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到江川远一点,去澄江江川都是在新南站坐车,澄江18,江川30,推荐江川,附近酒店很多,农家乐也很多,你到江城镇小车坐公交2块,10分钟不用就到了,可以去阳光海岸游泳,免费的,附近吃的饭店很多,你可以去看看,铜锅饭和鱼一定要吃的哦,还有炸虾粑粑,螃蟹,凉卷粉不错哦,吃的很便宜哦,住的话有阳光海岸、瑞文酒店、玉波苑酒店,或者是可以住私人的客栈,晚上可以看见海。。。
江川-建水澄江砂岩盆地
云南抚仙湖导游词?
抚仙湖是中国最大的深水型淡水湖泊,珠江源头第一大湖,位于云南省玉溪市境内。抚仙湖是一个南北向的断层溶蚀湖泊,形如倒置葫芦状。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欢迎参考!
篇1:
抚仙湖位于澄江县以南5公里处,距离昆明70多公里,是我国有名的淡水湖。抚仙湖景区主要的旅游景点有禄充村、界鱼石、明星景区、孤山岛等。在抚仙湖的南面有海门河连同星云湖,也值得一游。游客可以在湖畔露营,在湖中泛舟、游泳,当然,湖畔也有众多的度假村、宾馆,每逢夏季,越来越多的游客来此避暑度假。
抚仙湖,水质极佳,湖水清澈见底,最深处达155米,平均深87米,透明度达7-8米。湖内出产20多种经济鱼类,其中尤以抗浪鱼最具盛名,它也是抚仙湖的名贵特产。
抚仙湖景区主要的旅游景点:
禄充村
禄充村位于抚仙湖西岸,澄江县西部,背山面湖,古树成荫,人杰地灵,历史上有"一门双进士,百步两翰林"的美誉。整个景区由风光秀丽的抚仙湖,形如笔架的笔架山,状如金钟的玉笋山,平静如镜的波息湾和绿树成荫的古榕树以及古老独特的水车捕捞抗浪鱼等景观构成一幅优美的画面,成为抚仙湖沿岸有名的旅游景区。
界鱼石
界鱼石距江川县18公里,位于县城北部星云湖连通抚仙湖的玉带河中部,野牛山与狮子山相间的狭谷中。明代起当地宫吏对界鱼石奇观即不断题诗、刻碑记述赞叹。1877年旁其建观音寺,1987年疏浚玉带河,并兴建了海门楼、海门桥望瀛阁等并辟为桥廊为海门公园。 界鱼石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为江川重要景点之一。1988年5月列为省重点旅游景点。
明星景区
明星景区位于抚仙湖的西岸,江川县与澄江县的交界处,距离禄充12公里。在澄江至江川公路西侧百米处有座碧云山,山上有碧云寺,寺内大多是道教仿古建筑。每到农历三月初三,是碧云寺的庙会日。
孤山岛
孤山岛是抚仙湖惟一的岛屿,位于江川县境内抚仙湖南部,面积约6万平方米,孤山南面与海门公园相隔,北面与碧云寺上的莲花峰相望。每到农历六月初六,当地人便前往孤山做庙会。
篇2:
抚仙湖位于澄江县以南5公里处,距离昆明70多公里,是我国有名的淡水湖。 这里的水质极佳,湖水清澈见底。抚仙湖景区主要的旅游景点有禄充村、界鱼石、明星景区、孤山岛等。游客可以在湖畔露营,在湖中泛舟、游泳。湖畔也有众多的度假村、宾馆,每逢夏季,越来越多的游客来此避暑度假。
沿湖山川秀丽,胜景很多。西面的尖山平地拔起,状如玉笋,雄伟峻峭,被称为“玉笋擎天”;东部有温泉,当地叫热水塘,热水塘位于澄江县海口镇,泉口甚多,从山脚一直延伸到湖底,涌水量大,水温一般在40℃左右,水质含硫,是沐浴、疗养的理想之地。 由于湖周围自然环境没有受到大的破坏,至今,抚仙湖仍然是云南省未受到污染的湖泊。诗人们形容为“琉璃万顷”。抚仙湖南面山间的海门河,仅长一公里多,隔山连江川的星云湖,河中段有一堵伸到水面的赧色石壁,称“界鱼石”,其旁还有一块石碑。碑上有诗:星云湖栖息之大头鱼,抚仙湖生长的糠蒗鱼,以石为界,不相往来。
古往今来,“界鱼石”曾吸引无数游人,现已辟为公园,供人们游览。离“界鱼石”西侧100多米处,还有一座始建于明天顺四年***公元1460年***的海门桥,无桅杆的木船可从桥下过往于星云湖、抚仙湖间,桥身精雕细刻,美观大方。
篇3:
抚仙湖,古时称为“罗伽湖”,明时始称“抚仙湖”,又称“澄江海”,中国最大的深水型淡水湖泊,珠江源头第一大湖,属南盘江水系,位于云南省玉溪市澄江、江川、华宁三县间,距昆明70多公里。抚仙湖是一个南北向的断层溶蚀湖泊,形如倒置葫芦状,两端大、中间小,北部宽而深,南部窄而浅,中呈喉扼形。
湖面海拔高度为1722.5米,湖面积216.6平方公里,湖容积为206.2亿立方米,湖水平均深度为95.2米,最深处有158.9米,相当于12个滇池的水量,6倍的洱海水量,太湖的4.5倍,占云南九大高原湖泊总蓄水量的72.8%,占全国淡水湖泊蓄水量的9.16%。抚仙湖水质为I类,是我国水质最好的天然湖泊之一。
由于湖周围自然环境没有受到大的破坏,至今,抚仙湖仍然是云南省未受到污染的湖泊。诗人们形容为“琉璃万顷”,这是一点也不夸张的。它是云贵高原上一颗晶莹的明珠。反观滇池,如今已经被污染到惨不忍睹,池水早已是如烈性毒药一般的蓝绿色,令人目不忍视。
抚仙湖的水温,冬夏变化不大,水质又好,是极好的游泳之地。特别是北部沿澄江坝子一带,近岸200米左右,水深仅在1至3米,湖水亮晶晶,清盈盈,湖底全铺细沙伸延至湖岸数米,每年吸引著成千上万的人来游泳。自昆明滇池出现污染后,有的群众,甚至专业游泳队伍也常到抚仙湖来训练、游泳,在海滩上享受日光浴,愉快地在抚仙湖畔度过假日。我这次在抚仙湖,两次下水游泳,那种美好难忘的经历令人心醉,抚仙湖紫外线强,游泳需要注意防晒!
接下来就得说一说抚仙湖的美食啦,澄江莲藕、藕粉、抚仙湖的20多种鱼还有农家的洋芋焖饭都是当地的特色食品。在抚仙湖的周边任何地方,都可以看到两种特色美食——铜锅鱼、铜锅洋芋饭。用抚仙湖的鱼、抚仙湖的水、抚仙湖的铜锅做成的澄江铜锅鱼,是极具地方特色的一道菜。
清汤的鱼汤只需葱姜,主角是一盘花生、大蒜、芝麻油爆干辣椒,辅以酸辣子和腐乳,香菜薄荷若干,再油炸一盘抚仙湖的小虾米,即成口水连连的上等口味。而铜锅洋芋饭也是用铜锅在火上慢慢烤出的,就著农家的各式咸菜味道也不错。抗浪鱼是抚仙湖的特产鱼种,别的湖是见不到的,只不过抗浪鱼的价格异常昂贵,随便尝尝味道就需要上千元,普通人是不会这么奢侈的啦。
抚仙湖景点集锦
大部分人提到抚仙湖都想到了禄充,其实禄充只是抚仙湖周围不怎么好玩儿的一个地方而已,禄充只可以去一下笔架山等景点就可以出来了,抚仙湖周围不仅有许多的其他景点,如本文介绍的一样,还有许多的自然村自然镇,那些地方的风景更美,更原生态,更好玩儿,更划算。
正规的景点主要由以下几个:
1.樱花谷***云南小三亚之称***
樱花谷,位于抚仙湖东岸,离澄江县城10公里左右,樱花谷-樱花假日抚仙湖头排。樱花谷旁,水下古城之上,独享1.4公里临湖外滩,雄踞抚仙湖头排,水质最优之地。樱花谷-樱花假日既能快速切换到抚仙湖与城市之间的快捷通道,又恰到好处的保持了与城市的距离。
2.抚仙湖悦椿度假酒店
澄江抚仙湖悦椿度假酒店——云南首个大型国际顶级度假酒店,由悦椿度假酒店和悦椿俱乐部组成。
3.禄冲风景区
抚仙湖最为著名的旅游景区,近些年来已经过度商业化了,里面消费一定要处处小心,随时可能被坑。如果与可能,尽量只看风景,不要在里面消费。
4.波息湾
波息湾度假村座落于距昆明市60公里的澄江抚仙湖畔绿冲风景区旁。"波息湾",因背后的笔架山、脸掘山挡住西南风,在刮西南风较多的季节,远处湖面波浪翻涌,而湾里却风平浪静,故名。
5.神鱼泉
神鱼泉所在的小院落非常的精致,里面还修建了小井龙王庙和生肖许愿池。这些景观都是在2008年重新修建过后的样子,这都是为了更好的保护神鱼泉。
6.界鱼石
界鱼石距江川县18公里,石位于连结星云湖抚仙湖的玉带河中断,是一块碳酸盐性质的石块,上游星云湖里的大头鱼和抚仙湖里的
江川-建水澄江砂岩盆地发育的区域背景是昆阳海槽中的易门-石屏海盆南侧。澄江组(也称澄江砂岩)出露面积大约1500km2,呈断续分布的残留块体。较大面积的有江川、通海曲江和建水三大片出露区。澄江砂岩和基底被断层抬升或块体边缘凹陷,多有上震旦统超覆,或有显生宙充填。澄江砂岩为陆相碎屑岩沉积,地层总体产状倾向南东,倾角一般较缓。
4.4.2.1 基底和不整合面的发育情况
在江川-建水澄江砂岩盆地基底主要为昆阳群中亚群,自下而上为大营盘组、黑山头组、大龙口组和美党组地层(据1∶20 万矿产地质图,云南第一区调队,1973)。岩性如下:
美党组:绢云母板岩与粉砂质板岩互层,钙质板岩(风化后成“空洞板岩”)。
大龙口组:浅变质不纯碳酸盐岩,含层状菱铁矿和叠层石为特征。下部为灰岩夹板岩,含似层状菱铁矿,称为“鲁奎山式铁矿”和“凤山营式铁矿”;上部薄层灰岩、泥质灰岩和泥灰岩组成,含叠层石、砾屑灰岩等。
黑山头组:板岩、粉砂质板岩夹石英岩、凝灰岩。其中富良棚段为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和陆源碎屑岩。火山岩有变基性集块岩、变玄武质凝灰岩、凝灰熔岩和枕状熔岩等。
大营盘组:也称黄草岭组。陆源碎屑沉积岩。岩性为灰色泥岩、粉砂质泥岩、细砂岩夹碳质泥岩、硅质泥岩。底部含铁砂、砾岩及泥岩,局部成铁矿层。
滇中地区澄江砂岩盆地的基底为昆阳群,以板岩、千枚岩和大理岩为主的浅变质岩石组成,其变质作用研究认为经历了浅变质作用。近年来识别出昆阳群岩石中垛堆状绿泥石发育,表明其变质程度为极低变质或近变质作用范围,反映的构造环境属于地壳伸展背景下裂谷环境内的埋藏型变质作用(李志伟等,2001)。所谓极低级变质作用,或近变质作用被认为是从成岩作用向低级变质作用的转变过程。总之,滇中地区澄江砂岩盆地基底昆阳群岩石变质程度整体比较低,在罗茨—武定等地区有绿片岩变质叠加。
江川—建水地区澄江砂岩与基底地层——黑山头组、大龙口组和美党组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在峨山,还可见澄江砂岩不整合在峨山花岗岩之上,这表明,该区晋宁-澄江期发育准平原化,存在两个不整合界面。江川—建水三大片澄江砂岩出露区的岩性和组合基本一致,应为同时期同一盆地的产物。澄江砂岩盆地经历了北西向和近东西向后期断裂活动,部分地区有中基性岩脉并有钛铁矿产出。
在江川小麦冲见澄江砂岩与美党组不整合接触。美党组为薄层变质砂板岩,发育揉皱,地层产状倾角70°~80°,乃至直立(照片4.1)。澄江组紫红色砾岩、砂岩不整合覆盖(照片4.2)。砾岩砾石呈次棱角状-次圆状。向上为砾岩与砂岩互层(照片4.3)。剖面如图4.28所示。
照片4.1 美党组为薄层砂板岩发育揉皱(江川小麦冲)
照片4.2 澄江砂岩与美党组不整合接触界面(江川小麦冲)
在晋宁六街,见澄江砂岩与大龙口组不整合接触。大龙口组为白云岩、白云质灰岩。澄江砂岩底部的砾岩或含砾砂岩不整合覆盖。不整合面界线被覆盖,且有后期断层切割,澄江砂岩地层产状变陡(图4.29)。经追索,不整合接触关系是清楚的。
照片4.3 澄江砂岩第一段紫红色砾岩与砂岩互层(江川小麦冲)
照片4.4 澄江组中断裂牵引褶皱(建水青龙镇羊落村)
图4.28 江川小麦冲澄江砂岩(Zac)与美党组不整合接触示意剖面
图4.29 晋宁六街澄江砂岩与大龙口组不整合接触示意剖面
在六街,还见暗红色泥岩、粉砂岩,其底部见有冰川条痕石的砾岩,直接覆盖在澄江组紫红长石石英砂岩之上,应为上震旦统南沱组。这样,可以确定紫红长石石英砂岩为澄江组第三段。
在通海曲江—高达乡公路路线剖面观察,见澄江砂岩与黑山头组(Pt2hs)不整合接触,不整合界面起伏不平。黑山头组为薄层砂质板岩、砂岩(石英岩),具有开阔褶皱特点。澄江组紫红色砾岩砾岩,分选差,圆-次棱角状,部分棱角状。砾石成分主要是紫红色砂岩(石英岩),有灰色板岩,岩石胶结致密。黑山头组石英岩、砂质板岩也呈现紫红色,由氧化铁沿裂隙渗透而成,大部分氧化成红色,但仍有灰色残余。我们推测这是现代发生的氧化作用所致,与该区土林广泛发育的气候条件有关。
在建水铁所见有大面积的长石石英砂岩出露。在小矿野一带,澄江砂岩与南沱组、陡山沱组接触。此处,南沱组岩性为褐**泥岩夹含砾砂岩,砂砾岩。砾石成分为铁质。陡山沱组为白云岩、白云质灰岩夹泥岩。后期断裂破碎比较厉害。
在建水县城—石屏坝心镇公路中途,见澄江组与黑山头组地层不整合接触。此处,澄江组岩性为紫红色砂岩,含砾砂岩,未见砾岩。黑山头组为板岩、砂质板岩(图4.30)。
图4.30 石屏澄江砂岩与黑山头组不整合面剖面图
在建水青龙镇叶租村邑格一带,我们穿越了澄江组第二、第三段地层。第三段为紫红色长石石英砂岩。第二段以红色砂岩为主,夹有较厚的浅色砂岩(浅色层厚20~40m)。在建水青龙镇天爬寺—羊落村一带,澄江组主要出露第二段。见断裂牵引褶皱(照片4.4)。澄江组地层内有闪长岩脉,并伴有钛铁矿。
4.4.2.2 澄江组岩性特征和沉积相分析
澄江组(Zac)可以划分为三段:
第一段(Zac1):主要分布于江川县北西部长岭岗与白马山、建水县南西部新寨—拇指山和建水县北西部大路南—已冲地区。主要为猪肝红色块状砾岩,夹猪肝红色泥岩、粉砂岩、细砂岩、长石岩屑砂岩。砾径一般1~5cm,个别达10cm以上。砾石成分以石英、变质石英砂岩、板岩为主,分选差,次棱角状-次圆状。钙质、铁质、硅质胶结。块状构造,基底式-杂基支撑,局部砂岩中见平行层理。白马山地区发育巨砾岩,砾径一般10~50cm,个别达1m以上。厚度大于500m。第一段(Zac1)地层在江川—建水地区不同地段分别与美党组、大龙口组、黑山头组、黄草组呈不整合接触。
第二段(Zac2):主要分布于江川县北西部白马山与六街、建水县南西部新寨—拇指山地区。主要为灰白、紫红色石英粗砂岩与青灰、灰绿、黑灰色中砂岩、细砂岩、粉砂岩及泥岩互层,局部夹灰白色细砾岩。主要成分为石英、绢云母、黏土。颗粒支撑,砂状、粒状结构,层状、透镜状构造,发育水平层理与波状层理。从区域上看,该套岩石颜色较杂,可称为杂色层。厚度150~270m。与下伏第一段呈整合接触。
第三段(Zac3):工作区内分布广泛。主要为猪肝红色中-细粒长石岩屑砂岩、长石石英砂岩,夹砾岩、粉砂岩透镜体。主要成分为长石、石英、白云母等。钙质、铁质、硅质胶结。颗粒支撑,砂状、粒状结构,块状构造,发育大型槽状交错层理、板状交错层理与平行层理。在断裂构造或裂隙发育部位,该套岩石由于水云母化而褪色。第三段厚度大于600m。与下伏第二段呈整合接触,与上覆南沱组呈不整合接触。
澄江组中发育了冲积扇、辫状河、曲流河、三角洲、湖泊五种沉积相。从沉积相的时空演化与空间配置来看,早期(澄江组第一段沉积时期)以发育冲积扇相为特征;中期(澄江组第二段沉积时期)发育湖盆,以三角洲-湖泊相为特征;晚期(澄江组第三段沉积时期)湖盆消亡,以发育辫状河-曲流河相为特征。
冲积扇相:澄江组第一段以发育冲积扇相为特征。主要发育一套猪肝红色块状砾岩,夹猪肝红色泥岩、粉砂岩、细砂岩、长石岩屑砂岩。砾径一般1~5cm,个别达10cm以上。砾石成分以石英、变质石英砂岩、板岩为主,分选差,次棱角状-次圆状。块状构造,基底式-杂基支撑,局部砂岩中见平行层理。该套地层为扇根相沉积环境,可划分出碎屑流、扇面辫状水系与洪泛沉积三个相构成单元,以碎屑流与扇面辫状水系沉积碎屑岩为主体。
辫状河相:澄江组第三段以发育辫状河相为特征。主要发育一套猪肝红色中-细粒长石岩屑砂岩、长石石英砂岩,夹砾岩、粉砂岩透镜体。主要成分为长石、石英、白云母等。颗粒支撑,砂状、粒状结构,块状构造,发育大型槽状交错层理、板状交错层理与平行层理。以发育心滩沉积砂岩为主,偶见河道底滞流沉积砾岩。单个韵律砂体厚度多小于5m,泥岩厚度20~50cm。
曲流河相:仅在江川县北西部石河水库公路旁澄江组第三段中见到曲流河相。由边滩和天然堤两个相构成单元组成。天然堤中发育了决口扇(顶层面向上凸砂体)与决口河道(底层面向下凸砂体)微相。其他地区也可见类似砂体。
4.4.2.3 江川-建水澄江砂岩盆地构造演化简史
江川-建水地区中元古界昆阳群基底岩石沉积形成受绿汁江断裂和小江断裂的控制,晋宁运动使其发生北北东向到近南北向褶皱,以及南北向区域断裂,和花岗岩质岩浆侵位(峨山花岗岩体),构成褶皱基底,以挤压背景为特征。随后地壳伸展,造山带基底岩石准平原化,新元古代澄江组陆相砂岩不整合覆盖其上。上震旦统南沱组湖相-冰湖相沉积不整合覆盖澄江砂岩,其上发育陡山沱组灯影组砂岩(石英岩)和碳酸盐岩(白云岩、灰岩)。上震旦统不整合发育在澄江砂岩块体内部或边缘凹陷,有时会直接超覆到基底岩石之上,进入典型地台型沉积阶段。
关于澄江陆相砂岩盆地的性质,认为是夭折大陆裂谷盆地(杜远生等,1999)或断陷盆地。我们注意到江川-建水澄江砂岩盆地发育长轴方向与中昆阳群褶皱轴向接近一致,但又没有明显的盆-山体系,认为盆地性质可能为断陷盆地。
古生代海相沉积在整个江川陆块东部边缘发育。中生代陆相红层广泛发育在陆块内部和边缘,为大型陆相盆地。中生代后,该区褶皱隆起,形成新生代小型山间盆地,发育了一套含煤建造。燕山运动期,该区仍整体受东西向挤压和南北向挤压,形成多样的褶皱和断裂。其中特色的,同时在东西和南北向挤压背景下,部分地区受到三向收缩,褶皱干扰叠加,形成多向褶皱,典型的如江川安化乡多向褶皱,还可以识别出很多的多向褶皱。随后是东西向逆冲断裂,使澄江砂岩盆地块体抬升,在澄江砂岩内发育褶皱、断裂,并使地层产状变陡。稍晚,北西向断裂发育,澄江砂岩地层被切割。局部新构造运动发育,有古近-新近系沉积。
易门-峨山-通海等北西向区域断裂或弧形断裂是本区自燕山期及以后的长期活动的深断裂,控制着对本区基本构造格架;东西向和北西向断裂是本区澄江砂岩盆地抬升、地层褶皱、断裂活动的主要断裂;这两组断裂活动可能受区域北西向弧形断裂的控制和影响,它可能澄江砂岩盆地及基底构造-热水活动的主要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