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10 植保无人飞机
新农人的第一台植保机
搭载 10 公斤作业箱,T10 植保无人飞机喷幅可达 5 米,作业效率每小时 100 亩。全新折叠桁架式结构,结实可靠,可高效收展,方便搬运,转场作业更从容。
轻巧便捷,省心作业
T10 植保无人飞机主体结构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轻量化的同时保证整机强度。机身可快速折叠,折叠后机身缩小 70%,便于运输。电池及作业箱支持快速插拔,补给效率大幅提升。
前后 FPV,进退有度
T10 搭载双 FPV 摄像头,前后视野一目了然,无需转弯便可洞见飞行状况。同时,高亮探照灯让夜视效果提升 1 倍,照亮你的夜晚飞防路,夜间作业更有数。
三重结构保障
无惧药液侵袭
控制模块采用全封闭式结构,核心元件三层防护,整机防护等级 IP67。无惧药液、尘土、肥料侵袭,防尘防水抗腐蚀,结实耐用。折叠机构到位自检,一键锁紧,双重防松。操作更安全,作业更安心。
两电一充,循环轻松
循环 1000 次,作业 10000 亩
配套设备减少,转场作业更简单。全新 T10 智能电池保内循环 1000 次,作业达 10000 亩,超长寿命,大幅降低作业电池成本。搭载充电站或充电管家,7 分钟完成极速充电,仅需两组智能电池和一台充电器、或一台充电站即可循环作业。标配安全箱,保障电池安全。
播撒系统 3.0 (10 KG)
快速切换,高效播撒
搭配 T10 植保无人机,三分钟切换播撒功能。播撒箱容量 10 公斤,最优播幅 7 米[4],每小时可播种 84 亩[5]。实时重量监测,搭载阻旋式传感器,无料报警更精准。整机防护等级 IP67,可水洗耐腐蚀,胜任化肥、种子、饲料等多场景播撒作业。配合数字农业解决方案,实现变量播撒,助力减肥增收。
云端三维农场 ,现代数字农业
通过智慧农业云平台即可直接对果树、农田场景进行云端建图,生成智能作业航线。数字农田解决方案搭载 AI 识别系统,可高效巡田,识别作物长势,监控病虫害,对农情进行监测。搭配精灵 4 多光谱版,结合农田处方图,实现精准变量施肥。
蹚出“新路子”培育“新农人”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作为农科优势突出的综合性大学,扬州大学始终心怀‘国之大者’,扎根中国大地,聚力培养卓越‘新农人’。”扬州大学党委书记说。
地方出卷,高校答题。返乡顶岗实习就是“准村官”们的必修课之一。该校“张家港班”本科生周某回到家乡张家港市锦丰镇,分别在乐杨村、西港村村委从事农业政策普及、乡村文明卫生管理等工作,至今已半年有余。
为了大力提升学生强农兴农本领,学校通过校地联动,创设校内外“双课堂”“双导师”“双论文制”,助力学生在广袤的田野上写就“一懂两爱”大论文。江苏省兴化市千垛镇孙张村的油菜种植示范基地正是学校打造的“双课堂”之一。该校20余名本硕博学生在此当起“田管家”,将该校冷锁虎教授团队研发的油菜毯状苗育苗和机械化移栽技术“种”到油菜田里。
卓越“新农人”不仅要理念新、懂技术,还要会经营、善管理、能创新。在扬州大学文汇路校区试验田上空,一架无人机在“专业飞手”的操控下,灵活自如地按照规划路线低空飞行、往返穿梭。“无人机拍摄的苗情照片,将实时传送至电脑端,立即生成农情监测数据,为制定精准的生产管理方案提供科学决策,实现了‘慧’巡田、‘慧’种地。”该院博士研究生一边操作、一边说。
学校聚焦现实需求,动态调整培养方案,开设“智慧农业管理”“乡村振兴理论与实践”“农村社会治理”等课程,组织开展“大田种植训练计划”,分田到班、责任到人,让学生全程参与每年两季作物的“种、管、收、售”,系统培养学生自主生产、自主管理、自主经营等能力。
“围绕乡村振兴战略需求,我们贯通本硕博培养,依托学校实验农牧场、
现代农业产业园等30多个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创构实施涵盖劳动实践、社会实践、科研实践、创业实践、生产实践等五位一体交叉递进式的产学研教协同实践育人体系。”多形式、多平台的锻炼,让学生带着理论思考下田、带着实践体会回校,才能真正打通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耦合联动的“最后一公里”。
扬州大学顺应“三农”事业的时代要求,携手地方政府开展“订单式”培养,开设“张家港班”“常熟班”等,至今已培养了400多名“宽博知识、宽精技能、宽厚素质”“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干得好”的“新农人”,创设了供需适配、校地共育、全程赋能的“扬大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