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密高胜食品厂怎么样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23 09:11:54
字号:

好。

高密高胜食品厂怎么样

根据企查查提供相关信息显示高密高胜食品厂技术力量优厚,管理体系完善,生产设备先进。拥有先进的速冻食品和保鲜果蔬流水线,可加工各类规格的出口速冻蔬菜产品,依靠当地及自身辽阔的蔬菜基地,可生产各种保鲜蔬菜。

高密高盛食品有限公司是民营公司,本厂位于高密,青岛贸易部位于崂山海尔路的数码科技中心公司始建于2000年。

新疆如何加强新农村建设?

紫甘蓝又称红甘蓝、赤甘蓝,是结球甘蓝中的一个类型,由于它的外叶和叶球都呈紫红色,故名。紫甘蓝也叫紫圆白菜,叶片紫红,叶面有蜡粉,叶球近圆形。营养丰富,尤其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V和较多的维生素E和B族。每100克食用部分含蛋白质1.4克,脂肪0.1克,糖3.3克,钙57毫克,磷42毫克,铁0.7毫克。用于炒食、煮食、凉拌、配色,具有特殊的香气和风味。可将其切成两半,焯后放在盘中浇上调味汁食用;欧洲人多将其切丝拌色拉酱。

概述]

甘蓝起源于欧洲地中海沿岸至北海沿用,已有数千年的栽培历史。而我国最早的记述是《植物名图考》(1827年),当时有称“回子白菜”者。估计其传入途径为“丝绸之路”,以后再从西北至华北,时间约在19世纪之前。至于紫甘蓝之传入我国的时间更短,估计不到100年。

普通结球甘蓝的栽培面积,解放以后发展迅速,从全国讲,仅次于大白菜,而紫甘蓝传入我国后,由于在炒煮时,颜色成为黑紫色,不堪美观。同时虽其营养成分高于普通结球甘蓝,但我国不习惯生食,故迄未发展。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特别是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对紫甘蓝的需要量也日渐增多。为此,大城市近郊菜区已把紫甘蓝列为花色蔬菜而种植。

[编辑本段][营养与食用]

紫甘蓝营养丰富,据测定,每100克鲜菜含胡萝卜素0.11毫克、维生素B10.04毫克、维生素B2 0.04毫克、维生素C 39毫克、尼克酸0.3毫克、糖类4%、蛋白质1.3%、脂肪0.3%、粗纤维0.9%、钙100毫克、磷56毫克、铁1.9毫克。

紫甘蓝食用方法既可生食,也可炒食。但为了保持营养,以生食为好。如炒食的,要急火重油,煽炒后迅速起锅。

[编辑本段][特征特性]

紫甘蓝除叶为紫红色不同于普通结球甘蓝外,其他特征特性基本相似。

甘蓝为十字花科2年生植物。根系主要分布在30厘米的土表中,其开展度的半径在60厘米范围内,惟入土不深,加上甘监的叶面积大,生长期间需要较多的水分。

紫甘蓝植株开展度50厘米左右,外叶20片左右,叶近圆形,长约33厘米,宽约30厘米,紫红色,叶脉附近略带绿色,中肋深红色,叶面白粉多,叶球扁圆形,高12厘米左右,横径20厘米左右,紫红色有光泽,叶球重1.5~2千克。

甘蓝属半耐寒蔬菜,喜凉爽气候。气温20~25℃时适于外叶生长。进入结球期,适宜湿度为15~25℃。

紫甘蓝抗寒力较强,能耐-5~-7℃的短时间低温。

甘蓝为长日照植物,第一年形成叶球,翌年在2~6℃的低温条件下完成春化,遇上长日照条件,就能抽苔、开花、结果。

甘蓝对水分需求多,对养分以氮肥需要量最大。对土壤的适应性虽广,但以土层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或粘质壤土为好。

[编辑本段][种植栽培]

(1)整地:前茬出地后,耕深15厘米左右,做成连沟宽约2米的畦,开好深沟。每666.7平方米施腐熟人畜粪尿2000~2500千克作基肥。

(2)育苗:播种期为6月中下旬,因当时气温高,为了保证出苗,可采取遮阳网覆盖育苗。出苗后15天左右,当幼苗有3~4片真叶时,进行移苗(又称假植),苗距10厘米见方。移苗后,也要用遮阳网覆盖,以提高成活率。苗成活后,追一次稀人畜粪尿。

苗期对小菜蛾、黄条跳甲、斜纹夜蛾等虫害要注意防治。

(3)定植:紫甘蓝苗期45天左右,故定植期在8月上中旬。定植时气温仍高,要选择阴天进行,并且秧苗要带土,减少根系损伤。定植后立即浇搭根水,促使活棵。

定植距离:以行株距40厘米见方为适当。每666.7平方米栽3500~4000株。

(4)田间管理:紫甘蓝与普通结球甘蓝一样,以加强肥水管理为主,一般迫肥3~4次,每666.7平方米共需人畜粪尿3000~4000千克。同时也要注意虫害的防治。

(5)采收:紫甘蓝定植后约l00天可采收,故11月中下旬始收,并可延长到1、2月份。

(6)留种:种株在结球期间于大田中株选,选出的种株在12月上旬带土栽到留种地上,按行株距66厘米见方定植。2月下旬将叶球顶部划开成“井”字形,以利抽茎,并施抽薹肥和花肥各一次。抽薹后要搭架防止花茎折断,并注意治虫。6月中旬种子成熟,分次采收。

[编辑本段][常用食用方法]

菜名:糖醋紫甘蓝

用料 紫甘蓝500克,生姜10克,干辣椒3只。

调料植物油、精盐、白糖、白醋各适量。

制法

(1)紫甘蓝去净老叶,削去根后洗净,切成约4厘米长、3厘米宽的长条,加少许精盐拌和,腌渍2小时后,轻轻挤去水分,排放盆中。

(2)干红辣椒去子,洗净后切成细丝。姜切丝。

(3)将盐、糖、醋调成适合口味的卤汁,倒入甘蓝内,菜面上放些姜丝。

(4)炒锅加植物油15克,烧熟后降温至4成热,放入辣椒丝爆出香味,捞出辣椒弃去。

(5)随即将紫甘蓝与姜丝,倒入热油锅中,煽炒片刻,就可起锅食用。

特点红白相映,酸辣甜脆。

[编辑本段][指示剂]

紫甘蓝挤压成蓝黑色的汁后可作酸碱指示剂

紫甘蓝在水中呈暗紫色

紫甘蓝在白醋中呈红色

紫甘蓝在纯碱溶液中呈绿色

紫甘蓝在食用盐溶液中呈蓝紫色

紫甘蓝在肥皂水中呈蓝色

紫甘蓝在蒸馏水中呈蓝紫色

pH值 紫甘蓝汁液显示的颜色

7~9 蓝色

10~11 绿色

12~14 **

“生产发展、农民增收、素质提高、组织加强、环境改善”的要求,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强化措施,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新突破。

第一,实施“转变、拓展、提升”三大战略,实现农业增效、农牧民增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农村经济是根本,增加农牧民收入是核心。我们要进一步转变发展思路、拓展发展空间、提升发展水平,加快农牧民增收步伐。

一是实施“转变”战略,夯实特色农业发展基础。按照“农牧结合,以农为主,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结构”的思路,大力发展传统优势农业和蔬菜种植业,建设特色农业县。2007年,力争种植业产值占农业生产总值的50%,农牧民人均纯收入来自种植业的占43%;畜牧业产值占农业生产总值的34%,人均纯收入来自畜牧业的占34%。要围绕发展壮大红花产业调优种植业结构。红花是裕民县最具特色和优势的经济作物,近几年通过政策扶持、市场拉动及产业化水平的提升,裕民县红花种植效益日益显现,发展前景广阔。我们要继续坚定发展壮大红花产业的信心不动摇,从政策保障、技术服务、寻求市场、组织流通各方面给予红花种植更大支持,使农户放心种、舍得投、多增收。在继续抓好红花、小麦、打瓜三大基地建设的同时,井灌区可根据市场行情,适当扩大玉米、马铃薯种植面积,积极引进试种甜菜、制酱番茄等新的经济作物品种;加大山区旱地种植业结构调整力度,因地制宜扩大旱地红花、打瓜种植规模,发展标准化、集约化农业。要围绕发展壮大巴什拜羊产业调优畜牧业结构。充分利用裕民县资源优势,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突出发展壮大巴什拜羊产业,加快以巴什拜羊肉为主的绿色畜产品出口基地建设;要树立品牌意识,做好巴什拜羊绿色食品品牌认证工作,在深层次发展上做文章,使裕民县成为名副其实的巴什拜羊“特产之乡”,2007年新增巴什拜羊养殖示范村3个、示范户100户,培育家庭牧场50户,使巴什拜羊数量占小畜总量的85%以上。城郊乡村要大力发展奶牛养殖业,在满足城镇居民对鲜奶需求的同时,积极为周边县市奶制品加工企业提供奶源。积极发展家禽养殖业,在农牧区发展一批家禽养殖“专业村”和“专业户”。大力发展牛羊育肥业,把牛羊育肥作为农牧民稳定增收的重要渠道,实现常年育肥,四季出栏,均衡上市,增加养殖效益,使牲畜出栏率和商品率分别达到68%和60%以上。要加快建立绿色、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一方面要引导和鼓励农牧民盯住城市居民的“菜篮子”建好自己的“菜园子”,大力发展庭院经济,满足本地市场需求;另一方面,要依托巴克图口岸发展外向型蔬菜种植业,在进一步扩大露地蔬菜种植的同时,积极发展设施农业,政府要给予一定补贴,抓好蔬菜大棚建设,新增蔬菜大棚20座,使全县蔬菜大棚达到50座。城郊乡村要率先发展,形成一定规模,辐射带动全县大棚蔬菜种植,使裕民县蔬菜生产逐步由“常规型”向“反季节型”,由“自给型”向“出口型”转变。

二是实施“拓展”战略,多渠道增加农牧民收入。要通过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实现增收。以争创“自治区劳务输出示范县”为契机,加强对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领导,加大政策宣传教育力度,营造劳务致富光荣的社会氛围,推动农村劳动力由季节性向长年性、由农村向城市、由农业向非农产业转移;积极探索政府引导、部门推动、中介机构和企业运作的市场化路子,大力培育农村劳务输出经纪人,创办中介机构,依法开展劳务输出业务;县、乡劳动力培训中心和劳动保障事务所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切实做好劳务用工信息咨询和发布,劳动力的组织和输出等工作,特别是要注重向克拉玛依、和丰等地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定向输出劳动力;劳动监察部门要依法严厉查处恶意拖欠、克扣农民工工资的违法行为,切实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2007年,力争转移劳动力5220人(次),实现劳务创收1770万元,人均纯收入自来劳务收入的占15%。要通过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实现增收。着力形成“龙头+基地+协会+农户”的产业化格局,进一步扶持悦羊、巴尔鲁克、裕翔、宏展、红花缘等现有农牧产品加工企业做大做强,增强对农牧民增收的拉动作用;按照“民办、民营、民受益”的原则,扶持发展各类专业协会和农牧民经纪人,切实发挥其在农副产品流通中的主渠道作用;大力实施“订单农业”,努力实现红花、打瓜、玉米、蕃茄、马铃薯等农产品订单销售。2007年,力争各类协会发展到22个,实现50%的农副产品通过协会以“订单”形式销售。认真组织参加好第二届塔城地区-东哈州农产品展销定货会,为裕民县农副产品的顺利出口奠定基础。要通过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实现增收。以扶贫项目为突破口,加强扶贫开发重点村建设,整合资源,捆绑资金,以项目的实施带动贫困乡村的发展;加大扶贫帮建力度,进一步争取上级对口单位对裕民县的更大支持和帮扶,巧借外力脱贫致富。2007年力争344户1715人实现脱贫。切实贯彻中央关于减轻农牧民负担的各项政策,加强对涉农收费和农资市场的监管,防止变相增加农牧民负担,切实维护农牧民利益。要将国家及自治区的各项“惠农”政策研究透、争取足、落实好,在继续抓好粮食、农机和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补贴政策落实的同时,要抢抓机遇,争取更多政策支持。

三是实施“提升”战略,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加大科学适用技术的推广普及力度,提高农牧民素质和农业科技含量,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联动抓科技的长效机制,走“科技兴农”的路子。要进一步改造提升传统种植业。优化农作物品种结构,坚持良种良法配套,加大新技术的推广力度。2007年重点推广打瓜膜下滴灌栽培技术,要将其作为裕民县农业的技术革命来抓。首先,加大宣传培训力度。各乡场和涉农部门要通过算对比帐,增强种植户对实施膜下滴灌新技术的信心;同时,把膜下滴灌技术作为科技培训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大范围、多形式、多渠道、深层次进行培训。其次,加强技术服务。农业技术部门要对种植示范户进行全程跟踪服务,为膜下滴灌的顺利推广提供技术保障,确保种植示范户学得会、用得好、能增收。第三,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县财政将拿出200万元左右对实施膜下滴灌的示范户进行补助,各乡场也要因地制宜,制定相应优惠政策,加大对示范户的扶持力度。2007年,力争推广面积达到3-5万亩。要进一步改造提升传统畜牧业。按照现代畜牧业的发展要求,继续开展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年活动。要建立保障机制,县财政将拿出50万元作为畜牧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用于牲畜品种改良、疫病防治、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牧民定居补助等方面。大力推广人工授精、冻精冷配、胚胎移植等繁育技术,推广“机械配备、槽斗齐备、长草短喂、饲料粉碎”的饲喂方式。进一步加强防疫体系建设,不断提高防疫质量和水平,确保动物重大疫病防疫率达到100%。继续巩固、发展、创新牧民定居成果,积极争取国家、自治区项目支持,进一步加大畜牧业投入,着力改造牧民定居一线简易棚圈,加快暖棚暖圈建设;坚持“一业为主,多业并举”的方针,引导和鼓励定居牧民通过发展养殖业、种植业、二三产业及外出务工实现多渠道增收。因地制宜大力发展人工、半人工草地和饲草料基地,抓好30万亩退牧还草工程的实施,提高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可持续发展。要全面提升农牧民素质。继续加大对农牧民的教育培训力度,组织、人事等部门已经制定出裕民县农牧民素质教育培训规划,我们要因地制宜,以县党校、农广校等为培训主阵地,对村队党员干部及农牧民群众分层次培训,培训内容以膜下滴灌新技术、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等为主。要创造条件把部分有能力、有威信、能带富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和致富能手送往地区、自治区甚至内地进行培训。2007年县财政将拿出10万元资金作为农牧民培训的专项经费。同时,积极争取国家实施的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等培训项目,加大农牧民科技培训力度,提高农牧民科学生产、外出务工及经营管理技能,培养新型农牧民和农村实用人才,年培训农牧民1.5万人(次)以上,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第二,加大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力度,改善农村面貌。完善的农村生产生活设施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标志,我们要坚持从实际出发,从农牧民群众需求最迫切而又有条件做的事情做起,实现道路畅化、“四旁”绿化、环境净化、整体美化。

一是抓好村庄规划。各乡场要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先易后难、梯次推进的原则来制定规划,做到“村村有规划,一村一特色”,2007年要全部完成53个行政村的规划制定工作。规划内容要涵盖产业发展规划、村庄建设规划、农牧民增收规划等各个方面,正确处理好“里子”和“面子”、近期和远期、试点和推广的关系。建设局要为各乡场编制规划建设图提供技术服务,各乡场的产业规划要结合实际,聘请有关专家进行评估、论证和制定,并按照规划尽快组织实施。要进一步扩大新农村建设试点村范围,在继续抓好地区确定的4个试点村建设的同时,2007年再确定10个试点村,其中在牧民定居区确定1-2个试点村,使试点村占全县行政村的26%。

二是抓好生态环境建设。加大农村绿化工作力度,全面抓好“三北”四期和“村村绿”等重点林业工程建设,尤其要抓好塔裕公路绿色通道和生态三期续建工程,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大力开展农村爱国卫生运动,抓好“三清四改”工作,重点抓好井灌区库鲁斯台片区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建立健全农村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着力整治农村“脏、乱、差”现象,改善村容村貌。

三是抓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乡村道路、农田水利、医疗卫生、通讯、文化设施等建设,提高配套服务能力。结合通达工程的实施,加快乡村道路建设,重点完成38.7公里农村道路柏油罩面工作;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克孜布拉克水库除险加固和70公里防渗渠等工程,利用日协贷款资金抓好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提高水的利用率;实施好2.3万亩国家重点土地整理项目,提高土地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农村抗震安居工程的实施,建设农村抗震安居住房485栋。

第三,健全保障机制,顺利推进新农村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在抓落实,因此,必须在组织、人力、资金、管理等方面健全保障机制,使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健全县乡村三级新农村建设领导机制,实行领导包点责任制,县委、政府领导每人联系1个试点村,并采取几个部门联系帮扶一个村的办法,在资金、项目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帮助解决试点村建设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确保新农村建设扎实稳步推进。要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以“双培双育”等活动为载体,加强村级班子和农村党员队伍建设,尤其要选优配强村党支部书记,把提高村干部素质作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一项重大工程来抓,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组织保障。

二是落实民主管理。坚持村级民主管理“四权”制度,让农牧民真正享有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监督权。要落实好自治区继续保留“两工”的有关政策,按照“一事一议”的办法,探索建立“两工”合理使用的机制。充分发挥群众在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作用,教育和引导农牧民进一步弘扬“裕民精神”,积极投身于新农村建设,“出足自己的力,创建自己的业,办好自己的事”。

三是积极探索新农村建设投融资机制。充分调动农牧民“筹资筹劳”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鼓励引导社会资金参与新农村建设,努力形成政府引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的新农村建设多元化投入机制,力争投入新农村建设资金1亿元。

四是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认真抓好清债务、清土地、清草场、清牲畜“四清”工作,对清查出的集体资产要通过招标发包等形式提高收益;要进一步盘活集体资产,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增加村集体收入;各村队要在集体收入中预留出一部分资金,专门用于新农村建设,为新农村建设提供资金保障。2007年,年集体经济收入在10万元以上的村要达到10%,5-10万元的村要达到30%。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js/5_11172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