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庆区的地理环境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23 08:53:07
字号:

兴庆区位于中国东、西两大构造带的枢纽部位。在大地构造上,属于中朝准地台鄂尔多斯西缘拗陷带的贺兰山台陷和银川地堑,为贺兰山褶皱带与鄂尔多斯地台间的山前拗陷区。是全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和中国首批确定的38个抗震设防城市之一。银川地震设防烈度为8度。

兴庆区的地理环境

地堑北起石嘴山,南至青铜峡,长约160公里,最宽为55公里。地堑东西两侧分别受黄河断裂和贺兰山东麓断裂控制,地堑内还有两条规模较大的断裂,即芦花台断裂和银川—平罗断裂。这4条断裂共同控制着银川地堑的形成和发展。周边县市地堑内发生3级以上地震,对银川市区即有影响;地堑内发生6级以上地震对市区将会造成破坏。

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破坏性地震:南宋绍兴十三年(1143年)曾发生过6级地震;南宋宝庆三年(1227年)发生5.5级地震;明朝成化十三年(1477年)发生6.5级地震,烈度均为8度。特别是乾隆四年(1739年)发生的银川—平罗8级大地震,银川震区烈度为10度,使银川古城尽毁。这是银川平原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灾难性地震。 兴庆区地表水水源充足,水质良好,富含泥沙,有肥田沃地之功。境内沟渠成网,湖泊湿地众多。黄河是银川的主要河流,流经银川80多公里,南北贯穿。银川平原引用黄河水自流灌溉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引黄干渠有唐徕、汉延、惠农、西干等渠,年引水量数10亿立方米。配套排灌干支斗渠千余条,长数千公里,形成灌有渠、排有沟的完整的灌排水体系,保证了13万多公顷农田的灌溉。

历史上由于黄河不断改道,湖泊湿地众多,古有“七十二连湖”之说,现有“塞上湖城”之美称。全市有湿地面积3.97万公顷,主要为湖泊湿地和河流湿地,其中天然湿地占湿地面积的60%以上,自然湖泊近200处,面积100公顷以上的湖泊20多处。较著名的有鸣翠湖、阅海、鹤泉湖、宝湖、西湖等。 2013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492.16亿元,比上年增长12.4%。其中全市大中型企业完成增加值403.20亿元,增长10.7%。按轻重工业分,轻工业完成增加值79.54亿元,增长11.7%;重工业完成增加值412.62亿元,增长12.5%。[3]2013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产值1868.10亿元,比上年增长15.4%,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7.8%;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1782.39亿元,比上年增长15.0%;主营业务成本1477.93亿元,增长15.5%。

2013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8.06亿元,比上年增长12.2%。实现进出口总额24.1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80.9%。其中,出口总额20.78亿美元,增长99.1%;进口总额3.33亿美元,增长15.4%。[3]2013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2340.93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1.0%。

2013年接待国内游客798.61万人次,增长14.7%;接待海外游客1.83万人次,增长33.1%。国内旅游收入73.11亿元,增长24.9%;国际旅游外汇收入874.51万美元,增长1.2倍。

兴庆区以黄河文化旅游为龙头,以沙漠旅游为热点,以回族文化风情为特色,以戍边文化和西部风情观光体验为组成部分,并划分为“黄沙古渡、沙漠生态、西部大漠、黄河文化、回族文化、历史人文、黄河漂流、黄河湿地涵养、原生态保育”九大功能开发区。

如何确定灌水沟的灌水时间和入沟流量?

唐徕渠的水从黄河里引过来的。银川市居民生活用水是从哪里来的?也是开自于黄河唐徕渠是引黄灌溉的文化遗产。作为银川平原最重要的灌渠之一唐徕渠,留给人们的第一印象,就是文人笔下“贺兰山下果园成”的丰收画卷,是“西桥柳烟”的诗情画意。唐徕渠是宁夏古代水利工程的伟大创举,以至于在2000多年后的今天,宁夏人仍受其惠泽,在数代水利人的执着和伟大智慧下,才有了今天的河西灌区旱涝无忧。是宁夏引黄灌区最长的一条渠道,开创了引黄河水灌溉的伟大历史

灌水沟的灌水时间和入沟流量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判断和计算,不能一概而论。一般来说,灌水沟的灌水时间应该是在植物需要水分的时候进行,避免水分过多或过少,导致植物生长不良或水分浪费。入沟流量的计算需要考虑水流速度、沟槽横截面积、沟槽长度等因素。

对于灌水时间的确定,可以根据植物的生长需要和生长周期来设定。一般来说,植物需要在早晨或傍晚进行灌溉,避免在中午时分进行灌溉,避免阳光直射导致水分蒸发过快。同时,还需要根据天气情况进行调整,避免在雨季或高温干旱时过度灌溉。

对于入沟流量的计算,可以通过实测方法进行。首先需要测量灌水沟的长度、宽度和深度,计算出沟槽横截面积。然后将水流进入沟槽中,测量出一段时间内沟槽内的水深和水流速度,根据公式计算出入沟流量。需要注意的是,不同植物对水分的需求不同,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入沟流量。

除了上述方法外,还可以使用自动灌溉系统来控制灌水时间和入沟流量。这种系统通过传感器监测土壤湿度和气象条件,自动调整灌溉时间和水量,实现科学、高效的灌溉管理。

总之,灌水沟的灌水时间和入沟流量的确定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包括植物生长需要、天气情况、沟槽尺寸和水流速度等。通过实测或自动化控制等方法,可以实现科学、高效的灌溉管理,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js/5_11158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