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茶叶发展的原因?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23 04:25:28
字号:

1、唐太宗李世民的“贞观之治”有效地恢复了唐王朝的经济。作为商品的一种,茶叶开始在国

唐朝茶叶发展的原因?

内流行,逐步开始发展。

2、唐朝注重对外开放,与周边的少数民族关系友好,我国的各种特产得以向外流通。在国内,

茶满足了人们的生活需求;在国外,茶有效地推动了当国的商品经济发展。经济对流使得茶在

国内与国外都有了很大的发展。

3、.唐朝交通发达,自玄奘西行与鉴真东渡后,道路多而远,并且分布广泛。

4、唐玄宗时,科举子弟陆羽写下著名的《茶经》一书,大受广大人民群众与官僚子弟的赞赏,

从此,人们更加注重茶的发展与销路;也正是从这时候开始,茶,成了中国的国粹之一,陆羽

也因此被人们称为“茶圣”。

 采茶 -> 蒸茶 -> 捣茶 -> 拍茶 -> 焙茶 -> 穿茶 -> 藏茶

 茶经第七章茶的逸事中,摘录北魏张揖所着广雅一文:「荆巴之间,采茶叶为饼状……。」由上可知唐以前的茶叶是做成饼状的团茶。关于团茶的制茶过程及使用器具,陆羽分成采、蒸、捣、拍、焙、穿、藏等七个步骤。

  采茶

 茶叶的采摘约在二、叁月间,且必定要在晴天才可摘采,而茶芽的选择以茶树上端长得挺拔的.叶为佳。当时无采茶工人,茶师通常是自己背着茶笼上山采茶,而好品质的茶树多野生于奇巖峭壁上,所以他们为了采得佳茗,难免经常要跋山涉水,承受体力的劳累。

  蒸茶

 采回鲜叶放在木制或瓦制的甑(蒸笼)中,甑又放在釜上,釜中加水置于上,甑内摆放一层竹皮做成的箄,茶菁平摊其上,蒸熟后将箄取出即可。

  捣茶

 茶菁既已蒸熟,趁其未凉前尽速放入杵臼中捣烂,捣得愈细愈好,之后将茶泥倒入多以铁制的茶模中。由于模子有圆、方、花形,因此团茶的形状有很多种。

  拍茶

 茶模下置襜布,襜下放石承,承一半埋入土中,使模固定而不滑动。茶泥倾入模后须加以拍击,使其结构紧密坚实而不留缝隙。待茶完全凝固,拉起襜布即可轻易取出,然后便换下一批。凝固的团茶水份并未乾燥,先置芘茉上透乾。

  焙茶

 掠乾后的团茶先用棨(锥刀)挖洞,再用竹扑将已乾的茶穴打通,最后用一根细竹棒将一块块的团茶串起来,放在棚(木架)上焙乾。团茶水份若未乾,便易发霉败坏,难以存藏,故须焙乾以利收藏。

  穿茶

 培乾的团茶分斤两贯串,因团茶中间有孔穴,故可竹或缝合谷皮穿成一串,较利于运销。

  藏茶

 如果团茶收藏不当,茶味将大受影响。育器是用来贮藏茶的工具,它以竹片编成,四周并煳上纸,中间设有埋藏热灰的装置,可常保温热,在梅雨季节时可燃烧加温,防止湿气霉坏团茶。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js/5_10925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