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保护土壤的措施有哪些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23 07:19:54
字号:

土壤是众多生命的基础,然而我们对待土壤却如草芥。也许这是因为大多时候土壤可自我平衡,分解动植物,并降解基岩产生新土壤,这个速度与风和水的侵蚀作用大致相同。但土壤的形成和流失之间的这种平衡很容易倾斜,因此,我们需要采取保护措施。那么,保护土壤的措施有哪些呢?下面佰佰安全网就来介绍一下相关的土壤污染安全小知识。

小学生保护土壤的措施有哪些

我国土壤资源的现状

1、人均数量偏少,人地矛盾突出。我国虽说国土辽阔,但人口也是众多的,因此,人地矛盾一直是个突出的问题。据资料显示:从50年代初期至1980年这不到30年的期间,人均占有耕地少了667平方米。40多年来,开荒造田虽达2513万公顷,但减少耕地达4073万公顷,而人口增加了6亿多。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对土地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导致人地矛盾不断激化。

2、土地利用尚不充分,生产力和利用率均较低。从耕地利用状况看,中低产田占了2/3,产量较高地区也还有相当的增产潜力。不少地方农作物布局不合理,没有实行区域化种植,生产潜力没有充分发挥出来;林地利用率也低,全国有林地面积只占林地面积的62%,单位面积蓄积量和生产量只及世界平均水平的75%;已利用牧草地中,优质草地仅占27%,单位面积蓄产品量只及美国的1/3;建设用地的利用率也不充分,如村庄占地,由于大部分是平房,人均占地要比城市高出一倍。国营工矿建设和生产造成的废弃地约有200万公顷,已复垦的不到2%。

3、土壤退化现象严重。由于植被破坏,利用不当,土壤侵蚀、水土流失、土壤盐渍化、土壤酸化等现象已越来越严重。土壤退化实际包括了土壤环境以及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等特性劣化综合表征,表现在有机质含量下降、营养元素短缺、土壤结构破坏、土壤板结、土层变薄、酸化、沙化等方面。

4、土壤污染日益严重,农田生态恶化。经济的发展伴随着工业“三废”的大量排,及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使得进入土壤的有害物质逐年增多,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并通过食物链的传递,直接影响到人类的健康。

造成土壤破坏的原因及危害

1、耕作层变浅

农田由于长期的机械耕作碾压和人工作业,使大部分农田土壤耕层变浅,有效活土层在15公分左右,加之降雨、灌水沉实,“犁底层”上移加厚,形成了坚硬深厚的阻隔层。这阻碍了土壤水分、养分和空气的上下运行,影响作物根系下扎延伸,土壤蓄水能力越来越少,抗旱性能不断下降。

2、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

土壤有机质减少会引发一系列土壤问题,土壤酸化和次生盐碱化,土壤结构破坏,土壤肥力低下,土传病害加剧等。

3、土壤结构破坏、板结严重

由于土壤缺乏有机肥补充以及不合理的耕作和不合理的灌溉,化肥的大量施用,加剧了土壤团粒结构的破坏,致使土壤板结越来越严重,直接影响到土壤的自然活力和自我调节能力。

4、土壤趋于酸化

土壤酸化主要是由于过量使用化学氮肥和生理酸性肥料,导致土壤中酸性物质增加,使土壤酸化。土壤酸化会引起土壤养分流失,土壤有害重金属活化,土壤有害微生物特别是寄生真菌增加,加速土壤贫瘠化和土传病害发生。

5、土壤次生盐碱化

由于长期过量使用化学肥料,使土壤中的盐分不断积累,硝酸盐积累更甚,形成土壤表层次生盐碱化。轻则影响种子发芽出苗,阻碍养分吸收,作物生长不良,重则造成生理干旱,营养吸收障碍,土壤结构破坏,再甚者可导致盐害、死亡。

6、土壤氮磷钾元素营养比例失调,中、微量元素严重缺乏

在日常管理中绝大多数农民不按比例施肥,往往只大量施氮磷肥,致钾素匮乏,长期不施中微量元素肥料,造成土壤中微量元素耗竭,土壤中大量氮磷钾比例失调,大量元素与中微量元素之间的营养比例失调。

7、农田土壤污染

过量使用化肥、农药、农膜的残留污染,未经处理的有机肥污染,以及连作和病虫害病原物污染,一旦超出土壤自净化能力后就会“溢出”。这会造成土壤生态失衡,使土壤有益生物和有益微生物大量死亡,土壤生物种群减少,土壤理化生物性质恶化,土壤活性下降、土壤功能变差,失去农业利用价值。

8、农作物连作造成的“土壤病”

在土壤中连续种植一种或同科作物,由于该作物所需要的中微量营养元素因连续被吸收而缺乏,也使相应的某些病菌得以连年繁殖,在土壤中大量积累,还有前茬作物根系的分泌物因累积成为有毒物质而形成病土。

9、土壤侵蚀

耕地土壤侵蚀主要是农民垦殖过度,很多山坡被垦做农田。尤其是坡度大于15度以上的坡地,年复一年的耕作,水土流失极为严重。开垦后没有实施保护性耕作,如坡改梯、水平沟耕作、植物篱保护等,而是随意挖地耕翻,既造成耕蚀,又加剧了风蚀、水蚀。长期的水土流失,必然导致土壤沙化,保水保肥能力降低。

10、设施农业土壤综合障碍病

设施栽培是在全年封闭或季节封闭环境下,由于高度集约化、高复种指数、高肥料投入、高农药用量、高强度高频度人为干扰,过量施肥、过量灌水、过度耕作与践踏,土壤长期处于高温高湿状态,在如此强烈的干扰和巨大压力下,土壤健康急剧恶化。一般种植2-3年,就出现了土壤营养失衡、土壤酸化、土壤次生盐碱化、土壤有害物质积累、土壤微生物种群多样性和功能退化等一系列土壤病害。

土壤的防治措施有哪些?

弊:

1、污染大气、水环境,造成土壤板结。

流失到环境中的农药通过蒸发、蒸腾,飘到大气之中,飘动的农药又被空气中的尘埃吸附住。并随风扩散。造成大气环境的污染。大气中的农药,又通过降雨,这些农药又流入水里,从而造成水环境的污染,对人、特别是水生生物造成危害。同时,流失到土壤中的农药,也会造成土壤板结。

2、?增强病菌、害虫对农药的抗药性

长时间使用同一种农药,最终会增强病菌、害虫的抗药性。以后对同种病菌、害虫的防治必须不断加大农药的用药量.不然不能达到消灭病菌、害虫的目的。形成恶性循环。

3、杀伤有益生物

绝大多数农药是无选择地杀伤各种生物的,其中包括对人们有益的生物,如青蛙、蜜蜂、鸟类和蚯蚓等。这些益虫、益鸟的减少或灭绝,实际上减少了害虫的天敌,会导致害虫数量的增加.而影响农业生产。

4、野生生物和畜禽中毒

野生生物及畜禽吃了沾有农药的食物,会造成它们急性或慢性中毒。最主要的是农药影响生物的生殖能力,如很多鸟类和家禽由于受到农药的影响,产蛋的重量减轻和蛋壳变薄,容易破碎。许多野生生物的灭绝与农药的污染有直接关系。

5、农药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人工合成的化学农药约500余种,这些农药的广泛使用,不仅造成环境的污染,同时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⑴?有机磷农药

⑵ 有机氯农药

6、农药对动植物的危害

⑴ 阻碍作物根系的深孔和对土壤的水分吸收.造成弱苗、死苗、倒伏和减产。

⑵ 残留碎片还会随着农作物的桔秆和饲料进入牛、羊等家禽的食物之中,家畜误服残膜碎片后,可导致家畜的肠、胃功能失调、膘情下跌,甚至死亡。

⑶ 燃烧残片会造成二次大气污染

⑷ 有些残膜被吹到田边地角、水沟、池塘、河流中,或挂到树上,造成环境公害。

利:

农业作用

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粮食生产在农业生产的发展中占有重要的位置。通常增加粮食产量的途径是扩大耕地面积或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根据中国国情,继续扩大耕地面积的潜力已不大,虽然中国尚有许多未开垦的土地,但大多存在投资多、难度大的问题。这就决定了中国粮食增产必须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途径。

施肥不仅能提高土壤肥力,而且也是提高作物单位面积产量的重要措施。化肥是农业生产最基础而且是最重要的物质投入。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统计,化肥在对农作物增产的总份额中约占40%~60%。中国能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可以说化肥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百度百科-化肥

百度百科-农药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js/5_11085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