进一步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和水产养殖尾水污染。
二、稻虾共作养殖技术要点
1、地理条件
周围环境优美,道路畅通,水质清新无污染,水电配套,旱涝无忧。
2、稻田改造
选择集中连片区,与周边普通农田水系隔离,稻田单块面积以20亩为好,便于管理、投食和捕捞。沿着稻田周围,挖掘宽为2-3m,深为0.6-0.8m,坡度比为1:1.5以上的环沟,田沟占稻田面积的10%-15%。进水口设置80目双层筛绢网布,排水口设置40目以上密眼网罩。
3、清野消毒
每亩用75kg生石灰化水或用10-15kg茶籽饼浸出液全池泼洒。
4、施肥
每亩施充分发酵的有机肥500kg、磷酸钙15kg后旋耕,埋入深度10-20cm。肥料用于培育水草和饵料生物,也是水稻的基肥。养殖过程定期用光合细菌和EM菌强化改底。
5、水草栽培
施肥后第2天,沿沟浅水移植伊乐藻。水草移栽前用福乐灵杀灭青苔,用茶皂素杀灭水草上的鱼卵。水草移栽以3-5株为一簇,每簇水草间隔为1-2m,每亩施洒磷酸二氢钾25kg促进生长,水草占稻田面积的60%-70%。育苗中、后期,可追施氨基酸类生物肥,保持水草正常生长,培养天然饵料。
6、虾苗放养
(1)3月中下旬每亩稻田投放规格80尾/斤-100尾/斤的幼虾30-40kg,苗种下塘前需3%-5%盐水消毒3-5分钟。
(2)苗种运输:就近购苗,带水充氧或半带水运输,运输时间在2小时以内。
7、管理
(1)防逃:田埂用网片加塑料薄膜构建防逃墙,高60-70cm,底部30-40cm埋入泥土中。
(2)防鸟:开春后水鸟较多,加之稻田水位较浅,虾苗易被捕食,可在稻田中拉线驱鸟。
(3)投喂:日投喂量为体重3%-5%,均匀泼洒投喂,投饵种类为小麦、玉米、小杂鱼等。
8、捕捞
(1)捕捞时间:4-6月(水稻栽种前)。
(2)捕捞方法:在环沟及田中间投放虾笼进行捕捞,捕大投小,轮补轮放,地笼放置的位置2-3天换1次。
9、第二年苗种来源
未捕完龙虾进入环沟后,通过人工调控水位的办法,进行诱导繁殖。
10、水稻栽培
(1)水稻应选择中粳稻,采用大垄双行栽培法。
(2)栽培时间:每年6月上中旬至7月初。
红"虾"满天稻花香
小龙虾也称克氏原螯虾,隶属甲壳纲、十足目、爬行亚目、螯虾科、原螯虾属,原产于北美。现今,稻虾综合种养作为克氏原螯虾的主要养殖模式已占到其养殖面积的七成。然而,在该模式下还普遍存在克氏原螯虾投喂不规范的现象,不合理的投喂方式不但导致了饲料浪费,降低了生产效益,还破坏了水环境,进而导致病害多发。
一、摄食习性
克氏原螯虾属杂食动物,野生状态下大型水生植物、藻类、碎屑、浮游动物、轮虫、水生昆虫等均会摄食。克氏原螯虾虽全年摄食,但不同季节该物种摄食差异较大,一般春、夏、秋季摄食强度高,冬季摄食强度低。在一天之中,克氏原螯虾的摄食主要集中在上午和晚上。
二、日投喂量
克氏原螯虾日投喂量以吃饱、吃完、不留残饵为原则,根据天气、水质、密度以及克氏原螯虾不同的生长阶段和生理时期有所调整。一般对于鲜活饲料,幼虾投喂量为8%~10%,成虾投喂量为6%~8%;对于配合饲料,幼虾投喂量为4%~6%,成虾投喂量为3%~5%。虾集中蜕壳前要减少投喂,集中蜕壳后要增加投喂。
三、投喂模式
1、稻虾轮作
种稻和养虾隔年交替进行模式为稻虾轮作。该模式下每年4-5月为放苗期,一般要多施基肥,适时追肥培养轮虫、桡足类等浮游动物和水生昆虫幼体此时可少喂饲料。6-8月为生长期,此时虾体长增加,长势旺盛,要喂足饲料。9-10月增重期,此时为虾的育肥阶段,饲料投喂要以高蛋白质饲料和动物性饵料为主,该阶段可捕成虾。11月-翌年3月为越冬期,此时气温下降虾摄食减少,一般水温低于10℃虾停止摄食。
2、稻虾共作(连作)
在我国,小龙虾主产区主要集中在长江流域,该地区一般一年只产一季稻。结合该地区水稻种植特点一般在水稻收割前1~2个月或收割后在稻田环沟内放养亲虾或抱卵虾,翌年4-5月份起捕亲虾,8-9月份起捕成虾,此时可留部分成虾作为亲虾进行下一轮的稻虾共作。
四、投喂方法
投喂方法要遵循“定时、定量、定质、定位”的“四定”原则。每天可早晚定时投喂两次,投喂量分别为日投喂量的20%和80%。克氏原螯虾配合饲料必须选择营养平衡、诱食性好且质量稳定的饲料,鲜活饲料务必保证新鲜不变质。由于克氏原螯虾活动性弱,因此饲料要沿靠近环沟滩上和沟边田坂上均匀抛撒,环沟不必投喂。
? 千帆竞发,百舸争流,滔滔汉水在广袤的江汉大平原纵横奔突,孕育了潜江这方灵秀的水乡园林。
? 风雨砥砺,科学发展,锐意进取的潜江人正筑梦楚天,高奏着“缩差争先、拼进十强”的进行曲。
? 潜江,在这个狂飙突进、你追我赶的伟大时代里,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探索出了“虾稻共作”这个现代农业的成功典范。
? 一只小龙虾,华丽变身为农业、工业、服务业三栖“明星”,把全国乃至全球食客吸引至此,把著名专家和商腕名厨聚集于此,把一批批产业项目招揽入此。在潜江孵化出了6家亿元企业、数十家产值千万企业,解决本地十万余人务工就业,产业有望突破千亿元。
? 2001年至今,艰辛十六载。探索、创新、发展,潜江虾稻已形成集科研示范、良种选育、苗种繁殖、健康养殖、加工出口、餐饮服务、冷链物流、精深加工、节庆文化等于一体的产业化格局。2016年,潜江龙虾产业综合总产值达180亿元以上,养殖规模、加工能力、出口创汇等连续12年领跑全国。
? 小龙虾产业蓬勃发展,潜江虾稻产业也铿锵跟进。潜江龙虾·虾稻产业强势成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标杆产品、富民强市的第一特色产业、转型升级的第一示范产业、接二连三的第一综合产业。潜江,一举成为“中国小龙虾之乡”。“中国虾稻之乡”已进入评审程序。
? 稻在水中长,虾在稻下游——春夏时节,水乡潜江,虾香稻美。随处可以看到这样一幅美丽、灵动而和谐的画卷。
? 潜江,是“虾稻连作”的发源地。从2001年到2004年,潜江人花了四年时间,探索出了这一综合种养模式。一季中稻养一季虾,亩产小龙虾可达100kg左右。这种新型种养模式提高了农田复种指数,大幅增加了农民收入,而且还为加工出口企业提供了充足的原料,一举多赢。
? 2008年,省政府把发展“虾稻连作”模式写进一号文件,成就了“世界龙虾看潜江”的美誉。小龙虾的市场需求量随即迅猛增长。
? 求新,求变;更高,更好。
? 潜江市顺势而为、凭优而上,深挖稻田养虾潜力。成立龙虾创新团队,出台政策鼓励大胆创新。从2010年起,历时3年,“虾稻共作”生态种养模式横空出世。
? “虾稻共作”变过去“一稻一虾”为“一稻两虾”,将水稻种植和龙虾养殖有机结合,资源循环利用,达到小龙虾和水稻同步增产,产品品质同步提升的目的。亩产小龙虾一跃上升到200公斤,亩平利润达5000元左右。
? 政府给力,农民热情。潜江市持续加大扶持力度,对虾稻养殖户的补贴标准由过去的每亩10元提高到40元。今年,全市龙虾养殖面积已达50万亩,建成9个万亩和50个千亩集中连片虾稻共作生态种养基地。
? 项目助力,科技支撑。2014年,“龙虾大企”湖北莱克公司成立了由桂建芳院士挂帅的院士工作站,2017年,又成立了湖北省小龙虾产业技术研究院,整合科技资源。省政府、市政府以及莱克公司共同投资3亿元建起全国规模最大的小龙虾苗种选育和繁育中心,年选育优质虾苗30亿尾,成为全球第一个小龙虾种子场。
? 国家农业部渔业科技入户工程首席专家、著名教授王武盛赞潜江:“虾稻共作”是中国现代农业的成功典范,是一次现代农业的革命。
“虾稻共作”火爆大江南北,精深加工强势异军突起。
? 从熊口华山到园林莱克、从杨市多优多到后湖宝龙、再到龙湾昌贵,潜江,已形成13家水产品加工企业群,可生产虾仁、整肢虾、虾尾、薰鱼、鱼片、鱼糜、田螺、藕带、甲壳素及衍生产品等10多个系列、60多个品种,年加工能力达到30万吨以上。“良仁”、“楚江红”牌龙虾商标一举获得中国驰名商标。
? 潜江龙虾的市场传奇不止于此,真正让它名声大噪的是出口创汇。
? 十多年来,潜江龙虾爬上欧美餐桌,占居欧洲60%市场。2015年,潜江小龙虾出口创汇1.5亿美元,连续12年领跑全国,在世界淡水小龙虾产品市场拥有第一话语权。
“华山、莱克”两个公司跻身“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获全球ERC认证,产品直接进入欧美超市。莱克建成全国最大的淡水水产品加工出口企业。华山建成全国唯一淡水甲壳素精深加工基地,成功从虾壳中提炼出了氨基葡萄糖盐酸盐、壳聚糖、壳寡糖等产品,一举拿下“健”字号批文,2016年甲壳素保健品产值达20亿元。
? 质量就是生命,品牌就是市场。潜江审时度势,在全国率先制定《克氏原螯虾人工诱导繁育技术规程》、《克氏原螯虾虾稻轮作养殖技术规程》、《潜江龙虾虾稻共作养殖技术规程》等小龙虾养殖标准,通过了农业部无公害产场地认定和产品认证,成为全国小龙虾标准化养殖示范市。出口的小龙虾产品在欧美多次“苛刻”的检测中,无一例超标。
? 潜江虾稻,“接二连三”,虾稻产业势不可挡。
? 在一产领域,潜江虾稻突破种养瓶颈;在二产业上,潜江正把虾稻精深加工做往极致;而在三产业,潜江虾稻正蓬勃发展势不可挡。
最是潜江仲夏时,红“虾”满天誉满城。
? 仿佛一夜之间,潜江、武汉、深圳、成都、重庆、宜昌、荆州等大中城市建起特色龙虾餐饮店近万家,以“小李子”、“虾皇”、“味道工厂”、“小二上虾”等为代表的餐饮店,研发出油焖大虾、蒜蓉大虾、茴香整肢虾、麻辣虾球、泡椒龙虾、卤虾、蒸虾、烤虾等上百个品种,每年接待慕名而来的国内外游客不下50万人次。
? 去年“五一”,十万外地游客直奔潜江,品尝龙虾美味。3天时间,餐饮酒店售虾100多万斤,营业收入过亿元。“红色风暴”席卷全国,排队等座吃虾,成为潜江城的一道景观。“坐高铁、品龙虾、听花鼓、逛梅园、游兴隆大坝、登楚章华台”渐成潜江对外旅游的新名片。
? 从三百米长的龙虾街到世界最大的中国生态龙虾城,再到中国虾谷网,涌现出了“霸气龙虾”、“虾小弟”、“虾尊”、“虾皇”等线上名牌,通过淘宝、微信、京东、一号店等电商平台销往全国。24小时内,鲜活小龙虾就能从潜江田间蹦上全国千家万户的餐桌!
2009年至2018年,潜江成功举办九届龙虾节,成为“富民、惠民、乐民”的节庆盛会,集“美食盛宴、文化盛典、经贸盛会”于一体的文化品牌。“中国潜江龙虾节”被授予“中国最具地方特色物产节会”荣誉称号。
? 变则通,通则久。几年来,是潜江人的思维也在不断产生变化。眼界,从潜江开阔到湖北,到全国,到全世界。追求,从潜江独有,到全国独大独强。
? 今年,第二届国际龙虾·虾稻产业博览会暨第九届湖北(潜江)龙虾节在六月如期举办。潜江市将目光投向国际、放眼全球。这是一场集“龙虾之夜”、花灯展、万人龙虾宴、龙虾争霸赛等为一体的“龙虾嘉年华”,全方位展示虾稻发展的全产业链。“潜江龙虾”、“潜江虾稻”品牌必将蜚声中外、誉满全球。
坚持虾稻·稻虾双轮驱动。加快推进虾·稻产业升级发展,不断巩固潜江“全国虾王”地位,打造全国虾·稻产业第一市。
? 奠定虾稻产业全国领先地位。到2020年,全市“虾稻共作”面积达到100万亩,小龙虾产量达到20万吨,虾稻产量达到65万吨,实现标准化种养全覆盖,品种优质率100%,虾稻产业综合产值达到800亿元以上。
? 开启“万师千店”培育工程。以潜江龙虾职业学院为基地,计划“十三五”期间,培养万名养殖师、万名烹虾师,开设千家潜江龙虾连锁加盟店。?
? 建设全国龙虾主题餐饮商业带。进军武汉吉庆街,打造“潜江龙虾街”,燎原全国,打造国际龙虾名城。
?
龙虾文化生态旅游年接待游客180万人次;全产业从业人员达到10—30万人;农民虾稻收入占45%以上。
? 一系列规划,一项项举措,奠定着潜江龙虾·虾稻千亿产业的坚实基础。
? 一只虾,一袋米,造一个产业,富一方百姓,美一片环境,育一种文化,塑一座城市。这,就是集聚的功能;这,就是辐射的效应!
? 引领与顺应之间,潜江虾稻的竞争活力正在迸发!聚合与吞吐之间,潜江虾稻的个性魅力正在彰显!激昂与奋起之间,潜江虾稻的综合实力正在提升!
? 水美鱼肥稻花香,商贾云集虾市旺。满城潮涌“中国红”,梦里水乡是潜江。潜江虾稻,驾驭着历史机遇,荷载着百万水乡儿女的高远梦想,定将演绎出一个又一个市场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