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关于县畜禽养殖污染情况的调查报告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22 22:11:19
字号:

一、畜牧业基本情况

2019关于县畜禽养殖污染情况的调查报告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帮助下,竹溪畜牧兽医工作以“创机制、强基础、提质量、增效益”为抓手,强化争先进位意识,突出工作重点,攻克发展难点,各项工作取得较为显著的成绩,畜牧兽医事业得到长足健康发展。一是畜牧经济稳步增长:2012年,全县畜牧业总产值达到8.96亿元,比2010年的5.57亿元增长61%,占大农业产值的比重由2010年的26.9%提高到27.6%;农业人口人均畜牧业产值由2010年的1867元增长到2976元。2012年,猪、牛、羊、禽出栏量分别为27.4万头、2.04万头、5.57万只、105.5万只,肉类总产量2.56万吨,禽蛋产量达到3300吨,与2010年相比,增幅均在两位数以上。畜牧生产快速发展,有效的保证了市场供给,丰富了城乡居民的“菜篮子”。二是规模养殖迅猛发展:通过政策措施引导,全程服务指导,典型示范带动,全县推广应用了生猪“150”、“300”、肉羊“1235”、肉牛“168”、禽蛋“156”、“生物发酵床”等科学养殖模式,社会各界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积极性高涨。截止目前,全县规模养殖场达到1052个,其中:生猪352个(省级标准化万头猪场2个),肉牛205个(国家级肉牛标准化养殖场1个),肉羊329个(1000只以上龙头企业1个),家禽166个(万只蛋鸡场3个)。全县标准化规模养殖“四级联创”示范场达到142个,其中:国家级创建1个,省级创建11个,市级创建33个,县级创建97个。被省农业厅授予“畜禽养殖标准化创建先进单位”。三是产业化格局基本形成:培植了兴科牧业、益盛园牧业、星成牧业、绿之恋、庆丰、绿源、诚信、高山食品等一批龙头企业,全县市级以上龙头企业达到3家;扶持建设畜产品加工企业3家,培育省级畜产品知名品牌1个,省级无公害畜禽产品产地认定、认证6个。组建专业合作社31个,带动1000余户养殖户走专业化经营之路。

 截至到2013年底,全县生猪出栏31万头,肉牛存栏4.5万头,肉羊存栏6.2万只,家禽出栏121万羽。其中:规模化养殖场生猪出栏232114头,肉牛存栏17283头,肉羊存栏35280只,蛋鸡存笼39.79万只,肉鸡存笼104.55万只。平均比2012年同期增长9.6%,其中规模养殖占全县总量的63%以上,畜牧业产业化经营已成为主流。

 二、畜禽养殖粪污处理情况

 (一)粪污总量

 通过对规模化养殖场和一些散养户分别进行调查,对规模集约化养殖场重点调查养殖规模,粪污排放情况等,对散养户重点调查饲养的周期、饲料、单头日排放量,粪污运行情况等,依据2013年底XX县现行规模化养殖场畜禽存栏(笼)量为基础,在估算各种畜禽平均饲养周期时,存栏头数的饲养期为365(d)天,出栏头数和饲养期参考过内外资料确定不同种类的存栏饲养期。

 1、畜禽饲养期的确定。

 猪:平均饲养期一般为199d,因此猪的饲养数量就是当年的出栏数。

 牛、羊:生长期一般较长,按365d计算,当年出栏的较少,故这部分的数量按照当年的存栏数。

 家禽:饲养周期蛋鸡为210d,肉鸡为45天。

 2、单头(只)畜禽日排粪污量

 单头畜禽日排粪污量与季节、种类、生长期、饲料、天气等因素有关,根据国内外资料,调查我县各类畜禽养殖场和散养户,确定畜禽日排粪尿量如表1。

 3、畜禽粪污中有机质、氮、磷、钾的含量

 5、粪污总量的计算

 按照调查取得的数据,XX县畜禽生产年粪污量为437022t,其中猪198620t,占总量的44%,牛189249t,占总量的41%,羊为33481t,占总量的7%,家禽36374t,占总量的8%。

 6、有机质和氮、磷、钾的产生量和污染

 据计算,XX县畜禽养殖年产生的粪污中有机质含量为51749t,氮2747t,磷1274t,钾2724t。畜禽粪污排放如果不经过处理直接排放在水体中,会使水体变黑发臭,大量富含氮、磷的粪污进入水体后,造成水体富营养化,藻类过量生长,水生植物大量繁殖和死亡后的大量分解,降低水中溶解氧的含量,从而形成缺氧条件,严重影响鱼类的生存,破坏水质和生态。

 (二)粪污处理情况

 XX县畜禽养殖业的蓬勃发展,得益于近几年国家对规模化养殖场、能繁母猪补贴等一系列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但是畜禽粪污排放大部分还仅仅停留在简单的、粗放型处理。另外,XX县积极向上争取生态能源建设项目,全县有两家万头生猪养殖场建了大型沼气工程,30个规模化养殖场建了小型沼气工程,对粪污集中处理,开展废物利用,目前年处理粪污能力达19.3万吨。仅目前的全县畜禽养殖场的发展规模,还有24.4万吨粪污亟待无害化处理。

 三、沼气工程处理粪污典型案例

农村沼气起始于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期,通过30多年的发展历程,经历了“摸索起步、试点推广、项目引路、配套成型”四个阶段。竹溪能源建设坚持“项目到村、扶持到户”,已在全县15个乡镇的100多个生态环境相对脆弱的低山平坝村实施了沼气能源建设。截止到目前,已建成户用沼气池3.4万多口,大型沼气工程2处,小型沼气工程20多处,年处理11万吨畜禽粪污,15万人从中受益,沼气入户率达到30%。通过“一建三改(建沼气池、改圈、改厕、改厨)”及“一建多改”(建沼气池、改圈、改厕、改厨、改水、改路等),推广“三沼(沼气、沼渣、沼液)”综合利用,已基本形成了比较成熟的以“养殖——沼气——种植”为主的生态发展模式。沼气建设的能源、生态、环保效益日益显现,已经成为保护森林植被,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生产,增加农民收入,改变农村面貌的综合性社会公益事业。是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是缓解农村能源紧张的突破口;是农业资源高效利用的有效途径。

 (一)益盛园牧业有限公司的“沼肥订单”农业,促进产业链条对接。2013年6月,益盛园牧业有限公司大型沼气工程已经投入运行。该工程利用猪场粪污年可产沼气18.25万m3,用于周边两个村方圆两公里以内的200户农户炊事用能,产沼渣1643吨,沼液2.92万吨。工程产出的大量的沼肥除了满足益盛园牧业有限公司现有的300亩茶园和200亩蔬菜用肥外,还与距离较近的蒋家堰敖家坝片区3000亩药材、中梁茶场1000亩茶园签订沼肥供应合同,定期施肥,每年按照施用面积收取一定的报酬,实行有偿服务。另外,县生态能源局还为该公司引进购置了沼渣、沼液固液分离处理机,将沼渣制粒装袋、沼液滤清装瓶,将沼肥施用常态化、商品化、市场化,充分发挥沼气工程建成后的“造血功能”,将猪场粪污“吃干榨净”。

 (二)结合自身优势,大力发展“羊(猪)—沼—园”生态循环经济。绿之恋现代多功能农业科技示范园坐落在中峰镇庙耳沟村,示范园占地1080亩,栽植绿化苗木200多万株,建成单个面积180平方米的温室大棚50个。建成绿之恋无公害肉羊场一座,占地面积7000多平米。可实现在圈养殖2000头肉羊。拥有300模式养猪场1栋(年出栏生猪400多头)、为减少养殖场粪污排放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公司实行种养立体生态循环利用模式,现建成100立方米小型沼气工程一个,15立方米储气柜1座,另配套建设60立方米羊粪堆沤处理池、40立方米粪尿污水调节池,50立方米储肥池各一个,形成日处理粪便污水5吨的能力,年产沼气1万立方米,产沼渣117吨,产沼液1680吨,工艺流程是将猪、羊粪便、污水进入沼气池厌氧发酵,产生出来的沼气用于场部工人、周边农户炊事用能和猪羊舍冬季增温,沼气池产生的沼液、沼渣根据示范园不同种植品种和地块的需肥特点,添加其它微量元素,实行有机配方施肥,为山庄的花卉、园林、粮田、蔬菜大棚施肥,因地制宜的形成羊—沼—园(花卉、粮田、蔬菜)生态循环模式。工程总体目标达到了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能源化生产、生态化建设。

 四、措施建议

 XX县位于鄂、渝、陕三省交界的秦巴山区,西接陕西省平利、镇坪、旬阳三县,南交XX市XX县,东邻本省XX县,是湖北面向大西北、出入大西南的重要通道,是汉江最大支流堵河的源头、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之一。地理位置特殊,为切实推进“清水行动”,加大畜禽粪污排放治理工作尤为迫切。

 目前用于处理养殖场粪污的厌氧工艺很多,其中较为常用的有以下几种:厌氧滤器(af)、上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复合厌氧反应器(uasb+af)、两段厌氧消化法和升流式污泥床反应器(usr)等。近年来,厌氧消化即沼气发酵技术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养殖场废物处理中,实践证明,沼气工程是解决畜禽粪便污水的无害化和资源化问题的最有效的技术方案。畜禽粪便和养殖场产生的废水是有价值的资源,经过厌氧消化处理既可以实现无害化,同时还可以回收沼气和有机肥料,因此建设沼气工程将是中小型养殖场粪便污水治理的最佳选择。

 因此,建议养殖户大力实施沼气工程。一是建议中央、省级财政扩大养殖小区小型沼气工程项目规模,加大项目资金投入额度,带动和引导养殖业主实施沼气工程。二是建立优惠政策,鼓励支持规模化养殖场业主自筹资金建设沼气工程。三是推广普及沼气项目工程用气补贴。开展沼气“三沼”综合利用,促进畜禽粪污厌氧发酵还田。

1、四川省

全国生猪出栏最多的省份,2006年生猪出栏9400万头。此外,四川年存栏头数、猪肉总产量以及能繁母猪存栏均为全国第一,是我国当之无愧的第一养猪大省。该省的成都、资阳、遂宁、乐山等地都是生猪生产重地。四川省生猪养殖的特点是:千家万户分散养殖,农户商品意识淡漠,一年养殖两三头猪,养过年猪。近些年养猪户在规模上有所变化,发展适度规模(年出栏50头)的农户开始增加。

2、湖南省

2006年出栏7965万头,排名第二实属必然。另外,湖南人均生猪出栏量及外销量位居全国第一,全国养猪百强县湖南占14个,是港澳活大猪的主要供应者,湖南的生猪65%在本地消费,其余均跨省供给,活大猪、冷鲜肉、中仔猪等产品销往广东、上海、香港、澳门等地。

3、河南省

2006年全省出栏生猪5958万头,居全国第三位。该省一个明显特点是生猪加工工业发展势头很猛,不仅双汇、众品等一大批知名品牌企业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而且一批新的生猪加工企业也相继建成投产,成为食品工业重要的增长点。同时,全省生猪良种繁育体系已经形成,生产水平明显提高,生猪外销一直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

4、山东省

传统的畜牧大省,2006年生猪出栏5100万头,排名第四。统计表明,山东年出栏100头以上的仅占出栏量的33.5%,更多的生猪来自小规模饲养户,所以市场因素波动很容易影响生猪存栏数。山东生猪外销的主要市场是上海、广东、海南。

5、河北省

2006年全省生猪存栏量4727.94万头,比2005年增长5.3%,排名第五。目前,仍以散养为主,规模化饲养程度较低,年出栏5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户出栏生猪占去全省总出栏量的40.2%。河北省养猪业正由传统的产业向现代产业转变的关键时期。 6、广东省 2006年出栏3635万头。

6、广西壮族自治区

2006年出栏3428万头,排名第七。广西是一个调出大省,主要调往广东、海南等省,并部分供给港澳。近年来,每年调往广东那个的生猪就超过1000万头。

7、湖北省

2006年出栏3412万头,也是生猪主产区。

8、江苏省

我国的生猪生产大省,也是猪肉的消费大省。2006年出栏2977万头,年末存栏1827万头,排名第九。江苏还是全国重要的猪肉品牌大省,在中国15个猪肉品牌中,江苏就有雨润、苏食、今天3个品牌入选,是全国入选最多的省份。

9、安徽省 2006年出栏2843万头,被列入全国生猪优势区域布局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js/5_10751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