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徽州向长江三角洲输出的主要物产有竹子,木材等林产品;石料、茶叶,药材等。
因为徽州地处山区,林地分布广;山区石料资源丰富;山区适宜茶叶、药材种植;长江三角洲地区地形平坦,以农耕为主,上述物产稀少;明清是我国商品经济较发展的时期,明清已有资本主义萌芽,这是徽商鼎盛之时。
扩展资料:
明代中叶以后至清乾隆末年的300余年,是徽商发展的黄金时代,无论营业人数、活动范围、经营行业与资本,都居全国各商人集团的首位。当时,经商成了徽州人的“第一等生业”。
成人男子中,经商占70%,极盛时还要超过的活动范围遍及城乡,东抵淮南,西达滇、黔、关、陇,北至幽燕、辽东、南到闽、粤。徽商的足迹还远至日本、暹罗、东南亚各国以及葡萄牙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