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表水采样技术规范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23 05:47:32
字号:

地表水采样技术规范如下:(1)水样必须具有足够的代表性;(2)水样必须不受任何意外的污染;(3)与评价标准要求的对应;具体措施:合理的采样位置和采样时间;科学的采样技术。

地表水采样技术规范

采样方法的选择:采样方法的选择取于采样方案所规定的目的。特殊情况的采样,或以水质控制为目的的采样在大多数情况下采集定点水样。如监测水质特性,可使用一组定点水样,也可以用综合样。单独分析一组定点水样费用太高,为了降低分析费用,常常把定点水样混合后分析。综合样只能表示平均值,不能显示极端情况下的状况和质量的变化范围。比较合理的办法是在短的时间间隔内取综合样与较长的时间间隔内取一组定点水样,将两种采样方法结合起来。

法律依据

《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第二条 地表水监测的布点与采样监测断面的布设原则 监测断面在总体和宏观上须能反应水系或所在区域的水环境质量状况。各断面的具体位置须能反映所在区域环境的污染特征;尽可能以最少的断面获取足够的有代表性的环境信息;同时还须考虑实际采样时的可能性和方便性。

地下水开采量调查

灌溉需要量是确定灌溉量的基础,计算公式为:

灌溉需要量=水分亏缺量÷灌溉效率

水分亏缺量=(耗水量-降水量-深层水上行量+地表径流量+深层渗漏量)

依据灌溉需要量和灌溉水资源量确定的作物全生育期(或全生长季、全年)的灌溉总量称为灌溉定额。依据灌溉需要量、灌溉水资源量和土壤贮水能力确定的单次灌溉量称为灌水定额。最大灌水定额的计算公式为:

最大灌水定额(毫米)=计划湿润深度×(田间持水量-实际含水量)

式中田间持水量是土壤毛管孔隙全部充满水分时的土壤含水量,单位为米3/米3。

2.3.4.1 调查基本要求

(1)区域开采量调查中原则上以县级行政区为单位进行,对于地下水主要开采区、环境地质问题比较严重、供需矛盾较突出以及需要建立模型的地区,可适当以乡镇为单位进行。

(2)地下水开采量的统计限于井孔抽取的地下水量、泉水引水量、坎儿井引水量等,地下水重复利用量应单独统计。

(3)调查年限:一般情况下应逐年调查,考虑到工作量太大,本项目第一期到2005年结束,因此,调查年限定为2003~2004年。

2.3.4.2 调查内容

2.3.4.2.1 地下水开采量的分类统计数据调查

(1)不同含水岩类:松散岩类孔隙水,碳酸盐岩类岩溶水,碎屑岩、岩浆岩、变质岩等裂隙水。

(2)不同类型含水层:潜水、潜水-微承压水、深层承压水等。

(3)不同地貌类型:平原或大型盆地(包括河谷平原)、山丘区。

(4)不同水质(TDS):<1g/L淡水,1~3g/L微咸水,3~5g/L半咸水,>5g/L咸水。

(5)不同行政区:城市中心区、城郊区、市辖各县。

(6)不同用途地下水:工业用水、农业用水、城乡生活用水、生态环境用水、其他用水。

填写附表45。

2.3.4.2.2 地下水开采的区域分布

统计单位面积地下水开采量(也可称为地下水开采强度)单位:104m3/km2,以行政县为单位,重点地区统计到乡镇。

2.3.4.2.3 开采井基本状况及其地下水开采历史沿革

(1)开采的配套井数量、密度、开采时间、开采层位、过滤管设置深度和长度、开采井水泵类型、额定功率和额定出水量、机井淤积状况。

填写附表1。

(2)地下水开采深度和开采量的变化历史过程,绘制县(市)地下水年开采量历史曲线,调查搜集20世纪70年代、80年代、90年代代表性年份等水位线图。绘制70年代、80年代、90年代代表性年份(如丰水年、平水年、枯水年)县(市)地下水开采量Q与该地区地下水位下降中心水位H(水头)的相关曲线。

2.3.4.2.4 农灌状况调查

(1)县(市)耕地面积,其中水浇地面积、保浇面积。

(2)水浇地面积中的纯井灌区和井渠结合灌区面积。

(3)种植类型与结构,灌溉定额、年灌溉次数和灌溉时间(注意换算成公历)。

(4)农用灌溉用电量、农用机电功率、额定出水量。

(5)农用机井出水情况(满管水或半管水)和实际出水量(m3/h)。

(6)抽水井与耕地距离,输水方式和输水损失估计。

(7)各种节水措施的调查。

填写附表7。

2.3.4.2.5 城镇抽水井分布和井间干扰情况调查

对于机井密度较大的城镇或持续开采且开采量大的地区,调查了解抽水井分布、井距、机井抽水层位等,并用干扰井群公式分析机井干扰情况,以及对机井出水量和水位(水头)下降的影响。

2.3.4.2.6 大、中型水源地开采情况调查

水源地现状开采量与开采初期允许开采量对比变化情况,水源地开采的地下水化学类型、生产井数、运转井数、开采层位、含水层岩性与年代、供水方向等。

填写附表46。

2.3.4.2.7 国民经济规划与用水量关系调查

调查人口数量、国民经济现状产值、万元产值用水量、GDP用水量、人均用水量、亩均用水量等。并根据社会经济指标及对环境问题的承受能力,评价地下水开采的影响程度和需要采取的措施。

填写附表69。

2.3.4.2.8 区域地表水的开发利用历史和现状调查

包括地表水的利用量、灌溉范围和灌溉面积、河流径流量变化、水质变化、水库蓄水量、河渠引水量、渠道衬砌和有效利用系数的变化情况等。

填写附表54、附表55。

2.3.4.3 调查方法

(1)不同的区域,不同的地质背景,地下水的开采历史和利用程度有较大的差别,开采井的数量、密度、开采深度和出水量也有很大不同。因此,调查方法要有所区别,因此要因地制宜地采取不同的调查方法。

(2)对于开采井数量较少的地区,可采用逐一调查的方法,并利用孔口流量计或三角堰测定实际出水量。

(3)对于集中供水的城市和工矿企业,开采量统计比较规范、准确,收集来的资料基本不用修正,直接作为城市地下水开采量。

(4)对于开采井数量巨大的农村地区,尤其在华北农村以开采地下水灌溉为主,逐一调查不太现实,生活用水开采量和灌溉水量可采取搜集资料和抽样调查校正相结合的方法。

(5)目前农田灌溉地下水开采量的统计方法主要有:

灌溉定额法,即单井开采量=灌溉定额×保浇面积。

额定出水量法,即单井开采量=额定出水量×开采时间。

电度法,即单井开采量=单井年用电量/电机功率×额定出水量。

实际出水量法,单井开采量=开采时间×实际单位小时出水量。

上述四种方法中,灌溉定额法、额定出水量法,开采时间这些要素的确定与实际情况有很大差距,影响了农村地下水开采量的可信度,因此需要进行抽样调查和校正。

2.3.4.4 农村地下水开采量校核方法

2.3.4.4.1 抽样核查的基本原则

(1)每个县(市)以乡为单位,选择1个乡为核查乡开展核查工作,以评估农用地下水开采量的可靠程度,并根据核查所揭示的问题加以修正。

(2)应尽量选择地貌类型复杂(可分为山区、山间盆地、河谷平原、洪积平原、冲积平原、滨海平原、湖积平原等)、地下水已超采或接近超采、农用地下水开采量占地下水总开采量50%以上的乡,核查所采用的各种相关数据。

2.3.4.4.2 核查的内容

(1)农村人口数量、牲畜数量、生活用水定额。

(2)保浇面积、灌溉定额、机井额定耗电功率、额定出水量、用电量。

(3)开采时间额定出水量与机井实际单位小时出水量。

2.3.4.4.3 典型井的选择与观测

将核查乡内开采井按照地貌类型、机井用途(生活用水和灌溉)、灌溉作物种类、水井开采含水层类型、配套机井类型、额定功率、额定出水量进行分类,每类选择一眼典型水井展开核查。

2.3.4.4.4 典型井的观测

(1)典型井观测年限为1年。

(2)人畜生活用水井的观测要与开采时间一致,每月观测一次。

(3)记录生活用水井月和年开采时间、人口和牲畜的数量、开采井耗电量、泵型号、额定功率、额定出水量、出水情况、平均每小时实际出水量,计算出农村人畜年生活用水开采量和生活用水定额。据此对比其他生活用水井供应人畜数量和开采量,进行校正。

(4)农灌井的观测频率应与农灌开采时间相一致。

(5)核对农灌井每年的农灌次数、农灌时间、农灌井水泵的型号、额定功率、额定出水量、机井实际出水情况等。

(6)农灌期间用孔口流量计或三角堰测量开采井单位小时出水量,每次测量时间定为4h,求其平均值。

(7)核查典型井灌溉面积和同类井灌溉面积。

2.3.4.4.5 校正系数的确定

各核查乡年实际灌溉开采量和统计灌溉开采量差值与统计灌溉开采量的比值为误差百分比,1减去误差百分比即为该核查乡的校正系数,据此对其他乡开采量数据进行校正。

计算公式如下:

地下水资源调查评价技术方法汇编

其中:

地下水资源调查评价技术方法汇编

式中:Q乡核———核查乡年实际灌溉开采量;

n———开采井分类数;

ti总———第i类开采井总开采时间;

qi典———第i类开采井中典型井平均小时出水量;

ti典———第i类开采井中典型井开采时间;

Mi总———第i类井总灌溉面积;

Mi典———第i类开采井中典型井灌溉面积;

Q乡统———核查乡统计灌溉开采量;

Q误———核查乡年实际灌溉开采量与统计灌溉开采量之差;

α灌———核查乡灌溉开采量的校正系数。

2.3.4.4.6 典型井观测资料的整理

按照表格填写县、核查乡名称;核查乡机井总数;典型机井名称、用途;人口和牲畜数量;典型机井灌溉面积、同类机井总灌溉面积;典型井年灌溉次数;次灌溉平均小时出水量、年平均小时出水量;典型机井次灌溉时间、典型机井年灌溉时间、同类机井年灌溉时间;核查乡灌溉井年开采量、生活用水井年开采量;统计资料中核查乡灌溉井年开采量、生活用水井年开采量;校正系数等项。

填写附表5、附表6。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js/5_11003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