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最高的树是墨脱县的一棵不丹松。
2022年5月9日,我国林业的科研人员在西藏墨脱县背崩乡格林村测量了一棵高达76.8米的不丹松,刷新了已知的中国树木能长到的高度的记录,成为了新的“树王”。墨脱县的不丹松能长到76.8米高,主要得益于当地水热优越的气候条件、充足的太阳光照以及肥沃的土壤。
水是生命之源,墨脱县所在地正好处于亚热带湿润气候区,降水量大,年降水量可以达到2300毫米以上;气候温和,几乎全年无霜,年平均温度为16℃,为树木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温度与灌溉条件。
墨脱县的地势总体来说北高南低,落差很大,虽然平均海拔只有1200米,但是南缘巴昔卡的海拔仅155米,北部的南迦巴瓦峰却达到了7787米,巨大的落差让生长在这里的不丹松可以吸收到充足的阳光。
墨脱县南部地区与印度接壤,受印度洋暖湿气流的强烈影响,当地土壤化学反应频繁,积累了很多腐殖质,含有大量有机物,是非常肥沃的土壤。种植在这里的不丹松可以源源不断地吸收泥土的肥力,为它后续的生长提供坚实的基础。
世界上最高的树澳洲杏仁桉树
澳大利亚的中部地区大部分都属于热带沙漠气候区,降雨量少,干旱的情况让植物难以生存,成了寸草不生的沙漠。然而在澳大利亚东北部的一角有个叫塔斯马尼亚岛的地方,是温带海洋性气候,气候温和,温差很小,空气湿润,降雨量大,非常适合各种植物的生长。这里还是世界上最高的树杏仁桉树的原产地。
杏仁桉原来叫作王桉,刚刚传到中国时因为发音的问题被叫成了杏仁桉树,此后一直沿袭。它主要分布在海拔为750米左右的丘陵和山坡地带。
世界上最高的树就是一棵长到156米高的杏仁桉树。它的枝干很多,每一根大的枝干上又会延伸出很多细密的小树枝,远看像是一把把小伞。树干部分呈深褐色,树皮很粗糙,树叶并不大,也不是常见的那种扁平的叶子,而是和松针一样。
墨脱镇的墨脱镇介绍
口感独特,好。
茶场始建于1960年,位于茶马古道上的重要枢纽,平均海拔2000多米。来自印度洋的暖湿气流沿雅鲁藏布江峡谷深入高原,给茶场及周边地区带来了暖湿气候和充沛降水,非常适合茶树生长。
波密藏语称“博窝”意为“祖先”,是西藏第一代藏王聂赤赞普的出生地;波密县位于西藏东南部,念青唐古拉山与喜马拉雅山交界处,东邻昌都市八宿县,北靠昌都市洛隆、边坝县,西接那曲市嘉黎县、林芝市工布江达县,南连林芝市察隅县、墨脱县、巴宜区。
该镇1967年建乡,1973年改公社,1988年复乡,1999年撤乡建镇。辖墨脱、上亚东、下亚东、巴日、玛迪、米日、亚让7个村委会,镇政府驻地东波村。人口1170人,多为门巴族、藏族。经济s以农牧业为主,有耕地304.5公顷,种植水稻、旱稻、玉米、鸡爪谷、油菜等,饲养黄牛、马、骡、猪等。产香蕉、柑橘、甘蔗、柠檬等。有小学和卫生所。通乡村马道。
墨脱镇境内卓玛拉山上的仁青崩寺,是墨脱县最大的寺庙,由甘布寺的甘布活佛修建。该寺有十二个墙角和东西南北四门,是石木结构的三层楼建筑。寺内供奉着多座镏金铜佛像和珍贵文物,是当地门巴、珞巴族人们朝拜的对象。寺庙曾毁于1950年的大地震, 1983年重建。
墨脱镇地理位置优越、资源丰富,生产水稻、红米、香蕉、柑橘。近年来,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建有优质高产的蔬菜基地和粮食基地,丰富了县城的菜篮子和粮食供应,而且第三产业发展较快。2007年,全镇农作物播种面积4701亩,农作物总产量232.17万斤。墨脱镇是县城驻地,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全镇马行道全长14公里,简易公路全长23.5公里。
近年来,墨脱县委、政府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广东、福建两省的援藏干部也筹备了大量的援藏资金投入基层农牧区建设,促进了墨脱镇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