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5步快速提高拍摄技术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23 07:07:55
字号:

 导语:刚刚入手数码单反却不知道该如何快速提高自己的拍摄水平吗?这里为你介绍了5个快速的方法,让你的拍摄技术得到迅速的提升。只要你有耐心,效果是立竿见影的哟!

简单5步快速提高拍摄技术

简单5步快速提高拍摄技术

 1、仔细阅读并学习相机说明书

 很多摄影师,甚至是专业摄影师,都没有完全了解自己的相机,对于相机的某些功能它们可能完全不了解,或者无法正确的使用某些功能。

 当你买来一部新相机的时候,一定要仔细阅读附带的说明书。当然,我没有阅读手册也能够很快上手,但我会错过了许多有用的东西。

 另外,如果你不熟悉你的相机你可能认为它不工作或有缺陷,而实际上是你自己使用的方法不够正确。

 这里是一些常见的抱怨:

 自动对焦是不精确的:即使有一些缺陷的相机有对焦方面的问题,但一般90%的对焦失误是由于摄影师的原因。仔细地阅读关于说明书中自动对焦部分,好好学习如何使用它;注意讲对焦点设定到主题的中心(或你想要集中的地方)。另外,请记住,自动对焦并不完美,你不能指望总是得到清晰的照片,特别是如果你的拍摄快速运动的主题。

 图像偏色(或?我朋友的相机提供了更好的颜色?):通常偏色是白平衡设置造成的;就个人而言,我总是用自动白平衡,因为我使用RAW格式图像,能调整白平衡得到完美的颜色。另一个抱怨我常听到的是?佳能、尼康相机的颜色比我的好?。目前在所有的数码单反相机的生产提供了良好的色彩;真正重要的不是相机,而是后期处理-你必须处理好你的RAW文件,这样你可以使用任何相机获得准确的颜色。

 照片成像不锐利:许多摄影师认为成像不锐利是相机的原因。原因是低端相机往往会自动将图像锐化,而专业单反则尽量减少对于原始图像的处理,以便留给摄影师后期更多的余地。你可以通过拍摄RAW格式照片以及良好的后处理技术得到一个完美的清晰度;当然,你还需要好的.镜头和良好的拍摄技巧(照片必须对焦恰当,你必须使用三脚架或高速快门速度来避免模糊)。

 照片曝光不足:一些相机自动测光会曝光不足0.3或0.7。我建议你花些时间了解曝光的基础,特别是直方图的使用。直方图是一个非常有用的工具,一旦你知道如何查看它,你将能够获得正确曝光。

 单反相机是一个非常灵活和强大的工具,一定不要吝啬你的时间仔细阅读说明书。

 2、理解构图、光线、背景

 掌握摄影的技术和艺术,我推荐阅读的自然摄影的文章。但是如果你不知道从哪里开始,请遵循以下原则:

 构图:不要把主体(或水平线)在框架的中心:中心构图往往看起来过于呆板。相反,你应该试着不对称的构图:如果你的对象是一朵花或一个动物,可以在它前面安排更多的空间;如果你拍摄风景,让天空占据1/3,地面占据2/3,或者反之。

 野生动物的角度来看:一个初学者最常犯的错误是从眼睛高度拍摄动物和植物的照片,造成了一种俯视的效果,这看起来很不理想。如果你想提高你的照片,你得降低机位:相机应该在主体的眼睛同样的高度,或者更低。

 光:白天光线的变化。在清晨或下午的晚些时候拍照可以获得更好的光线,温暖的甜蜜的色调。正午时候的光线过于强烈,往往拍不出好照片。

 背景:背景图像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元素:通常应该尽可能的干净,不然它会分散对主体的注意力。获得良好的背景的最简单的方法是使用长焦距和大光圈。

 3、向其他摄影师学习

 一种提拍照技术的最好办法是从其他摄影师那里接受建议和批评,并分析学习其优秀作品。我建议加入一个摄影论坛,在那里你可以将你的照片发布,获得有用的反馈;你也可以查看其他摄影师的照片和评论。

 4、练就良好的后期技术

 好的后处理技术获得最佳效果的关键。

 我知道很多摄影师,即使是专业摄影师,有非常差的后处理技术,所以他们的照片都无法达到一定的层次。

 我建议使用Adobe Photoshop图象处理软件进行对照片合理的处理和优化。在很多论坛上都有PS的教学。

 5、正确选择拍摄器材

 如果你的预算很有限,我建购买的是镜头,而不是购买昂贵的机身:佳能500D搭配好镜头可以获得比佳能1Ds搭配狗头更好的结果!

 什么是好镜头?一个廉价的70-300变焦镜头大概1000人民币多点,这比一个300mm的定焦镜头更灵活,但是只需要它十分之一的价格。然而,为什么专业摄影师愿意花大价钱买定焦300mm f/2.8呢?因为在同样300mm焦距下,定焦镜头的成像非常锐利,而变焦头成像则较肉。除此之外,专业镜头具有更快的自动对焦、防抖和更好的做工。

 当然,这是一个极端的例子;你不必花大钱,也也可以买得起的好质量的镜头。如今,即使是一些廉价的镜头,如佳能18-55是,有很好的图像质量:如果你对一个镜头感兴趣,但是犹豫到底买还是不买的时候,可以去论坛上参考相关资料和样片。

 除了镜头,另一个作用很大的是三脚架。三脚架对得到清晰的图像有很大的帮助。如果你手持相机,很多时候你需要使用大光圈和高ISO获得较快的快门速度,但是这样会经常造成景深不足或图像噪点偏高。

 使用三脚架,你可以专注于主体的动作;除此之外,你可以用最低的ISO,光圈和快门值也没什么局限性。得到的结果是锐利的,低噪点的图像。

苏州园林教学设计

 《苏州园林》是叶老一篇典范的说明文,文字通俗易懂。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苏州园林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参考!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感受苏州园林的图画美;学习本文围绕说明对象的特征,先总后分,由整体到局部、条理清晰地说明事物的写作方法。

 二、了解常用的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三、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领略苏州园林的建筑美,从而得到美的享受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竿--竿子。映衬--映照,衬托。败笔--多指某件事中或某件物品不完美的部分。丘壑--指山水幽深之处。雷同--指随声附和。嶙峋--枯瘦的`样子。依傍--依靠。

 蔓延--蔓草滋生,连绵不断。雕镂--雕刻,刻镂。斟酌--考虑事情、文字等是否可行或恰当。明艳--明亮鲜艳。因地制宜--意思是根据具体的情况,制定适宜的办法。自出心裁--出于自己心意的创造或裁断。重峦叠嶂--连绵的山。俯仰生姿--无论俯视还是仰视都会形成美好的姿态。

 二、整体感知课文

 课文哪一句话最能说明苏州园林的整体特征?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具体展开说明的?

 使浏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文章先是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林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等四个主要方面,再从每一个角落的构图美、门窗的图案美、建筑的色彩美等三个细微方面来具体说明这个特点的。

 三、精读课文。

 (一)课文多数段的首句是对本段内容的概括,说说这种写法的好处。

 先给浏览者一个整体的概括,再进行详细的叙述。这样能吸引读者的注意。

 (二)揣摩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1、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标本”在这里是什么意思?)--标本在这里是典范、样本的意思。

 2、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是技术。

 (“艺术”和“技术”有什么区别?)--艺术是个人独创性的活动,其结果能给人以审美愉悦,并且无法被复制;技术,意味着有固定提程序和手法,其成果是具有实际效用的东西。

 3、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

 (“隔而不隔,界而未界”是什么意思?结合课文插图描述一下这是怎样的情形。)----猛地看上去是花墙和廊子把景致分开了,但是因为墙壁是镂空的,廊子两边无所依傍,所以景致并没有被真正隔开,景物逐次展开,使浏览者看景物有层次。

《苏州园林》是一篇介绍园林建筑艺术的说明文。作者叶圣陶先生以其精练的语言、严谨的结构,抓住苏州园林的艺术特点,条分缕析地做了全面、深刻的介绍。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苏州园林教学设计模板,欢迎阅读参考!

一、课文分析:

说明文,上出趣味是关键。如果仅仅重复一些学生早已熟悉的概念,如结构、说明方法等,学生必然会产生厌倦。本文的核心是说明苏州园林的独特之美,作者称之为“完美的画面”,文中分七个部分来说明什么是真正的“完美”,前四个部分从园林的整体结构来说,后三个部分从局部细节来说,这才是老师需要强调的重点内容,也是我教学的重点所在。我在教学时,文章的结构、说明方法都交给学生来归纳,扣住“画面”,引导学生通过分析说明方法的作用,对照段落内部层次认识园林之美。

上这一课,有短教长教的分别,我选择了长教,用了两课半的时间来上,我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够通过这一课,了解园林之美,感受蕴含其中的文化。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自读,把握文章的说明对象及层次结构、说明顺序。

2、通过分析说明方法的作用,理解园林之美的内涵。

三、教学准备:

园林、能够与园林意境相联系的诗句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简介西方园林(展示古埃及园林、古巴比伦空中花园及凡尔赛宫的),西方园林重在彰显人的力量,表现出改造自然的气魄,古老的东方园林又展现出什么特色呢?

2、自读文本,把握文章基本要素。

朗读课文,思考两个问题:

①作者如何评价苏州园林在中国园林中的地位?

②文中写了哪些有关苏州园林的内容?

(朗读完后,学生回答)

归纳:(1)“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标本”,在这里指在某一类事物中可以作为代表的事物。换言之,作者将苏州园林当成了全国园林的代表。

(2)文中写到有关苏州园林的内容:建筑的布置③、假山和池沼④、树木花草⑤、花墙和廊子⑥、角落⑦、门窗⑧、颜色⑨(学生在文中勾画出各段中心句)

(3)作者既然将苏州园林作为全国园林的代表,读一段《大百科全书》中对园林的介绍,看看在文中有没有与之类似的内容。

补充材料1:不论面积大小,每座园林几乎都包括了当时所有可能使用的造园手段。……它们的格局大都以山、水、泉、石为骨骼,以花、木、草、树为烘托、以亭、榭、楼、廊为连缀。这些自然的、人工的'要素由于比重的大小、品类的差别、组合的疏密,式样的异同,便形成了不同的基本风格。

①(学生回答)“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四个方面同样是从整体上来写园林的结构)这句话与下文什么关系?(与③④⑤⑥是总分的关系)

②为什么《大百科全书》将“山、水、泉、石”放在首位,作为园林的结构的基础,而本文却将“亭台轩榭的布局”放在首位?

提示:在《大百科全书》中,强调园林的要素,以什么为首?(自然)本文着重从园林的整体结构上来写,亭台轩榭是园林的主体结构。

③⑦-⑨与这段文字无关吗?

提示:本文说明的核心是什么?“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⑦-⑨所写的就是一个个细小的点,同样也是“完美”的。

④作者从七个方面来说明苏州园林的美,按什么顺序排列?(整体-局部)

3、细读文章,析方法、分层次,解读园林之美

(1)作者用了打比方的方法,将苏州园林比方为“完美的图画”,那么什么样的图画才是“完美”的?(细读文本,根据提示划分层次、勾划关键词,在老师的引导下分析归纳)

提示:

①文中说明园林建筑特点时,还用了哪些与图画有关的词句,圈出来。

②给每个段落内部分层,看看各段讲了几层意思,用的最主要的说明方法是什么,同时把其它说明方法记录在书上相关位置。

(学生分层次,圈关键字)

(2)归纳与图画有关的词句:

“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

“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又是入画的一景”

“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

“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

(门窗)“图案设计和雕镂琢磨功夫都是工艺美术的上品”

实际上,在其它小节,虽然没有直接提到图画,也与图画有关,如⑥强调景致的深度,这也是中国画的特点之一,有深度才能有内涵。⑨写颜色,表现了中国画的特点,画在白色的宣纸上,以留白幻化出云雾瀑布,与西方绘画艳丽的色彩完全不同。

作者在文中借图画说明园林之美,一方面是因为本文原本就是一部摄影集的序言,摄影也一种美术,作者这样写更加直观;另一方面作者将苏州园林最主要的特征归纳为“一幅完美的图画”,而这些内容均围绕这一特征展开。什么是“完美的图画”?我们进入文章来分析。

(3)析方法,分层次,解读“完美”(学生先分层,归纳主要说明方法,再依据提示进行分析)

③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分两层,以“这是为什么”为标志,前面提现象,后面作解释。两层均有做比较的方法)

提示:

图案画与美术画的区别在哪里?(图案画可以复制,简单而规整。美术画需要创造,是自身情感的自然流露,不可能规整对称)

归纳:“完美的图画”表达了自然流露的情感,而非依照固定的模式,因此避免对称,追求“自然之趣”。

④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分三层,总写、假山的堆叠、池沼的设置。后面几节的说明方法都是举例子)

提示:

作者写假山的堆叠,同样用了做比较的方法,突出了什么?(堆叠的艺术,与上文图案画与美术画的比较对应)

为什么需要“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见到过许多真山真水,才能仿照自然)

园林在池沼的设置上如何仿照自然?“一幅画”“入画的一景”是什么样的画?(“大多引用活水”,保持水的流动,在自然界唯有流动才能称为“活水”;河流任其自然;“鱼戏莲叶间”是最富江南特色的场景,且富有动感。这样的画是代表江南自然风光的。)

补充材料2:《狮子林即景》(元 维则):“鸟啼花落水西东,柏子烟青芋火红。人道我在城市里,我疑身在万山中。”狮子林是苏州名园,以假山著称。“水西东”写此处还有水与假山配合,鸟忽西忽东,说明水面还很大。“柏子烟青芋火红”则表现了深秋季节的树木景象,与假山配合,给人以身处山野的感觉。

归纳:“完美的图画”表现在假山池沼上时,就是对自然的仿照,仿照的成败在于设计者能否有丰厚的积累,将现实中的真山真水融入进去。

⑤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分四层。总写,栽种、修剪、局部之美)

提示:

“画意”通过什么在哪里?(高低、四季的配合)

为什么不需要“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人工的痕迹太重)园林依然要追求自然的效果。

作者将“古老的藤萝”比方成“一幅好画”,这幅画什么样?(有写意,“盘曲嶙峋的枝干”如写意的笔画;有渲染,“满眼的珠光宝气”如浓墨重彩的渲染。这幅画会随着四季变化)

追求自然的效果,没有人工的痕迹吗?(不同树的搭配,古老藤萝的栽培,都离不开人工。但要求融人工与自然之中)

归纳:完美的图画在这里表现了对自然精华的提炼,并且融人工于自然之中。

⑥讲究近景远景的配合。(分三层,总写,说明理论,举例说明)

提示:

墙壁为何能“隔而不隔”?(“墙壁上有镂空的图案”,分隔开的空间相通)

廊子为何能“界而未界”?(“廊子大多是再两边无所依傍的”,空间相连)

“隔而不隔,界而未界”的目的是什么?(增加景致的层次)

补充材料3:“私家宅园多数规模很小,四周高墙环绕,因此必须充分利用路径、山石、建筑组成曲折变化的众多空间,彼此分隔又相互渗透,以求取得小中见大的效果。其中,空间尺度的对比和多角度、多层次的画面成景是最主要的手法。”(《大百科全书》)安放镜子的园林必然面积不会太大,否则如何将景物尽收其中。

归纳:园林通过花墙和廊子将景致的层次增加,也就使小小的园林有了深邃的内涵,通过对自然的改造,让自然多了深意,这是自然与人工结合的极好范例。

⑦角落的图画美(分两层,总-分)

提示:

园林中通过什么来让角落亦有图画美?(“几丛书带草”“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都是常绿、面积很大的植物)

这些角落,同样也是一个微型的园林。⑤表现园林的花草树林汲取了自然精华,而这些小小的角落同样也有什么样的自然精华?(浓缩)

归纳:园林在“极小范围”浓缩了自然。

⑧门窗的图案美。(三层,总——门窗图案美——摄影家)

提示:

为什么作者说园林是美术画,而门窗则是“高度的图案画”?(园林原本是私人宅邸,是用来生活的。园林的门窗是可以复制的,一些经典的造型反复出现,都表现了一种生活情趣)

今天,园林已经没有人居住了,什么人来发现这种生活情趣?(摄影家,“斟酌着光和影”,用他们的照片传递这种情趣)

归纳:门窗是园林中人工痕迹最重的地方,但也让园林与我们的生活联系起来。

⑨色彩的淡雅美。(三层,总——色彩——与花草映衬)

园林的色彩不取刺眼的色彩,是为了配合衬托什么?(“草木的绿色”,“各种花明艳照眼”)⑤中写古老的藤萝,开花时“满眼珠光宝气”,与之恰好对应。花的繁盛,也需要淡雅的背景来衬托。

归纳:园林的核心是亭台轩榭、假山池沼、花草树木,而淡雅的背景不仅可以衬托出它们的美丽,也带给人安静闲适的感觉,以静静欣赏。

总结:完美的图画体现在哪里?(自然之趣)这自然之趣如何得到的?(通过人工的追求,融人工于自然,以人工浓缩自然,展现自然精华)

有意思的是,在中国的诗歌中,常常写景,而那些千古流传的名句就是因为其中巧妙地融入了人工的情感才被人称道。我们发现,这些名句中展现的意境,在园林之美中同样能够找到。

4、拓展,看诗句,悟意境。

(1)说说下列诗句所展现的意境在哪些可以在作者笔下的园林之美中发现。

①花枝草蔓眼中开,小白长红越女腮。——李贺(高树低树,不同花时的花树相互映衬)

②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高骈(盛开的花明艳动人,“微风起”,表现了一种安静闲适的感受。“水晶帘”同样是不刺眼的色彩)

③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王维(在极小范围内依然给人以美的享受)

(2)园林的结构之美在现代建筑中同样可以运用,当代中国的建筑设计大师王澍在他设计的中国美院象山校区中,就把假山洞、假山的起伏移植到了门洞及屋顶上,表现了环境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3)追求自然之美,追求自然与人工的融合,这是中国文化的核心精神之一,这在苏州园林中得到了完美的展现。在我们身边,也有这样的园林,大家可以走进去,去感悟文章所写的精神。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js/5_11074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