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村属牛场布依族乡管辖的一个行政村,东与牛场乡兴家田村田比邻,南接乌当区水田镇安多村上坝村,西与蓬莱村,北与牛场村接壤。村委会驻地大山距乡政府约1.2公里,全村总面积5.6平方公里,有四个自然村寨,四个村民小组(大山、大土、云岩、阿所田)总户数236户,总人口833人,耕地面积569亩,其中田198亩,土371亩。森林面积1450亩,荒坡5000多亩,现已开发利用1300多亩,其中桃、李、梨果树500余亩,茶叶400余亩,杨梅400余亩,大山村群团组织健全,班子运转正常。
贵阳市北郊水库坐落于大山村,境内有云雾山铝凡土矿,铁矿,煤矿等,是牛场乡矿产最为丰富的一个村,大山村全村饮一个水源,水源点坐落于大山河,全靠抽水,因2006年修建时资金有限,购买的管子质量较差一些,又加之2008年春的凝冻天气,多少管子被冻坏,提水上高位水池的主管也被冻坏不能上水了,现抽饮用水均用农灌管道抽水,一是不便操作,二是水源不卫生。以上原因造成我全村人民吃水困难。阿所田组又因修建北郊水库后,一是畜水阻断本组村民的出行,对生产、生活带来影响,二是六年前该组村寨发现地质乳动性滑坡现象,使村民居无定所,无法安居乐业,经区、乡、村多次反应,贵阳市人民政府责成市供水总公司,同意在2010年内将阿所田组48户,云岩未搬迁的16户,共计64户人家整体搬迁到牛场乡小坝山来。
在上级政府和市、区国土局的支持下,同意将大山村列入土地治理项目,整治土地达800余亩,该项目将在今冬明春修建完成,此项目建成后,将对大山村的生产环境带来极大的便利,另外,涉及大山村急需办理的基础设施,一是要更新在2008年春凝冻灾害中冻坏的600余米抽水主管道。二是在小龙坡自流水源点修建120立方米畜水池,安装2寸1850米的管道碰接在原水主管上,减少抽水电费,有效减轻村民的水费。三是对大山畜水山塘和大土畜水山塘进行维修,确保灌溉两组农田。四是修通大山至阿所田组道路,使我全村四个组道路互通。修通大山至云雾山公路的道路。为有利益开发大山村大坡一带的荒山荒坡奠定基础。
产业发展主要以种养殖为主,从耕地上做文章,从荒山上找出路,发动群众种蔬菜,晚蕃茄各辣椒。计划在大山、大土一带规划出一片土地,修建100个塑料大棚,发动村民种植食用菌,草莓,及大棚蔬菜,计划利用大山村的荒山荒坡为载体,引进外地老板发展种植立体农业,带动村民共同发展增加收入。养殖业方面,依托现有的4个规模养猪场,一个养鸡场为示范,推动全村养殖业的发展。
--人口总数:833人农业人口:797人非农业人口:40人
--行政区面积:4.5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69.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布依族”、“苗族”发展口号:盘活土地资源,调整产业结构
--所辖村:“大山组”,“大土组”,“阿所田组”,“云岩组”生产总值:420.0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养殖业”名特产品:“商品猪”办公所在地:牛场乡大山村民服务中心
--自然条件:资源:铝凡土矿,铁矿,煤矿等
大山村附近有贵阳市白云公园、天鹅湖森林公园、贵阳欢乐世界、白云蓬莱仙界·休闲农业旅游区、长坡岭森林公园等旅游景点,有黄粑、南瓜香米饭、荞蕨象生梨、烤臭豆腐、山药葫芦等特产。
圆明园的毁灭资料150字
蓬莱瑶台意思为:神话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圆明园的毁灭》用反衬手法写是为了通过昔日圆明园的辉煌壮观来让读者记住屈辱的历史,增强读者的民族使命感,激发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
原文:
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它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圆明园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圆明园周围。
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
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
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三夜,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
扩展资料历史背景:
圆明园的园林艺术成就被普遍认为既体现了中国封建时代的灿烂文化,也暴露了封建帝王的挥霍无度。
由于封建统治者妄自尊大,闭关锁国,至清代中叶,整个国家的科学技术已大大落后于西方,阶级矛盾日益尖锐,1840年(道光二十年)西方殖民主义者挑起侵华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随后国内又爆发了反抗清王朝腐败统治的"太平天国"革命。
1856年10月,英国和法国在沙皇俄国和美国的支持配合下,联合发动了新的侵华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其目的是要攫取更大的殖民利益。
他们先在广州两度挑起战端,但未达到予期愿望。为了对清政府直接施加压力,就决计陈兵京城。侵略军于1858年5月近逼天津,清政府被迫分别与英、法、俄、美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天津条约"。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绕经北京城东北郊直扑圆明园,当时,僧格林沁、瑞麟残部在城北一带稍事抵抗,即行逃散。法军先行,于当天下午经海淀,傍晚即闯至圆明园大宫门。此时,在出入贤良门内,有二十余名圆明园技勇太监同敌人接仗。
"遇难不恐,奋力直前",英勇抗击。但终因寡不敌众,圆明园技勇"八品首领"任亮等人以身殉职。至晚7时,法侵略军攻占了圆明园。管园大臣文丰投福海而死。
1950年,周恩来曾指示:遗址要保护好,地不要拨出去,以后有条件可修复。曾计划将中国科学院北京植物园定址于此。
但1960年园内土地大多被附近生产队改为农田,大量人口迅速涌入,相继拆除了圆明园福海石驳岸、舍卫城残余城墙及地基、万春园三孔桥、运料门、长春园七孔闸等残存建筑,以及残留的全部园墙。
并砍伐了园内残存的唯一一株花神庙古树。特别是1975年以后,各单位在园内大量平毁土山、填平湖泊、砍伐树木,修建工厂、养猪场、养鸡场,圆明园遗址原有山形水系和残存的古树植被彻底消失,尤其以绮春园被占用破坏的最严重。
内容简介:
课文语言简洁,结构严谨,构思颇具匠心。题目为“圆明园的毁灭”,却用了大量的篇幅写它辉煌的过去,把美的东西毁灭了,这真是一个悲剧,更能激起读者的痛心与仇恨。
第一自然段概括阐明了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与文章的结尾提到的“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首尾呼应,作者的痛惜、愤怒之情跃然纸上。
第二至四自然段详尽地介绍了圆明园的布局、建筑风格及收藏文物的珍贵,再现了圆明园当年的宏伟壮观。
第五自然段用精练、准确的语言介绍了圆明园毁灭的经过。
1856年10月,英国和法国在沙皇俄国和美国的支持配合下,联合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绕经北京城东北郊直扑圆明园,当时,僧格林沁、瑞麟残部在城北一带稍事抵抗,即行逃散。法军先行,于当天下午经海淀,1860年10月6日傍晚,侵略军闯入圆明园大宫门。此时,在出入贤良门内,有二十余名圆明园技勇太监同敌人接仗,“遇难不恐,奋力直前”,但终因寡不敌众,圆明园技勇“八品首领”任亮等人以身殉职。
至晚7时,法侵略军攻占了圆明园。从第二天开始,军官和士兵就疯狂地进行抢劫和破坏。为了迫使清政府尽快接受议和条件,英、法联军洗劫两天后,向城内开进。
1860年10月7日,英法侵华头目闯进圆明园后,立即“协派英法委员各三人合议分派园内之珍物。”法军司令孟托邦当天即函告法外务大臣:“予命法国委员注意,先取在艺术及考古上最有价值之物品。
予行将以法国极罕见之物由阁下以奉献皇帝陛下(拿破仑三世),而藏之于法国博物院。”英国司令格兰特也立刻“派军官竭力收集应属于英人之物件。”法英侵略军入园的第二天就不再能抵抗物品的诱惑力,军官和士兵们都成群打伙冲上前去抢劫园中的金银财宝和文化艺术珍品。
1860年10月11日英军派出1200余名骑兵和一个步兵团,再次洗劫圆明园,英国全权代表詹姆士·布鲁斯以清政府曾将巴夏礼等囚于圆明园为借口,将焚毁圆明园列入议和先决条件。命令米切尔中将10月18日率领侵略军三千五百余人直趋圆明园,纵火焚烧。这场大火持续了三天三夜。
1860年10月18日,3500名英军冲入圆明园,纵火焚烧圆明园,大火三天三夜不灭,烟云笼罩北京城,久久不散。这座举世无双的园林杰作被一齐付之一炬。
事后据清室官员查奏,偌大的圆明三园内仅有二三十座殿宇亭阁及庙宇、官门、值房等建筑幸存,但门窗多有不齐,室内陈设、几案均尽遭劫掠。自此同时,万寿山清漪园、香山静宜园和玉泉山静明园的部分建筑也遭到焚毁。圆明园及附近的清漪园、静明园、静宜园、畅春园及海淀镇均被烧成一片废墟。
扩展资料:
英国人焚毁圆明园最直接的原因是要迫使清政府尽快地接受他们提出的条件,签订和约,以便他们能够按原定的计划从北京撤出。英法联军从香港出发的时候,还是春天,他们的军官和士兵,身着春装,但是北京到了11月天气就冷了,天气寒冷对英法军队是很不利的,所以英法联军在出发的时候就定下了撤军的日期,在11月1号以前,要撤离北京。
但是他们提出的条件非常苛刻,奕?不敢接受,所以不敢跟英法接触,一直到了10月15号还没有动静。额尔金认为焚毁圆明园可以对清统治者产生震慑作用。事实证明他的判断是正确的,受此打击,奕?完全接受了英法提出的一切条件。在10月24日,25日,分别和英国公使额尔金,法国公使葛罗,交换了《天津条约》的批准书,并且订立了中英、中法《北京条约》。
百度百科—圆明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