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23 03:55:33
字号:

种植小麦宜选用高产品种,在整地施肥后适时播种,生长期间做好化学防控以及浇足越冬水、春季追肥等工作。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一、夯实播种基础

1.因地制宜,选用良种。早中茬地块应选用增产潜力大、抗寒性好的半冬性品种,如“众麦1号”、“ 周麦22”、“矮抗58”、“周麦16”;搭配种植“泛麦8号”、“周麦27”、 “豫教5号”等晚茬地块宜选用稳产性能好、晚播早熟的弱春性品种,如“周麦23”、“众麦2号”、等。

2.科学施肥,培肥地力。一般亩施农家肥3-5方、尿素25-30公斤、过磷酸钙60-75公斤、氯化钾5-10公斤、硫酸锌1公斤,或者施用含量45%以上的复合肥40-50公斤。也可以把秸秆粉碎后直接还田,还田后要深翻,并增施速效氮肥。

3.精细整地,打好畦田。按照“秸秆还田必须深耕,旋耕播种必须耙实”的要求,提倡大型机械深耕,耕深25厘米以上,耕后机耙两遍,除净根茬,粉碎坷垃,达到上虚下实,地表平整;旋耕机作业的地块要旋耕两遍,旋耕深度15厘米左右,并要耙实。连续旋耕2-3年的麦田必须深耕一次,以打破犁底层。根据播种机播幅做好畦埂,平整畦面,以便灌溉。

4.适期足墒匀播,确保一播全苗。半冬性品种(早中茬)应在10月8-15日播种为佳;弱春性品种(晚茬)应在10月20-30日播种。凡墒情充足,又能做到精耕细作的高水肥地块,一般半冬性品种亩播量8-10公斤,基本苗控制在16 -20万;弱春性品种亩播量10-13公斤,晚播一天,亩增加播量0.5公斤,最大播量不超过15公斤。播种深度3-5厘米,深浅一致,达到种均苗匀。

5.土壤处理和种子处理。主治全蚀病、纹枯病、蝼蛄、蛴螬、金针虫等。土壤处理可选用50%辛硫磷(或55%甲拌磷)200毫升拌细干土(或麦麸)10-15公斤,耕地前撒施。种子处理选用2%力克秀(或3%苯醚甲环唑20毫升)10克加40%甲基异柳磷10毫升或55%甲拌磷乳油20毫升,兑水0.5-0.75公斤,拌麦种10公斤,堆闷3小时,晾干播种。

二、冬前麦田管理措施

1.促弱控旺。小麦出苗后叶色发黄,生长慢,根少而变褐,田间成片状或带状发生,系上茬除草剂残留药害所致,应及时亩喷洒0.01%芸苔素内酯30克加氨基酸叶面肥75毫升,兑水40-50 公斤,全田喷雾;对晚播弱苗麦田,以促为主,采取增施有机肥和浅中耕等措施提高地温,实现促弱转壮;对群体偏大,有拔节趋势以及植株偏高的旺长麦田,应于冬前(12月上中旬)亩用15%多效唑30-40克兑水30公斤,叶面喷雾进行化控。

2.除草防病。11月中旬-12月中旬,气温8度以上,杂草2-3叶时,防除猪殃殃、播娘蒿等阔叶杂草,每亩用10%苯磺隆15克加20%氯氟吡氧乙酸30毫升;防除野燕麦、早熟禾等禾本科杂草,每亩用6.9%骠马浓乳剂50-60毫升。先把除草剂配成母液,再加水30公斤,田间均匀喷雾。亩用12.5%烯唑醇40克,加水40公斤,小麦茎基部喷雾,预防纹枯病。

3.浇好越冬水。小麦越冬前,在日平均气温降到3度左右时,及时浇好越冬水,并及时中耕松土,保墒防旱,弥实土缝,预防冻害。

秸秆打碎还田后可以直接种植小麦吗?

一、查苗、补种与间苗

小麦播种出苗后要及时查苗,缺苗断垄处应及时补种,补种前最好浸种催芽。播种量大的地方应间苗,特别是田边地头纵横交织种植处,最易出现一簇一堆马鬃式的过稠。防止因密度过大、个体发育细弱造成越冬死苗.

二、冬前水肥管理

整地质量好、播种时墒足肥多、出苗齐全的麦田,冬前可不进行水肥管理(免浇冻水)。黏土地、沙土地、以及整地质量差、肥害、药害等造成的黄苗田可酌情浇冻水,并酌情追施尿素10~15公斤/亩,氯化钾7.5~10公斤/亩。有条件的农户冬前可用有机肥对麦田“盖被”。“盖被”时有机肥一定要铺撒均匀,有利于增强抗冻能力。

三、冬前控旺技术

气候温暖、播期早、播量大的麦田,冬前应注意控旺。可采取镇压、锄划断根及化控等方法。可喷施100—15mg/Kg浓度的多效唑。

四、冬前麦田出现黄苗的成因与对策

出现黄苗的原因很多,秸秆还田量大不细碎,旋耕层浅,种子种在秸秆过于密集的地方土层,加上播种早、气温高,秸秆腐熟过程中“烧苗”,这是主要原因;小麦患各种病害如全蚀病、纹枯病、根腐病及黄矮病等也可造成黄苗;施肥量过大或肥料质量也可引起“烧苗”;土壤熟化程度低、理化性质不好、或缺水、缺素;药害或受到某种有害物质污染;冻害等都可引起黄苗。应对症处理。对于“烧苗”的应浇水。对于病害的应用烯唑醇、戊唑醇等杀菌剂喷施或灌根。

五、冬前化学除草

对于麦田中雀麦、野燕麦、看麦娘、节节麦、罔草、早熟禾等禾本科杂草,应秋季防治。防治时间在10月末11月除(气温在10°C左右时)进行。除草剂使用时,要按说明使用,均匀稀释药剂药液,合理兑水,选择无风晴朗天气。各类除草剂,不要随意混用,以免发生药害。

六、冬前主要病虫害防治

主要防治灰飞虱和蚜虫及传播的病毒病,还有麦蜘蛛。地下害虫主要有金针虫等危害。可喷施药物,对地下害虫可药剂灌根处理.

农作物秸秆含有丰富的营养元素,尤其是钾。农作物秸秆还田是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肥力、为农田积累有机质和矿质养分的重要措施。这也为农业种植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目前,许多地方的玉米正处于生长的中后期,或接近成熟。

秸秆还田后,分解速度受含水量影响很大。因此,玉米收获后,当秸秆含水量较大时,应尽快将秸秆还田。换句话说,最好尽早还田,最好在收割时打烂还田。先进,可以利用高温加速微生物的活力,加速分解过程;它还可以充分利用体内的水分,在秸秆完全干燥前进行“发酵”和分解。严格来说,稻草压得越多越好。长度应至少小于10厘米,建议约为5厘米。破碎后,应均匀地铺在田间,不得堆放或露出白色(土壤)。另外,秸秆腐熟剂均匀涂抹在秸秆、畜禽粪便或尿素上,防止农田因有机物的微生物分解而缺氮。

秸秆粉碎后,必须用重型圆盘耙耙两次,进一步切碎秸秆和残茬。耙平后,必须及时翻过来覆盖,通过压碎土壤来保持土壤水分,以便将秸秆、肥料和土壤混合。地面无明显碎秸秆堆积,分布在3-10厘米土层中。不要泄漏,盖紧,以免失去营养。翻耕后耙平以便播种。有些地块秸秆粉碎过长,长度超过10厘米,不利于耕作,影响播种和小麦种子的正常萌发和出苗。

土壤保持约60%的持水能力,这些处理有利于快速分解。应该注意的是,每亩秸秆腐熟剂的用量只少了几公斤,我们需要将其均匀分布。我们该怎么做?尿素、秸秆腐熟剂和足够的细土可以用来“填充”混合物。充分混合后,将混合物均匀地撒在稻草上,最后变成至少20厘米深的土壤。过浅或不平是病虫害的主要原因,影响作物根系的生长。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js/5_10895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