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蚯蚓喂禽类最好,蚯蚓粉也可与米、面等混合加工成饼干、面包等各种熟食品。
蚯蚓的具体用处如下:
1、对人类的药用和食用价值
蚯蚓是传统中药,具有解热、镇痛、平喘、降压、利尿和通经络的功能,可用于治疗高血压、哮喘、红眼、咽喉肿、水肿、风湿痛、半身不遂、头痛、发烧、烫烧伤等各种病症症状,还可促进新陈代谢,有利护肤美容。
蚯蚓作为食品也有鲜美味道和很高的营养价值,其营养成分,据试验含粗蛋白72%、糖类15%、脂肪10%、其它3%。其肉和牛、猪肉等混合可制成各种美味的副食品。
经过加工的蚯蚓粉也可与米、面等混合加工成饼干、面包等各种熟食品。
2、畜禽饲养动物蛋白饲料
鲜蚯蚓喂禽类最好,是营养丰富的高蛋白饲料。雏鸡用量可占日粮5 %,一个月以后中鸡可占10 -15%,育肥鸡和蛋鸡可占20%。
鸭对蚯蚓的消化能力特强,喂蚯蚓量还可适当加大。对草食畜如牛、羊 、兔等可加工成干粉或经蒸煮以后饲喂,因其含蛋白质比例高,喂后增产效益显著,如奶牛和奶山羊经喂蚯蚓干粉以后,可使泌乳量增产10-40%。
对杂食单胃牲畜如猪在使用时要谨慎一些,一般其喂量不要超过日粮的8 %。原因是蚯蚓体内含有一种γ蚁酸,喂量过多时会产生麻痹作用。
3、水产业喂养的高效饵料
一般爱好钓鱼者习惯都以蚯蚓作诱饵,可见蚯蚓作为饵料对鱼类的吸引力。可以说,各种鱼都喜欢吞食蚯蚓,特别在幼鱼阶段,其中鲤鱼、鲑鱼、河鳗是最爱吞食蚯蚓的鱼类,而鲢鱼、鳙鱼在幼鱼时也吞食蚯蚓,成鱼后则转食其它如底层腐殖质和浮游生物。
至于黄鳝、甲鱼、乌龟、蛙类、蝎子、哈蚧、蛇等各种特种水产业,无一不将蚯蚓作为重要食物,特别对蛙类有些地方经喂养后,改变了青蛙非活食不吃的习性,对促进蛙类饲养业的开拓发展有积极作用。
以蚯蚓为链条的循环农业,是利用蚯蚓自身的强大的消化功能,把农业废弃物进行综合利用来养殖蚯蚓,养殖原料很广,家畜(牛、羊、猪、马等)粪便结合农业废弃物(如瓜果蔬菜、农作物秸秆、草皮修剪物等)经过简单堆积发酵就可以直接养殖蚯蚓。尤其是瓜果和蔬菜废弃物是最理想的原料。
这些农业废弃物经过蚯蚓转化就变成高效有机肥(蚯蚓粪),蚯蚓粪使用在农作物、瓜果、蔬菜和经济林木上,不但能够增产而且还能改善品质,比如增加水果的含糖量,使果品外观更美,卖相更好。叶类蔬菜叶片增厚色泽深绿增产最明显。
扩展资料:
人们说蚯蚓是改良土壤的“功臣”,这话一点儿也不错。蚯蚓挖掘土壤,使土壤变松,并使空气和水容易抵达植物的根部。蚯蚓挖掘的洞穴与通道有助于土壤迅速排水。这些年来,有些国家的农民实行“免耕法”,他们用大量增加土壤中蚯蚓种群数量的方法来代替机械耕作,既节省了人力物力,又改良了土壤。?
蚯蚓对植物生长的贡献是巨大的。蚯蚓在土壤中纵向栖息,头朝下吃食,每天能吞吃相当于自身重量的有机物质,其中约有一半作为粪便排积在地面。据国家农业部肥料质检中心等单位对蚯蚓粪的检测,蚯蚓粪含氮磷钾分别为1.4%、1%、1%,含腐殖酸46%,含23种氨基酸,丰富的蚯蚓蛋白酶,每克蚯蚓粪有105×8个有益微生物(老化土壤只有105-106个),并具颗粒均匀、透气保水、无味卫生、肥效持久等特点。含水85%的蚯蚓粪在酷暑中晒15天,20厘米深处含水量仍达45%,大大增强土壤的抗旱能力。
蚯蚓粪中的蚯蚓酶还可以杀死土壤中的病毒、有害菌和对植物生长有抑制作用的物质。蚯蚓粪是一种理想的天然生物肥。 除此之外,蚯蚓还能降解、疏散土壤中的污染物。
由于污水灌溉,污染尘埃的沉降,土壤污染,而蚯蚓能在栖息的环境中吸收分解污染物质,如有机农药、重金属、放射性物质等。国外的一些工厂建造了高大的蚯蚓粪空气净化塔,有毒气体和恶臭气体经过这种塔,可以解毒去臭。在美国,正在研究利用蚯蚓来净化城市污水,使之变成净水,流回河中。
蚯蚓,世界上最有价值的动物。——达尔文
参考资料:
世界第一大米产出国是哪里
中国是研究应用杀虫植物最早的国家,20世纪30年代,中国就对烟草、鱼藤、巴豆、百部等植物进行过广泛的研究。《中国土农药》所记述的植物性农药就达220种之多,进入20世纪80年代,更多的研究者投身于有应用前途的杀虫植物资源的研究开发,《中国有毒植物》一书列入有毒植物1300多种,其中许多类具有杀虫(菌)作用或已被作为植物农药原料利用。国内有关植物源农药的研究更加系统深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对西北地区的杀虫植物资源作了系统调查,发现了有研究和开发价值的杀虫植物47种。四川大学对青藏高原东南部区域的杀虫、抑菌植物进行了调查和筛选,获得33科、90余属,220种植物的详细资料及活性情况,并进行数据库构建。华南农业大学对猪毛蒿、肉桂、齿叶黄皮、芸香、八角茴香等近10种植物精油的杀虫作用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就银杏、雷公藤、夹竹桃等近lo种植物精油对蔬菜主要害虫的杀虫活性进行了详细的评价,并明确了主要活性成分的结构式。中国有关植物源农药的研究内容涉及栋科、卫矛科、柏科、瑞香科、豆科、菊科等科属的多种植物,已有烟碱、苦参碱、栋素、茴蒿素和茶皂素等40余种植物源农药登记注册,生产厂家达50余家。研究较为系统深入的主要杀虫(菌)植物种类如下:
①除虫菊除虫菊是众所周知的杀虫植物,早在19世纪中叶即由西亚引入欧洲、美洲及日本。中国云南省等地在20世纪40年代中期开始从国外引种栽培。该类植物有效杀虫成分除虫菊素是除虫菊酯I,II(Pyrethrins],II);瓜菊酯Ⅱ,I](Ciner-insⅡ,II)和茉莉菊酯I,Ⅱ(JasmolinsI,II)等6个成分组成的复合植物杀虫剂,虽然应用多年,但昆虫产生抗性较小,因而除虫菊的开发又成为天然农药开发的一个热点。
②印楝印栋树(Azadirachtaindica)是一种亚洲干旱地区土生的亚热带树种。中南美洲一些国家栽培。树的各部分提取物,特别是其种子,对多种不同龄期的昆虫显示出抑制取食、驱避、毒性和干扰内分泌的作用。印栋子油作为天然植物杀虫剂已在发展中国家使用多年。印栋油中主要杀虫活性万分是印栋素(azadirachtin),一种三萜类化合物。在印楝素剂量达到O.1m/L时就表现出比较好的活性,且对人畜无害。鉴于其对环境和人畜的安全性,美国、印度及其他一些国家都在进行开发。如美国生产的MargosanO已作为商业专利登记,产品由种子抽提成分配制而成,环保部门已批准用于非食用性作物和苗圃;改良后的制剂在美国市场上也有销路。印度生产了“Neem-mark”,加拿大已开始考虑开发这类杀虫剂。缅甸则抽提印栋子油大量出口。印栋要求高温、气候干燥而又无台风侵害,中国海南、云南的不少地区很适合种植。华南农业大学于1986年在海南引种成功。并进行了少量的栽培。云南、四川等省也在干热河谷及干热区引种成功。
③苦皮藤苦皮藤(CelastrusangulatusMax.)是卫矛科(Celastraceae)的一种多年生木质藤本植物,长期以来产区农民认识到根皮具有杀虫活性,利用根皮粉、叶子粉防治一些蔬菜害虫,而被称为“菜虫药”。苦皮藤是中国学者最早系统研究的杀虫植物之一,从20世纪30年代起就开始了研究,其后没有间断,到80年代西北农业大学对其化学成分进行了深入研究,分离了杀虫有效成分苦皮藤素I(CelangulinsI-IV),确定化学结构为二氢沉香呋喃倍半萜类物质。同时进行了苦皮藤杀虫制剂各种剂型的杀虫药效实验,建立了质量控制的方法和标准,调查了该资源植物的分布,还试验了引种栽培。④瑞香狼毒瑞香科植物瑞香科植物约有50属500余种,中国有9属70余种,瑞香狼毒(StellerachamaejasmeL.)为该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有较高的杀虫活性,四川大学对瑞香狼毒的抗虫活性成分进行了深入研究”,首次从瑞香狼毒根中分离获得一类具有C6-C5-C6结构骨架的新活性化合物,对蚜虫和菜青虫具有较强的拮抗活性,在200ml/L浓度下,瑞香素对米象、玉米象的抑制率达100%。构效关系研究表明,活性化合物主链两端的苯环或六碳环结构是活性的核心结构之一。随着分子主链的不饱度增加,杀虫活性相应增加。杀虫机理研究表明,该类化合物对昆虫细胞膜Ca2+-Mg2+-ATP酶及AchE的活性具有强抑制作用,并对羧酸酯酶、GSTase也具有抑制活性。张国洲等,对瑞香狼毒乙醇提取物对菜粉蝶幼虫、亚洲玉米暝幼虫和桃蚜有很强的生物活性,采用活性跟踪方法,从中已分离鉴定出4种活性成分(伞形花内酯、瑞香亭、狼毒色原酮和β-谷甾醇等)。
中国是世界第一稻米生产国。
根据世界粮农组织2011年的统计数据,中国稻米产量为:202667270吨(约2亿吨),列世界第一。
世界稻米产量排名前20名(单位:吨):
1、中国? 202667270
2、印度? 155700000
3、印尼? 65740900
4、孟加拉国? 50627000
5、越南? 42331600
6、泰国? 34588400
7、缅甸? 32800000(粮农组织估计)
8、菲律宾? 16684100
9、巴西? 13477000
10、柬埔寨? 8779000
11、日本? 8402000
12、美国? 8391870
13、韩国? 6304000(非官方数字)
14、巴基斯坦? 6160400
15、埃及? 5675030
16、马达加斯加? 5078420
17、尼日利亚? 4567320
18、尼泊尔? 4460280
19、斯里兰卡? 3874800
20、老挝? 3065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