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概述
别名蒜瓣子草、羊胡子根、地参。
为百合科知母属植物知母(Anemarrhena asphodeloides Bunge)的根状茎。性味功能:苦、寒、清热除烦,润肺滋肾。主治烦燥口渴、肺热燥咳、消渴、午后潮热等症。临床常用药,不仅清肺火,又能清胃火,特别是清虚热、胃阴热等虚热症。西北干旱半干旱,建山川秀美工程是个好看的草。主产于山西、河北、内蒙古。此外东北、陕西、甘肃、山东等省、自治区也有分布。
二、 植物特性
知母为多年生草本。全高60~130厘米,叶由基部丛生细长披针形,长33~66厘米。花茎自叶丛中长出,直立,圆柱形,总状花絮,花淡紫色。果实长椭圆形,内有多数黑色种子。根茎横生于地下,略呈扁圆形,上面密生金**长绒毛。
三、 生长特性
适应性很强,野生于向阳山坡地边。草原和杂草丛中。土壤多为黄土及腐殖质壤上。性耐寒,北方可在田间越冬,喜温暖,耐干旱,陈幼苗期须适当浇水外,生长期间不宜过多浇水,特别在高温期间,如土壤水分过多,生长不良,且根状茎容易腐烂。土壤以疏松的腐殖质壤上为直,低洼积水和过劲的土壤均不宜栽种。
四、 栽培技术
1、选地整地
选向阳排水良好、疏松的腐殖质壤上和沙质壤上种植,但对土壤要求不严格,也可用山坡、丘陵、地边、路旁等零散土地栽培。每公顷施腐熟的厩肥45000千克,加过磷酸钙600千克,草木炭15000千克(如土壤偏酸,撒点石灰粉既可作肥料,又能调节酸度),撒入地内,深耕细耙,整平后,做130厘米宽平畦。
2、繁殖方法
用种子和分根繁殖。
a种子繁殖
播种分直播和育苗移栽,分春播和秋播,以秋播(10-11月)为好,翌年4月出苗,出苗整齐。用于种子直接播种,行距20厘米,育苗移栽行距10厘米,开沟1.5~2厘米,把种子均匀撒沟内,覆土盖平、浇水。出苗前保持湿润,约10~20天出苗,每公顷播种量7.5~15千克,育一公顷地可移栽10公顷地,春季或秋季移栽。春播在4月初,春播需要种子处理,作种子的知母必须是3年以上知母结的种子,8~9月种子成熟后摘下,在3月中旬前进行种多处理。把种子放在60℃温水浸种8~12小时,捞出晾干外皮,再用湿沙:种子=2:1拌匀。在温暖向阳处挖坑,把种子放进去,盖土5~6厘米,上盖薄膜,四周压住。温度越高发芽越快。当多数种子芽伸出时即可播入大田。按行距26厘米开2厘米浅沟,将种子均匀撒入沟内,覆土盖平,稍加镇压后浇水,出苗前畦内保持潮湿。约20天出苗,种子发芽率40%,寿命2年。
b分根繁殖
秋季植株枯萎时或次春解冻后返青前,刨出两年生根茎,分段切开,每段长3-6厘米,每段带有2个芽,作为种栽。按行距26厘米开6厘米深的沟,按株距10厘米平放一段种栽,覆土后压紧。栽后浇水,土壤干湿适宜时松土一次,以利保墒。每公顷用栽1500~3000千克。为了节省繁殖材料,在收获时,把根状茎的芽头切下来作繁殖材料,方法同上。根茎加工药用。
3、田间管理
在苗高3厘米时,松土除草,并间苗。苗高6~9厘米时,按株距6~10厘米定苗。苗期若气候干旱,应适当浇水,生长期保持地内疏松元杂草。定植后苗高7~8厘米时除草,松土要浅。发芽前追施马牛猪粪、草木灰各1000千克,磷酸二氢铵50千克,追肥浇水1-2次。在分根的当年或直播的第二年,或者在苗高16厘米时,每公顷追施过磷酸钙300千克加硫酸铰195千克。在行间开沟,施后结合松土把肥料埋下。7-8月正是知母生长旺盛季节,每公顷喷1%硫酸钾溶液1200~1350千克或0.30%磷酸二氢钾溶液1500~1800千克,两周喷1次,连喷2次,下午4~5点喷为好。在有条件的地方,一年生苗松土除草后,或生长2~3年的苗在追肥后,每公顷盖麦草、麦糠、树叶等物12000~15000千克,顺沟盖,一年一次,连盖2~3年,中间不翻动,有利于维生物的分解,改变土壤结构,防止杂草丛生。除留种者外,将花薹剪去,促使报状茎粗大。第二年管理和第一年相同。
播种后,要经常保持畦面湿润,越冬前视天气和墒情,适时浇好越冬水。翌春发芽以后,若遇旱应适时浇水。雨季注意排水。种子繁殖生长二年后,或分株繁殖当年,于5~6月间即可抽薹开花。除留种田外,开花前应及时将花薹剪去。
4、病虫害防治
知母病害很少,虫害主要有蛴螬为害地下部。可用毒饵翻入土中毒杀。
蛴螬:幼虫咬食根部,造成根部空,断苗。
防治方法:白天可在被害植株报处或附近土下3-5厘米处找到。用灯光诱杀成虫,90%敌百虫1000倍液浇灌根部,毒饵诱杀。肥料充分腐熟。
五、 采收加工
分根繁殖者当年或次年即可收获,直接播种者3年收获。于10月上旬到地冻前,或早春出苗前均可。刨出根状茎抖掉泥土,晒干或烘干。干后去掉须毛即为毛知母,趁鲜剥去外皮,不能沾水,用硫磺熏3-4小时切片,再晒干或烘乾为光知母,也叫知母肉。1.5~2千克鲜根可加工O.5千克干货。
有关材料报道,知母须根与根茎的重量为1:1,且须根中有效成分含量达根茎的50%以上,故须根也可药用。一般于春秋两季采挖,去净枯叶、须根,晒干或烘干即为毛知母。趁鲜剥去根茎外皮,晒或烘干即得光知母,习称「知母肉」。由于知母皮占药材的比重较高,达15.6%,且有效成分和拟菌均高于毛知母和光知母,故知母采收加工时以不去皮为宜。药理、植化分析为知母须根入药及加工方法提供了科学依据,应引起临床加工业的重视。
采种母株宜选3年生以上植株,每株可长花茎5~6支,每穗花数可达150~180朵。果实成熟时易开裂,造成种子散落,故当蒴果黄绿色,将要开裂时,应及时分批采收、晾干、脱粒、去除杂质,置于燥处贮藏备用。
知母性寒味苦,有滋阴降火、润燥滑肠之功效。今天我就给大家整理了知母的种植技术,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知母的种植技术一、选地整地
秋季选排水良好、肥沃的沙质壤土地块深翻25~30厘米,至翌春解冻后结合春耕基施腐熟有机肥15.0~19.5吨/公顷、氯化钾90~105千克/公顷、复合肥900千克/公顷,并施杀虫剂12千克/公顷进行士壤消毒,然后粗细做成高10~15厘米、宽120~150厘米的旺,哇沟宽30厘米。
二、繁殖
(一)种子繁殖选三年生以上植株采种,可随熟随采,每株可采收种子5~7克。当年采收的种子发芽率为80%~90%,隔年种子发芽率为40%~50%,种子储存3年以上不能作种。种子繁殖有直播法和育苗移栽法。直播既可春播,又可秋播。春播于4月中下旬在修好的睦上按行距20厘米开浅沟,将种子均匀撒入,播量为15千克/公顷,然后覆士1.5~2.5厘米,上面再覆盖麦萃,并在旺沟浇水。气温15'C时,20~30天即可出苗,选连阴天揭掉麦草。4月份在修好的旺上按行距10厘米开浅沟条播育苗,生长1~2年后于春季萌芽前移栽。育苗移栽法是将10厘米宽行距繁育的知母苗隔行挖苗,然后在移栽地开穴移栽,每穴一株,栽后覆土,稍镇压,在旺沟浇水,未挖的繁殖地知母也按株距10厘米间苗定株。
(二)分株繁殖在早春未萌芽前挖出根状茎,选择丰满无病害的根状茎切成5~6厘米的小段,每段带1~2个芽,在旺上按20~25厘米行距开深5~6厘米、宽6~7厘米的沟,将切好的根状茎按10厘米株距横向摆于沟内,并覆土5厘米,栽植后刮平哇面,稍镇压即可。
三、田间管理
幼苗长出3片真叶时开始拔除杂草,并按株距10厘米间苗,以后每15天锄草二次。幼苗期常浇水保持士壤湿润,雨季注意排水。不留种的田块植株在抽墓时须剪除花茎。
四、收获与加工
以秋季采挖为宜,挖出后除去茎及须根,保留黄绒毛及浅**的叶痕及茎痕,晒干即为毛知母,去毛方可入药,用CY2型炒药机去毛,先将干燥好的知母倒入炒药机锅内,每锅装6千克,再倒人洗净的铁片20块,启动开关,冷锅拌炒,毛即自行脱落。如制盐知母,则先将干燥好的知母按规定量喷洒盐水,待盐水吸收后,倒入炒药机锅中,加入铁片,用文火拌炒到药干毛脱即可,用此法脱毛,脱毛率达95%以上,出品率达70%以上。
知母的简介知母(拉丁学名:Anemarrhena asphodeloides Bunge)也叫毛知母,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状茎,叶由基部丛生细长披针形,花茎自叶丛中长出,圆柱形直立,总状花絮,成簇,生在顶部成穗状;花粉红色,淡紫色至白色;果实长椭圆形,内有多数黑色种子,花果期6~9月。知母中国各地都有栽培,抗旱抗寒能力强,干旱少雨的荒山、荒漠、荒地中都能生长,是绿化山区和荒原的首选品种,全年各季节都能播种,主要是春播或夏播。
该种干燥根状茎为著名中药,性苦寒,有滋阴降火、润燥滑肠、利大小便之效。属清热下火药,主治:温热病、高热烦渴、咳嗽气喘、燥咳、便秘、骨蒸潮热、虚烦不眠、消渴淋浊。有"毛知母"与"知母肉"之分。最主要产区在河北。中药别名:兔子油草、大芦水、妈妈草、蒜瓣子草、羊胡子根、地参等。
知母相关论述1、《神农本草经》:?主消渴热中,除邪气肢体浮肿,下水,补不足,益气。?
2、《名医别录》:?疗伤寒久疟烦热,胁下邪气,膈中恶及风汗内疸。?
3、《医学启源》:?知母,《主治秘要》云作利小便之佐使,肾中本药。上头、引经皆酒炒。刮去毛,里白者佳。?
4、《本草纲目》:?肾苦燥,宜食辛以润之;肺苦逆,宜食苦以泻之。知母之辛苦寒凉,下则润肾燥而滋阴,上则清肺金泻火,乃二经气分药也;黄柏则是肾经血分药,故二药必相须而行,昔人譬之虾与水母,必相依附。?
5、《本经逢原》:?知母,《本经》言除邪气肢体浮肿,是指湿热水气而言。故下文云下水,补不足,益气,乃湿热相火有余,烁灼精气之候,故用此清热养阴,邪热去则正气复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