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求一篇关于农村的文章。(内详!)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23 06:10:42
字号:

这篇最合适!

高分求一篇关于农村的文章。(内详!)

**村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调研报告

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村党支部结合本村的工作特点和具体情况,从实际出发,确定了“坚持科学发展,建设和谐新农村”为主题的学习实践活动,并成立了以支部书记为组长的专题调研工作组。深入到各生产社,通过走访了解,召开座谈会、现场办公会议等形式,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查找问题。认真分析了我村近年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情况,查找影响和制约我村在科学发展上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刻剖析原因,进一步明确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道路的努力方向、工作思路和具体措施,经过认真梳理汇总后,形成调研报告。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如果把新农村建设比做一幢大厦,经济发展就是大厦的基础。如果经济发展上不去,再美好的目标也难以实现。

一.本村基本情况

**村原名**位于**,现归**县**乡管辖。辖区有4个村民小组,耕地面积有1428亩,户籍人口288人(124户),村级班子共有支委3人,村委3人,党员27人。**村是一个世代以耕作为主的传统农业村,以种植农作物为主,玉米单产名列全乡前茅,主要农作物有玉米、大豆,谷物等。2004年以来,全村奶牛养殖也逐步兴起,成为全乡闻名的奶牛村,有效地增加了农民收入,现人均纯收入2000元。近年来,我村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深入发动社会力量,参加新农村建设,努力促进社会和谐,集体经济不断壮大,村民收入水平逐年提高,社会事业长足进步。在我村建设方面成绩突出,村中兴建起了沼气池,实现节能降耗,科学利用环保资源。完成了村内道路水泥铺设,改善了交通质量。实现户户通水、家家有电,目前水电资源充足,通信状况有了很大改善,为我村今后经济建设上水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09年更是新建了宽阔的农村文化广场,种植了各种绿色植被,实现了广场园林化。村中新建了宽敞的大舞台,大大丰富了农村文化生活。

自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以来,我村党支部认真贯彻落实镇党委的要求和精神,广泛开展干部大下访活动,以做好农村管理、服务工作、保持社会稳定为目标,加强两委班子建设,提高党员队伍素质为重点,狠抓村集体经济建设,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得到明显增强,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得到较好发挥。

二.经调研,本村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党员管理教育工作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由于农村党员年龄偏大,文化水平偏低,加之有少部分党员出外工作,使教育管理工作难度更大,影响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建设。

2、村、社工作人员服务意识和“以人为本”的思想体会还未学深透,忽视了知识能力的培养再造,对很多新事物、新知识学习掌握得不够深,学习的内容不系统,现代化知识、技能有所欠缺,今后需加强建设新农村方面知识的学习。

3、农村基层工作日益繁重,开展工作的人力、物力、财力、场所等缺乏。主要表现在:一是村委会工作任务越来越重,村委会承担镇属各单位交办工作越来越多,而且工作环节要求细而广。这种“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状况令村委会工作人员身兼数职,推进新农村建设有所影响;二是村的办公条件及村民文体活动设施有待于进一步改善,上级对农村要求越来越规范,相应各类型的建设要求增加,使原有办公场所远远不能满足。另外并村后,村内常住人口近七千人,但村内还没有一个开放式篮球场或文化广场,特别是各村民小组没有一个家长会议场所。

4、农业产业基地建设成效不够突出。几年来,村在省、市、镇农业部门的支持下,投入大量资金搞农路、电网、水利建设,初步形成大田基(地名)粉葛基地,在建西丫尾农田整治基地,经过村两委不断努力,大多数种植户都非常支持和配合这项工作。但有少部分农户即使签订协议都经常反复、难以保持、敷浅了事,或在施工过程中加以阻挠。

5、制度执行力度不够。这些年来,由中央到地方为了完善社会主义体制建设,国家及地方政府制定了很多法律法规,立法原意是好的,但由于法制宣传不够深入,各部门配合力度欠缺等因素造成在司法难度加大。如《计划生育条例》的执行征收社会抚养费方面,没有法院的支持和配合,而且镇、村计生人员不能采取过去粗暴的工作手段,所以做成时间上拖延,收效不明显。另一方面,农村经营合同大多以发包土地合同为主,而且承包者都以本地村民为主,虽然承包合同已订明各项条款,但仍然出现有部分村民拖欠承包款,有部分是因亏本一时无力偿还,有部份是“老赖”心理。

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根本上说,是农村工作机制还不健全,从而影响新农村建设步伐的推进,制约了农村管理水平。

三.建议及对策

1、加强农村党员的管理和教育。开展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对辖区党员进行详细资料整理,根据党员的年龄、行业、文化等特点进行分类指导;二是对原有11个党小组进行调整,按各自然片设立相应8个党小组,完善管理架构;三是实施党小组长职务补助,调动积极性,同时制定相应岗位责任制,增强工作责任感;四是对农村党员要以建立健全党员目标管理为载体,严格组织生活制度,开展民主评议活动和“创先争优”活动,提高党员素质;五是倡议各小组党员在本人自愿的前提下,特别是离退休干部、教师,自觉参与生产社事务,并壮大和健全关工委队伍的建设;六是充分利用广东省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网络,做好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宣传,并做好农业技术的培训。

2、切实加强农村工作者队伍的建设。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党支部要对村大院工作人员、村民小组长、村民代表要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教育,定期参加组织学习或者到附近先进镇村学习取经,使他们开阔眼界,更新概念、增长知识、提高工作人员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建立健全各项工作运行机制,提高农村建设水平。一是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合理调配工作,暂时可解决人员不足问题,在集体经济许可情况下适当增加人手。二是灵活调节,使用村办公场所,个别活动场地,如农家书屋建设可采取与民间合作形式解决场地不足问题;三是争取各级政府的支持,在村中心聚居区修建一个灯光篮球场,同时在各村民小组先取五边地建设休闲公园,既可提供休闲好去处又可做家长会议场所。

4、巩固农业生产基地建设。(需按实际情况改写!)一是西丫尾农田整治一期工程投入资金150万元,完成主体路基、河道的建设,村干部做好相关清苗补偿工作,并争取二期资金支持完成农路硬底化及泵站的建造;二是4月上旬村两委召开了西丫尾农田基地建设现场会,会议上提出由于雨季即将到来,加紧督促施工队做好农田临时排灌设施;三是继续对原有大田基粉葛基地的设施维护,计划村委会用反承包方式向生产队承包土地以便基地日后统一管理;四是发挥农产品流通协作用解决农产品销售问题,定期开展农业技术培训班提高种养殖水平;五是利用网络媒体大力宣传沙栏粉葛,打响品牌;六是积极联系食品、药品企业,探讨加深加工问题。

5、加大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力度。一是计划在年中开展大型普法活动,以有奖问答形式提高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二是成立追收欠款领导组,由村主任任组长,对不依法履行合同条款的村民进行谈话,做还款计划,对欠款数额大且态度较为恶劣的村民将入禀法院进行强制执行。另外,对欠款村民名单进行公示,而且规定凡属欠集体款项的村民不得参与第三轮土地投包。三是对征收社会抚养费问题建议:计生部门通过法院强制执行并在电视上公告,条件符合的建议实施监禁处理。

“村两委”为了加快解决在调研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制定了相应的对策及提出建议,支部书记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职责,投入足够精力抓落实,班子其他成员要认真抓好分管工作,把调研工作、解决问题与自身实际紧密结合起来,通过调研活动促进单位作风的转变,促进各项制度的建立和落实,推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取得群众满意的实际效果。

另附一篇:

(一)坚持科技创新,依靠科技壮大农业发展后劲

多年来,我村始终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闯出了一条适合本村特点的经济发展之路,农业上始终坚持“无农不稳”的发展方针,依靠科技向广大农民群众传授新技术、新知识,并通过示范、实验等方式指导农民采用良种、良法搞经济农作物的培育和种植。科技种田使我村粮食产量由过去的70万斤增长到现在的400万斤,增长了近6倍;村民人均收入也由原来的500元,达到现在的5800元。

(二)不断优化林业结构,全面提升林业发展水平

在林业方面,我村利用现有山场做活经济文章,永庆村是典型的丘陵地区,两山一水一分田,山场面积近4000亩。近几年来,村多方联系,引进常州老总张国庆和武汉凯迪公司,充分利用他们的资金技术,对现有土地进行转包,既增加了老百姓的收入,又学到了技术,为生态农业的良性循环打下坚实基础。

(三)科学谋划,努力发展村办企业

在村办企业方面,我村以整合现有个私企业为主抓手,将制刷厂、刷柄厂作为村经济发展的一支主导力量,利用支“部+协会”的模式创新发展思路,个私企业由过去的几十万元发展到现在的1000万元。个私企业解决了部分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还带动了我村剩余劳动力收入的增长。

(四)科学规划,不断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我村现已建成面积达500平方米的综合办公大楼,内设计生服务室、为民代理办公室、党员活动室等,还有设备齐全的电视网络站。村部门前建有广场,目前正在筹划广场的设施建设。村里的13.8公里的道路全部硬化,村范围内的当家塘全部经过整修,三湾河的大桥已于前不久建成通车。两委正在对双糖村民组在行规划,力举将我村建成一个新型的农村。

(五),加强领导班子建设

村两委班子是团结的班子,有战斗力,同志之间都能以诚相待,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都能自觉做到合心、合力。工作上都鞥相互帮助,互相配合,都能在集体领导下分工合作,一心一意为村里谋发展。

二、存在的突出问题

在开展学习、调研、广泛征求意见、召开民主生活会、谈心的基础上,领导班子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进行了认真的查摆和梳理,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学习方面存在时紧时松现象,对学习重要性的认识上有待进一步提高。

一是对待学习的认识和态度有所欠缺。虽然制定了学习制度和学习计划,但由于平时农村事务繁多,每名领导班子成员都担负了繁重的工作任务,集中学习时间不够,没把学习摆到重要的位置,认为学习是为工作服务的,只要工作搞好了,学习并不重要,缺乏持之以恒。

二是学习的方法和效果上有所欠缺,没有创新学习方法和学习形式。通过学习来指导实践不够,对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把握不住发展的必须规律。通过学习来研究解决问题不够,对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矛盾,有时把握不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不住问题的实质和根本。

(二) 工作上缺乏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由于村领导班子素质参差不齐,干工作过多依赖一些老经验、老做法,再加上目前村子发展现状有所好转,有时在面对成绩时就会沾沾沾自喜,对今后的困难和风险估计不高,对全村今后的发展想的不多,看得不远,这些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弥补。

(三) 以人为本,关心群众还不够。

班子成员与广大农民群众交流不足,交心谈心、听取意见建议还停留在表面上,对群众的思想了解不够,对百姓在生活上的实际困难还没有得到全面解决。

三、 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我们结合实际,全面分析并作出了深刻的剖析,主要是:

1、在加强学习方面存在的差距。主要原因还是思想在作怪,意识不够强,学习的主动性不高,需要进一步提高认识。

2、工作上创新意识不强,全村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弱,主要原因是我们的思想还不够解放,创新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工作重心没有转移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道路上来。

3、在关心群众方面存在的差距。主要原因是落实以人为本的精神不够,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基层时间不多,了解群众的思想不及时,没有充分体量广大农民群众的困难之需。

四、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新认识

永庆村班子全体成员通过学习实践活动,对科学发展观和如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更好地推进全区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一)在思想观念方面,对在永庆村今后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事业中学习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有了新的认识。

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形势下,学习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有着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对推进社会和谐、健康、快速发展意义重大。通过学习实践活动的开展,我村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特别是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中落实科学发展观有了更加清醒的认。当前,我村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经济发展迅速,但也存在很多问题,作为新农村试点单位,只有深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观的理念指导农村工作,才能保证全区经济健康发展。

(二)在发展思路方面,对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理念的重要性有了新的认识。

农村发展好坏直接关系到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更需要有正确的发展理念的引导。当前,很多干部只凭借既有经验从事农村建设,而没有真正想过应该以怎样的理念、思路指导自己实现科学发展、科学管理,对农村的经济建设和发展缺乏系统、清醒的认识。通过学习实践活动的开展,我村两委班子深刻感受到制定和落实科学发展理念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对强化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的必要性有了清晰的认识。学习实践活动开展以来,村领导班子着重强化了对我村长远发展思路的引导,帮助制定符合我村实际的近期和长期发展规划,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在工作方式方法上,对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有了新的认识。

通过学习实践活动的开展,领导班子认识到,解决我村中存在于工作方式方法上的问题的关键是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使全村经济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高农业发展水平,从而带动全村经济大发展、大跨越。

五、今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总体思路、目标任务和具体措施

我村在深入调查研究,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确定了今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总体思路、目标任务,具体如下:

(一) 总体思路

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为切入点,以培养新型农民为立足点,以产业基础为重点,以改善农村容貌为突破点,以扶贫开发为攻坚点,以加强组织建设为着力点。

(二)具体任务目标

1、在林业局的扶持下争取武汉凯迪公司的油桐种植基地,租出山场500亩,在今后的几十年内,种植油桐,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和村民收入的提高。

2、利用我存的山场优势,引进常州张国庆老总资金,在我山场种植花卉苗木,将我村闲置的山场利用起来,将闲置的地皮变废为宝。

3、继续巩固和发展养殖业,在相公片兴建由双龙公司投资的养猪场,解决部分待业人员的就业问题。利用双龙公司提出的猪苗领养优惠政策,从另一渠道增加农户收入。

4、双糖村民组31户已进行村庄整治,1.3公里的道路硬化,路两侧的绿化、美化,以及村庄环境的政治,力争尽快实施。

5、加大对中心村庄的建设,为进一步增加亮点,完善村部广场的设施建设,修建农民休闲娱乐小广场,使中心村庄形成人与自然和谐。

6、在上级的支持下,完成两座水库的除险加固工程和当家塘的蓄水工程,以确保农田灌溉率百分之百。

六、加强两委班子自身建设的具体措施

1、加强两委班子思想建设,提高水平。坚持每半个月学习一次,作好学习笔记。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和科学发展观,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加强干群关系,牢固树立群众观念。转变工作作风,深入到群众中去,从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入手,为群众谋发展,让群众得实惠。

3、两委班子成员要严以律己、清正廉洁,在加强自身建设方面做出表率。要做到以良好的形象影响和带动全体党员、群众,处理事情要公道正派、以身作则,以人格魅力增强影响力,以亲和力增强凝聚力。

基本调研情况就是这样的,需做少许改写,如果你掌握的具体资料多一些,可以适量的加入一些数据,这样更有说服力。

第一篇最符合你的条件。

所谓“对联”,当出自唐代,不会迟于晚唐。因为在初唐与盛唐之际,律诗已完全定型,不管是五律还是七律,都要求中间两联必须对仗。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对联故事,供大家阅读参考。

更多故事相关内容推荐↓↓↓

名人实现梦想的故事

简短励志的小故事

感动人心的故事

三分钟成语故事演讲

名人读书的故事

对联故事1

话说朱元璋定都南京那一年的春节之前,他下旨让家家户户都要写春联迎新年。可正当大家忙着过节的时候,不想却因春联出了一桩官司。消息传到朱元璋耳朵里,朱元璋勃然大怒,说:“写春联、迎新年是朕的旨意,今天居然闹起官司来了,这还了得?快快传旨,朕要移驾知府衙门亲自审理,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

当时的南京城设有应天府,朱元璋没有惊动百姓,暗中到了知府衙门,换上知府的官服,端坐公堂,将惊堂木拍得震天响,说:“呔!速带原告、被告!”

不一会儿,衙役带上来两个人。

朱元璋发问:“你们谁是原告,谁是被告?”

“禀老爷,我是原告,他是被告。”跪着的两个人同时指着对方回答。

朱元璋一听,心里翻腾开了:看样子,这案子还挺棘手。不过既然是“春联案”,不妨先以春联开场。想到这里,他一指堂下其中一个秀才模样的人说:“你听着,我这里有一上联,若是对不出来,休怪本官大刑伺候。且听这上联——‘云锁高山,哪个尖峰突出’。”

秀才头脑也活,一眼瞧见一缕阳光从大堂旁边的漏光处射进来,便立刻说:“日穿漏壁,这条光棍难拿。”

朱元璋心里想:话中有话,事出有因。他又把惊堂木一拍,说:“你们都自称原告,公堂之上岂容混淆?今日众目睽睽之下,谁说得有理,谁就是原告。秀才,你所告何事,一一道来。”

秀才说:“青天大老爷,小的遵照当今皇上圣旨,在街坊设摊写对。小的写对有个讲究,不求之乎者也,事主想啥、说啥、要啥,小人就写啥,一文钱一副对子。”

秀才的话让朱元璋觉得有点意思,忙问:“快说,都写了些什么?”

秀才指着大堂外旁听的人群说:“口说无凭,证人都在外头,大人可以传唤他们。”

只见陆陆续续走进来几个证人,第一个说:“大人,小的开茶馆又开酒店,想让秀才给写一副招呼人家喝茶、喝酒的对子。秀才一挥笔就写好了,写的是‘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且喝一杯茶去;劳心苦,劳力苦,苦中作乐,再倒一杯酒来’。”

第二个说:“大人啊,我儿子娶了媳妇以后,婆媳间总是吵呀闹的,儿子呢,夫妻一口气,常常与老母翻脸?我想让秀才写一副对子劝一劝,讨个吉庆。秀才善解人意,马上写了一副,说的是‘女无不爱,媳无不憎,劝天下家婆,减三分爱女之心而爱媳;妻何以顺,母何以逆,愿尔辈人子,将一点顺妻之意以顺母’。”

第三位看穿着打扮有点像农民,说:“老爷,小的姓李,妻子姓龚,所生一子,听了算命的话,自幼姓宋;娶了一个儿媳妇,姓庞。我想要写两副对联,一副体现皇帝对百姓的好处,一副要说明我家四姓。秀才写的第一副是‘日在东,月在西,天上生成明字;子居右,女居左,世间配定好人’。第二副是‘李宋二先生,木头木脚;龚庞两女眷,龙首龙身’。才花了我两文钱,好着呐!”

眼见每一副对联都在称赞皇恩浩荡,朱元璋高兴得嘴都合不拢了,对秀才说:“这都写得好好的,还告什么状呀?”

秀才从怀里取出一副对联,指着商人说:“大人,我要告他平白无故讹诈人。”

朱元璋对商人说:“大胆被告,何故讹诈他人?”

商人吓得跪地磕头,说:“大人明察,小人冤枉!”

朱元璋说:“你有冤情?快快说来。”

商人说:“老爷,小人姓陆名金山,原本想皇恩浩荡,借着逢年过节的机会沾一沾春联的光。小人家里开酒坊,又开醋坊,还养着许多猪,怎奈家里老鼠特大,就邀秀才上门写一副对联。当场言明,写得称心如意,我双手奉上一两纹银;若写得不称我心,他赔我一两纹银。如今,他对联写得不好,按理赔偿,怎么能说我讹诈他呢?小人要告他诅咒小人。老爷手中的对联就是证据,望老爷明察。”

朱元璋拿着对联左瞧右看好一会儿,对商人说:“你念来听听,他怎么诅咒你的?”

商人念道:“‘养猪大如山老鼠,头头瘟;酿酒缸缸好造醋,坛坛酸’。横批:‘人多病,少财富’。这不是诅咒是什么?望大人为小人做主。”

朱元璋问秀才:“你是这个意思吗?”

秀才说:“是他自己断句念错了,怎么能说我诅咒他呢。”

朱元璋说:“那你再念一遍听听。”

秀才念道:“‘养猪大如山,老鼠头头瘟;酿酒缸缸好,造醋坛坛酸’。横批:‘人多,病少,财富’。”

一副春联两种解读,听审的、看审的都等着朱元璋判案。这时候,朱元璋的心里又翻腾开了:嘿!都是原告,又都是被告,这种案子,连宋朝的包公都没有审过哩!朕要胜过清官包拯了。他看一眼陆金山,问道:“现在你还有什么话可说?”

陆金山回答说:“正所谓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现在已经到了这般地步,全望大人公断。”

这是稀罕事,又是公审,看的人很多。有人在门外大声说道:“这秀才挺对人心思的,想我做鞋、卖鞋都快三年了,还没赚过大钱,本想也写一副对联讨个吉利,不想他却被陆老板拉去了,如今他缠上了官司,我找谁写去呀?”

朱元璋本来就喜欢对联,也写过对联,听鞋匠议论,心里早就痒痒得难受了,马上接过鞋店老板的话茬儿说:“好吧,你的对联由我写,写完再判案。”

说着,磨得墨浓,醮得笔饱,朱元璋当庭写道:大楦头,小楦头,乒乒乓乓打出穷鬼去,莫要纠缠小弟;粗麻绳,细麻绳,吱吱嘎嘎拉出财神来,不妨照看晚生。写毕,将笔一搁,重新拍起惊堂木,喝道:“被告陆金山,你可知罪?”

陆金山也在看着写对呢,闻声立即又俯伏在地:“大人开恩,小的不知有罪。”

朱元璋说:“古人云,上谓风,下谓俗,当今皇上开一代新风,天下百姓闻风响应。这写一副春联,讨一份吉利;讨得吉利,心生喜悦;人有喜悦,家庭和睦;家庭和睦,百姓安康;百姓安康,百业兴旺;百业兴旺,天下太平。可你陆金山,竟然无事生非,打起春联的坏主意。”

陆金山磕头都没劲了,瘫在那里像一堆泥。

朱元璋继续说:“本案黑白分明、是非清楚,原告摆摊写春联,一为歌颂皇恩,二为百姓吉利,三为养家糊口,按照常理,不存在诅咒心思。倒是陆金山,先有邀请上门写对的举动,继有高价付酬的承诺,还有违约索赔的约定,尽管也在口口声声说着赞皇恩的话,话里始终难掩讹诈的不轨用心,更有索讨不成,告状打官司的恶行,真相面前又不肯自省,末了又不知罪在何处,这种人,不惩不治难以安民心。如今春节将临,特判决如下:被告陆金山,免打二十大板,罚银五两,以儆效尤!”

判词条分缕析、有理有据,堂上堂下一个劲地喝彩:“好,知府大人判得好!”

说话间,朱元璋一甩手,脱下了官服。这一脱,**的龙袍在众人的眼前闪闪发光,众人这才知道审案的原来就是当今皇上,连忙高呼“皇上英明”。

这样,新年写春联的风俗一代一代传了下来,朱元璋亲自审理春联案的故事也同时传了下来。

对联故事2

清朝晚期,吏治腐败,买官卖官成了风气。有一个姓朱的落第秀才家境不错,就拿钱买了一个七品县令,被朝廷发往湖南长沙县任职。

朱知县是八月初上任。中秋节的前一天,他谎称是自己四十岁生日,在离县衙不远的东园酒店摆下酒席,发下请帖,请长沙县所属各乡的乡长都来赴宴。说是借过生日请大家聚一聚,其实大家都心知肚明,朱知县过生日是假,借机捞钱才是真。你想嘛,祝寿加上贺节,谁好意思空着手去?内中还有一些想攀高枝的人,正想着如何跟新来的县长套近乎哩,现在接到了请柬,自然是喜出望外,马上封了厚厚的红包,或者带了贵重的礼物,厚着脸皮请朱大人笑纳。

朱知县设宴的目的就是为了敛财,对乡长们送来的现金和物品照单全收,汇总起来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可是,按照礼单清点人数,善化乡的孙乡长怎么没送分文?朱知县就向师爷打听孙乡长的情况。这个人难道有什么背景?不然的话怎么会一毛不拔!师爷习惯了这些,最会息事宁人,就说孙乡长已经是六十岁的人了,一时糊涂忘记了送礼也是有可能的。朱知县收礼一个也不能少,就指派师爷过去给孙乡长提个醒,现在去还来得及,开宴的时间可以向后推。

孙乡长是个犟脾气,师爷刚透出那么点意思就被他顶了回去:“他朱知县是四十岁,我老汉已经六十开外,按年龄我是他的长辈,哪有长辈拿着红包给晚辈祝寿的道理?呸!”师爷不好把这话学给朱知县听,就说那老糊涂说话前言不搭后语,谁肯借钱给他?开席吧,别耽误了你的吉日良辰。

眼见日已过午,朱知县只好宣布开席。大家跑了不少路,早已饿坏了,抄起筷子就吃,端起酒杯就喝。尤其是那个“六十岁开外”的孙乡长,竟是一个大饭桶,吃起来犹如风卷残云一般。朱知县强忍不快,换上笑脸说道:“诸位,干喝无趣,咱们玩个对联游戏怎么样?我先出个上联,不管哪个能对出下联,就算我输了,那我就自罚三碗给大家助兴。”

既然东家这样提议,大家只好放下筷子附和说好。

朱知县自然是胸有成竹,一字一板地吟道:

园门不紧,蹦出孙悟空,活妖怪怎能善化。

这个上联是什么意思?大家面面相觑,迟迟没人能对上来。

朱知县说:“对不上来等于大家输了,每人罚酒三碗。”

不料孙乡长“呼”地站了起来,说:“朱知县也太小看人了吧!园门是个地名,就是咱们吃酒的地方;孙悟空是《西游记》里的一个人物,大家耳熟能详;活妖怪自然是骂孙猴子的;善化是一个乡镇,就是老朽我管理的地方。就这样一个上联,怎么对不上来?你听好了!”说罢吟道:

湘水甚清,浮来猪八戒,死畜生流落长沙。

大家听了,仔细品味,这上下联原来在打架斗嘴,朱知县开骂在先,孙乡长还击于后,针锋相对,而且孙乡长还占了上风。

朱知县本想借着出联的机会出口恶气,没想到反被孙乡长给骂了,一时气得脸色发白,半天说不出话来。偏偏孙乡长不依不饶:“我对出了下联,你快把罚酒喝了!”

朱知县心中有气,一碗酒还没有喝完,就醉成一堆烂泥,看上去真像个“死畜生”。

对联故事3

民国年间,朗州乡下的赵家村里有个铁匠叫赵青山,两口子膝下有一独生女儿叫宝翠,是个十里八乡出了名的美女,又读过书。宝翠十七岁这年,爹妈相中了一个大户人家的孩子,想把她嫁出去,可宝翠不答应,说爹妈老了谁管,所以她想招个上门女婿。当爹妈的劝了几次,可女儿说什么也不应,青山两口子感动之余也只好依她。

常言道:师徒如父子。青山和老伴一商量决定在四个徒弟中招一个女婿。宝翠也同意,可她同几个师兄感情都不错,也晓得师兄们都喜欢她,不想招一个伤了另外三个人的心。当爹的说那就由他挑,女儿也不同意。又怕落选的师兄说爹偏心,所以她想出一联,谁对上了就招谁。

“好办法!”当爹的一高兴马上就把女儿招婿的事对徒弟们说了,但没说女儿如何挑,挑谁。喜得几个徒弟抓耳挠腮,谁不想当师父的乘龙快婿得个美人呀!

这天,当爹的陪女儿去了铁匠铺,对徒弟们说宝翠要当着他们的面出一个上联,谁对得出来、对得好,就招谁当女婿。问徒弟们怎么样?徒弟们你看我我看你,只好同意。

这时,宝翠见大师兄用钢钳夹住烧红了的铁块在铁墩上锤打,就问他打的是个什么东西,大师兄说是打的一把铲子。宝翠灵机一动就对众师兄出了上联:

铁锤打铁铲铁打铁

师兄们听了一惊!这一联说的就是他们干的这一行,可想了好一阵谁也没答出来。

“这样吧!”宝翠说,“我给师兄们三天时间,谁先对上了我招谁。如果对不上来我再出一联。”说完就笑嘻嘻地走了。

一晃三天过去了,几个师兄弟谁也没有对出来。因为师妹出的这一联很怪,八个字中有六个字是“金”字旁,要想对出来,除非下联的八个字中也要有六个字用上同一个什么旁,而且那联上的各个字之间又含有分工合作、团结互助的意思?这也太难了。

恰好这一天,林家来了一老两少三个木匠,父子仨是赵青山请来维修房子的。林家的小楼房有几根檩条因长期漏雨朽了,要换新的。

谁知,当几个小铁匠为答不出师妹出的上联愁眉苦脸时,老木匠的小儿子小木匠问他们出了啥事。大师兄就说出了师妹出联招婿的事。

小木匠听了去问赵青山,他可不可以参加应对,赵青山说行。但小木匠却笑了笑说,可不可以先见一见他的女儿。宝翠在楼上听到这话就生气地出来了:“你担心我是个丑八怪?”小木匠一见宝翠眼睛就亮了:“请姑娘出联吧!”宝翠见小木匠一表人才,气也消了,心里一高兴就把那句让师兄们对的上联念了一遍。

不料小木匠只看了一眼要修的楼房吟道:

杉木修杉楼杉连杉

“好!”赵青山高兴地一拍老木匠,“对得好、对得好!老哥,看来俺闺女和你家小儿子有缘啊!哈?”

“慢!”不料宝翠连忙拦住了,“他家是木匠,咱家是铁匠,小木匠能对出来这是巧合,不一定有真才。事不过三,如果我再出两联,他对出来了一切由爹做主。”

“好!”赵青山高兴地问小木匠:“小哥意下如何?”小木匠一笑:“请姑娘出联吧!”

宝翠在走廊上边走边想,忽然看见了村外的一条河,灵机一动吟道:

清溪潺潺浊河滚滚海涌浪

呀!众人一惊,好联啊!溪水流到河里、河水流到海里,每一个字都沾“水”,这小木匠能对得出来吗?

小木匠也吃了一惊,心想自己跟教私塾的爷爷学了几年作对子,难道今天要败在一个待字闺中的女孩子手里?可他一时又想不出如何应对,心里一急也学宝翠那样装作在思考的样子踱来踱去?

这时,他瞥见了打铁间里的火炉,心里一动,叫了声“有了”,不禁脱口而出:

灶炬灿灿炉焰炀炀灯燃烽

小木匠吟完,楼下鸦雀无声,楼上的宝翠也愣了,看样子都在思考这副对联到底如何。

“小木匠!”宝翠对那个小伙子说,“算你对上了。但这是我家打铁的火炉启发了你。别高兴得太早了,本姑娘还有第三联呢!”

“那你就出联吧!”小木匠忐忑不安,不知宝翠又要出什么怪联。

果然,随着一阵风过,楼边的枫树叶发出了响声,只见宝翠手掌一合叫了声:“有了!”

东风西风南风北风,东南西北四季风,风送风风迎风,风送风迎天地变

啊!众人大吃一惊!

这么长的一联,耳朵里净是风呀风地如何对呀?谁知小木匠听了却喜出望外,因为他看到了村外的一座山。于是马上吟道:

山变水变天变地变,山水天地无穷变,变促变变演变,变来变去坦途通

“对得好!”忽然,门外走进来村学堂的姚老先生,朝赵青山打了一拱说,“赵老板,我在门外听了许久,宝翠姑娘和小木匠真乃天作之合。若不嫌老朽才疏学浅,到你招婿那天老朽愿送副婚联来喝杯喜酒,不知意下如何?”

“好,好!”赵青山大喜,看着女儿,“宝翠,你看?”

“全凭爹爹做主。”宝翠脸一红钻进闺房里再也不出来了。

对联故事4

相传明弘治年间,朝廷里出了刘、李、谢三位贤相,其中一位是名气广播家乡的历史名人。他就是浙江余姚人民赞颂的谢阁老。

谢阁老,单名迁,字于乔,号木斋,浙江余姚东山乡人。他为官清廉,敢作敢为,自明成化十一年中状元曾先后成为三朝帝王之师,历经四朝,可谓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尤其精于诗赋联语,不但满朝文武望尘莫及,就连前朝宪宗和当朝孝宗两位皇帝也自叹不如。

明弘治八年的深秋,孝宗皇帝卧病在床,命谢迁陪同太子朱厚照到外面去体察民情。他俩及随从人员奉旨来到河北怀来县微服察访。这一天,他俩不带随从,徒步来到南山堡附近一个偏僻的小山村。天公不作美,中途遇到一阵秋雨,因而误了归程。眼看已到傍晚时分,他俩只好找一户人家投宿。这家户主是一位年约八旬的老妇人,虽已满头银发,却依旧耳聪目明。她弄清客人的来意后就说:“客官想吃饭借宿可以,但得答应我一个要求。”太子思忖:乡间老妇,无非是想得到一份殷实的回报,多给些银两不就是了。于是他回言道:“老人家,你要多少银两尽管吩咐。”没想到老妇人的要求却是要客人对出她的上联。对得好,自然是丰盛的农家菜和暖和的被褥;倘若对不出?老妇人笑着说:“那就怨不得我小气,只好请两位客官另寻他处了。”

令阁老和太子吃惊的不是续一句下联,而是在偏僻的小山村里居然有这样的人物。两人也很想知道这位老妇究竟有多少学问,于是阁老开言道:“那就请老人家出题吧!”老妇人当即毫不客气地说了上联:“客官寄寓寮家寒宵寂寞。”

太子听罢,喜形于色,道:“妙!妙!”原来,明朝的历代帝王、太子都擅长楹联,这大概是对联天子朱元璋的遗传吧!老妇人的上联不仅将他俩乡间借宿的情景融进对联,还歉言自己一户小小农家,客官未必能习惯“寒宵寂寞”,最令人称奇的是上联十个字全是“宝盖头”,毫无疑问,下联也必须是相同的偏旁。

尽管太子搜肠刮肚,一下子到哪里去找合适的下联呢!他只好用眼神求教于恩师。太子的举动,阁老当然心领神会,只见他不紧不慢地向老妇人行了一礼,从容地道出了一句下联:“謇宦安宁富室宇宙宽宏。”他的下联一对,老妇人脸上顿时浮现出惊讶的笑容,她原以为两位只是过往的客商,没想到居然还识文断墨,连说:“今日大人远道来访,令寒舍蓬荜生辉啊!”阁老疑惑地问道:“老人家,我俩不过是在县衙里当当差,您凭什么理由肯定我们是当官的呢?”老妇人坚信自己的眼光,摇摇头说:“地方官吏?不像。我们怀来的州府县吏只有贪官,没有謇宦,而且几乎全是草包,根本无人能领会我刚才这句上联。你竟能随口念出一句下联,并且毫无堆砌斧凿之痕,实在令老身佩服,今日既遇大人登门,又有幸碰到联坛高手,失敬!失敬!”站在旁边的太子也对恩师的下联非常赞赏,对句十个字同样全是“宝盖头”,内容不但隐约表明了自己的身份,还透露出坦荡的襟怀、宽宏的气度。

阁老见老妇人只有赞许之词,还没有让他俩进门的意思,于是上前躬身一礼道:“敢问老人家,现在能否让我们进屋?”经阁老一提醒,老妇人才意识到刚才出题考客人时,还把客人挡在墙门外没让进院子呢!她满脸羞愧地赶紧把他俩迎进客堂。当阁老和太子一进门,老妇人客气地又是让座又是敬茶,要他俩原谅她刚才的怠慢。家人更是杀鸡宰羊,温酒备菜,忙得不亦乐乎!

晚饭后,两人借拉家常的机会向老妇人了解当地的民情,让当今太子听到了在宫殿中难以听到的百姓心声。事后,老妇人才知道那晚借宿的便是当今的太子和宰相,心里难免有一种诚惶诚恐之感。

对联故事5

张豆豆最近喜欢上了唐诗,准备坐着时空穿梭机去唐代旅行一番。但是他拿不定主意该在什么地方降落,于是去问李乐乐。李乐乐说:“那还用问吗?当然要降落在黄鹤楼!”

张豆豆不解:“为什么?”李乐乐说:“因为唐代诗坛流传着这么一句话:‘平生不登黄鹤楼,就称诗人也枉然!’所以唐朝的大小诗人们,一辈子肯定要去一趟武汉的黄鹤楼,如果不去的话,以后自称诗人肯定会让大家笑掉大牙的。”

张豆豆来了兴致,忙说:“乐兄,快给我讲讲,黄鹤楼上都有什么好故事,我要快点去黄鹤楼,说不定太白兄正在那里等着我呢,哈哈!”李乐乐略一思索,便滔滔不绝地讲了起来。

因为李白是名满天下的诗仙,人人都想见他,而黄鹤楼又是天下诗人必去的地方,所以经常有诗人图个方便,邀请李白去黄鹤楼饮酒。李白是个酒鬼,只要听见“酒”字就坐不住了,当然逢邀必去。去了之后喝完酒,大家要分手的时候自然依依不舍,李白的诗情就上来了。所以李白在黄鹤楼留下了多首送别诗,其中最有名的一首送别诗,乐豆们知道是什么吗?哈,当然是《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咯,大家都知道啊——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看看这首诗,写得真是无限深情,离别的眼泪都掉进江里了。哎哟,太白兄好多情啊!不过,我们最最浪漫最最飘逸的大诗人太白兄去黄鹤楼也有不爽的时候。话说这一天,李白又登上了黄鹤楼,面对着楼上楼下的美景,诗仙自然诗情大发,于是从怀里掏出一支毛笔,准备在墙上写诗。不料李白一抬头,吓了一大跳,只见墙上已经有了一首诗,诗名为“登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李白一读之下,眼泪“哗哗”地流了下来:天呐,这是谁啊?把这么牛的诗写在这里,还让不让人活了?叹息良久之后,李白擦干眼泪,把毛笔一扔,走下楼去,边走边喃喃自语:“哎,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啊,不会吧,诗仙也有如此失意的时候啊?看来真是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啊!)

这个令李白为之搁笔的崔颢虽然诗风激昂豪放、气势宏伟,但是好像没怎么听说过呀?是啊,史书上记载并不多哦,作品也很少。

不过,这一首《登黄鹤楼》在《唐诗三百首》中名列七律第一耶,这足以让他名传千古了。

哇,真牛啊!李乐乐讲完了,张豆豆说:“我准备去黄鹤楼了!我要常驻那里!一定要等上李白!我一定要陪他大喝一场!没准儿太白

兄一高兴,就会写一首《黄鹤楼送张豆豆之21世纪》,那我就在文学史

一举成名了,耶!”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js/5_11023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