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场寒潮加雨雪来袭!今冬冷空气为何频频出现?农民如何预防?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23 06:11:18
字号:

01、又一轮寒潮来袭

又一场寒潮加雨雪来袭!今冬冷空气为何频频出现?农民如何预防?

从11月29日到12月1日,我国第4场寒潮爆发,同时这也是11月份的第3场寒潮,东北将迎来大雪、强降温天气,普降10℃左右,局部更是达12-14℃,12个省会城市气温将创下半年新低。

此次寒潮的影响范围比较大,中东部多地都会迎来降温,普降6-10℃,局部可降温10-14℃,预计0℃将南压至川北、鄂北、皖南、苏中一带,江南南部最低温将跌至4℃,南京、武汉最低温将跌至0℃以下。

此次冷空气的来袭,除了带来降温外,也会导致东北、华北降雨或降雪,其中东北多地迎来中雪或大到暴雪,华北将迎来降雪或雨夹雪,山东或出现小雨或雨夹雪。

而在雨雪到来的同时,还会迎来5-7级的偏北风,局部阵风多达9-10级,这对设施农业来说并不是好消息。

02、冷空气为何频频出现

今年的寒潮来的早且频繁,11月份更是迎来了3场寒潮,而东北更是成为强降雪的中心地带,早在11月上旬时积雪量就已突破历史新高。

至于为何,还因东北高空有冷涡,且地面气旋也提供了足够多的水汽,使得东北积雪频频赶来,让居民的出行也受到影响。

当然,大家还要注意的是,12月1日寒潮过后,12月2-3日,又将迎来一股冷空气,到时候东北、内蒙东部将继续降雪,且气温再跌4-8℃。

从气象局的数据可见,10-11月份寒潮出现的平均次数为1.8次,今年却出现了4次,可见其有多频繁。至于为何这样,说到底还是和“双拉尼娜”年有关,今冬冷空气比较频繁,而又因全球变暖,寒潮一过气温就会快速回升,这使得气温大起大落,因而使得冷空气演变为寒潮。

03、对农业生产的预防措施

上一周,农业农村部就“拉尼娜现象”进行了农业分析,今冬气温将迎来前暖后冷的局面,11-12月份冷空气虽多,但寒潮过后气温就会快速回升,而来年1-2月份冷空气将会增强,极端寒潮或将赶来,不利于农业的生产。

而气温大起大落,对农业生产而言是坏事,毕竟果蔬受其折腾很容易出现冷害或冻害,如果御寒不彻底,那对农作物来说并非好事,因此农民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这样才能保证农作物更好的生长。

1、抢收作物

12月份,南方晚稻将迎来成熟,此时一定要做好及时抢手的准备,加快晚稻的采割,避免因寒潮来袭而受影响。

对于大棚内或露天成熟的蔬菜,也要及时采收,可放在地窖里,也可直接出售市场。而至于水产业也是如此,对于养殖密度大的鱼塘,也要及时捕捞销售部分,这样才能避免大面积病害风险。

2、设施农业要加固

这次寒潮也伴随着大风,笔者就见识了这次大风的威力。而对蔬菜大棚、养殖舍棚来说,早在11月上旬时,就因暴雪来袭,不少棚舍被压塌。

因而,而大风对棚舍的威胁比较大,千万别以为只有暴雪才能对棚舍产生威胁。大家也要注意好设施农业的检修工作,四周除加固外,也可放上秸秆保暖。同时,也要检查供电、供暖功能是否正常。

3、防冻措施

对于果树来说,尽管冬天已没有水果,但也要做好培土保温才行,这样才能更好的积攒养分,为来年丰产奠定基础。其措施是给树干涂白、果园放火升温、基部培土保根,这些均可保证果树平安过冬。

而至于设施蔬菜,注意棚舍别漏风,可覆盖双层棚膜,也可在棚内加上小棚,提供二层保暖。雨雪过后,要及时挖沟排水、清理积雪,可为蔬菜提供叶面肥,保证其平安生长。

对于露天蔬菜,可覆盖秸秆或棉被,为其保暖。而对快成熟的蔬菜,也尽量将其采收储藏。等寒潮过后,及时排水,喷施叶面肥等,增加其抗逆性,让其快速恢复生长。

对于养殖棚舍,也要做好全面的检查工作,并及时关闭门窗,避免其漏风。同时也要做好供暖,避免畜禽因低温而生病或冻死。而在口粮方面,也要提供能量型饲料,如维生素、玉米等,增强其抗寒性。

而对于水产行业,保持养殖区域水深足够,如在稻田养鱼,需要及时补水,这样才能避免鱼受冻。

寒潮过后,农民要做好各项农业检查工作,对受冻的蔬菜,要及时清理并重新补种。也要做好畜禽的消毒工作,做好疫病防控。

相信在这些农业措施之下,即便寒潮接连赶来,蔬菜、畜禽、水产物都能平安过冬,大家咋看呢?

你好,我来回答你!

影响我国的主要农业灾害性天气具体有这些

暴雨洪涝

春夏季未发生流域性洪涝灾害,但暴雨洪涝频次高、分布广,四川盆地、江南、华南和华北等地局部受灾较重,灾害以强降水导致的内涝、渍害为主。

2012年3月初,江南和华南出现强降雨过程,江西有60个县市出现暴雨。4月至5月,江南和华南等地共出现11次强降雨过程,导致部分早稻田或低洼农田被淹或被冲毁,水产养殖区漫堤、倒坝;还造成部分水稻、玉米、烤烟、油菜、蔬菜等作物生长发育受损。其中江南、华南及贵州、四川等地部分暴雨区域与前期强降雨区域相叠加,导致重复受灾。

入汛以来,北方降雨较常年明显偏多,其中7月21-22日华北北部出现历史罕见的大暴雨到特大暴雨,导致部分农田遭受洪涝灾害,湿渍害较重,玉米等高秆作物倒伏、受淹,京津冀348千公顷农作物受灾。南方入汛以来多次出现强降雨过程,6月下旬江西、湖南等12省(区、市)强降水过程造成583千公顷农作物受灾。四川盆地7月出现3次暴雨过程,致使部分农区秋收作物遭受较重洪涝灾害。7月中旬,江南中北部出现暴雨天气,导致部分农田土壤过湿和出现积涝,早稻灌浆成熟和收获晾晒、晚稻育秧受到不利影响。

另外,新疆西部地区及天山一带冬季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5成至3倍,3月中旬后期气温迅速回升,积雪加速融化,导致乌鲁木齐、伊犁部分地区发生融雪型洪涝,部分麦田被淹,蔬菜大棚及牲畜棚圈倒塌、幼畜死亡。

连阴雨

南方春季连阴雨持续时间长,设施农业、经济作物受灾较重;西南地区东部夏粮产量形成关键期连阴雨也偏重发生。

2012年1月至3月中旬,江淮、江汉、江南和华南大部以及西南地区东部持续低温、阴雨寡照,导致设施农业和经济作物受灾较重。低温寡照也导致冬小麦、油菜发育期普遍推迟;华南西部和北部早稻播种进度偏慢,秧苗长势偏弱。同时,阴雨天气还造成部分农田土壤持续过湿,发生渍害,直播和迟栽油菜长势偏差且分枝数少。持续阴雨寡照、高湿天气还诱发江西、湖北等地部分地区油菜菌核病、四川盆地小麦条锈病和油菜霜霉病发生发展。

5月下旬至7月中旬,西南地区东部持续阴雨天气,导致一季稻无效分蘖增多、生育期推迟;玉米受影响最重。阴雨寡照还导致玉米螟、稻瘟病、纹枯病等偏重发生。

病虫害

迁飞型虫害和喜湿性病虫害偏重发生;北方粘虫出现暴发性危害,南方稻飞虱迁入早、虫量高。

2011/2012年冬季,西北地区东南部、西南地区东部温高雨多,小麦条锈病冬繁顺利、菌源基数高于2011年。江汉南部和江淮南部4月中旬、4月下旬后期至5月初出现阶段性阴雨寡照天气,导致赤霉病偏重发生,冬小麦品质受到影响。4月下旬至5月,北方冬麦区大部温高雨少,安徽、江苏、河南、山东、河北、甘肃等地小麦蚜虫发生面积较大。

南方稻区4-6月多强降水天气,高温日数少,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两迁”害虫迁入早、发生峰次多、虫量高,云贵两广湘赣等稻区稻飞虱偏重发生。

东北、华北7月以来降水频繁,适温、多雨、潮湿的气象条件促进了粘虫的集中迁飞和扩散为害,导致三代粘虫在内蒙古、吉林、黑龙江、辽宁、河北、山西、京津等地暴发,危害程度之重为近十年罕见。另外,适温潮湿的气象条件也使马铃薯晚疫病在甘肃、陕西、宁夏、山西、内蒙古等省(区)部分地区偏重发生。

台风

夏季登陆我国的台风个数偏多,登陆期集中且影响范围广。

截至8月底,先后有7个台风登陆我国,带来的强风暴雨使沿海地区农业和渔业生产遭受一定损失。

7月下旬“韦森特”给华南中南部带来强风暴雨,广东62千公顷农作物受灾。8月上旬台风“苏拉”、“达维”和?“海葵”相继登陆,致使东北地区东南部、华北东北部、黄淮东部、江淮中南部、江南中东部、华南东部和南部、西南地区南部等地部分农田遭受洪涝灾害,部分农田被冲毁;强降水还造成鱼塘漫塘、水质变差,鱼虾蟹类等死亡率上升,水产养殖遭受较大损失;大风使玉米、水稻、棉花等出现倒伏,设施蔬菜、畜禽大棚等倒塌、受损,果树出现折枝、落果。

此外,“泰利”、“卡努”、“布拉万”带来的大风和强降雨也给农业和渔业生产带来较大影响。其中“泰利”使福建省福州、南平、三明、漳州、龙岩等6市13个县(区、市)3.9千公顷农作物受灾;“布拉万”对东北地区影响最重。

农业干旱

农业干旱发生范围小,局地性强,危害偏轻。华北黄淮初夏旱持续时间短;四川南部和云南北部冬春连旱持续时间虽长,但干旱范围和影响不及异常干旱的2010年。

四川南部和云南大部2011年11月至2012年2月气温偏高,降水偏少,土壤墒情持续下降,库塘蓄水严重不足;入春至5月下旬初,四川南部和云南北部降水量不足50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少3~8成,旱情持续发展,无灌溉条件地区冬小麦和油菜产量形成受到较大影响。

华北南部、黄淮、江淮北部等地5月至6月下旬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少5~9成,气温偏高1~2℃,高温少雨导致上述大部地区出现轻至中度农业干旱,部分地区冬小麦灌浆乳熟受到影响,夏播作物出现缺苗断垄现象。

高温

入夏以来,长江以南地区高温天气较多,但多为间断性发生,影响偏轻。

6月底至8月中旬,新疆东部及长江中下游大部地区出现阶段性高温天气,江西、湖南部分早稻遭受轻至中度高温热害,造成灌浆期缩短,植株早衰,籽粒灌浆不充分,空粒、瘪粒增加,棉花蕾铃脱落增多。新疆东部出现20~40天的高温天气,部分正处于现蕾开花期的棉花以及蔬菜、瓜果生产受到不利影响,造成品质和抗性下降、病虫害滋生。

8月上中旬,四川盆地东北部、重庆出现10~19天持续高温天气,局部地区一季稻出现“高温逼熟”现象,高温还造成重庆中部部分地区旱象显现。

低温

东北地区出现阶段性低温,对水稻影响较为突出。

6月上中旬东北地区中南部出现较明显的低温时段,导致部分一季稻分蘖停止,影响有效分蘖的形成,发育进程明显延迟。7月19-22日,吉林东部再次出现阶段性低温,水稻出现障碍型冷害,其中延边州大部7月20日日平均气温低至14℃左右,水稻幼穗分化受到不利影响。

寒害、冻害和雪灾

南方部分地区冬季发生寒害和冻害,影响范围和程度均不及出现异常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的2008年,北方牧区雪灾总体偏轻。

2011年12月,广西东北部发生霜冻灾害。2012年1月南方出现两次大范围低温雨雪冰冻天气,油菜等作物及露地蔬菜遭受霜冻和冻害,云南西南部部分地区橡胶、咖啡、香蕉也遭受低温寒害;华南中北部低温日数达5~9天,甘蔗、未收获的香蕉出现轻至中度寒害;低温寒害使马铃薯受冻、西红柿果实开裂,对部分禽畜及水产养殖也有一定影响。

江南中北部部分地区1月底出现大到暴雪,安徽、湖南、浙江等省出现雪灾,部分温室大棚被压垮塌、油菜折断。

2011年12月,甘肃张掖出现强降温降雪天气。?2012年1月,内蒙古呼伦贝尔市中部、锡林郭勒盟西部积雪深度达5~20厘米,出现中到重度白灾。

2012年2月,新疆出现3次明显降雪过程,伊犁、克孜勒苏柯尔克等地州部分地区积雪深度达15~50厘米;西藏日喀则地区南部12个县和阿里地区日土、普兰等县出现大雪强风天气过程;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和兴安盟的阿尔山积雪深度导致部分牧区棚圈倒塌、牲畜受困,饲料短缺,牲畜走失或死亡;部分设施大棚坍塌、棚膜受损,蔬菜冻死。另外,2月22-23日,辽宁、吉林大部、黑龙江东南部降中到大雪,吉林长春、双阳等地出现暴雪,影响设施农业生产。

青海东南部持续低温冷冻天气,其中甘德、杂多、河南等县遭受中度雪灾。?3月2-7日,东北地区出现明显降雪天气过程,其中吉林东南部和辽宁局地降水量有10~23毫米,部分地区出现轻至重度雪灾,设施大棚倒塌、蔬菜冻死。?

大风、冰雹

大风冰雹灾害发生范围广,但总体影响偏轻。

3月初,西北地区、内蒙古、华北至黄淮一带自西向东出现大风天气,月底,西北部分地区、华北北部和东北部分地区出现大风、沙尘天气。4月,新疆和内蒙古遭受强沙尘暴,新疆吐鲁番地区7级以上的大风持续了22小时,造成蔬菜大棚受损、温室农作物受灾、牲畜圈舍倒塌,棉花地膜损毁。

入春后强对流天气不断增多,4月,南方地区出现6次较明显的强对流性天气过程,江西、湖南、广东、福建、贵州等地多次出现短时大风和冰雹,对油菜开花结荚、早稻和烟苗生长以及棚架类设施农业均造成一定不利影响,农作物受灾面积约190千公顷。

5-8月全国有多个省(市、区)遭受风雹灾害,其中吉林、新疆、甘肃、宁夏、陕西、河北、山西、天津、山东、江苏、安徽、湖南、云南、贵州等省局部地区受灾较重,部分地区重复受灾,冬小麦、春小麦、春玉米、棉花、果树、蔬菜等遭受机械损伤,部分设施农业也受到影响。?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js/5_11024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