芍陂(安丰塘)从历史深处走来有2600多年,而今从寿县走向世界只用了26个月。
2011年,时任国家水利部副部长李国英来寿县考察,身为国家水利建设****,对芍陂(安丰塘)的人文、历史一清二楚,在芍陂碑石处,李副部长一语惊天下:“芍陂是陂塘文化的鼻祖”,他要求寿县县委、县政府:“加强芍陂古水利工程和水文化的研究,藉以让更多的时人和后人研究、认识芍陂(安丰塘),发展古水利工程的历史文化传承,加强现代安丰塘的开发利用,泽被当世和后代。”
寿县对此极为重视,积极与相关部门沟通对接,多次邀请专家实地走访调研,认为从目前已公布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来看,尚无水利工程灌溉的类型,芍陂(安丰塘)申报世界农业文化遗产成功后可填补这项空白。这一设想促成寿县县委、县政府以“申遗、规划、基础、产业‘四驾马车’拉动芍陂(安丰塘)保护利用工作”思路的确立。那一年,县委、县政府已指定专人负责寿县古城墙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准备工作,李国英副部长的指示给古老的芍陂(安丰塘)带来无限生机,县委、县政府抓住时机,将安丰塘申报农业遗产提到议事日程中。芍陂(安丰塘)申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另一位全程参与者、寿县水务局副局长徐剑波说,2013年4月,他接到层层转发下来的国家灌排委一个《通知》,主要内容是对全国古水利工程进行调查摸底,《通知》中有一句“为申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作准备”引起他的注意,为提升芍陂(安丰塘)知名度,把芍陂(安丰塘)推向世界,他着手准备申报材料。“芍陂(安丰塘)是陂塘文化的鼻祖,2600多年来一直持续发挥着灌溉作用,按照世界灌溉工程遗产评选标准和条件,入列应该没有问题。”徐剑波说。但是,去年在韩国光州举行的第22届国际灌溉排水大会暨国际灌溉排水委员会(ICID)第65届国际执行理事会上,被授牌列入首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的共有17个项目,其中包括中国的通济堰、东风堰、紫鹊界梯田和木兰陂4个项目。芍陂(安丰塘)却与首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授牌“失之交臂”,原因是“准备工作做得不够充分”。
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与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并称为世界遗产,申报路径是每年由各国家委员会组织申报,经由国际专家组评审提出推荐名单,国际执行理事会投票通过后正式列入遗产名录。
寿县县委、县政府重新审视芍陂(安丰塘)历史价值、可持续灌溉工程及其科学经验,数次派人进京向专家咨询,并委托中国水利水电研究院专家编制保护规划,挖掘芍陂(安丰塘)“普遍价值”,理清“无形的文化脐带”,选写申报文本。
2014年3月,寿县邀请中国文物学会世界遗产研究委员会等单位主办的“寿县明清城墙暨安丰塘遗产保护研讨会”专家来寿县,共同探讨芍陂(安丰塘)遗产保护、历史文化传承和弘古创新发展,专家将芍陂(安丰塘)历史定位为“中国灌溉工程鼻祖”,“申遗”将可使之载入全国农业文化遗产、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和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目。
2014年6月3日,中国文物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义生、水利部水科院水利史研究所所长吕娟一行应邀来寿县,研究讨论芍陂(安丰塘)申报“中国农业文化遗产”和“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相关工作,按“申遗”要求加快完成研究论文集、文艺作品集、历史与现状专题片、芍陂记事重印、工程模型、工程相关规划等编撰制作,并根据要求完成工程设施、环境及孙公祠的整治和修缮。
2014年9月11日,寿县在北京举办了芍陂(安丰塘)及灌区农业系统保护与发展规划专家评审会。
2015年7月12日至13日,国家灌溉排水委员会组织专家组在寿县召开了芍陂(安丰塘)申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技术评估会,专家组对芍陂(安丰塘)灌溉工程、管理制度、文化遗存等再次进行实地考察,听取工作组技术汇报,审阅有关文字和视频材料,形成共识:芍陂(安丰塘)是中国灌溉文明的代表性工程,是世界最早的陂塘型灌溉工程之一;芍陂(安丰塘)灌区因地制宜的工程规划、系统完善的工程体系、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保障了2600年来农业灌溉等综合效益的持续发挥;芍陂(安丰塘)见证了水利与区域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发展之间的密切联系,以及该区域自然、社会变迁。芍陂具有突出的历史、科技、文化价值,是可持续灌溉工程的典范,具备申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的条件。
随后,申报报告提交国际灌排委员会第66届国际执行理事会。2015年10月13日晚,寿县芍陂(安丰塘)与浙江诸暨桔槔井灌工程、宁波的它山堰一起,被国际灌排委确认是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选九寨沟,这是一个四川人的建议,九寨沟在我看来,可以称“人间仙境”,九寨沟可以让你一天之内看到春夏秋冬的景色。九寨沟周边有松潘、黄龙,若尔盖草原,可以顺道游览,沿途风景也很漂亮。当然,都江堰也很值得旅游,如果有时间可以去看看。
九寨沟
九寨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四川省西北部岷山山脉南段的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县漳扎镇境内,地处岷山南段弓杆岭的东北侧,地理坐标为东经103°46′14″—104°5′3″、北纬32°54′13″—33°19′57″。距离成都市400多千米,系长江水系嘉陵江上游白水江源头的一条大支沟,总面积65074.7公顷。
九寨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有树正沟、则查洼沟、日则沟、扎如沟四个景点,其中又分为多个大大小小的景点,以高原钙华湖群、钙华瀑群和钙华滩流等水景为主体,其水景规模巨,景型多,数量众,形态美,表局精和环境佳。九寨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覆盖率超过80%,藤本植物有38种,有74种国家保护珍稀植物。有陆栖脊椎动物122种,其中兽类21种,鸟类93种,爬行类4种,两栖类4种。
九寨沟国家自然保护区是岷山山系大熊猫A种群的核心地和走廊带,具有典型的自然生态系统,为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核心之一。动植物资源丰富,具有较高的生态保护、科学研究和美学旅游价值。九寨沟是以地质遗迹钙化湖泊、滩流、瀑布景观、岩溶水系统和森林生态系统为主要保护对象的国家地质公园,具有较高的科研价值。
九寨沟是世界自然遗产、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地质公园、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也是中国第一个以保护自然风景为主要目的的自然保护区。
希望朋友们喜欢!为我点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