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水的水利工程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23 08:39:02
字号:

毛尖山水库,中型水库,1958年6月破土修建。1965年4月,竣工。水库坝址坐落岳西县毛尖山乡夏冲。大坝为粘土心墙、土石混合坝,坝高72.7米,顶长215米。设计库容5395万立方米,实际库容4553万立方米,有效库容2682万立方米,集水面积202平方公里,死水位345米高程,正常高水位365米高程,蓄水面积2.4平方公里。库区淹没耕地1965亩,迁移居民2821人。 潜山县境内建有乌石堰灌区和余井闸灌区。

皖水的水利工程

乌石堰在县城西北10公里,位于皖水右岸乌石堰山口。自汉献帝十九年(214年)庐江太守朱光开乌石陂以来,历史上多次进行整修加固。但由于屡遭破坏,效益很低。

1954年,安徽省人民代表大会提出整修乌石堰一案,并确定由安庆专署皖河工程处主办,随即制订规划:新建闸外拦沙堤,新开引水干渠和新路沟,调整高沟、过山沟,废除马家闸,恢复白虎沟,新建分水闸。1954年10月,成立“潜山县整修乌石堰灌溉工程工务所”,组织施工。11月16日,受益区的潘铺、蛟河、石堰、玉涧、模范五个乡,动员1900余人上工。至1955年4月,完成上述工程。1955年10月—1956年春,又将乌石堰进水闸上迁100米改建成高2米、宽1米双孔大闸,共做土方57115立方米,石方1878立方米。皖河工程处投资5万元,群众自筹资金2.37万元。灌溉农田1.03万亩。1957年冬,开通长近2公里、底宽8米鹭鸶河撇洪沟,免去山水入圩。1959年冬,堵塞皖河支流梅河,使堤坝由12公里缩减到7.5公里。1969年7月,乌石堰堤溃,当年修复,共做土方55万立方米。1972年,为消灭钉螺,改造三条排水大沟,使灌区成为无螺地区。1975年,改造乌石堰进水闸门,将叠梁式木门,改成钢筋混凝土平板闸,用两台5吨启闭机启闭,并动员民工整治了灌区下游东关河。1976年冬,灌区动员劳力6000人,开大沟5条,小沟14条,平整土地0.9万亩,共移民82户,迁房417间,迁坟2000多棺,移动土方56万立方米。从此,乌石堰灌区面貌焕然一新。灌溉面积达1.4万亩,为建国前的3.5倍。1978年特大干旱,不但保证了灌区农田丰收,且有余水支援梅城、油坝两公社农田灌溉。1987年,于乌石堰闸内建装机7千瓦的电灌站1座,提水灌田。同年,又接长闸外拦沙堤60米,将引水口上移至乌石堰渡口,改善了引水条件。两项工程由县水电部门投资4.2万元。

余井闸灌区,在皖水左岸余井乡境内。1955年冬—1956年春,由安庆专区水电局投资1.3万元,集中潜、怀两县受益区民工,新建孔径高1.7米、宽1.2米余井进水闸,用木质叠梁门启闭。共做土方3800多立方米,石方285立方米,累计用工2841个。1955年冬,余井区组织民工修复卓越河以下堤坝,使余井圩连成一体。1957年冬—1958年春,安专水电局投资3800元,组织受益区群众开通余井闸至东山汪家塝干渠13公里,并完成附属工程5处。共做土方5.2万立方米,石方38立方米,用工3.27万个。在此同时,新建汪家塝东山老闸1座。1961年冬—1962年春,在东山老闸旁又建东山新闸l座。经潜、怀两县协商:怀宁县在潜山刘家新屋建机灌站,提灌区余水浇灌怀宁茅庵一带农田;潜山在东山闸外怀宁县境内扩大排水渠,排除内水。1966年大旱,皖水上游毛尖山水库大兴灌溉之利。余井公社发动千名民工,扩大余井闸至川门口干渠,并切开川门口山岗,开通南北两沟共长13公里,引水灌溉马道、万丰两个大队农田。1969年洪水冲溃余井堤张家湾、兜率寺堤坝,灌区遭受毁灭性灾害。县革委会迅速动员群众堵口复堤,当年恢复生产。皖水整治期间,又截弯取直了余井堤张家湾、陷三斗、兜率寺三处堤防,新建了张家湾、大桥上、吊罐楼、陷三斗、卓越河等处险段护岸,并用鹅卵石铺砌沙堤坝面,使灌区堤防达到“二十年一遇”的防洪标准。1975年,国家补助4000元,将余井进水闸、东山老闸,改用钢筋混凝土平板闸,用启闭机启闭。灌区进水口经常泥沙淤积。1986年10月,从商品粮基地建设经费中投资5万元,将进水口上迁4公里至余坦闸,并将余坦闸改建为双孔,为钢筋混凝土平板门,用启闭机启闭。又新开干渠长4000余米,新开干渠泄洪闸、长冲河泄洪闸各1座,1987年夏完工。共完成土方2.15万立方米,石方650立方米,干砌石559立方米,浆砌石470立方米,浇筑混凝土99立方米。1987年秋,县农业局、水电局联合投资4万元,在余井堤陷三斗建反滤层1.7公里;开“井”字沟6条,共长2公里;改沤(沤水田)扩午(扩种午季作物)700余亩。余井闸灌区经过不断修建、治理,现自流灌溉面积为6330亩(设计效益8030亩),提水灌田为1986亩(设计效益12270亩)。

提供灌区主要水源的佛子岭、磨子潭、响洪甸、梅山、龙河口五大水库群,汇集大别山区6352多平方公里的来水,总库容66.21亿立方米。淠河灌区的横排头、史河灌区的红石嘴和杭埠河灌区的梅岭、牛角冲为三大渠首枢纽工程,设计引水能力共605秒立方米。灌区渠网纵横,七级固定渠道总长2.5万公里,各类水工建筑物6万余座,库塘堰坝21万多座,加上灌区的382座抽水站,39处外水补给站,众位一体联合运用,形成了蓄、引、提并举长藤结瓜式的灌溉网络,灌区80%以上农田实现自流灌溉。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js/5_11147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