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的绿化覆盖率
新加坡一直被誉为“花园城市”
全国高达50%以上的绿化覆盖率
令人无比惊叹
这多亏了政府的远见
1965年建国伊始
新加坡政府就确立了
建设“花园城市”的目标
在人口密度大
土地资源极度紧缺的情况下
还是提出了人均8平方米
绿地的指标
60年代,政府制定了每个镇区中心
都要有个10公顷的公园的计划
80年代,政府规划将
5%的土地列为自然保护区
多年来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
让这些计划成为了现实
才有了如今满目绿色的新加坡
▲新加坡巴西立公园
不仅重视绿化面积
新加坡绿化的分布
还特别讲究“公平”
除了全国每个大区域都有
一大块自然保护区和树林
新加坡还在中部、东北、西北等
不同区域建立了四个自然保护区
禁止开发,保留原始的热带雨林
在东部和西南部又建立了
两个树木保存区
砍伐树木必须经过批准
同时,中心城区和政府组屋区
每隔一个小区域都要
保留一块空地开辟成小公园
光是注重地面的绿化
土地资源如此紧俏的新加坡
还不能够实现“花园城市”的目标
政府进一步推出了“垂直绿化”
简单来说,就是在楼上种树!
让大家直接开门见绿
各个政府部门联手合作
用税收折扣等优惠政策刺激
鼓励开发商和建设商
在大厦的垂直墙面上
种植密集的绿色植物
国家公园局还设立了“花园城市基金”
用于公园建设或垂直绿化项目
资金主要来源于开发商
非政府机构以及个人赞助等
这些举措,使得新加坡
成为一个天然“大氧吧”
空气质量越来越好
新加坡以进口加工业,金融业,海上操作平台制造为主,农业几乎没有靠进口的多,旅游资源丰富,称做“花园城市”;埃及以长绒棉为主要作物,分布在尼罗河沿岸;德国以工业为主,鲁尔区的煤炭生产,使鲁尔区成为世界著名的工业区;俄国以高寒作物为主,像:青稞。也种植小麦,甜菜,玉米。主要分布在东欧平原和中西伯利亚平原一带,山区有经济树木;美国有棉花、大豆以及一些谷物、玉米、小麦等,分布在中部平原一带;巴西以牧场放牧业为主,生产牛肉,羊肉等;澳大利亚种植小麦,燕麦和羊毛等以混合农业为主;印尼以热带作物为主,有天然橡胶,椰子,蕉麻等主要分布在加里曼丹岛和一些小岛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