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蔬菜生长用多大目的遮阳网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23 02:57:47
字号:

夏季高温季节蔬菜管理注意以下几点

夏天蔬菜生长用多大目的遮阳网

应用遮阳网覆盖技术防高温 

遮阳网具有遮强光、降高温、防暴雨冲击等多种功能,能有效地改善夏秋高温季节作物生长环境,达到稳定增产目的。在青菜、小白菜、早芹菜等速生叶菜上使用遮阳网,可提早播种上市,提高产量。在花菜、包心菜、番茄、辣椒、茄子等秋菜秧苗上使用遮阳网,可培育壮秧。常用的遮阳网有黑色、银灰色,银灰色遮阳网还具有避蚜的作用。覆盖方式有大棚覆盖、小拱棚覆盖和浮面覆盖。平面铺草也可起到遮阳降温的作用。

应用微滴微喷技术防干旱 

蔬菜微滴微喷技术是一项先进高效的灌溉技术。夏秋季,在蔬菜生产上应用微滴微喷技术,能有效减轻干旱对蔬菜生产的影响,抗灾保菜;能省工、省力、节水、减轻劳动强度;还能增湿、降温,改善田间小气候,调节土壤水、肥、气、热状况,促进蔬菜生长,使夏秋季叶菜的商品性得到较大改善。

应用农艺、物理、生物技术防害虫 农艺技术:大棚蔬菜落令后,应及时翻耕土壤,曝晒或高温闷棚,筑土埂灌水,撒施生石灰;也可采用水旱轮作、瓜类与葱蒜类轮作等多种轮作方式,改良土壤,杀灭土传病虫害。

物理、生物技术 综合运用杀虫灯、性诱剂、防虫网、印楝素等物理生物技术防治小菜蛾、斜纹夜蛾等高温型害虫,提高蔬菜害虫防治效果,确保蔬菜产品质量安全。

夏季大棚遮阳网种植蒜苗,箥菜技术,用啥办法能打破种子休眠期?

大棚不仅可以抵抗自然灾害,防寒保温,抗旱、涝,还能提早栽培,延后栽培,延长作物的生长期,达到早熟、晚熟、增产稳产的目的,深受生产者的欢迎。

但是关于大棚,你真的了解吗?

一、大棚构建

1、棚架类型和结构

塑料大棚的类型结构有很多种。

目前推广应用最多的有装配式镀锌薄壁钢管型(简称钢管大棚)和竹木圆拱型大棚两种。

主要用于番茄、甜(辣)椒、茄子、黄瓜等夏菜的春季早熟栽培和冬延后栽培,以及育苗、杂交制种等。

还有一种竹架小棚,常单独或与大棚配合(即大棚套小棚),用于冬春季茄、瓜类蔬菜育苗和春季早熟栽培。

钢管大棚

有两种规格:

一种是中心高2.2米、宽跨度4.5米,长20米,面积90平方米;

另一种是中心高2.5米,宽6米,长30米,面积180平方米。

使用寿命一般为15年。

为了降低生产成本,还可采用竹架大棚。

棚架以毛竹或小圆木为材料搭成,高2米左右,宽4~5米,一般使用寿命为3年。

2、覆盖材料

1.普通膜:

以聚乙烯或聚氯乙烯为原料,膜厚0.1毫米,无色透明。

使用寿命约为半年。

2.多功能长寿膜:

是在聚乙烯吹塑过程中加入适量的防老化料和表面活性剂制成。

市面上有的宽幅7.5米、厚0.06毫米,使用寿命比普通膜长一倍,夜间棚温比其他材料高1—2℃。而且膜不易结水滴,覆盖效果好,成本低、效益高。

3.草被、草扇:

用稻草纺织而成,保温性能好,是夜间保温材料。

4.聚乙烯高发泡软片:

是白色多气泡的塑料软片,宽1米、厚0.4—0.5厘米,质轻能卷起,保温性与草被相近。

5.无纺布:

为一种涤纶长丝,不经织纺的布状物。分黑、白两种,并有不同的密度和厚度,常用规格50克/?,除保温外还常作遮阳网用。

6.遮阳网:

一种塑料织丝网。常用的有黑色和银灰色两种,并有数种密度规格,遮光率各有不同。主要用于夏天遮阳防雨,也可作冬天保温覆盖用。

大棚搭建

选择向阳、避风、高燥、排水良好,没有土壤传染性病害的地方搭棚。

塑料薄膜维护

扣膜时要尽量避免棚膜的机械损伤,特别是竹架大棚。

在扣膜前,应先把架表面突出的部分削平,或用旧布包扎好。用弹簧固定时,在卡槽处应加垫一层旧报纸。另外要注意避免新旧薄膜长期接触,以免加速新膜的老化。在通风换气时要小心操作。

薄膜受冻或曝晒,会促进老化,钢管在夏天经太阳曝晒,温度可上升到60—70℃,从而加速薄膜老化破碎。

薄膜使用过程中,难免有破孔,要及时用粘合剂或胶带粘补。

二、环境特点与调控

大棚因有塑料薄膜覆盖,形成了相对封闭与露地不同的特殊小气候。

进行蔬菜大棚栽培,必须掌握大棚内环境的特点,并采取相应的调控措施,满足蔬菜生长发育的条件,从而获得优质高产。

1、大棚内环境条件

光照:

取决于棚外太阳辐射强度、覆盖材料的光学特点和污染程度。

新塑料膜的透光率为80~85%,被尘泥污染的旧膜透光率常低于40%以下。膜面凝聚水滴,由于水滴的漫射作用,可使棚内光照减少10~20%。

棚架和压膜线以及高秆蔬菜的架材都会遮光,在大棚管理上要尽可能避免和排除减弱棚内光照的因素。

2、温度

(1)温度变化规律:

大棚内气温日变化趋势与露地相同,但昼夜温差变幅大。

白天光照充足,如果薄膜密闭棚内温度升高很快,最高可达40~50℃,比棚外高20℃以上。阴雨天,增温效果差,夜间棚内最低气温一般比棚外高1~3℃。棚内地温比气温稳定,通常为10~20℃。

棚内气温也因位置不同而异,大棚横向分布为中间高、两边低,因此大棚中部的植株往往比两边的植株高大。大棚纵向分布,白天有太阳照射时,温度为顶部高、下部低,夜间、阴天则相反。

(2)逆温现象:

聚乙烯覆盖的大棚,冬季有微风晴朗的夜晚,棚内温度有时会出现比棚外还低的现象。

其原因是:

夜间棚外气温是高处比低处高,由于风的扰动,棚外近地面处可从上层空气中获得热量补充,而大棚内由于覆盖物的阻挡,得不到这部分热量。

冬天白天阴凉,土壤贮藏热量少,加上聚乙烯膜对长波辐射率较高,保温性略差,地面有效热辐射大、散热多,从而造成棚内温度低于棚外的现象。

(3)温度调控:

大棚的温度调控主要通过通风换气和加温来进行。

利用揭膜进行通风换气是降低和控制白天棚内气温最常用的方法,采用遮阳材料,减少大棚的受光量,也能防止棚内气温过高。

冬天,为了减少热量损失,提高气温和土温,棚膜要尽量盖严。可在大棚四周设置风障,大棚内设小棚再采用草片、无纺布、泡沫塑料等多层覆盖等措施。

也可采用加温措施提高温度,如用电热线提高土温,有条件地区可以利用工厂余热、地热水或煤炉等提高棚内温度。大棚内置放水袋(充满水的塑料袋),利用水比热大的特点,白天水袋大量吸收太阳光能,并转化成热能贮藏起来,夜间逐渐释放出来,可提高棚温。

3、空气湿度的调控

(1)大棚空气湿度的变化规律:

塑料膜封闭性强,棚内空气与外界空气交换受到阻碍,土壤蒸发和叶面蒸腾的水气难以发散。因此,棚内湿度大。

白天,大棚通风情况下,棚内空气相对湿度为70—80%。阴雨天或灌水后可达90%以上。棚内空气相对湿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夜间常为100%。棚内湿空气遇冷后凝结成水膜或水滴附着于薄膜内表面或植株上。

(2)空气湿度的调控:

大棚内空气湿度过大,不仅直接影响蔬菜的光合作用和对矿质营养的吸收,而且还有利于病菌孢子的发芽和侵染。

因此,要进行通风换气,促进棚内高湿空气与外界低湿空气相交换,可以有效地降低棚内的相对湿度。

棚内地热线加温,也可降低相对湿度。采用滴灌技术,并结合地膜复盖栽培,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可以大幅度降低空气湿度(20%左右)。

4、棚内空气成分

由于薄膜覆盖,棚内空气流动和交换受到限制,在蔬菜植株高大、枝叶茂盛的情况下,棚内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变化很剧烈。

早上日出之前由于作物呼吸和土壤释放,棚内二氧化碳浓度比棚外浓度高2—3倍,(330PPM左右);8~9时以后,随着叶片光合作用的增强,可降至100PPM以下。

因此,日出后就要酌情进行通风换气,及时补充棚内二氧化碳

另外,可进行人工二氧化碳施肥,浓度为800~1000PPM,在日出后至通风换气前使用。人工施用二氧化碳,在冬春季光照弱、温度低的情况下,增产效果十分显著。

在低温季节,大棚经常密闭保温,很容易积累有毒气体,如氨气、二氧化氮、二氧化硫、乙烯等造成危害。当大棚内氨气达5PPM时,植株叶片先端会产生水浸状斑点,继而变黑枯死;当二氧化氮达2.5~3PPM时,叶片发生不规则的绿白色斑点,严重时除叶脉外,全叶都被漂白。

氨气和二氧化氮的产生,主要是由于氮肥使用不当所致。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硫产生,主要是用煤火加温,燃烧不完全,或煤的质量差造成的。由于薄膜老化(塑料管)可释放出乙烯,引起植株早衰,所以过量使用乙烯产品也是原因之一。

为了防止棚内有害气体的积累,不能使用新鲜厩肥作基肥,也不能用尚未腐熟的粪肥作追肥。

严禁使用碳酸铵作追肥,用尿素或硫酸铵作追肥时要掺水浇施或穴施后及时覆土;肥料用量要适当不能施用过量。

低温季节也要适当通风,以便排除有害气体。

另外,用煤质量要好,要充分燃烧。有条件的要用热风或热水管加温,把燃后的废气排出棚外。

5、土壤湿度和盐分

大棚土壤湿度分布不均匀。靠近棚架两侧的土壤,由于棚外水分渗透较多,加上棚膜上水滴的流淌湿度较大。棚中部则比较干燥。

春季大棚种植的黄瓜、茄子特别是地膜栽培的,土壤水分常因不足而严重影响质量。最好能铺设软管滴灌带,根据实际需要随时施放肥水,是一项有效的增产措施。

由于大棚长期覆盖,缺少雨水淋洗,盐分随地下水由下向上移动,容易引起耕作层土壤盐分过量积累,造成盐渍化。因此,要注意适当深耕,施用有机肥,避免长期施用含氯离子或硫酸根离子的肥料。追肥宜淡,最好进行测土施肥

每年要有一定时间不盖膜,或在夏天只盖遮阳网进行遮阳栽培,使土壤得到雨水的溶淋。土壤盐渍化严重时,可采用淹水压盐,效果很好。另外,采用无土栽培技术是防止土壤盐渍化的一项根本措施。

三、大棚蔬菜周年茬口安排

大棚只有春季茄果类的早熟栽培,一年只利用4~5个月,利用率及效益不高。如果在秋冬季和夏季也利用大棚进行栽培、育苗及留种,可提高生产效益。

1、育苗—栽培型

其特点是冬季育苗→春季早熟栽培→夏季育苗→秋冬季栽培

冬季育苗一般在11月至翌年的3月中下旬,培育茄果类、瓜类和豆类秧苗。

3月中下旬定植,进行春季早熟栽培。

夏季6~8月份培育秧苗,如甘蓝、花椰菜、番茄等。

秋冬季栽培秋番茄、黄瓜、叶菜、芹菜、葱蒜等。

2、栽培型

以栽培蔬菜为主,结合育苗。

主要有两种形式:

一是春季早熟栽培茄子、番茄、黄瓜、辣椒等,夏季种植速生蔬菜,秋季栽培黄瓜、番茄、甘蓝、花椰菜,冬季栽培芹菜、菠菜、生菜、葱蒜类蔬菜。

二是间套作,春季进行番茄、辣椒早熟栽培,4~5月份在大棚拱杆旁种植丝瓜任其沿拱杆爬蔓,或在番茄生长后期,在畦边定植冬瓜,利用番茄的支架爬蔓;秋季种植生菜、菜心等;冬季进行育苗。

3、留种制种型

主要有两种方式:

一是以春季茄瓜类留制种为主,其茬口方式有冬季育苗→春季制留种→秋季栽培芹菜、甘蓝等。

一种是以冬春季十字花科自交不亲和采留种为主,夏季进行育苗、秋季栽培茄瓜类蔬菜。

大蒜是耐寒性蔬菜,适宜冷凉的气候条件,蒜种萌芽最适温度16―2O℃,超过3O℃将会强迫蒜种休眠,抑制蒜种萌发。所以采用传统直播方法,夏秋季节栽培出苗较差,产量较低,经济效益差,蒜农的积极性不高。笔者根据低温催芽原理在夏秋季节进行了低温处理蒜种培育蒜苗试验,结果蒜种出苗整齐,蒜苗产量高、上市较早,经济效益好。现将主要技术介绍如下。

1选种整地

夏秋季节种植蒜苗一般应选早熟、长势强、耐热、生长快、叶片宽厚、假茎粗而长的品种。

选择冷凉地区种植,土壤要求肥沃、疏松、排灌良好。耕翻、磨碎后每667m2施腐熟农家肥2500―3000kg、三元复合肥35~4Okg,然后扒平整畦,畦宽1.5―2.0m。

2种子处理

种子进行低温处理是夏秋季节培育蒜苗成功与否的关键。低温处理使其发芽整齐后播种,可以保证蒜种出苗率高,培育出高产蒜苗,从而获得较好的收益。低温处理蒜种的方法很多,可在山洞、窑洞、井水水面或防空洞等冷凉潮湿处催芽,有条件的可采用保鲜冷柜或冷库控温催芽。

方法一:播前15~20d(天),将选好的蒜种放在清水中浸泡12―18h(小时),捞出沥干水后放在1O~15℃冷凉潮湿的防空洞、山洞、窑洞中,或水井井面上。入窑或洞后把蒜种铺在潮湿地面上,厚7~10cm。催芽时先用7O%多菌灵1200~1500倍液或75%百菌清500―700倍液对窑或洞四周喷洒消毒,然后再均匀喷洒在蒜种上,用量以窑、洞四周及蒜种湿而不滴水为宜。放在井面上催芽的蒜种,先用木板平铺在井面上15―20cm处,然后把种子平铺在木板上,厚lO~13cm,适当盖上遮阳物,湿度保持在85%以上。2~3d(天)均匀翻动1次,使蒜种受潮均匀,发根整齐。在冷凉潮润条件下处理2O一25d(天),大部分蒜瓣发白根时即可播种。

方法二:用保鲜冷柜或冷库催芽。蒜种用清水浸泡8―12h(小时),捞出晒干后放在6―12℃的保鲜冷柜或冷库中,2~3d(天)均匀翻动1次,并适度淋水,处理l5~20d(天),大部分蒜瓣发白根时即可播种。

3田间管理

蒜种发芽整齐后及时播入土中,株距4―6cm,行距l2~15cm,播后覆1cm厚细土,每667m2用种150―200kg夏秋播种气温高、水分蒸发快,播后先在畦面浇透水,然后覆盖5~6cm厚的稻草或麦秆遮阳降温。以后还需注意适度浇水,保持土层内有足够蒜种发芽生根的水分,大雨时期注意排水。播种后15~20d(天)种芽陆续穿过稻草或麦秆,2O~25d(天)齐苗。齐苗后4―5d(天)用腐熟农家有机液肥进行第1次追肥,每667m2用量1500―2000kg,3~4叶时用腐熟农家有机液肥对0.2%的尿素进行第2次追肥,每667m2用量2000―2500kg,及时清除田间杂草。蒜苗生长6O一70d(天)时根据市场情况及时采收上市。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js/5_10838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