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草木说茶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23 09:14:43
字号:

壬草木说茶

新朋友一起喝茶、说茶,会问:“壬草木”、“源正集行”什么意思?我解释:人在草木间,茶也!我是茶人啊。源正集行:就是一商标。源正指原产地、源料正宗;“集行”:即茶行,取自:“茶,南方佳木也”。是壬草木旗下的一家茶叶合作社名称及其合作社专门用于品茶、卖茶的商号冠名。位于安溪县祥华乡。你看,一些用专业用语叠加起来的名称,貌似高大上,但解释起来很费心思。

目前社会上可以看到的有关茶叶知识介绍的书,大都整本充斥着专业术语,都犯了不说“人话”的毛病,让行外的朋友难于理解。《壬草木说茶》借助《》新媒体,从小故事开始,以安溪铁观音为例,用“说人话”方式告诉您什么是茶,怎样选择好茶。谢谢阅读!

第一个小故事

1984年10月,秋茶上市季节,茶乡安溪,铁观音香飘大地。我在祥华乡政府上班,一天上午,为给安溪广播站和《泉州晚报》写篇茶新闻稿,我深入到国营安溪茶厂祥华茶叶采购站,采访资深评茶师上官振华老师。期间,我看到上官老师评茶:先从一大袋铁观音里取一些样品放在盘子上,借着昼光,仔细看一看,闻一闻,然后开始给该个茶品定价。没有开汤冲泡、试喝?不服!上官老师说,不服咱们来开汤冲泡验证。他拿了个同级别茶样开汤冲泡对比,大家共同参与比较,鉴定、区别,最后共同认定,感觉上相似度95%,哇噻,上官老师神了,不服还真不行!

上官茶师判断茶品质量的技能功夫有两个专业术语。即是故事前半部份——称为“初评”;后半部份——叫“复评”。“初评”也好,“复评”也罢。就是两种方法分别有两个套路,可以按步骤完成的过程。下面壬草木分别说说:

一.“初评”,闽南语叫“干嗅”;“干嗅”是靠经验积累叠加,通过“看”、“闻(嗅)”获得对茶叶品质的认知而作出好坏判断的过程。这是我个人对“初评”下的定义。没理解?我们用部骤分解过程,用人话说明:

?步骤 1. 取样:从整袋茶叶里取出有代表性样品。一般在上下左右四角各提取部份茶叶然后按比例合成样本,力求有代表性;

?步骤2.看茶 :把标准样品置于白色样盘中,注意!白色更有利于看清楚。首先仔细整盘观察:安溪铁观音干茶外形号称重如铁,形如观音。这是其外形在感官上的感觉。一般指的是铁观音茶叶外形美丽,一颗颗看起来都比较紧结、壮实,拿在手上有重实感,放入泡杯会发出叮当清脆响声。好的铁观音茶整盘看上去颗粒色泽应该是均匀的,紧结的,如图A,标准的茶叶颗粒会有像蜻蜓的头一样。图B,看起来像直条状或松散、碎杂不匀的,就属于稍差品或次品。

看清楚了吗?看完整盘再来看观察茶叶单颗颗粒的外型、色泽。

安溪铁观音是属于乌龙茶,乌龙茶的特点就是半发酵,也就是说,发酵程度要达到50%。好的铁观音茶叶干茶色泽均匀,油润,呈砂绿色,绿中带红点。绿中不带红点意味着发酵不足50%,近似于绿茶,红点太多就是发酵超过50%,就会近似红茶。也就是说,发酵程度不达到50%标准,铁观音独特的观音韵就可能丧失殆尽,虽然还是铁观音,但却是属于低级别了。

步骤3.闻茶:这里的闻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听闻,不用耳朵。是嗅闻,用的是鼻子。有经验如前面故事中的上官茶师,就是根据这些特征来进行铁观音茶叶品质鉴别,判断好坏。

嗅闻干茶香味有技巧:2003年我在闽南(泉州)茶都开店,受邀担任 “天天斗茶赛”评委。常与一些懂茶爱茶的朋友一起品茶说茶。茶友李朝宗先生(安溪人,泉州市区三位出名品茶人之一,高级检察官)说过一句话,“铁观音无味才是香,香高太过非好茶”。这话很多人不解?好茶怎么就不香了呢?一头雾水。其实我这位高人朋友说的不是鉴别茶汤,而是说用于干茶好坏的辨别:如果是好茶:你鼻子靠近干茶叶嗅闻,仅能闻到淡淡清香,有时候甚至还感觉不到。仔细认真嗅闻,才会有点幽幽甜甜气味感觉(带有微微的水果酸香味),并且越闻越有层次感。而一般或较差的茶叶,嗅闻起来,会出现一股浓浓的味道扑鼻而来,味道强烈得让你分不出是什么香型。

本期的小故事说到这里,“初评”步骤就算完成。感谢您耐心看完,茶友如果能得到些许收获,壬草木衷心表示恭喜!我们下一个故事将说说铁观音茶叶“复评”内容,欢迎有兴趣的茶友继续关注!谢谢大家!

我是壬草木,我的文章目前基本靠手机录入,坚持一周一更,欢迎交流。

大量生产造成良莠不分、供求失衡

消息经过了一轮普洱茶价格的暴跌,茶市也像股市一样在清除泡沫。往日众多的贴牌普洱茶虽然价格不高,但依然遇到“熊市”。

在马连道茶叶市场,一位摊主向记者推荐大益品牌的b货。销售人员表示,大益生茶价格在250元一饼,看到记者嫌贵,销售人员从柜台里拿出另一种大益生茶,向记者推荐,售价只要80元。从外包装上来看,二者的颜色、字体完全一样,仔细辨别,价格高的外包装有编号、生产日期、净含量,而价格低的包装则较为粗糙。

“你放心,这是b货,质量没有任何问题,只不过b货是贴牌生产的产品,口感稍微差一点。”销售人员表示。记者走访多家摊位发现,马连道近半卖普洱的商户都有b货销售。

“我们现在都是真货,贴牌的b货不好卖了。”一家销售商向记者表示,随着高档普洱价格的暴跌,原来以价格取胜的b货优势不再明显,许多进了货的商家正极力想把它们推销出去。

记者了解到,中茶、大益、下关沱茶是普洱茶价格下跌的主要品种,真货的价格普遍下降了20%左右,有些甚至达到一半。但是b货的价格因为一直不高,所以下降的幅度不是很大。a货和b货之间的价差明显缩小了。

很讲究原产地和工艺的茶叶也能贴牌生产吗?云南中茶公司总经理贾鹏对此表示,“原料绝对是云南的,而且是生产方、委托方、经销商共同选择的。我们所委托的生产茶厂均是有资质企业,可以保证品质。”而贾鹏此前接受采访时表示,委托加工的企业有18家,但昨天,贾鹏表示目前只有8家。“当然,累计委托生产的厂家很多,小的厂家合同到期不再生产了。”

昨天(7.4),大益生产厂家云南勐海茶厂市场部一位男士却表示:2004年以后,我们就不做贴牌产品了。你看到的可能是假货。

“分不清哪些是贴牌的,哪些是正牌的。牌子被做砸了,我们都不敢进名牌厂家的产品了。”一家马连道商户表示自己目前已不销售大益、中茶等名牌普洱了。甚至有经销商质疑,普洱茶的大幅度降价和名牌的大量贴牌生产有关。贴牌生产让名牌普洱产量突然大增,造成品质下降,再加上“炒家”过度提价,才造成价格暴跌。

中茶总经理贾鹏告诉记者,公司去年生产销售了2000多吨普洱茶,订单数量最高的时候达到了3万6千吨,他们最终接受的订单在1万吨左右。因为有这样的市场需求,中茶授权一些茶厂使用“中茶”牌商标,据称收取商标使用费是每公斤10-60元。

在谈到现在为什么不用贴牌模式生产的时候,大益的工作人员承认:“这样生产3年以后,可能自己就砸了自己的牌子。”

昨天,一家不愿透露姓名的市级行业协会的负责人表示:这种贴牌操作方式难以保证茶叶的质量,是一种不诚信的经营行为。茶叶的原料是最为关键的,特别是茶叶不是工业化产品,还包括一些手工的操作,外包模式在管理上难度非常大。而云南普洱茶协会的相关人员则表示:这些贴牌生产的大厂不是协会的会员,因此协会制约不了。“贴牌生产的产品品质和口感肯定要差一些,这样经营下去,市场最终会给这些厂家教训的。”

而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秘书长吴锡端向记者表示,目前,贴牌生产的普洱茶厂商不只是中茶一家,“贴牌生产是厂家扩大规模的最快方式,但关键还是要看能否严格管理,控制质量。”

不容置疑的是,普洱茶在面临重大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特别是质量及市场准入标准体系还没有形成规范,以致市场呈现出一定的无序。要保证普洱茶热能平稳、长久地“热”下去,当务之急是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通过对普洱茶文化与科技的深入挖掘,特别是对普洱茶种质资源、群落下分布、历史沿革、加工工艺、市场营销、古茶树保护、茶马古道以及茶文化发展定位等方面进行系统研究,正确引导普洱茶的生产、消费和流通。抓好普洱茶市场准入标准、茶园茶厂技术改造和优势品牌打造3个环节,加快市场营销体系、科技支援体系、质量标准体系、管理服务体系4项建设,使“中茶”、“大益”等一批知名品牌进一步发展壮大,从而推进普洱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js/5_11174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