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灌水沟问距取决于土壤透水性和作物行距,透水性强时,间距小,反之则大。间距同时要与作物行距相适应,当两个因素产生矛盾时,可通过调整灌水沟宽窄、沟中水深和灌水时间来达到均匀灌溉的目的。
2、灌水沟长度根据地形坡度大小、土壤透水性强度及土地平整程度而确定,同时还要考虑入沟流量大小及灌水时间长短。当地面坡度较小,土壤透水性较强,土地平整较差时,灌水沟应短些,反之可长些。
3、灌水沟坡度主要由当地地形决定,因灌水沟一般沿地面坡度方向布置,适宜的坡度为0.003~0.008。当地形坡度过大时,可使灌水沟方向与地面坡度呈锐角布置,尽可能使灌水沟获得适宜坡度,保证灌水均匀,避免表土遭受冲击。
4、入沟流量与地面坡度、土壤性质及土地平整程度有关。一般坡度小、渗透强、平整差时,入沟流量宜大,反之宜小。
1、沙质土地种植的红薯灌溉用滴灌带灌溉,节水省时省力。
2、沙土地的土壤疏松、通气性良好、昼夜温差大,最有利于薯块的形成与膨大。沙土地并不是没有营养,无法促进植物生长,在当前农业种植已经远远超越了过去时期,完全可以通过科学调理,来增强沙土地的肥力。
3、沙土地中的病虫害由于土壤疏松、缝隙大,病虫害很难以长时间生存,相对于其他土地的病虫害少,红薯苗生长过程中,受到土壤中的病虫害影响小,植株生长力旺盛。沙土地的通气性好,即便是在高温白天光合作用下,地表的温度也不会太高,能够有效的避免红薯苗栽后,因地表高温造成灼伤,从而形成弱苗或枯死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