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凤凰单丛茶,广东省潮州市潮安区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2、凤凰单丛茶出产于凤凰镇,因凤凰山而得名。相传南宋末年,宋帝卫王赵南逃路经乌岽山,口渴难忍,山民献红茵茶汤,饮后生津止渴,赐名为“宋茶”,后人称“宋种”。还有“凤凰鸟闻知宋帝口渴,口衔茶枝赐茶”的传说,因此又称“鸟嘴茶”。至清同治、光绪年间(1875年—1908年),为提高茶叶品质,人们通过观察鉴定,实行单株采摘、单株制茶、单株销售方法,将优异单株分离培植,并冠以树名。当时有一万多株优异古茶树均行单株采制法,故称凤凰单丛茶。
3、凤凰单丛茶的采摘初制工艺,是手工或手工与机械生产相结合。制作过程是晒青、晾青、做青、杀青、揉捻、烘焙6道工序。按照制作工艺,可将其划分为肉桂香、黄枝香、蜜兰香等十大型号80多个品系。
4、成品茶外形条索粗壮,匀整挺直,色泽黄褐,油润有光,并有朱砂红点;冲泡清香持久,滋味浓醇鲜爽,润喉回甘,具独特的山韵。凤凰单丛茶形美、色翠、香郁、味甘,有诗云“愿充凤凰茶山客,不作杏花醉里仙”。
5、2010年04月06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凤凰单丛茶”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蜜兰香和鸭屎香的区别
潮安县凤凰镇是广东省乌龙茶主产区之一。茶叶生产历史悠久。据二十五史《宋史.纪》载:南宋景炎二年(1278),宋帝昺南逃到潮州。民间盛传宋帝路经凤凰乌岽山,口渴难忍,侍从们从山上采下一种叶尖似鹪嘴的树叶加以烹制,饮后既止渴又生津,故传后人广为栽种,并称此树为“宋种”或叫鹪嘴茶。起初人们将成熟的茶果取回,种植于房前屋后,以后逐渐种到山上,种植方式没有一定的株行距,都是满天星单株种植,亩植几十株,或与林木混种。茶园不加管理,不施肥、不喷药、不修剪,任其自然生长,茶树高度普遍在三、四米以上,有的高达七、八米,采茶时需登高凳或爬到树上采摘。在乌岽山至今仍可看到此种采摘方式,还存在不施肥、不喷药、不修剪,任茶树自然生长的习惯。现存的老丛茶树也是无规则满天星分布。
潮州凤凰山的产茶历史,据古代书记载:
明朝嘉靖十四年(1535)戴璟主修的《广东通志》(初稿)载:“茶……潮之出桑浦者佳。”
明朝嘉靖二十六年(1547)潮州知府郭春震主修的《潮州府志》,在田赋志中载:饶平县(凤凰镇1958年11月以前录属饶平县管辖)每年须贡“叶茶一百五十斤三两,芽茶一百八斤三两。”可见当时种茶已有相当规模,并已属明朝贡茶品目之一。
清朝顺十八年(1661)潮州知府吴颖主修的《潮州府志》,在物产考中记述:“郭曰(指郭子章,明朝万历十年[1582]任潮州知府,著《潮中杂记》)……为茶,潮俗不甚贵茶,佳者多不至,今凤山茶佳,亦云待诏山茶,可以清膈消暑,亦名黄茶。”
清朝康熙二十年(1683)潮州知府林杭学主修的《潮州府志》载:“为茶,潮地茶佳者罕至,今凤山茶佳,亦云待诏山茶,亦名黄茶。”
蜜兰香和鸭屎香的区别
蜜兰香和鸭屎香的区别
在凤凰单丛众多品种中重兰香与鸭屎香无疑是知名度最高了,这两种恰怡的浓香型和清香型的代表。喜欢口感浓醇的,香气不高扬的可选蜜兰香,喜欢口感绵柔,香气清新高扬的则选鸭屎香。
[两者的不同]产地和种植面积的不同、制作工艺和种类的不同、外形和香气的不同、汤色和滋味的不同。
产地和种植面积的不同
[蜜兰香]产地:产于广东省湖州潮安区凤凰镇白水湖村。
种植面积:是凤凰茶种植面积最广,产量最大的茶叶品种。
[鸭屎香]产地:原产于广东省湖州市潮安区凤溪坪坑头村。
种植面积:相对较小,不超过100亩。
制作工艺和种类的不同
[蜜兰香]工艺:发酵率略高一些,通过采青,晒青,做青,杀青,揉捻,烘培,拣选多道工序后还需要再经过多次复培,才能使茶味茶韵更明显。
中类:属于十大花宝香型之一。
[鸭屎香]工艺:为正常的半发酵程度,通过采青,晒青,做青,杀青,揉捻,烘培,拣选多道工序后就可以直接饮用。
种类:属于黄枝香型
外形和香气的不同
[蜜兰香]外形:为半乔木型树种的小叶种,叶子偏细小,成茶后条索紧细,色泽油河。
香气:干闻有淡淡的果宝香冲泡后带有明显的甘薯宝味,并且还夹杂着兰花香,蜜香味高锐持久,芝兰香出雅细长,有“浓蜜幽兰”的特韵。
[鸭屎香]外形:为半乔木型树种的中叶种,叶子偏粗大成茶后条索紧锁,灰褐色,富有光泽。
香气:干闻有淡淡幽兰花香,冲泡后拥有自然花香浓郁,高扬,山的蜜的独特,悠长。
汤色和滋味的不同
[蜜兰香]汤色:橙红柔润。
滋味:醇厚回甘,口感比较饱满,茶味更霸气一些,茶味重,有“浓蜜幽兰”特韵,饮后满口生香,极耐冲泡。
[鸭屎香]汤色:金黄明亮。
滋味:回甘绵长细腻,口感水甜甘香,茶味会更柔和一些,以花香为主,有“茶中香水”之名,若幽兰初绽,兼有着乌东高山朝晖草木杂石之气息,入口顺滑,两颊生津。