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早熟品种有哪些?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23 04:23:37
字号:

常规水稻品种有:中早39、金早09、金早47等。

水稻早熟品种有哪些?

具体详细的介绍请看下面。

1、中早39。

作物名称:早稻。

特征特性:该品种属中熟早籼,全生育期109.7天。株高适中,茎秆粗壮,叶片挺,着粒较密。谷粒短圆,颖尖无芒。抗稻瘟病,高感白叶枯病。谷粒较圆,直链淀粉含量较高,适合作加工用粮。

栽培技术要点:做好种子消毒,预防恶苗病。

2、金早09。

作物名称:早籼稻。

特征特性:该品种属中熟偏迟早籼,全生育期110.6天。株型紧凑,茎秆粗壮,分蘖力中等偏弱,亩有效穗16.4万,成穗率71.3%,株高92厘米,结实率84.4%,千粒重25.5克。抗稻瘟病,中感白叶枯病。

栽培技术要点:播前做好种子浸种消毒;因分蘖力中等偏弱,要适当提高种植密度,增加基本苗。

3、金早47。

作物名称:早稻。

特征特性:该品种属迟熟早籼,全生育期114.4天。株高适中,茎秆粗壮,耐肥抗倒,穗大粒多,后期熟色好。抗稻瘟病,中抗细条病,感白叶枯病、褐稻虱和白背稻虱。直链淀粉和蛋白质含量较高,谷粒较圆,出米率高,适宜加工红曲、粉干、味精等制品以及储备和饲料用粮。

栽培技术要点:

1、3月底4月初播种,大田每亩用种量4公斤左右,秧龄25~30天。

2、亩插2万丛以上,每丛6~7本,每亩落田苗12~15万。

3、施足基肥,早施分蘖肥促早发。

4、后期灌水宜干湿交替,促使穗基部籽粒灌浆饱满。

5、幼苗期较易感染恶苗病,种子须浸种消毒。

6、注意白叶枯病、褐稻虱等病虫害的防治。

杂交水稻育种以来,围绕高产栽培技术做了大量的工作。一般来说,高产栽培技术应合理配置肥水、种植密度和壮苗,最大限度地发挥品种的高产潜力。那么单季杂交水稻超高产栽培方法是什么?如何种植能高产呢?

增加有机肥

超高产杂交水稻品种需施氮220kg/HM,基肥用量应在55%以上。水稻栽后3d施用尿素105kg~145kg/HM,栽后8~12d施用速效肥维持叶龄,水稻生育中期施用有机肥维持叶龄。

育苗技术改造

大穗的前提是:分叶穗在8片叶片的前期。为了达到相同的叶长和分叶长度,在增叶龄的8片叶前,幼苗应有足够的有效穗苗。保水分叶,苗期缺水导致分叶缺位;在攻击分叶和施用足够基肥的前提下,在播种后3d内施用断奶肥;采用托盘育苗法。各穴各防一粒芽粒。1小时制孔560孔(750孔),苗龄控制在1.4叶以内。免耕地育苗后,浅水层应保持在7片叶子。当有效穗苗数足够时,应将水分排干。

严格控制中期密度

水稻种植20-24天后,在有效分叶叶片终止前,最好先培育出100%穗数的秧苗,然后排水晾干。4片叶暴露后,应控制最后5片叶和最后6片叶的长度(30cm~35cm),最大苗数所需穗数应控制在1.0~1.2倍。控制好中间叶的长度;巩固原有分叶数,使水稻健康生长。在特定方法的过程中,必须掌握叶片颜色的变化,以保证五叶生叶颜色明显褪色,不仅可以促进化肥的基础,而且还可以为基部节间提供足够的养分,并控制中间叶的全长。

掌握栽培技术的基本原理

选择土层深、排水良好的高产集中区,将耕作层加深至20cm~25cm;选择穗大、结实率高的品种;调整播种期,将产量形成期安排在光温最理想的时期;稀播、足量施钾、施氮培养分叶;具体种植密度应根据品种基本特征和土壤肥力,结合当地种植习惯,每667m种植1万~2万丛;施用有机肥和磷钾肥应保证一定的种植密度,中肥力土壤表层的纯氮量应控制在4kg~6kg/667m。

防止倒伏、早衰、快速生长和高温

选择抗倒伏性强的水稻品种,合理密植施肥,及时开沟排水,缩短茎节长度,做好病虫害综合防治;加强中后期肥水管理,防止中期施肥和后期早衰,根外施肥(每亩0.5~1.0g尿素),后期采用干湿灌溉方式,协调土壤水分和养分的矛盾,增强吸收能力,防止早衰;采用人工栽培的方法,切断部分水稻根系,干燥水层;另外,可喷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150g;如优早3号等耐热品种应适时播种,避免水稻花期高温,提倡多使用稀释纯养份,每亩地用50克水拌30升水。

杂交水稻的高产主要表现在有效穗数上;每穗粒数多;结实率高。以上就是单季杂交水稻超高产的栽培方法。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js/5_10923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