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树木栽植的注意事项及其质量要求有哪些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23 09:09:56
字号:

方法步骤:

园林树木栽植的注意事项及其质量要求有哪些

抢抓时间,适时早栽:

早春温度较低,苗木处于休眠状态,土壤比较湿润,加之土壤温度逐渐回升,有利于早生根,容易成活,这是提高树木成活率的关键时期。为提高树木成活率,各个施工单位紧抓春季植树的有利时机,抢抓时间,抢抓树木栽植工程进度,争取在夏季来临前完成绝大部份树木栽植工程量。

狠抓栽植质量,保证栽植成活:

抓质量主要采取以下四种措施:

1、植前保湿,保证栽合格苗木

据调查,生产实践中成活率的高低与植前苗木是否保湿有着密切关系。苗木出圃后,如不栽植要及时进行假植,以保证苗木体内水分的平衡。若苗木需长途运输,要对苗木根部进行保湿护理,避免风吹日晒将根抽干。对失水苗木,存在病虫害的不合格苗木,坚决予以清退,保证栽植合格的苗木。

2、进行苗木处理,按实际情况适当修剪

苗木栽植前要进行根干修剪,用剪子把烂根、残根剪掉,烂根剪到露白为止,好根也要稍剪一部分,一防病根处传播病害,二利愈合,刺激萌发新根。同时修剪枝、叶、干,减少水分蒸腾,枝干剪口处涂漆以防抽干。有条件的工地树木栽前根系可浸水,使苗木充分吸水,这也是保证成活的有效措施之一。

3、严把栽植技术关

栽植树木要求按要求挖坑,穴深应相当于苗木根系长的1.5--2倍;同时表心土要分开,尽量不打破原土层分布。苗木扶正入穴回土时,适当上提树苗,使根系舒展与土充分接触,再踏实干周的土。苗木栽植深度一般比在原苗圃内埋土深度略深。

4、栽后及时浇水

苗木新植后,立即浇定根水,要求浇透浇足,待树盘内略干时,可加细散土或杂草覆盖,减少蒸发,四月份可浇二遍水,五月份再浇一遍水就能够保证树木正常需水,提高成活。

栽后养管保成果

1、扶正培土

对于倾斜的树木应采取措施扶正。如果树木刚栽不久发生歪斜,应立即扶正。否则,落叶树种应在休眠期扶正,常绿树种在秋末扶正。

2、水分管理

主要是灌水和排水。多雨季节要特别注意防止土壤积水,高温干旱时注意抗旱。对于枝叶修剪量较小的名贵大树,在高温干旱季节有必要通过树冠喷水增加冠内空气湿度,从而降低温度,减少蒸腾,促进树体水分平衡。

3、抹芽去萌与补充修剪

在树木移栽中,经强度较大的修剪,树干或树枝上可能萌发出许多嫩芽和嫩枝,位置不合适的应尽早抹除;对受到损伤或其他原因导致的枯梢应及时疏除或剪至嫩芽、幼枝以上。

4、松土除草施肥

按树木实际生长情况,可结合松土进行除草,每20-30天/次。在移栽的第一个夏季可以在土壤中施用化肥稀释液,但施用的肥料不能太多、太浓,防止过量。

园林绿化施工与养护管理技术

园林树木栽植三个原则

一、适树适栽

我国地域辽阔,可供同林绿化选用的树种繁多。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对园林绿化的要求和标准也不断提高,南树北移和北树南引日渐普遍,国外的新优园林树木也越来越受到国人的青睐。因此,适树适栽的原则,在园林树木的栽植应用中也愈显重要。

首先,必须了解规划设计树种的生态习性以及对栽植地区生态环境的适应能力,要有相关成功的驯化引种试验和成熟的栽培养护技术,方能保证效果。特别是花灌木新品种的选择应用,要比观叶、观形的园林树种更加慎重,因为此类树种的适应性表现除了树体成活以外,还有花果观赏性状的完美表达。要选用性状优良的乡土树种,作为景观树种中的基调骨干树种,特别是在生态林的规划设计中,更应实行以乡土树种为主的原则,以求营造生态群落效应。

其次,可充分利用栽植地的局部特殊小气候条件,满足新引入树种的生长发育要求。例如可筑山、理水,设立外围屏障;改土施肥,变更土壤质地;束草防寒、增强越冬能力。在城市园林树木栽植中,更可利用建筑物防风御寒,小庭院围合聚温,以减少冬季低温的侵害,延伸南树北移的疆界。

还有,地下水位的控制在适地适树的栽植原则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地下水位过高是影响园林树木栽植成活率的主要因素。现有园林树木种类中,耐湿的树种极为匮乏,一般园林树木的栽植,对立地条件的要求为:土质疏松、通气透水。对根际积水极为敏感,栽植时可采用地形改造、抬高地面或深沟降渍的措施,并做好防涝排洪的基础工作,有利树体成活和正常生长发育。

适树适栽中还有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慎重掌握树种光照的适应性。园林树木栽植不同干一般造林,多以乔木、灌木、地被树木相结合的群落生态种植模式,来表现景观效果。因此,多树种群体配植时,对树木树种耐荫性和喜阳灌木配植显得极为突出。

二、适时适栽

栽植计划应根据各种树木的不同生长特性和栽植地区的气候条件而定。一般落叶树种多在秋季落叶后或在春季萌芽开始前进行,此期树体处于休眠状态,生理代谢活动滞缓,水分蒸腾较少且体内贮藏营养丰富,受伤根系易于恢复,移植成活率高。常绿树种栽植,在南方冬暖地区多行秋植,或于新梢停止生长期进行,冬季严寒地区,易因秋季干旱造成“抽条”而不能顺利越冬,故以新梢萌发前春植为宜;春旱严重地区可行雨季栽植。当前,园林树木栽植“反季节”、“全天候”栽植已不再少见,关键在于如何遵循树木栽植的原理,采取妥善、恰当的保护措施,以消除不利因素的影响,提高栽植成活率。

春季栽植从植物生理活动规律来讲,春季是树体结束休眠开始生长的发育时期,且多数地区土壤水分较充足,是中国大部地区的主要植树季节。树木根系的生理复苏,在早春即率先开始活动,因此春植符合树小先长根、后发枝叶的物候顺序,有利水分代谢的平衡。特别是在冬季严寒地区或对那些在当地不甚耐寒的边缘树种,更以春植为妥,并可免去越冬防寒之劳。秋旱风大地区,常绿树种也宜春植,但在时间上可稍推迟。具肉质根的树种,根系易遭低温伤冻,也以春植为好。春季各项工作繁忙,劳动力紧张,要预先根据树种春季萌芽习性和不同栽植地域土壤化冻时期,利用冬闲作好计划安排。树种萌芽习性以落叶松、银芽柳等最早,杨柳、桃梅等次之,榆、槐、栎、枣等最迟。土壤化冻时期与气候因素、立地条件和土壤质地有关。落叶树种春植宜早,土壤一化冻即可开始。

秋季移植在气候比较温暖的地区,以秋季移植更较相宜。此期,树体落叶后,对水分的需求量减少,而外界的气温还未显著下降,地温也比较高,树木的地下部分尚未完全休眠,移植时被切断的根系能够尽早愈合,并可有新根长出。翌春,这批新根即能迅速生长,有效增进水分吸收功能,有利于树体地上部的生长恢复。

华北地区秋植,适于耐寒、耐旱的树种,目前多用大规格苗木进行栽植,以增强树体越冬能力。华东地区秋植,可延至11月上旬至12月中下旬。早春开花的树种,应在1l一12月种植。常绿阔叶树和竹类植物,应提早至9一l0月进行。针叶树虽春、秋都可以栽植,但以秋季为好。东北和西北北部严寒地区,秋植宜在树木落叶后至土地封冻前进行;另外该地区尚有冬季带冻土球移植大树的做法。

雨季(夏季)栽植受印度洋干湿季风影响,有明显旱、雨季之分的西南地区,以雨季栽植为好。雨季如果,处在高温月份,由于阴晴相间,短期高温、强光也易使新植树木水分代谢失调,故要掌握当地雨季的降雨规律和当年降雨情况,抓住连阴雨的有利时期进行。江南地区,亦有利用“梅雨”期进行夏季栽植的经验。

三、适法适栽

园林树木的栽植方法,依据树种的生长特性、树体的生长发育状态、树木栽植时期以及栽植地点的环境条件等,可分别采用裸根栽植和带土球栽植。

裸根栽植此法多用于常绿树小苗及大多落叶树种。裸根栽植的关键在于保护好根系的完整性,骨干根不可太长,侧根、须根尽量多带。从掘苗到栽植期间,务必保持根部湿润、防止根系失水干枯。根系打浆是常用的保护方式之一,可提高移栽成活率20%。浆水配比为:过磷酸钙lkg+细黄土7.5kg+水40kg,搅成浆糊状。为提高移栽成活率,运输过程中,可采用湿草覆盖的措施,以防根系风干。

带土球移植常绿树种及某些裸根栽植难于成活的树种,如板栗、长山核桃、七叶树、玉兰等,多行带土球移植;大树栽植和生长季栽植,亦要求带土球进行,以提高成活率。

如运距较近,可简化土球的包装手续,只要土球标准大小适度,在搬运过程中不致散裂即可。如黄杨类须根多而密的灌木树种,在土球较小时不包装也不易散。对直径在750px以下的小土球,可采用束草或塑料布简易包扎,栽植时拆除即可。如土球较大,使用蒲包包装时,只需稀疏捆扎蒲包,栽植时剪断草绳撤出蒲包物料,以使土壤接通,便于新根萌发、吸收水分和营养。如用草绳密缚,土球落穴后,需剪断绳缚,以利根系恢复生长。

  园林绿化施工与养护管理技术

 摘 要:文章主要针对园林绿化施工技术及养护管理技术进行了详细深入地总结与论述,旨在为了确保园林绿化施工和养护管理质量,创造出怡人的园林景观效果。

 关键词:园林;绿化施工;养护管理技术

 园林工程是指通过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改造地形,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以创造出优美的自然环境和休闲空间,其过程包括整理山水、改造地形、辟筑道路、铺装场地、营造建筑、构筑工程设施、绿化栽植等多项内容。

 它从设计到施工阶段,都着眼于完工后的景观效果。

 在环节上园林工程包括设计、施工和养护三个重要环节,虽然设计、施工和养护各有特点,但是一个成功园林作品的实现三个环节并不是独立的,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园林工程的施工和养护管理是园林作品中后期的工作,但在合理的设计下,施工和养护的科学性充分体现园林的人文价值、社会价值和生态价值。

 1 园林绿化施工管理

 1.1 施工前准备

 在绿化工程开工之前,要对设计文件和相关的设计要求等情况进行研究。

 在全面了解了基本情况之后,对施工地域查探,深入了解土质、水源、苗木及人力机械等条件,在此基础上编制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

 同时,还应掌握施工季节和天气状况。

 由于树种的不同对外部的环境适应也不同,必须适时安排好工期,抓住有利的施工时机,保证栽种的成活率。

 除了要掌握对栽种的有利季节,还应选择适宜的天气进行栽种。

 为了使苗木减少水分蒸发和根系风干,一般选择阴天或多云风速不大的天气进行栽种。

 在树木栽种之前,要按照设计的要求整理地形,种植地块表层要进行翻耙、去除杂物、搂平,整平度和深度要符合设计的要求,翻耕深度要合理,栽植的最低深度应达到国家绿化施工的规范标准。

 在对苗木进行移植之前,必须进行严格筛选,如应选择根系发达、无病虫害、无机械损伤、树姿优美的`苗木。

 1.2 绿化工程施工

 在园林绿化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关键要素主要有:定好点、栽好苗、浇好水等“三好”措施,对苗木进行科学的培育管理,按照施工规范进行流程操作,保证绿地植物健康成长。

 (1)合理定点。

 行间距的定点应该按照图纸设计的要求,将路缘或路肩及临街建筑红线作为基线,以图纸要求的尺寸作为标准在地面确定行距并设置定点,同时用刨小坑和撒石灰的方式为定点位置标上记号。

 在建设小型公园和街头绿地时的定点可以采用测量仪,平面图上应标记好公园、道路、花坛、绿地边界、建筑物以及植物栽种的位置,对于孤立树、装饰性质的树群的定点应明确编号,标明树种的名称、大小和规格。

 (2)科学栽植。

 树木栽植技术的应用对树木的成活率具有重要影响。

 栽植的工序主要有剪冠、修根、栽植。

 剪冠是为了减少树木叶面蒸发失水,让苗木上下水分平衡而进行的人工剪除部分树冠。

 在树木栽植的过程中,必须对栽种的深度进行很好的把握,新植树最佳栽植深度应同苗木原圃深度相同,在进行种植时,可以比原来的痕迹深埋5~10cm。

 同时,还必须强调平直度,所有树木前后左右的排列应上线成行。

 此外,种植后的回填土能否踩实对树木的成活有直接的影响,种植时应分层填土踩实,并按照“三埋两踩一提苗”的规律来进行回填土踩实。

 (3)控制浇水。

 新植的苗木由于是挖苗移植,会受到一定的损伤,造成根部对土壤养分的吸收能力减弱。

 为了能让树木尽早恢复自身机能,必须对苗木进行适时浇水。

 通常对本年份新植树木的浇水次数应在三次以上,苗木栽植当天浇透水一次,12d后进行第二次浇水,如果遇到春季干旱少雨造成土壤干燥,第二次浇水应该提前,可以在第一遍浇水后的一星期内进行第二次浇水,第三次浇水应在第二次浇水后的20d内。

 如果春旱所延续的时间较长,应该有第四遍浇水。

 保水差的土壤要注意观察并适当增加浇水次数,新种植的苗木应视季节降雨量适时补水。

 2 园林绿化养护管理

 加强后期养护管理是园林绿化工程质量控制必不可少的环节。

 俗话说“三分种、七分养”,从工程竣工到工程移交至少需2年,绿化养护期规定为苗木2个生长季节,从而确保绿化苗木成活,生长良好。

 2.1 水分管理

 除了在苗木定植后浇定根水外,在后期的养护过程中还应根据气候条件及时补充水分,尤其是在枝叶萌动、生长旺盛的季节。

 灌溉时要做到适量,必须依据树木生长的需要,因树、因地、因时合理灌溉,保证树木随时都有足够的水分供应。

 对于养护管理工作量大时,可按照新栽的树木、小苗、灌木、阔叶树要优先灌水,长期定植的树木、针叶树可后灌溉的顺序进行。

 另外,在夏季灌溉时要注意避开阳光直射、天气炎热的正午时段,一般选择在上午10点左右和下午4点左右进行灌溉;高温季节还可以选择叶面喷水,但是也要避开炎热的中午时间。

 当养护过程中灌溉过量时或因为下雨导致的种植区积水,则会造成不耐涝植物的生长不良甚至死亡。

 因此,在后期养护期间还要根据苗木对水分的敏感程度适当排涝,可以通过培土提高地表径流,也可以通过挖明沟排水但是此方法适用于大雨后抢排积水。

 由于风雨导致苗木的斜歪倒时要及时扶正并培土稳固。

 2.2 施肥管理

 苗木在栽植前一般都根据当地的土壤质量测试进行土壤改良,在种植穴中也会适当添加各种有机肥作为基肥,可以满足苗木一年内营养需求。

 但是当苗木完全恢复生长,进入正常生长状况后,尤其是仍处于青壮年期的苗木生长,为了增强其生长势,仍需每1~2年进行穴施基肥,在进入生长旺盛前追加肥质较为淡薄的肥料。

 对于出现缺素症状的苗木还要施加含该元素的肥料。

 2.3 病虫害防治

 虽然在苗木采购时已经对苗木进行了严格的检疫但是在种植养护期间,由于苗木本身的原因及周边环境的影响等,不可避免还会出现病虫害的现象。

 因此,在后期养护期间需要技术人员注意观察,及早发现,及早治疗。

 绿化苗木主要的虫害有天牛、木虱、潜叶虎、介壳虫等,主要的病害有根腐病、炭疽病等,除了药物防治外,还要经常清理枯枝枯叶,修剪杂乱枝条,保持清洁和通风透光。

 对于病虫害严重的植株要及时销毁或移除该种植区,以防传染到其他植株上。

 2.4 整形修剪

 绿化苗木通过艺术设计,认真管理,使之有稀有密,错落有致,是绿化成功的关键之一。

 因此,在养护期间要注意苗木树形的管理,树形是通过树木不断的生长和人工不断地修剪而成的。

 要严格依据园林作品的设计理念和苗木的生长习性进行整形修剪,绝大多数的植物是在休眠季节进行整形修剪,整形修剪的目的一是为了符合设计理念,二是为了苗木来年的生长更健康,观叶植物发出更多枝叶、观花植物萌发更多的花芽。

 但是对于先花后叶的一些植物如玉兰,花芽则属于夏秋分化型,因此在休眠季节减少对枝条的短截,可以选择在花后进行;对于大多数的阔叶树种绿篱在春、夏、秋季都可根据需要随时进行修剪,但是用于花灌木栽植的绿篱则最好在花谢后进行。

 对于病虫害枝条要及时的修剪,并销毁。

 对于修剪后造成的较大的伤口要涂抹伤口保护剂。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园林绿化养护管理贯穿整个施工的全过程,施工过程中的养护管理主要是为了保证成活,绿化施工结束后的后期养护管理也是苗木成活的关键,如果园林绿化工程施工优良,但绿化养护管理不到位,将严重影响园林绿化工程景观效果,影响工程质量。

 因此,必须加强园林绿化工程后期养护管理工作,确保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韦秀春.关于园林施工与养护的相关探讨[J].2012(1)

 [2]吴德智.浅谈园林绿化施工中如何提高植树成活率[J].科学之友,2010(10)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js/5_11171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