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菌生长繁殖的适宜温度为:18℃—25℃。因此,在棚内的温度,白天要保持在25℃到30℃。在晚上的温度要保持在10℃以上。不能和化肥、农药等混用、合用。因为微生物菌肥对作物的作用并不是直接直接,而是间接的。微生物菌肥是利用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来达到增产、提高质量、改善土壤的效果。
有益菌施入土壤后,能迅速繁殖,将土壤中的有害病菌、线虫吃掉或抑制,所以微生物有益菌能有效的防止各种蔬菜的死棵、枯萎、生长不良,还可以起到疏松土壤、促进生根、微生物菌肥的微生物需要在水分适宜的土壤中才可以成活,因此土壤的湿度干度都不能太干或太湿。春季地温比较地,微生物生长的比较缓慢,可以在使用完微生物菌肥后,用秸秆覆盖。
微生物肥料不能长期泡在水中,在水田里施用应干湿灌溉,促进生物菌活动。以好气性微生物为主的产品,则尽量不要用在水田。严重干旱的土壤会影响微生物的生长繁殖,生长后期营养消耗高的如水稻、西瓜、萝卜,除基肥补充外,后期补充液体生物肥都表现出优良的效果,产量和质量都能够得到很好的提升。
由于生物菌对作物的根系和种子不造成任何伤害,所以生物菌肥施用时应最大限度地靠近作物根系,让其与作物根系最大限度地接触,才能充分发挥生物菌肥的肥效。使用生物有机肥之前要注意补充土壤的有机质,有机质是有益菌赖以生存的环境和食物,有机肥过于缺乏或者土壤板结,微生物是无法快速繁殖和工作的,复合微生物菌剂原则上可以单独使用。但是在用量上必须合理,虽然复合微生物菌剂都比较全面,但是含量都比较少,太少的用量根本不起作用。
细菌农药是一种生物防治方法,目前,细菌农药在花木害虫防治上应用广泛,它具有防效高、无污染、无残毒等优点。细菌农药属活体制剂,其杀虫原理是细菌进入虫体后大量繁殖,产生有毒的伴孢晶体,扰乱害虫正常的生理代谢,使其死亡。它与化学农药的杀虫原理不同,使用不当会降低药效甚至完全无效。
细菌农药包括:细菌杀虫剂和细菌杀菌剂,细菌杀虫剂目前大约有100多种,被开发的主要有:苏云金芽孢杆菌、日本金龟子芽孢杆菌、球形芽孢杆菌和缓死芽孢杆菌,细菌杀菌剂包括革兰氏阴性菌和革兰氏阳性菌研究较多的主要是荧光假单孢杆菌和芽孢杆菌。
细菌农药的特点:选择性强、对人畜等生物比较安全、对环境相容性高,通常对害虫天敌安全、不容易产生抗性,容易培养、培养时间短、生产工艺比较简单0产芽孢的细菌农药抗逆性强、易于贮存和运输,开发和登记费用低于化学农药。
细菌农药属生物制剂,杀虫效果与细菌的数量及活性有关,使用时对气象条件要求较严,使用时必须注意以下事项。
一、温度:适宜温度为20℃以上。如温度偏低,细菌农药的活性芽孢在害虫体内繁殖速度慢,活性蛋白质不易发挥作用,据试验,在25-30℃条件下施用,药效比12-15℃条件下施用高1-2倍。
二、湿度:环境湿度越大,药效越高,尤其是使用粉状细菌农药。主要原因是细菌的芽孢不耐干燥。因此使用粉状细菌农药宜在早、晚有露水时进行,以利细菌能较好地粘附在作物的茎叶上,并促进芽孢繁殖,增加与害虫接触的机会。
三、阳光:阳光中的紫外线对芽孢有杀伤作用,当阳光直接照射30分钟,芽孢便死亡50%,照射1小时,死亡率高达80%。此外,紫外线辐射对伴孢晶体也有变形降效作用。因此,宜在下午4时以后或阴天施药。
四、雨水:施药后下大雨会降低药效,但施药后5小时下毛毛雨,不但不会降低药效,反而有增加药效的作用。因毛毛雨对芽孢活动有促进作用,从而加速害虫死亡。因此使用细菌农药应与当地天气预报相结合,保证施药后1-2天内无中雨或大雨。施药后如遇大雨,雨后要立即补施;此时补施,杀虫效果更佳。
五、细菌微生物农药喷洒的适合温度在20-30℃,这主要是因为这类农药的活力有效成分是蛋白晶体和有性命的芽孢,在较低温度下,芽孢在虫害身体繁育速率超慢,蛋白晶体也不容易产生功效。
六、应用细菌生物制品农药,空气相对湿度越大药效越高,尤其适用粉末状生物制品农药。由于细菌的芽孢不抗干燥的自然环境标准,因此?,喷洒细菌颗粒剂宜在迟早有露珠的情况下开展,以利于菌剂不错的粘在基叶上,并推动芽孢繁育,提升药效。
七、中午5时之后或阴雨天使用生物制品农药太阳中紫外线对芽孢有破坏功效。照射太阳光照射30分钟,芽孢致死率达50%上下,直射1钟头致死率达到80%。
八、大雨会导致细菌农药药效减少中到大雨会将撒到叶片的菌液冲洗掉,减少药效,但倘若在喷药5小时后下小编,则不容易减少防效,反倒有提质增效功效。
之上便是细菌农药的运用常见问题,大伙儿在应用细菌农药时要留意上述难题,留意服药的条件和时间等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