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赣鄱先锋是江西省的最高荣誉称号,是表彰在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建设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单位和个人的荣誉称号。
新时代赣鄱先锋是江西省颁发的最高荣誉称号之一,旨在表彰在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建设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单位和个人。获此殊荣的单位和个人必须具备如下条件:一、在农业现代化、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科技创新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并为其他群众利益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二、在新时期率先垂范、奋发有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了积极贡献,展现了中国***员为民族、为人民不断奋斗的精神风貌;三、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价值导向,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党的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赢得了党和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护。获得新时代赣鄱先锋荣誉称号,是对获得者过去所做出突出贡献的肯定,也是对其未来更加注重社会责任和担当的要求。同时,获得者还将获得省级嘉奖,并享受相关荣誉待遇。
新时代赣鄱先锋和其他荣誉称号有什么区别?新时代赣鄱先锋是江西省颁发的最高荣誉称号之一,是表彰在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建设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单位和个人的荣誉称号。而其他荣誉称号的设置标准和颁发对象则不尽相同,例如“五小”企业、红旗集体、劳动模范等都是针对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荣誉称号。此外,不同荣誉称号的评选标准、评委会和奖项设置也会有所不同,但总体的目的都是为了表彰在各自领域内取得突出成就的人和组织。
新时代赣鄱先锋是表彰在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建设中做出突出贡献的最高荣誉称号,获此殊荣的单位和个人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与其他荣誉称号相比,新时代赣鄱先锋的评选标准和颁发对象有所不同,但总体目的都是为了表彰在各自领域内取得突出成就的人和组织。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第一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自治州、县、自治县、市、市辖区、乡、民族乡、镇设立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第二条 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设立常务委员会。第三条 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自治机关除行使本法规定的职权外,同时依照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和其他法律规定的权限行使自治权。
赣鄱正品怎么申请
“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当我们的目光掠过中国地图时,或许会忽略这样一块图形:它像一片树叶,绽开些许春意;又像一轮帆船,勃发些许英姿——这块版图,它落在我们视野下方,只有移动目光才能把它仔细端详。
这块署名为“江西”的土地,自古号称“文章节义之邦”,历史悠久绵长,文化异彩纷呈,人才层出不穷,是一个有着浓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有着丰富文化资源的文化大省。“初唐四杰”之冠王勃的千古绝唱,毫无保留地描绘出它所散发的无穷魅力。
近年来,江西省立足本省与“金”、“木”、“水”、“火”、“土”相对应的资源优势,结合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以推介“铜都”、“绿都”、“洪都”、“红都”和“瓷都”为契机,把江西打造成自然环境好、休闲品位高、生活质量优、文化氛围浓的中部“生态休闲旅游胜地”,推动江西文化不断行远播广。 “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20年前,一座沉睡3000多年的商代大墓在江西省新干大洋洲被发现,可与安阳殷墟商王墓媲美,被誉为“江南青铜王国”,出土青铜器、玉器等多达2000多件,以其数量众多、种类繁杂、特点鲜明,享誉海内外。这一重大发现,不仅弥合了江南文明历史的断层,也与四川三星堆青铜文化交相辉映,谱写铸就了中国商周青铜文明辉煌的篇章。
江西德兴铜矿,有“中国铜都”之称,是亚洲最大的露天铜矿,也是亚洲第一大斑岩铜矿,已探明储量并开发矿产30多种,年产铜居全国之首。在此可以领略灿烂的铜文化,感受历史悠久的华夏文明。
2009年2月7日,江西省省长吴新雄来到江铜工业园,视察生产经营情况。吴新雄高度赞扬江铜对江西工业的贡献,强调江铜是江西工业的重点骨干企业,对经济影响大、贡献大。今年,江铜努力保持满负荷生产,按照最大产能安排生产任务,就是保增长,保就业,保稳定,就是为江西经济作贡献。作为全省工业的领头羊,江铜要继续保持争先的锐气,在挑战中奋进,在竞争中突围,为实现江西在中部崛起作出新的贡献。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江西是旅游资源大省,又是生态资源大省,森林覆盖率达60.5%,位列全国第二,青山绿水在旅游业中唱主角。全省拥有庐山、井冈山、三清山等11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其中庐山、三清山先后作为文化和自然遗产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鄱阳湖、井冈山等7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36处国家级森林公园,与“中国最美乡村”的婺源都成为国内外游客热捧的对象。2008年江西全省接待游客8103万人次,同比增长15.6%,旅游总收入559亿元,同比增长20.6%。
赣鄱大地巧夺天工的江山胜景,孕育出美丽的江南美景,可谓“山水皆美景,满目收不尽”。为实现从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强省迈进,江西省采取一系列措施,并取得明显成效,其中生态旅游表现出强大的发展后劲与势头。
2009年1月17日,“2009中国生态旅游年江西启动仪式”在抚州举行。今年是国家旅游局确定的生态旅游年,主题为“走进绿色旅游,感受生态文明”。江西充分发挥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优势,加大市场营销力度,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提高旅游通达能力和管理水平,加大旅游资源保护和开发力度,着力打造一批生态旅游精品工程,全面提升江西生态旅游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鄱阳湖上都昌县,灯火楼台一万家。水隔南山人不渡,东风吹老碧桃花。”
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泊,是我国重要湿地,在长江流域发挥巨大的调蓄洪水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等生态功能,是我国十大生态功能保护区之一,也是世界自然基金会划定的全球重要生态区之一。
作为江西的“眼睛”,它因“泽国芳草碧,梅黄烟雨中”的湿润季风型气候,成为著名的鱼米之乡。每年秋末冬初,成千上万只候鸟从俄罗斯西伯利亚、蒙古及中国东北等地飞来,直到翌年春离去。如今,保护区内鸟类已达300多种,近百万只,其中珍禽50多种,是世界上最大的鸟类保护区。尤其可喜的是在这儿发现了世界上最大的白鹤群,它被誉为“白鹤世界”、“珍禽王国”。
2008年7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文化建设高峰论坛在南昌举行。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文联主席孙家正作了《文化视角看江西》的主旨演讲,来自省内外的领导、专家和社会各界人士共谋文化建设大计,共襄科学发展盛举。
江西省文化厅厅长李玉英说,推进鄱阳湖生态文化建设正逢天时、地利、人和。天时,就是国内外注重文化发展的大势和江西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和有力保障;地利,就是江西丰富而弥足珍贵的文化资源,独特而色彩斑斓的艺术品种,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和取之不竭的源泉;人和,就是全省干群一心一意谋发展浓厚氛围的形成,全省上下注重科学发展理念的确立,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
江西是著名的红土地,是革命战争时期全国最重要的革命中心,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旧址、故居及纪念建筑物数量多、分布广,红色资源在数量和层次上都位居全国前列。凭借丰厚的红色资源,江西率先在全国提出“红色旅游”,首个推出省一级的红色旅游规划,推出红色旅游线路,精心打造红色品牌。如今,红色旅游正以星火燎原之势燃遍赣鄱大地。
江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发展红色旅游,成立了红色旅游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推进红色旅游发展的政策措施,协调解决了红色旅游发展的重大问题。近年来,江西完成了重点红色旅游景区建设方案,投入上百亿元加强旅游交通、景区景点的保护和建设等。其中,投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以及革命文物修缮、保护、开发的资金多达10多亿元。红色资源开发在创新、探索、实践中健康发展,旅游品位也不断提升。
为大力弘扬井冈山精神,传承红色经典和先进文化,江西省组织创排了大型情景歌舞《井冈山》和大型实景演出《井冈山》。前者自2005年公演以来,演出近300场;后者于2008年10月1日首演,反响强烈,好评如潮,被誉为红土地又一部艺术经典。它由《印象·刘三姐》的创作班底倾力打造,总投资1亿元,以井冈山自然景观为背景,在环山与水库中建造与自然、人文环境相协调的建筑景观作为舞台,演员多达600多名,均为井冈山地区普通群众。《井冈山》共分为序幕《血》和《旗》、《灯》、《情》、《火》、《路》五幕,精心制作的舞台、绚丽的灯光、宏大的场面以及演员们的完美演绎,为观众奉上了视听盛宴。 “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
江西景德镇素有“瓷都”的美誉,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其瓷器源远流长,闻名中外。世界也因瓷器而认识中国。
“新平冶陶,始于汉世”,景德镇制瓷已有1700多年历史。它集各地名窑之大成,汇聚制瓷技艺之精华,形成独具特色的景德镇瓷器,以品种繁多、装饰丰富、造型优美、制作精良而著称于世。
景德镇制瓷在清朝达到历史高峰,技术更趋娴熟精湛,品种尤为丰富多彩,高温颜色釉“晶莹纯全”,珐琅彩、粉彩精细秀雅。康熙时期的青花、三彩、五彩风格别致,雍正时期的墨彩朴素清逸,乾隆时期的青花玲珑和仿古瓷雕等特种工艺瓷巧夺天工,出神入化,令人惊叹。
而今,瓷器已成江西在全国乃至世界最具识别性的风物之一,千年以来形成的瓷文化更可谓是江西文化里精致华美的一章。2008年5月,作为北京奥运会主要文化演出活动之一,大型原创舞剧《瓷魂》在北京天桥剧场上演。由江西省歌舞剧院、省军区文工团演绎的《瓷魂》以景德镇一个家喻户晓的“以身塑瓷”的爱情故事为主线,展陶瓷艺术之精灵。
江西省歌舞剧院院长徐向东说,《瓷魂》以景德镇陶瓷文化为题材,通过特点鲜明的民族和地方特色舞蹈,结合现代舞蹈元素,表现了中国千年陶瓷文化的精粹,高品位的文化底蕴在大气、绚丽、现代的舞台艺术中演绎出陶瓷文化“日新不弊”的创造精神。
自古以来,江西以其秀丽的山水、丰富的物产羁绊着无数骚人墨客的视线。在诗人的眼中,江西的山河是如此美丽,江西的文化是如此灿烂。循着诗人的诗句,游走在赣鄱大地之中,眼前展现一道道耐人寻味的人文景观,让人不得不痴迷于深厚悠久的赣鄱文化,也看到了赣鄱文化崛起的曙光。
第三届江西“生态鄱阳湖·绿色农产品”博览会(以下简称农博会)12月2日在南昌绿地国际博览中心拉开帷幕,会期4天。
2021年12月8号为期4天的第三届江西农博会圆满落幕并召开表彰大会。本届农博会交易成果丰硕,现场总零售额突破1000万元,比上届增长近10%。
本届农博会以“生态鄱阳湖·绿色农产品”为主题,展示规模较大,展览展示面积超2万平方米,有超过520家企业和运营商参展。参展商中有21家国家级龙头企业、135家省级龙头企业,参展产品95%以上是商品化、品牌化农产品。4天展期时间,现场总零售额超1000万元,签约订单金额超过6590万元,现场直播带货大赛销售金额达到140.71万元。新增“一元购”“打卡发圈”“集章赢好品”以及直播大赛等特色活动。“一元购”活动更是成功吸引5.5万人前来观展,派送活动产品超万份。
展会期间组织举办多场重要活动,除数字农业农村论坛、“赣鄱正品”品牌发布会、“品牌赋能·产品焕新”品牌论坛外,还发布了省级数字乡村试点县和农业物联网示范基地名单,公布了“赣鄱正品”第二批认证品牌名单、江西农产品“二十大区域公用品牌”“企业产品品牌百强榜”等,为江西省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为江西省农产品品牌建设推广了新形象。未来,江西省农业将更加注重农产品品牌建设,共同做大做强“赣鄱正品”认证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