勉县旅游景点大全排名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23 03:40:47
字号:

石门国家水利风景区位于汉中市北18公里的褒河谷口,以石门水库为依托,风景秀丽,古迹芸萃,被国务院列为全国第一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褒斜道、石门及其摩崖石刻”遗址就在这里。

勉县旅游景点大全排名

褒谷山势险峻,怪石峥嵘,翠峰林立,清净幽雅,四季景色各异。清代文人王晚香将这里概括为“石门二十四景”,石门水库建成后使褒谷锦上添花。石门水库是以灌溉为主的大型水利工程,库容1.05亿立方米,灌溉50多万亩农田,发电装机4.05万千瓦。坝高88米,顶长260米双曲拱坝,造型优美,宏伟壮观,高峡平湖,碧波荡漾,游船、快艇穿梭在17公里长的人工湖上,可尽情浏览湖光山色怡人美景。山间溪流潺潺,清泉涌溢,山瀑流水叮当,水产水禽种类繁多,以大鲵、甲鱼、白鹭等最为珍贵。 

褒谷石门是个天然立体文博馆。自春秋战国以来,这是沟通我国中原、西北与西南交通的要冲,在“难于上青天的蜀道”上,开凿与架设被称为“世界第九大奇迹”的栈道,石门是栈道最险最奇之处。这里山上水下文物古迹荟萃。古代、近代、现代的道路建筑、水利工程、石门隧道都交织陈列在此。新建的仿古栈道独具一格,飞架在陡壁悬崖上成为古褒斜道缩影;历史上萧何月下追韩信,“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典故就发生在这里;诸葛亮北伐曹魏常由此出入。

海城马风石门水库还修吗

历史上,汉江流域(特别是汉中)曾是重要的军事重镇,这种重要的军事地理位置促进了汉江流域农业生产和水利事业的发展,其中重要的水利工程有褒河的山河堰、湑水河的高堰、杨镇堰、五门堰等。

山河堰:山河堰是汉代在褒河上修建的著名水利工程。《宋史·河渠志》记载:“山河堰灌溉甚广,世传为汉肖何所作”,故又名肖何堰。

高堰:高堰为湑水河之第一堰,在升仙村北,入山五里处,为汉代所修。

杨镇堰:杨镇堰修于西汉初年,在城固东北十五里,洋县四五十里,垒石为堰,拦截湑水,灌溉城固、洋县24000余亩,为汉代肖何所修。

五门堰:五门堰是西汉王莽居摄年间(6~8年)所修。元代改筑石渠一道,退水渠留有五孔石门退水,故名五门堰。可灌田四五万亩,对农业生产作用很大,当地人民称为“养命之源”。

根据统计,陕南各河渠堰总数145处,灌溉面积378110亩。除上述渠堰外,有修建年代记载的28处渠堰。此外,山溪细流,池边河岸随处导引,或数十亩,或数百亩,有水利之实而无完备工程正式组织者,几乎到处皆是,不胜枚举,统未列入,然其面积之大,实数倍于渠堰之田。

汉江水系的另一著名工程就是褒斜道。褒斜道是沟通汉江支流褒河和渭河支流斜水(今石头河)的通道,两水均发源于秦岭,源头相距50多千米,是巴蜀和汉中通往关中平原的捷径。汉武帝时刘彻为把汉江下游物产,溯汉江而上运至南郑(今汉中)褒谷口,再经褒水、褒斜道入斜水下渭河,抵达长安(京城),于是采纳了关于“今穿褒斜道、少坂,近400里。而褒水通沔,斜水通渭,皆可以行船漕。漕从南阳上沔入褒,褒之绝水至斜间百余里,以东转,从斜下渭,如此汉中之粟可致。山东从沔无限,便于砥柱之漕”的建议。于西汉元狩二年至六年(前121~前117年)派张汤父子率领数万军民修筑。工程包括褒水、斜水等河流航道的整治和褒斜道陆路车道的开凿。航道工程艰巨和当时施工技术的限制,完工后水流湍急且多礁石,不能行船,但陆路终于开通了。这条路线虽未沟通,但古代人民的改河治水精神,值得后人钦佩和效仿。

汉代在山谷地带还修筑坡塘(山塘),拦蓄地表径流,灌溉梯田高地,如汉中的王道池、顺池、月池、草池等四大名塘。这类山塘到处可见,一直沿用至今,发挥着灌溉效益。

到解放前夕,汉江流域主要的灌溉工程有汉惠渠、褒惠渠、湑惠渠等。

汉惠渠:1939~1944年修建,引汉江水灌溉沔县、褒城两县8万亩农田。

褒惠渠:1939~1942年完成大部分工程,并放水灌溉。渠长32千米,灌溉干渠以南、褒河以东、汉江以北、城固文川河以西的平原地带,共可灌溉14万亩农田。

湑惠渠:1940~1948年修,可灌田7万余亩,根据水量还可扩展到15万亩面积。 红寺坝水库灌区:在南郑县汉江南岸支流濂水河上修建的红寺坝水库,全灌区有水库25座,总库容5605万立方米,有效库容4243万立方米,干渠70千米,支渠273千米,斗渠511千米,设施灌溉面积17.35万亩,有效灌溉面积16.48万亩,旱涝保收面积13.86万亩,机电井130眼,抽水站128处,装机功率1911千瓦,水电站8座,装机1190千瓦。

湑惠渠灌区:灌区干渠长49千米,支渠长22千米,斗渠长173千米,引汉江北岸支流湑水灌溉城固大片土地。设施灌溉面积14.20万亩,有效灌溉面积14.16万亩,旱涝保收灌溉面积10.21万亩,机电井721眼,抽水站43座,装机1611千瓦,水电站5座,装机620千瓦。

1954年12月在陕西修建最早的水库-强家湾水库。1955年6月竣工,1958年后再次修渠加坝,调濂(水)引红(红寺坝水),坝高26米,蓄水756万立方米,灌地3.4万亩,年发电量60万度,水面养鱼124万尾。

1956年在仙桃下游约6千米处修建了杜家台分蓄洪工程。

1958年在汉江上游兴建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蓄水形成丹江口水库,水库最大库容290.5亿立方米,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调水源头。丹江口水电站总装机容量达90万千瓦,为汉江流域最大的水电站。汉江由西北向东南,贯穿湖北,可灌溉江汉平原两岸400多万亩农田。下游还建有杜家台分洪工程和汉北排涝工程,减轻了江汉平原的涝灾和洪水对武汉市的威胁。

1967年建成了丹江口水利枢纽初期工程,还先后建成石泉、安康、石门、黄龙滩、鸭河口等水利枢纽,使汉江的防洪问题得到了较大缓解。干流上还规划有王甫洲工程。

1969年1月修建石门水库灌区,1973年12月竣工。石门水库大坝高88米,是中国当前最高的双曲拱坝。全灌区有水库56座,总库容10500万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40632万亩,旱涝保收面积30万亩,机电井824眼,水电站3座。

这些工程具有防洪、发电、灌溉、航运等效益,其中丹江口工程已成为华中电力系统最重要的调峰、调频电站之一,也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引水水源。流域内建成大中小型水库2700余座,总库容近330亿立方米。已建成固定机、电排灌站7000余处,总装机容量66万kW。此外在湖北境内还建有大量的沿江涵闸、泵站,具有灌溉和排涝效益,是保证沿江两岸农业生产以及乡镇供水的重要设施。

湖北境内1949年后,除全线修筑堤防外,在下游修建汉北大型排涝工程和杜家台分洪工程等,减少了洪涝灾害,并兼有灌溉、航运、发电、养殖之力。

修。根据《鞍山市“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的说明,近期目标是解决水库移民的温饱问题以及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薄弱的突出问题。石门岭水库位于海城市马风镇石门岭村,处于太子河一级支流海城河的中上游。是以防洪为主,兼顾供水、灌溉、生态的综合性水库。水库总库容1.083亿m3,为大型,规划总投资45亿元,“十四五”期间规划投资35.2亿元。石门岭水库暂作为水利部“十四五”规划储备项目。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js/5_10880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