鳖是以底栖生活为主的水生动物,如池塘中单养鳖,则大部分水域空间被浪费了。因此,应在鳖池中混养一定数量的鱼类,以发挥水域的潜在力。下面我们了解一下鱼鳖混养技术相关问题。
一、鱼鳖混养技术要点
混养池以饲养成鱼和培育大规格鱼种为宜。如幼鳖池中可放养5厘米左右的小规格鱼种,培育成大规格鱼种;成鳖池和亲鳖池可放养15厘米大规格鱼种,以饲养商品鱼。
鱼类的主要种类和搭配种类,依池塘具体情况而定。如以鲢鱼为主,一般搭配比例为鲢鱼占50%-60%.草鱼、鳊鱼占20%,鳙鱼占10%-15%,鲤、鲫占5%-10%,合计每0.07公顷放养900余尾。如放养鲢、鳙鱼规格为13-20厘米,草鱼、鳊鱼为10-13厘米,经近1年饲养,鲢鱼尾重可达650克左右,鳙鱼尾重可达800克左右,草鱼尾重可达1300克以上。
二、哪些鱼类可以鱼鳖混养
实践证明,凡是滤食性、杂食性和草食性的鱼类都可以与鳖混养。如鲢、鳙、大阪鲫等可充分利用水中的浮游生物。鲤鱼、鲫鱼、罗非鱼等可存食残余饲料、鳖的粪便和有机碎屑。草鱼、鳊鱼可除去池中杂草(水陆生植物)。但是鳖池中不能混养青鱼,因青鱼以螺、蚌为主要食料,这与鳖的食性有矛盾。
三、鱼鳖混养的好处1、鳖对水体有增氧作用
鳖是用肺呼吸的,必须经常浮到水而进行呼吸。它从水底到水面的往返运动,增强了上下水层的垂直循环,使表层的过饱和溶氧扩散到底层,弥补-水中溶氧量的不足。同时,底层的废气也由于鳖在底层爬行或上下运动而被带到水面逸出,减少了有毒气体的危害。
2、净化水质鳖在水底柄动,能加速池底淤泥中有机物的分解,使水质变肥,既起到降低有机物牦氧和缓解水质变化的作用,又有利于滤食性鱼类的生长。
3、提高了饲料利用率在鳖饲养过程中,一些有机废弃物,如残余饲料、粪便沉入池底,会污染水质。混养鱼类后,鱼类不仅可直接摄食残余饲料和粪便,而且这些有机物还能肥沃水质,使浮游生物和底栖生物大量繁殖,也间接为鱼类和鳖提供了活的饲料。
4、减少鱼病的发生鱼鳖混养后,一些病鱼和死鱼成为鳖的美餐。这样,就防止了病原体的扩散和传播,杜绝了鱼病的根源。
在同一养殖水体中,既养河蟹,养鱼,又养青虾,这是一种高效生态混养模式。按其养殖类型,可分为池塘、稻田和大水面三种虾蟹鱼混养模式。实行虾蟹鱼混养,既增加了养殖对象,又提高了养殖产量。一般以养蟹为主的池塘,每亩产青虾30千克左右,产河蟹50~80千克,产常规鱼100千克左右。每亩产值一般都在5000元以上,高的达万元以上,效益很好。主要养殖技术要点为:
(1)放好虾、蟹、鱼种苗
河蟹应以饲养大规格商品蟹为主,放养蟹种规格为80~160克/千克。池塘、稻田等养殖水面,每亩可放400~600只,大水面每亩200只。混养青虾应采取两季虾的养殖模式,冬季在蟹种放养后,每亩放规格为2.5~3厘米的虾种10~15千克,5月中旬开始轮捕,7月每亩再补放1.5厘米的虾苗1万尾左右。鱼种放养,以饲养异育银鲫为主养鱼,适当搭养鲢、鳙、草鱼、鲂,放养量视塘口条件和饲养管理水平而定,并适量套养鳜。放养的蟹种、虾种、鱼种都要求体质健壮,规格整齐,无病无伤,活力强,以提高放养的成活率。
(2)强化喂养
虾、蟹、鱼同池混养,养殖的品种和放养的数量增加了,投喂的饵料量也要相应增加。虾、蟹的日投饵量,为虾、蟹体重的10%左右。
(3)加强管理
一是要坚持勤换水,加强对水质的监测。坚持每天早晚巡池,观察水质变化;一般每10天左右换1次水,每次换水1/3;按时开机增氧;每半个月泼洒1次生石灰水,每亩每次用量10千克,溶化后全池泼洒,既消毒又调节水质,池水溶氧保持在5毫克/升以上,pH 7~8.5,透明度40厘米左右。二是要加大病害防治力度,把病害防治工作贯穿到整个养殖过程中,要彻底清塘消毒,进水严格过滤,放养的种苗质量要好,投喂的饵料要新鲜、适口,加强水质管理,定期用生石灰和药物进行水体消毒和病害防治工作。三是要搞好防逃设施建设与维护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